祁 洋,李 莉
(佳木斯大學 外國語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現(xiàn)代日語當中有一項語法項目——推量形表達。其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相互間存在著微妙的差別。無論在實際使用上,還是在具體辨別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對推量形表達的概念定位也存在著多種不同的立場。例如:“手足に擦り傷があるから、階段から落ちたらしいですね?!焙汀笆肿悚瞬沥陚ⅳ毪?、階段から落ちたよう(みたい)ですね?!边@兩個例句的命題是相同的,只是表達時句末的語氣助詞有所不同。那么這兩個例句有著怎樣的區(qū)別呢?分別在怎樣的場景下完成的呢?同時,表達了說話者怎樣不同的心理意識呢?這些都是日語推量形表達的難點。對同一現(xiàn)象,可以用不同的推量表現(xiàn)形式來表達,那么不同的推量形表達分別反映了說話者怎樣不同的心理差異和社會文化差異。這些都引起了筆者對日語推量形表達各種表現(xiàn)形式及其文化背景的濃厚興趣。
日語是推量形表達比較發(fā)達的一種語言。所以對日語推量形使用場景的研究對今后日語的學習、中國日語教育的發(fā)展、對日本人思維方式及日本社會文化的理解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語言行為是與人交流的基本行為。既然是與人交流的行為,那么必須是在某一個具體的場景之下表達某種想法。對語言行為的詳細定義,不同的研究者有著不同的說法,但是對使用場景的認同卻是一致的。那么究竟何為使用場景呢?
如果從“場景”這一單詞的一般用法來看,可以分為家庭(生活)場景、教室場景、寒暄場景、購物場景、公·場景、鄭重·隨意場景、日?!し侨粘鼍啊⒙曇魣鼍啊の淖謭鼍?、談話場景、甚至還有外國人場景等各種各樣的場景,就是語言行為所進行的場所、狀況及對象。構(gòu)成場景的要素主要是:表現(xiàn)主體、直接對象、旁聽者、表現(xiàn)主體與直接對象的社會·心理距離(上下·親疏·利害關(guān)系等)、意圖(命令·通知·奉承等)、話題·素材·應(yīng)辦事件·文脈(表現(xiàn)主體與直接對象曾經(jīng)所共有的共通經(jīng)驗、社會想法等)、媒體(聲音·文字·姿勢等交流手段與使用語言)、物理的·空間的環(huán)境及時間性質(zhì)等。
總而言之,場景就是指對具體的語言活動給予影響的、以語言活動的主體和對象為中心的一切狀況。
推量形表達的使用除了敘述者內(nèi)部的“表達意圖”之外,外部的“使用場景”這一要素也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具體使用場景下,表達者會選用什么樣的詞匯、采取什么樣的文體與尊敬表現(xiàn)來達到交流的目的。接下來將以使用場景為重點,具體分析現(xiàn)代日語中的推量形表達與使用場景中的要素——文體、待遇表現(xiàn)的關(guān)聯(lián)性。
所謂文體就是指根據(jù)不同的使用場景,表現(xiàn)主體所選擇的恰當?shù)恼Z言表達方法。簡而言之,就是指文章的體裁。文體的類型多種多樣,有書面語、口語體、文言文體、日語假名文體、漢文體、書信體、論文體等。這里研究的是現(xiàn)代日語推量形表達在書面語與口語中的使用方法。
在口語表達當中,經(jīng)常使用的推量形表達為“らしい”、“ようだ”、“みたいだ”。每種推量形表達方式的功能都會根據(jù)使用場景的不同而不同。在會話的場景下,“らしい”經(jīng)常是以傳聞的用法來使用;“ようだ”和“みたいだ”則大多數(shù)表達“推量”和“婉轉(zhuǎn)”的含義。在“推量”與“婉轉(zhuǎn)”的用法上,“ようだ”和“みたいだ”所表達意義基本上是沒有差異的。但是“みたいだ”是“ようだ”的簡體表達形式,經(jīng)常在會話當中使用,正式文章中不常使用。
在書面語表達當中,經(jīng)常使用“ようだ”和“らしい”。表達傳聞的場景時多使用“らしい”。但是,在學術(shù)性的文章、新聞報道等正式的文章當中,需要體現(xiàn)作者的責任意識,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是使用“ようだ”。
人們在交流過程中必須要遵守尊敬、禮貌的原則。但是怎樣去遵守尊敬、禮貌的原則,我們必須要在語用上下功夫。不僅僅是使用尊敬的、禮貌的語言,還必須要注意尊敬、禮貌的程度。語言尊敬、禮貌的程度是一個連續(xù)體,直接的表達方式比較欠缺尊敬、禮貌性,間接、委婉的表達方式是最尊敬、禮貌的表達方式。換言之,越是間接的表達越是尊敬、禮貌。
例如:“李さんは泣いている”與“李さんは泣いているようです”相比,就欠缺一些尊敬、禮貌性。現(xiàn)代日語推量形表達的各種形式在實際使用時,根據(jù)當時的情景和人際關(guān)系會有多種多樣的用法,這都是遵守了待遇表現(xiàn)的原則。
這里主要研究現(xiàn)代日語推量形表達中的“らしい、ようだ、みたいだ”的使用方法與待遇表現(xiàn)的關(guān)系。
當我們在日常中與人溝通、交流時,根據(jù)交流的對象、場所、氛圍、意圖等區(qū)分使用不同的語言。因表現(xiàn)主體對尊敬、禮貌程度(人際關(guān)系、場面等)認識的不同,即使是同一事情也會有多種多樣的表達方式。在《待遇表現(xiàn)》當中,對于待遇表現(xiàn)的定義是:抱有某種“表現(xiàn)意圖的表現(xiàn)主體通過對“自己”、“對象”、“話題人物”相互間的人際關(guān)系和場所狀況的認識,為了實現(xiàn)其“表現(xiàn)意圖”,來選擇恰當?shù)念}材,運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方式的表現(xiàn)行為。簡而言之,言語和交流中表達出交流主動方的情緒意愿的行為、言語以及語句。
現(xiàn)代日語推量形表達的“らしい、ようだ、みたいだ”的使用都與待遇表現(xiàn)有著很大的關(guān)聯(lián)。也就是說,根據(jù)“人際關(guān)系”與“場所”的不同,使用方式也不同。
“ようだ”比“みたいだ”具有更高的尊敬、禮貌程度,所以在交流對象的身份和交流場合的正式程度都比較高的時候,會經(jīng)常使用“ようだ”;相反,當交流對象的身份和交流場合的正式程度都比較低的時候多使用“みたいだ”。但是,當交流對象、交流場合、話題人物這三要素同時出現(xiàn)時,交流對象身份的高低與交流場合正式程度的高低優(yōu)先于話題人物身份的高低。交流對象身份的高低與交流場合正式程度高低同時出現(xiàn)時,以程度高者為優(yōu)先。
例如:(1)傍晚,與好朋友一起去老師的研究室,發(fā)現(xiàn)老師的研究室鎖著門,這時對朋友說:“先生、もう刂帚ったみたいよ?!笔欠浅G‘?shù)摹.斎灰部梢哉f“先生、もう刂帚おりになったようですよ。”,但是,這種場景下,交流對象的身份高低優(yōu)先于話題人物身份,也就是說,交流對象優(yōu)先原則,這時的交流對象是好朋友,所以這種場景下,就沒有必要使用“ようだ”這種尊敬、禮貌程度高的表達方式。(2)在酒會場所的入口處,老師詢問“所有的人都來了嗎?”我注意到只有同年級的木村沒有來,于是回答老師,“木村さんはまだ來ていないようです?!笔亲钋‘?shù)谋磉_方式。當然也可以說“木村さんはまだ來ていないみたいです?!钡沁@種場景下,交流對象身份高低優(yōu)先于交流場所的正式程度和話題人物身份高低,也就是說交流對象優(yōu)先原則,所以交流的對象是“老師”,必須要使用“ようだ”這種表達方式。
以上是從待遇表現(xiàn)的觀點來辨析推量形表達“ようだ”和“みたい”。當然,在日常的實際會話中,根據(jù)表現(xiàn)主體的認識不同,使用狀況也會有所不同。
以上是本文參照先行研究、從語用論立場通過對具體用例的分析,重點考察、分析了現(xiàn)代日語推量形表達“らしい、“ようだ”和“みたい”與使用場景中的文體、待遇表現(xiàn)的關(guān)聯(lián):(1)在口語當中,“ようだ”和“みたいだ”的推量與委婉用法;(2)在書面語當中,“らしい、“ようだ”的傳聞與責任意識;(3)推量形表達“らしい、ようだ、みたいだ”與待遇表現(xiàn)關(guān)聯(lián)的異同。
通過對日語推量形使用場景的分析與歸納,可以進一步了解日本的民族文化。日本自古以來就推崇“和”的精神,總是將自己置于對方的立場來考慮事情,這是凹型文化的特點之一。這種對人意識是日本的一大民族文化特色。正是這一民族意識與民族文化促使了語言中推量表達廣泛使用。日本人說話時,要求表達細膩,措辭謹慎小心,基本不直接了當?shù)乇磉_自己的主張。在這種主導(dǎo)思想下的語言表達特點就是:表達中多用推量的、委婉的語氣,盡量少用肯定的語氣。所以從這方面更加肯定了推量形表達使用場景研究的重要性。
目前學者、專家對日語中的推量表達已經(jīng)進行了非常深入、具體的研究。本文從語用論方面對以往的觀點進行了歸納和概括,并且在此基礎(chǔ)之上分析了日語推量表達的使用場景??梢詫θ照Z學習者了解、掌握、應(yīng)用日語中的推量表達方式有所幫助,使日語表達更加地道、貼切。還可以使日語學習者通過對日語推量表達使用場景的了解引起對日本民族文化的興趣,如果了解了日本民族文化,對推量表達的正確使用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對于從事日語教育的教師來說,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模擬現(xiàn)實生活使用場景來講解日語推量表達的使用,這樣使學生可以在實際的語言環(huán)境中來理解、運用日語推量表達,加深學生的印象,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1]仁田義雄.新日本語文法選書4モダリティ[M].東京:くろしお出版,2000.
[2]益 隆志.モダリティの文法[M].東京:くろしお出版,1991.
[3]井上和子.日本文法小事典[M].東京:大修館書店,1992.
[4]國立國語研究所.認識のモダリティとその周 日本語·英語·中國語の場合——第7回國立國語研究國際シンポジウム報告書第6專門部會[C].東京:凡人社,2000.
[5]益 隆志·田 行則.基礎(chǔ)日本語文法[M].東京:くろしお出版,1991.
[6]森田良行.日本語文法の 送[M].東京:ひつじ書房,2002.
[7]黃鈺涵.日本語教育における「ようだ」の婉曲表現(xiàn)としての機能分類について[C].早稻田大學日本語教育研究,2004年9月第5號.
[8]井口厚夫·井口裕子.日本語教師トレ~ニングマニュアル日本語文法整理言殼本解說と演習[C].東京:株式會社バベル,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