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譚恩美小說《沉沒之魚》中的反諷藝術(shù)

2013-08-15 00:43常轉(zhuǎn)娃
關(guān)鍵詞:發(fā)卡小說

常轉(zhuǎn)娃

(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 外經(jīng)院,江蘇 連云港222000)

譚恩美是美籍華裔作家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她從1989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至今,受到國內(nèi)外研究者的持續(xù)關(guān)注。2005年出版的《沉沒之魚》(Saving Fish from Drowning)是她最近一部小說,這部小說一反她擅長的母女關(guān)系、族裔身份的尋求等主題,更像是一部旅行記錄。從小說出版到現(xiàn)在,國內(nèi)對它的研究數(shù)量較少,而且研究角度不夠廣泛,這些角度主要集中在如下幾方面:敘事學角度、結(jié)構(gòu)主義角度、后殖民主義角度、女性主義角度等,而從反諷角度入手的研究幾乎沒有,本文擬從反諷角度對文本進行解讀。

一、反諷概述

反諷(irony)是文學研究與批評中的一種重要理論武器,尤其在小說中,反諷是一種最常見的微觀修辭技巧。“小說作為一種文學樣式,其最高成就都是反諷性的作品”。[1](P282)在這些成功作品中,作者通過不動聲色的敘述,讓讀者透過或滑稽、或荒誕、或一本正經(jīng)的表象,領(lǐng)會隱含在人物、情節(jié)、主題等方面與正面描述不一致,甚至相悖的深意,使作品超越表層文本,走向更深層次。所以,反諷的貢獻在于“……傳達比直接陳述更廣博、更豐富的意蘊,在于避免過分的簡單化、過強的說教性,在于說明人們學會了以展示其潛在破壞性的對立面的方式,而獲致某種見解的正確方法。”[2](P35)

言語反諷和情境反諷是反諷藝術(shù)中的兩大基本類別。言語反諷一般有反諷者、被反諷者和觀看者這三個角色。反諷者為作者,他以置身局外、佯裝無知的姿態(tài)出現(xiàn),不夾雜任何個人感情地講述事實;被反諷者是故事中的人物;觀看者則是讀者。在《沉沒之魚》中,反諷者在刻畫甜媽這個角色時,她只是把甜媽其人的所說、所做等進行了如實的、不帶任何情感偏向的記錄,而并未做任何先入為主的評價。反諷者保持與文中人物的距離感,將留白交給觀看者去填補,讓觀看者有足夠的空間去揣摩敘述人文字下的反諷內(nèi)涵,即表層意義下的深層內(nèi)涵;情境反諷則將視點擴展到小說中相對獨立的情節(jié)與場景中,其語境相比前者有了擴展。有學者對情境反諷下了這樣的定義:“……特定情境中,人朝著追求的目標努力,卻由于命運的乖戾、人生的無常,使他為達到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反倒變成了阻礙成功的絆腳石;為避免某事發(fā)生而采取的防范性舉措恰恰又導致了不希望發(fā)生的事不可避免地發(fā)生了,甚至希望中的盾牌變成了當胸刺來的長矛。這樣,他的計劃、企盼、渴望被始料不及的事態(tài)變化所干擾,遭遇挫折并走向了愿望的反面。這種目標與實現(xiàn)的南轅北轍,主觀努力與客觀實情的事與愿違就構(gòu)成了情境反諷?!保?]這個定義用在對《沉沒之魚》中的“拯救”主題的分析是非常恰當?shù)模驗樽髌分兄T多“拯救”就是一個連環(huán)的、事與愿違的戕害過程。

《沉沒之魚》從人物形象到主題思想都具有強烈的反諷意味,層層遞進而又互相交織的反諷使文本超越了小說表層而獲得多重繁豐意蘊。

二、人物反諷:甜媽,一個強硬的弱者

在人物刻畫上,《沉沒之魚》以言語反諷為主,刻畫最成功的人物之一就是甜媽。甜媽是小說中十二名旅客之外的一個“配角”。小說的第一部,陳璧璧的幽靈講述自己的故事,以及其中與甜媽的糾葛,通過她的講述,甜媽尖酸、刻薄、但又可憐的形象躍然紙上,這種效果的達成與作者善用反諷技巧密切相關(guān)。

甜媽的父親和璧璧的祖父曾是生死之交的革命同志,兩人在戰(zhàn)爭中幸存下來,境遇卻發(fā)生了扭轉(zhuǎn),璧璧的祖父聲名遠播,而甜媽父親家道中落。璧璧的祖父為了信守當初的承諾,逼著長子,即璧璧的父親娶了甜媽。璧璧的父親對這位家世平凡、其貌不揚的妻子是不滿意的,另外,甜媽婚后得了嚴重的皮膚病,導致無法生育。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觀念根深蒂固,所以璧璧父親名正言順納了妾,即璧璧的生母。對丈夫納妾這一事實,甜媽說:“是我自己的主意。我不是被迫接受這樣的安排,根本不是?!保?](P16)“……據(jù)說可以像她媽媽那樣能生孩子。我就把她推薦給了你父親,你父親說我真是賢惠的妻子……。”[4](P20)從這點看,她應(yīng)該是個顧大局識大體、心胸寬廣的女人,但后來講到璧璧生母時又咬牙切齒,嫉妒乃至仇恨之意溢于言表,這種言語上自我暴露式的矛盾構(gòu)成明顯的反諷。讀者作為旁觀者,能從她的表里不一中揣摩她內(nèi)心的痛苦、凄涼和無助,嘴上的識大體、顧大局只是為了維護可憐的自尊。表面的剛強和內(nèi)心的脆弱形成強烈的反差,讓讀者更深地體會甜媽這個人物的悲劇性??D曾指出,這種反諷“存在于當一個人極力嘲笑別人的不幸時,這個人絲毫沒有意識到他自己正處于同樣的不幸中”。[5](P338)

璧璧出生后,她的父親給她母親一個“綠色翡翠雕成的精致發(fā)卡,上邊用小鉆石鑲成牡丹花的形狀。女人的頭上戴了這只發(fā)卡,立即春意盎然起來。”[4](P21)翡翠和鉆石向來為貴重之物,男人送女人此物,說明該女子在男人心目中非同尋常的地位;牡丹花以它特有的富麗、華貴和豐茂,在中國傳統(tǒng)意識中被視為繁榮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牡丹花也寓女人,民間有“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的俗語。璧璧父親在女兒出生時送她的母親這樣的禮物有著特殊的意義——這個發(fā)卡代表著他們之間的愛情,他給自己心愛的女人和孩子期許了一個幸福、美好的未來。

小說中的翡翠發(fā)卡除了象征愛情外,也代表母愛。幽靈璧璧說,她總是想象自己有個女兒,“……在她的頭發(fā)里別一只有翡翠斑點的發(fā)卡。我們一起照鏡子,彼此深知親情濃厚,因而熱淚盈眶……我一直想有一個這樣的母親。”[4](P14)對于這個發(fā)卡,甜媽語言中充滿不屑,“……你爸給了你媽這個難看的東西紀念你的出生。”[4](P21)但讓讀者意外又不解的是,璧璧生母去世后,甜媽把此發(fā)卡據(jù)為己有,當成寶物,摸都不讓璧璧摸,后來甚至還戴著那個“難看的”發(fā)卡。她對翡翠發(fā)卡的不合常理的珍視恰恰是反諷的必然邏輯,暴露出她的脆弱和內(nèi)心的真實需求。和其他女人一樣,她也渴望愛情,渴望有自己親生的孩子,做個好母親。她對璧璧生母盡其所能的詆毀和對兄妹幾人的無休止的謾罵、虐待只是為了表達自己的嫉妒、不滿和不甘。作者通過對甜媽這種出乎讀者意料的描述,無限放大了甜媽的“荒唐”性格,從而無限縮小了這個人物與現(xiàn)實的真實距離。

璧璧一家打算離開上海奔赴美國的那個晚上,甜媽表示不愿同去:“我在美國會很沒用,又不會講英語,我也不想成為我們家的負擔。而且,璧芳也快十三歲了,不需要保姆了?!彼贿呎f,一邊朝璧璧看,希望璧璧為她說情,請求她一定要一起前去,甚至采用激將法:“璧芳不需要我,她已經(jīng)告訴過我了?!保?](P23)后來在離開家,“……被架上汽車時還是大喊大叫……”,[4](P24)她明明想去,嘴上卻說不去,甚至做出自己不愿去別人非讓去的姿態(tài),這種言行的矛盾在讀者看來制造了一種喜劇效果,讀者可以說甜媽是虛偽的,但這種一眼能看穿的“虛偽”正說明了她的可憐。她在陳家十多年,更多意義上只是充當保姆的角色,想要的愛得不到,她期望至少自己對家庭的付出,乃至在家庭中作為妻子和母親的地位能夠得到肯定,她的掙扎與故作聲勢其實是一種試探。

她的名字“包甜”,體現(xiàn)了她父母對她寄予的一種良好祝愿,希望她的生活甜蜜幸福;璧璧兄妹喊她“甜媽”,“甜”字傳遞的是一種溫情,似乎她更應(yīng)是個溫柔、善良的母親,但事實上,她婚姻生活不幸,一生郁郁寡歡,更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這樣的現(xiàn)實對她的名字是一種嘲諷。

璧璧曾提出一個思考,“你并非一定要嫁給一個錯誤的男人,找不到合適的,一定要嫁嗎?”[4](P13)這對處于美國文化背景下自立自強的女性來說,答案很簡單,但對生長于舊中國的甜媽來說,婚姻容不得她自己做選擇。她無法通過更有效的渠道改變自己被忽略的地位,她的殘酷、冷漠、自怨自艾是她面對不公命運的一種本能的反抗和發(fā)泄,她的一生是悲慘的一生。她的一生糾纏于生活的悖謬性、荒誕性和矛盾性之中,她本身就是一種悖謬性的存在。

三、主題反諷:拯救,實為戕害

《沉沒之魚》的主題具有多重性,“這部小說如一個閃光的球體,其主題意蘊具有多面性、藝術(shù)結(jié)構(gòu)具有多重性……”。[6]其中“拯救”是貫穿小說全篇,作者本人及讀者都在思索的一個問題,是小說最終的主題之一,也是本部分將要討論的。

旅行團一行十二人到達蘭那王國,看到漁民在集市上出售剛捕撈上來的魚。他們的導游沃特解釋說,漁民把魚捕上來,是為了救魚不被淹死,但總是救得太晚,魚一到岸上就死掉了,為了不浪費,漁民們把魚拿去賣個好價錢,然后拿賣魚的錢買更大更多的網(wǎng),以拯救更多的魚。旅行團所有人都明白這是個悖論,是件很滑稽的事,這位所謂的虔誠者,表現(xiàn)出所謂的仁慈,他用“拯救”一詞美化了自己的屠戮行為。這則故事隱含了深刻的諷刺意味,讀者可以品讀出其中的荒唐與可悲。一行人對虔誠者的話進行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我們國家在其他國家的所作所為比起來這算不上什么……挽救不需要救助的人,侵略別人的國家,讓他們遭受損害。名義上是幫助他們,其實是殺了他們。就像我們在越南干的壞事!”[4](P94)由此看來,他們是理性的、客觀的。但他們后來在“無名之地”的所作所為卻犯了同樣的錯誤。

無名之地的南夷人被政府追殺、生存艱難,他們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外來的救世主,但他們似乎經(jīng)歷了三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陷阱:埃德加·塞拉菲尼斯·安德魯斯、魯珀特為代表的美國游客、蘭那政府。埃德加·塞拉菲尼斯·安德魯斯自始至終是個偽善、毫無道德感的惡棍;美國游客是不知不覺中被拉入游戲,他們親眼目睹了南夷人的生存慘狀,同情他們的遭遇,向善的本能讓他們萌生拯救之意。他們用現(xiàn)代傳媒手段讓世人知道了叢林里的這個部落,但同時也使長期處于逃亡狀態(tài)的部落暴露在政府軍面前,最終招來政府的殺戮。正如小說首頁上所寫:“……如果缺乏了解,好意可能和惡意帶來的傷害一樣多”,[4]他們的善意一步步將南夷人帶入萬劫不復(fù)的境地。蘭那政府在國際社會的輿論壓力下,發(fā)表了一份聲明:“……我們沒有迫害任何一個少數(shù)民族。我們歡迎和珍愛民族的多樣性……我們對那些受傷者感到由衷的同情。只要這些南夷人到我們最新的醫(yī)院里,他們會得到免費的治療……我們同意給他們土地……”。[4](P293-294)政府甚至同意南夷部落參演《瘋狂的叢林》,隨著節(jié)目收視率的持續(xù)走低,直至被取消,之前被罩上一層耀眼光環(huán)的“神之軍隊”從虛幻重新墜入現(xiàn)實,最后的結(jié)局就是“……中途逃跑并愚蠢地跳入河中溺水了”,[4](P303)很顯然,他們是被政府軍殺害的。上述三個連環(huán)圈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步步將南夷人引入最終的覆滅,這樣的結(jié)局與這一行美國游客之前在目睹漁民拯救魚兒免于溺水時的理性與客觀形成反諷。這種反諷形象地體現(xiàn)了政治的虛偽性,以及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乖張與可笑。

“神之軍隊”,聽其名,給讀者一種威猛、戰(zhàn)無不勝的想象,事實上,他們幾乎毫無戰(zhàn)斗力,就如南夷人幾千年來信仰的各種神靈,絲毫不能改變他們的處境一樣。他們在自身無力擺脫苦難的情況下,將希望寄予外來的拯救者,即西方白人,以及西方宗教,對于西方,他們本能地暴露出自己的卑微和對對方的仰視。然而代表先進、文明的西方,以及基督教中仁慈、善良的神,最終給他們帶來的是欺騙和戕害。

譚恩美通過運用反諷技巧,使得小說文本有了獨特的張力。她讓讀者站在旁觀者清的有利位置,看到和現(xiàn)實生活中一樣具有多面性的活生生的人物,和一系列滑稽荒誕的現(xiàn)象后面所折射出來的社會問題。這是反諷對主題的深化和放大,也是文本敘述后面的真實意蘊。作者本人亦在這些滑稽荒誕的表象下,對親情、對人性,乃至對人類生存狀態(tài)進行了深刻思考,以一種無言的方式表達了她的喜怒愛憎,力求在表象與蘊含的彌合中,從諸多矛盾中尋求到一個平衡點。

[1]〔德〕H·R·耀斯.審美經(jīng)驗與文學闡釋[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

[2]〔英〕D.C.米克.論反諷[M].高發(fā)祥,譯.北京:昆侖出版社,1992.

[3]黃擎.論當代小說的情境反諷與意境反諷[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3).

[4]〔美〕譚恩美.沉沒之魚[M].蔡駿,譯.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

[5]卡頓.文學術(shù)語詞典[M].紐約:企鵝叢書,1979.

[6]朱頌.閃光的球體:《沉沒之魚》主題的多重性[J].外國文學研究,2008,(6).

[7]李建軍.論小說中的反諷修辭[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5).

[8]Amy Tan.Saving Fish from Drowning[M].New York:The Random House Publishing Group,2006.

猜你喜歡
發(fā)卡小說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彩虹發(fā)卡
要戴發(fā)卡的小男孩
要戴發(fā)卡的小男孩
“布包子”發(fā)卡誕生記
自動發(fā)卡機在高速公路中的應(yīng)用
明代圍棋與小說
我是怎樣開始寫小說的
甜美“蘿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