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宋知荊門軍陸象山上元代醮講義》碑考述——兼議陸九淵之心學(xué)福禍觀

2013-08-15 00:48:04王法貴
皖西學(xué)院學(xué)報 2013年1期
關(guān)鍵詞:庶民陸氏陸九淵

王法貴

(滁州學(xué)院 思政部,安徽 滁州239000)

《宋知荊門軍陸象山上元代講義》碑現(xiàn)藏于湖北省荊門市陸夫子祠,本文謹(jǐn)就此碑來歷及其思想蘊(yùn)涵作些探討。

一、《宋知荊門軍陸象山上元代醮講義》碑的來歷

宋代荊門有所謂“上元設(shè)醮為民祈?!钡牧?xí)俗,即每逢上元節(jié),當(dāng)?shù)匦姓L官都要依例組織僧道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向神靈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健康長壽等。陸九淵一向反對“求長生不死之藥,悅妄人之言”[1](P57),認(rèn)為“所謂若有神明在上在左右,乃是妄見”[1](P56)。為開啟民智,移風(fēng)易俗,他作為新任知軍,在上元節(jié)到來之前,先精心撰寫了一篇講義,又命人在城西新筑一亭,然后于“紹熙三年壬子,春正月十三日,會吏民講《洪范·五皇極》一章”[1](P510)。關(guān)于這次講座,楊簡追述道:“先生于是會吏民,講《洪范》斂福錫民一章,以代醮事,發(fā)明人心之善,所以自求多福者,莫不曉然有感于中,或為之泣”[1](P392)。陸九淵也談到:“正月十三日,以講義代醮,除官員、士人、吏卒之外,百姓聽講者不過五六百人,以不曾告戒也。然人皆感動,其所以相孚信者又在言語之外也?!保?](P510)由于陸九淵堅持“朔望及暇日,詣學(xué)講誨諸生”[1](P392),荊門因而能在一年多時間內(nèi)“政行令修,民俗為變。”[2](P12882)陸九淵臨死前八天說:“此間風(fēng)俗,旬月浸覺變易形見,大概是非善惡處明,人無貴賤皆向善,氣質(zhì)不美者亦革面,政所謂脈不病,雖瘠不害。近來吏卒多貧,而有窮快活之說”[1](P512)?!柏┫嘀鼙卮髧L稱荊門之政,以為躬行之效。”[2](P12882)陸九淵在《與 章 茂 獻(xiàn)》[1](P197)中 指 出,“或 有 指 是 以 為 績效”,其實這完全是大家努力的結(jié)果,我只不過是堅持講習(xí)而已,即所謂 “同官協(xié)力,舉無異志,職事過從,無非講習(xí)”。他于贊揚(yáng)聲中心有不安,說“治不至,雖不亂,不足傳也”,一定要“至其綿薄,弗克自致”,以求達(dá)到大治。

陸氏治荊事跡給后來治荊者提供了有益借鑒。為弘揚(yáng)先賢功德,淳化世風(fēng),明朝官員余一龍命人將其講義刻制成碑,并簽署:“萬歷元年(1573)三月初三日,湖廣按察司分巡荊西道僉事新安后學(xué)余一龍立石”。石高2.5米,寬1.2米,立于陸夫子祠中。后荊門州守高則巽于萬歷二十七年(1599)五月十五日將石碑移置于州署大堂,次年春三月谷雨節(jié)前一日,又移置于州署大門前,并撰《石碑書記》[3]予以說明:

楚俗尚巫鬼。每歲,市民當(dāng)春夏之交迎神賽會,祈福免禍,鼓吹喧鬧,習(xí)以為常。其于先生正心保極之教,蕩然無聞。茲碑原豎祠中,庶民不讀書者弗獲聽睹。余愧不德,未能承流宣化,斂福錫民。然服膺先生之訓(xùn),謹(jǐn)擇日,移碑安置州堂。俾庶民登斯堂見斯碑,即心即佛,即極即福,是亦先生化俗之遺意也!時二十七年五月望日,南昌后學(xué)高則巽識。

庚子季春雨前一日,移置州前,便民觀省。

明戶部郎中周之瀚在《郡守高侯行序》[3]中肯定其政績:

荊,故象山治也。象山曾以《洪范》皇極之義諭民,而民化。年遠(yuǎn)而教且湮,公鐫其碑于堂,再闡其義而巫祝之。風(fēng)丕變。

二、碑文的主要思想蘊(yùn)涵

碑文從三個方面昭示了陸九淵的心學(xué)福禍觀:

(一)奉行中道:“宜得其?!钡谋匾獥l件

相傳箕子曾為武王講解治理天下的九類大法,其中第五類為“皇極”,即《洪范·五皇極》。碑文首先說:“皇,大也;極,中也?!逗榉丁肪女?,五居其中,故謂之極”。陸九淵一向訓(xùn)“極”為“中”,曾語朱熹:“中即至理”,“曰極、曰中、曰至,其實一也?!保?](P28-29)“中”在此指一種道德修為及做人處事的準(zhǔn)則與方法,它要求人們在社會實踐中,以恰到好處為根本追求和終極目標(biāo)。其所講的“皇極”,一方面是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認(rèn)為任何固執(zhí)一端都未免失之于“極”;另一方面是以“中”為準(zhǔn)則,將人們的視聽言動限定在當(dāng)時社會等級制度與道德規(guī)范之內(nèi),強(qiáng)調(diào)君子應(yīng)盡的義務(wù),不可有與其身份和地位不相稱的言行和想法。

先秦儒家學(xué)者認(rèn)為,君子若能發(fā)揚(yáng)本性的中道,則不僅會使能者從之,而且會贏得民眾的擁戴,從而使整個社會臻于和諧。故陸氏講義激賞中道,稱“是極之大,充塞宇宙,天地以此而位,萬物以此而育”。為激勵人們奉行中道,講義要求人們借鑒古代盛世:“古先圣王皇建其極,故能參天地,化贊育。當(dāng)此之時,凡厥庶民,皆能保極。比屋可封,人人有士君子之行,葉氣嘉生,熏為太平,向用五福,此之謂也”。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人不奉行中道,卻又想獲得五福。對此,陸九淵批評道:“舍極而言福,是虛言也,是妄言也,是不明理也”。他認(rèn)為:“凡民之生,均有是極,但其氣稟有清濁,智識有閉塞。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覺后知,先覺覺后覺。古先圣賢與民同類,所謂天民之先覺者也。以斯道覺斯民者,即皇建其有極也,即斂時五福,用敷錫厥庶民也”。在他看來,凡是臣民,都應(yīng)當(dāng)學(xué)習(xí)、傳頌并踐行天子所建立的中正法則,否則就不能普遍地得到天子所賜予的各種幸福。為鼓勵人們奉行中道,分享“今圣天子”所賜予的各種幸福,陸九淵以“衷即極也”為立論基礎(chǔ),講述了一些令普通民眾都能聽懂且能在日常實踐中加以應(yīng)用的道理,為心學(xué)深入民心,融入社會現(xiàn)實找到了結(jié)合點。他說:“凡爾庶民,知愛其親,知敬其兄者,即惟皇上帝所降之衷,今圣天子所賜之福也。若能保有是心,即為保極,宜得其壽,宜得其福,宜得康寧,是謂攸好德,是謂考終命”。針對紛繁復(fù)雜的社會關(guān)系與社會現(xiàn)象,陸九淵進(jìn)一步闡發(fā)心學(xué)理論指向:“凡爾庶民,知有君臣,知有上下,知有中國夷狄,知有善惡,知有是非,父知慈,子知孝,兄知友,弟知恭,夫義婦順,朋友有信,即惟皇上帝所降之衷,今圣天子所賜之福也。身或不壽,此心實壽,家或不富,此心實富,縱有患難,心實康寧?;驗閲朗?,殺身成仁,亦為考終命”。上述言論雖不乏頌宋之嫌,但其主旨卻是要為當(dāng)時社會尋求一條達(dá)到幸福和諧的宏大中正之道,這正是陸學(xué)的外王之所在。

(二)人之“此心”:主宰福禍的內(nèi)在根源

陸九淵常說的“此心”或“本心”,指“人所均有”[1](P67)的仁義禮智之心,如上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凡民之生,均有是極”,“古先圣賢與民同類”等說教,莫不謂此。既然無論圣賢或庶民,皆“此心同也,此理同也”[1](P483),那為何有的人能享有福祥,有的人則難免殃咎呢?陸認(rèn)為這是一般人因某種原因使“此心”放失的緣故,故當(dāng)“存心、養(yǎng)心、求放心?!保?](P64)基于此,他宣稱其講座“即是以此心敷于教化政事,以發(fā)明爾庶民天降之衷,不令陷溺”。他說:“爾庶民能保全此心,不陷邪惡,即為保極,可以報圣天子教育之恩,長享五福,更不必別求神佛也”。為教育庶民“保全此心”,碑文先后提出了考論福禍的相關(guān)原則:

首先,不以一己得失論福禍。任何個人的福禍都與國家、社會和他人的安危息息相關(guān)。一個人為了國家、社會和他人犧牲了自己的幸福乃至生命,這種情形看似有德無福,往往令一般人苦惱和悲痛,而陸氏卻稱其“身或不壽,此心實壽,家或不富,此心實富,縱有患難,心實康寧?;驗閲朗拢瑲⑸沓扇?,亦為考終命”。從理論上看,德福的一致與兼得,是社會所鼓勵人們所追求的價值目標(biāo),其不一致與難以兼得,則不為社會和人們所期待。然而,在實踐中,德與福的完美統(tǒng)一,由于種種原因還只能是一種理想。這種理論與實踐的矛盾,在陸氏心學(xué)中得到了交融契合。心學(xué)理論認(rèn)為,德與福的完美統(tǒng)一,是人的主體化追求,二者之間是否完美統(tǒng)一,只能在人的心中尋求答案。陸九淵以德為得,以德為福,由此內(nèi)化為人們“保全此心”的精神動力,這不僅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化解人們的苦惱與悲痛,而且相對于當(dāng)時當(dāng)?shù)厥⑿械奈坠韴髴?yīng)觀念而言,無疑具有革命性意義。

其次,不以目前處境論福禍。碑文指出:“實論五福,但當(dāng)論一心。此心若正,無不是福;此心若邪,無不是禍”。而“世俗不曉”,往往“只將目前富貴為福,目前患難為禍”。其實,“不知富貴之人,若其心邪,其事惡,是逆天地,逆鬼神,悖圣賢之訓(xùn),畔君師之教,天地鬼神所不宥,圣賢君師所不與,忝辱父祖,自害其身”。這種人,“靜時回思,亦有不可自欺自瞞者,若于此時,更復(fù)自欺自瞞,是直欲自絕滅其本心也?!标懢艤Y痛斥這種人:“縱是目前富貴,正人觀之,無異在囹圄糞穢之中也”。而“患難之人,其心若正,其事若善”,“雖在貧賤患難中,心自亨通。正人達(dá)者觀之,即是福德”。碑文還暗引古訓(xùn),教人“作善”、“積善”,以得福而遠(yuǎn)禍,并一針見血地警示世人:“但自考其心,則知福祥殃咎之至,如影隨形如響應(yīng)聲,必然之理也?!笨蓢@ “愚人不能遷善遠(yuǎn)罪,但貪求富貴,卻祈神佛以求福,不知神佛在何處,何緣得福以與不善之人也。”

其三,不以讀書多少論福禍。陸學(xué)一向強(qiáng)調(diào)“先立乎其大者”[1](P400),把“保全此心”視為首要,堅持價值理性對理論理性的優(yōu)先地位。在做人與讀書的關(guān)系上,碑文明確地看重做人。陸九淵說:“《洪范》一篇著在《尚書》,今人多讀,未必能曉大義。”一個其心不正、其事不善者,“雖多讀書,有何所用?用之不善,反增罪惡耳?!倍粋€“其心正,其事善”的人,“雖不曾識字,亦自有讀書之功?!痹腥俗h論其不讓人讀書,陸九淵回應(yīng)道:“學(xué)者須是打壘田地凈潔,然后令他奮發(fā)植立。若田地不凈潔,則奮發(fā)植立不得。古人為學(xué),即‘讀書然后為學(xué)’可見。然田地不潔凈,亦讀書不得。若讀書,則是假寇兵,赍盜糧?!保?](P463)陸氏認(rèn)為人最重要的是 “保全此心”,“若某則不識一個字,亦須還我堂堂地做個人?!保?](P447)

(三)自修其德:獲取“多?!钡母就緩?/h3>

陸氏強(qiáng)調(diào),本次講座是為了“與爾庶民惟皇之極,以近天子之光”,“亦庶幾承流宣化之萬一”,同時“恐不曾讀書者,欲知大概,亦助為善求福之心?!对姟吩唬骸郧蠖喔!^此也?!彼^ “自求多福”,出自周公追述文王事跡以誡成王的詩。詩稱頌文王秉奉天命,以周克殷,要求文王子孫牢記祖德,以商紂作借鑒,以祖宗為榜樣,“永言配命,自求多?!薄#?](P408)陸氏借周公訓(xùn)詞要求百姓自修其德,并常常自省自改,使自己的行為完全合乎天理,從而獲得“多?!?。他一向看重一個“自”字,“自求”二字鮮明地體現(xiàn)了陸學(xué)特色?!瓣懢艤Y所創(chuàng)立的心學(xué),其最主要的理論特點是昂揚(yáng)人的主體意識,典型地抽象發(fā)展了人的自覺能動性?!保?](P1)他認(rèn)為,一個人能否獲得“多?!保饕Q于主體自我的道德自覺以及主體自我的道德修養(yǎng),若依賴他律被動修德,則難以達(dá)到與天命相配合的價值目標(biāo),因而收不到預(yù)期效果。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孟子曾有感而嘆:“禍福無不自已求之者?!对姟吩疲骸姥耘涿郧蠖喔!!短住吩唬骸熳髂?,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6](P75)

從“自求多?!敝疁Y源所自考察,碑文顯然含有祈求“今圣天子”修身以立政的良苦用心。周公曾強(qiáng)調(diào)“天命靡?!保?](P408),意即上天所授予的大命是不固定的,并非永保一人或某一朝,它依據(jù)有德與無德而作出王權(quán)予或奪的改變。故周公不僅要求殷人和其他諸侯國的人們注意完養(yǎng)德行,而且更嚴(yán)格地要求周人尤其是周天子要像文王那樣品德純一無雜,能與天命相配而無間。在周公看來,后繼者唯其如此,才能永言配命。正是在這樣的語境中,周公向成王提出殷切期望:“無念爾祖,韋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保?](P408)周公思想影響了中國漫長的歷史階段,在宋代仍保持著特殊的吸引力與權(quán)威性。因此,陸九淵以周公名言勉勵宋 “天子”以王者之身為天下人做榜樣,造福于民,可謂名正言順,赤膽忠心。

[1]鐘哲.陸九淵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0.

[2]脫脫.宋史 [M].北京:中華書局,1980.

[3]舒成龍.荊門直隸州志[M].清乾隆十九年 (1754)刻本.

[4]程俊英.詩經(jīng)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5]王心田.陸九淵知軍著作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1999.

[6]楊伯峻.孟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6.

猜你喜歡
庶民陸氏陸九淵
異錄與祛疑:《象山語錄》考辯
陸九淵對荀學(xué)的理解、接納與贊賞
原道(2022年2期)2022-02-17 00:55:16
陸九淵儒釋關(guān)系論
陸九淵行書《宋故孫氏夫人墓志銘》
霸權(quán)更迭、俄國革命與“庶民”意涵的變遷
——重返“五四”之一①
新舊の文化が交わり庶民の郷愁誘う景観
論西周時期的民間音樂教育
唐代佛教的化世與俗化:佛教庶民化與庶民化佛教
關(guān)于“海派中醫(yī)陸氏針灸學(xué)術(shù)思想暨臨床經(jīng)驗研討會”延期舉行的通知
《陸氏傷科銀質(zhì)針療法》簡介

确山县| 罗定市| 克拉玛依市| 梓潼县| 全南县| 阜康市| 郧西县| 正安县| 呼和浩特市| 八宿县| 河西区| 彭泽县| 施秉县| 水富县| 边坝县| 万源市| 宣威市| 巴塘县| 横峰县| 方正县| 托里县| 福贡县| 汕头市| 潍坊市| 双江| 当阳市| 浑源县| 濮阳县| 柯坪县| 北海市| 阿拉尔市| 犍为县| 辛集市| 山东省| 小金县| 扎赉特旗| 远安县| 钟祥市| 铅山县| 佳木斯市| 伊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