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婭
(河南大學 外語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法語時態(tài)在法語動詞體系中占基礎性地位。但我國的法語學習者在學習法語時態(tài)時,常常會因其種類和用法的盤根錯節(jié)而望“時”興嘆。其實,法語時態(tài)(temps)本身包括“時”和“體”(aspect)兩個概念,而在法語傳統(tǒng)語法教學中,往往會忽視“體”的概念,尤其是法語的直陳式未完成過去時,因其“體”的用法的特殊性,在受到很多作家青睞的同時,卻也造成學生理解上的困難,以致很多學生不能真正領會一些句子的深長意味和作者的匠心。本文試圖在文體學領域,結合imparfait①的“體”的特色,對文學作品的個別句子進行分析和總結,希望對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有所幫助。
我們把時態(tài)看做“時”和“體”的總和之前,必須先對這兩個概念加以區(qū)分。首先,“時”表示動作在時間軸線上的位置,解決的是動作在哪一段時間(即過去、現(xiàn)在還是將來)發(fā)生的問題;而“體”則側重于表達動作進展的階段和動作進行的方式,回答的是動作處于哪種狀態(tài)(起始、正在進行、還是已經(jīng)完成)并以何種方式進行的問題。各種不同的時態(tài)是時與體的有機組合,所以,總的來說,imparfait是指在過去時段發(fā)生的動作,該動作或在持續(xù)進行中,或重復發(fā)生。
顯然,持續(xù)性和重復性是imparfait的“體”的主要涵義。而持續(xù)性(不間斷延續(xù))似乎要優(yōu)于重復性(有間斷延續(xù)),所以,下面,我們主要分析imparfait“持續(xù)體”的運用,并通過與日常用法的對比,對文學段落中某些動詞imparfait產(chǎn)生的特殊文體效果進行說明和總結。
這種用法常見于對事件的敘述中。
例1:Ce matin-là,j’étais très en retard pour alleràl’école,et j’avais peur d’être grondé.Un moment l’idée me vint de manquer la classe et de prendre ma courseàtravers champs.Mais j’eus la force de résister,et je courus bien vite vers l’école. (Daudet)
這里,imparfait和passésimple先后出現(xiàn),imparfait圍襯整個事件,而passésimple則構成故事的核心部分,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前者是靜態(tài),后者是動態(tài),這類動靜組合方式在教科書和法語練習上普遍可見,學生一般不會發(fā)生理解上的困難,因此,這里不作贅述。
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一個人如果站在一座房屋外面,則他能看清整個房屋的位置和占地,因為進入其視野的是整個房子;但如果他進入到房屋當中,他便只能觀察到房屋內(nèi)部的情況而看不到整棟房屋。法語動詞的imparfait側重的便是說話者對動作內(nèi)部過程的觀察。這時,說話人以證人和觀察者的身份,把自身遷移到當時的事件過程之中,關注動作持續(xù)著的部分,并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從這一點上看,我們可以說,imparfait是帶有主觀性的時態(tài),因為說話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對動作過程進行加工,就好像是對房屋的內(nèi)部擺設進行改造一樣,這里的加工其實就是把過去發(fā)生的動作進行主觀的延長,借以滿足說話人或作者特殊的表達需要,我們按其產(chǎn)生的文體效果姑且分為下面幾類:
這種用法是指把過去的動作(一般為完成體動詞)主觀延長,借以把這個動作和以后的事件銜接起來,如:
例1:En 1922,Pasteur naissaitàDole,petite ville du Jura.Son enfance fut studieuse...
如果按照一般說法,改為Pasteur est né或Pasteur naquit,動作則完全過去,但作者使用imparfait,把出生的動作故意延長,這樣就把Pasteur的出生和其以后的生活歷程銜接起來,并暗示“出生”這個動作的重要意義。
這種用法多用于表示一系列先后發(fā)生的動作,通過對每個動作進行主觀延長和放大,把一系列普通鏡頭變?yōu)樘貙戠R頭,借此引起讀者的注意力,如:
例2:M.Eyssette mangeait vite,buvaitàgrand coup,puis s’arrêtait subitement et songeait... (Daudet)
例句中,“mangeait”“buvait”“s’arrêtait”“songeait”,是先后完成的一系列動作,如果按常見表達方式把imparfait改為動作性時態(tài)(如簡單過去時),則只會告知人物一個接一個完成的動作,顯示動作之間的緊湊,單純地推動故事的發(fā)展,但作者特別使用imparfait,就把客觀已經(jīng)完成的動作主觀延長放大,引領讀者進入到一個個動作的過程內(nèi)部觀察,不僅告知不同動作的發(fā)生,而且同時將動作展開,顯示出一個個畫面,這樣,敘述就有了生動感。
例3:Et il ouvrait sa veste et ilécartait sa chemise, étalant sa poitrine nue(…)Il se poussait sur les pointes,il les obligeaitàreculer. (Zola)
一連串先后分明的動作,同上例,敘事文一般會用簡單過去時,此處作者用imparfait,意圖是把人物動作刻意放大,增強其氣勢和其對人產(chǎn)生的震撼力,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的同時自然增強了文章的生動性。
例4:Athènes,l’Acropolis et les débris du Parthénon se coloraient de la plus belle teinte de la fleur du pêcher;les sculputures de Phidias,frappées horizontalement d’un rayon d’or,s’animaient et semblaient se mouvoir sur le marbre par la mobilitédes ombres du relief... (Chateaubriand)
上句中se coloraient意思是越來越染上……的色彩,而s’animaient其實是指越來越顯得活躍,兩個動詞不但含有延長義,更側重于表達發(fā)展、變化義,這種用法常見于代詞式動詞,此類“持續(xù)體”涵義常常會被忽視,特此指出,以便引起法語教學者和學習者的注意。
這種用法多用來表示瞬間完成的動作,類似于簡單過去時,但因imparfait固有的延續(xù)性特征,使用imparfait則增加了動作的厚度,比簡單過去時更能渲染強調(diào)動作本身,因此更能增強敘述的生動性,尤其當其用于結尾時,常常讓人感覺另有深意,有意猶未盡之感。
例5:Jean sauta le mur,courut,courut encore;il escalada la grille du jardin,reprit sa course effrénée.Soudain,il tombait,exténué… ——Chiristian Baylon
這里,imparfait的突然出現(xiàn)一下子把讀者的注意力吸引到tombait所表示的動作上去,由奔跑 (courut)到跌倒(tombait),由passésimple到最后一句的imparfait,故事情節(jié)的兩個不同的發(fā)展階段截然分開,也暗中調(diào)動起讀者的好奇心和聯(lián)想,如果按照慣例仍然使用passésimple,則不容易引起讀者的注意,不可能達到這樣的修辭效果。
由于文學語言本身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我們不可能把imparfait的特殊用法一一歸類舉例說明,但鑒于文體學的主要目的是“把說話人或作者的思想感情,結合情景需要,予以充分地表達出來”②,故任何文體特征都離不開語言素材自身的特點和說話人表達思想感情的需要,所以,如果遇到imparfait貌似偏離常規(guī)的表達,若能從imparfait的持續(xù)體特征和作者意圖出發(fā),自然就會發(fā)掘出作者賦予imparfait的藝術價值??傊裪mparfait的“持續(xù)體”的研究引入到相關教學中,將對學生深入學習和靈活運用法語時態(tài)產(chǎn)生重要意義。
注釋:
①為方便起見,后文中的“直陳式未完成過去時”.我們均簡稱為imparfait.
②趙俊欣,編著.法語文體論.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13.
[1]李寶樹,著.法語動詞的時、體與式.商務印書館,1991,11,第1版.
[2]趙俊欣,著.法語文體論.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
[3]方仁杰,著.法語實用文體與練習.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8,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