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我國未決羈押制度的現(xiàn)狀與完善

2013-08-15 00:54
湖北文理學院學報 2013年3期
關鍵詞:看守所期限被告人

謝 暉

(湖北文理學院 經(jīng)濟與政法學院,湖北 襄陽 441053)

近幾年,我國陸續(xù)發(fā)生了多起犯罪嫌疑人在看守所羈押時非正常死亡事件,如云南“躲貓貓”事件、河南“喝水死”事件、湖北“洗臉死”事件、河北“昏厥死”事件、山東“被針刺死”事件、海南“洗澡死”事件、福州“摔床死”事件、武漢“噩夢死”事件等。這一系列非正常死亡事件的發(fā)生,引起了人們對于看守所羈押狀況的關注與憂慮,掀起了學者對未決羈押制度的熱議。所謂“未決羈押”,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院作出生效裁判之前被剝奪人身自由的狀態(tài)。在西方,未決羈押通常被稱為“審前羈押”。但是,考慮到“審前羈押”容易被誤解為“審判前階段的羈押”,而將審判階段的羈押排斥在外,因此,筆者在本文中采用“未決羈押”這一稱謂。我國刑事訴訟法并沒有未決羈押一詞,目前未決羈押不是一種獨立的刑事強制措施,而是作為刑事拘留或者逮捕的自然狀態(tài)存在。在這段時期里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完全被剝奪,其生命、健康、自由處于不確定狀態(tài),最容易發(fā)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因此,想要從根本上抑制和杜絕非正常死亡的發(fā)生,必須在刑事訴訟中將人權保障提高到與打擊犯罪同樣的高度,建立科學合理的未決羈押制度。

一、我國未決羈押制度之現(xiàn)狀

在我國刑事訴訟中,未決羈押并不是一種法定的強制措施,而是由刑事拘留和逮捕的適用所帶來的持續(xù)限制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必然結果。未決羈押無論是在適用理由還是適用程序上,都依附于整個刑事追訴活動,沒有自己獨立的司法控制系統(tǒng)。

(一)羈押適用的理由

我國是否確立了專門的“羈押理由”?答案是否定的。[1]110根據(jù)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偵查機關采取刑事拘留、逮捕都必須具備法定的條件,這些條件中包含著一定的“拘留理由”和“逮捕理由”。在這些理由具備的前提下,經(jīng)過行政化的審批程序,就可以采取刑事拘留和逮捕,并隨之導致嫌疑人受到相應的羈押??梢姡谛淌戮辛艉痛哆m用的環(huán)節(jié)上,只有所謂的“拘留理由”和“逮捕理由”,而不存在專門的“羈押理由”。

在我國刑事訴訟中,逮捕的理由會一直影響到偵查、審查起訴、審判等各個訴訟階段的羈押。即一般情況下,只要原來的逮捕理由仍然存在,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法院在各自負責的辦案活動中,就不會解除嫌疑人、被告人的羈押狀態(tài)。首先,在偵查階段,在逮捕所直接帶來的2個月的羈押期限結束之前,“上一級檢察機關”或“省級檢察機關”可以批準延長所謂的“偵查羈押期限”。這種延長,其理由是“案情重大、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這實際意味著只要當初的逮捕是具有法定理由的,羈押期限就可以根據(jù)偵查機關辦案的需要而延長。顯然,刑事訴訟法并沒有對羈押的延長設定任何獨立于逮捕之外的“羈押理由”,檢察機關除了考慮偵查辦案的需要以外,不需要考慮其他獨立于逮捕理由之外的“羈押理由”。其次,在審查起訴、審判階段,對嫌疑人、被告人的羈押成為偵查階段羈押狀態(tài)的自然延續(xù),是否繼續(xù)對其維持羈押狀態(tài),仍以逮捕理由是否具備作為重要的依據(jù)。

(二)羈押適用的程序

刑事拘留完全由公安機關自行授權,自行實施。公安機關在申請檢察機關批準逮捕之前,對需要剝奪人身自由的嫌疑人,會首先考慮適用刑事拘留,以便“有效地彌補公安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中可能存在的辦案期限不足問題”,從而為犯罪證據(jù)的收集(尤其是嫌疑人口供的獲得)提供羈押上的便利。這樣,刑事拘留幾乎在所有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中成為逮捕的前置程序。[2]

逮捕一般由公安機關或其他偵查機關申請,檢察機關負責審查批準。但這種審批基本上是一種行政化的審批程序。司法實踐中,檢察機關對公安機關提交的提請逮捕書和案卷材料、證據(jù)進行審查。對于一般案件,是否批準逮捕由檢察長作出決定,重大案件提交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檢察機關經(jīng)過審查,批準逮捕申請的,發(fā)布批準逮捕決定書,公安機關據(jù)此制作逮捕證,實施逮捕。當然,對于檢察機關自行負責偵查的案件,逮捕由其偵查部門提交審查批捕部門進行審查。是否批準逮捕由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決定。

在逮捕所直接帶來的2個月的羈押狀態(tài)結束之前,在作出延長羈押期限的決定時,“上一級檢察機關”或者“省級檢察機關”都采用了極為簡易的行政式審查方式。司法實踐中,公安機關對其負責偵查的案件,需要延長羈押期限的,應向同級檢察機關提出延長羈押期限的意見,并提供“簡要案情”。同級檢察機關審查同意后,報上一級檢察機關或者省一級檢察機關批準。省一級檢察機關和最高檢察院負責偵查的案件,有權自行直接決定延長羈押期限。省級檢察機關以下的其他檢察機關負責偵查的案件,需要延長羈押期限的,則由偵查部門報上一級或省級檢察機關批準。[1]486

審查起訴和審判階段的羈押基本上是偵查階段羈押的自然延續(xù),不需要經(jīng)過任何形式的專門審查批準程序。司法實踐中,檢察機關一般不會就是否繼續(xù)羈押嫌疑人的問題舉行任何形式的審查。對于嫌疑人及其辯護人可能提出的有關解除羈押狀態(tài)或者變更強制措施的申請,檢察機關可以以秘密的、單方面決定的方式加以駁回。法院在開始審判程序之前,也不需要就羈押的合法性問題舉行任何形式的司法聽審或者聽證,甚至就連專門的審查程序都無須啟動。對于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就羈押合法性問題提出的申請或者申訴,法院也通常以秘密的、單方面的方式加以駁回。只有在極為特殊的例外情形下,法院才可能依職權,主動解除羈押狀態(tài),或者變更為其他非羈押性強制措施。

(三)羈押的期限及其延長

在整個刑事訴訟中,“羈押期限”基本上等同于刑事拘留的期限和逮捕后的羈押期限。這都是由刑事拘留、逮捕與未決羈押沒有分離所直接導致的結果。在我國刑事訴訟中,刑事拘留和逮捕后的羈押期限都是可以延長的,延長的情形有多種,十分復雜。

對于被拘留的嫌疑人,羈押的期限一般不超過14日。被羈押者如果涉嫌“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公安機關提請審查批準逮捕的時間可以延長到30日。加上檢察機關審查批準逮捕的時間,刑事拘留的期限在這類案件中可以達到37日。警察在未經(jīng)司法授權的情況下將嫌疑人的人身自由剝奪達37日,這種自由裁量權顯然過大了。逮捕后的羈押一般情況下不得超過2個月。但是,在法定特殊情況下,逮捕后的羈押期限延長后可達到7個月。除了這三種“法定的”延長羈押以外,刑事訴訟法還確立了三項特別的規(guī)則,使得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有更大、更自由的延長羈押期限的余地。[3]

(1)在偵查期間“發(fā)現(xiàn)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公安機關可以不經(jīng)檢察機關批準,自行決定“自發(fā)現(xiàn)之日起重新計算羈押期限”。這意味著公安機關只要因為一罪獲得了檢察機關的逮捕授權,無論后來發(fā)現(xiàn)同一嫌疑人犯有多少罪行,都不需要檢察機關的授權,即可自行決定實施羈押,導致逮捕后的羈押可以隨著指控罪行的增加而自動地延長。這無疑等于將一部分逮捕的決定權授權給公安機關行使。

(2)“犯罪嫌疑人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羈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計算。也就是說,只要偵查人員掌握的證據(jù)尚未達到提起公訴、定罪所需要的證明標準,而嫌疑人的身份又不確定,公安機關就可以將業(yè)已實施的羈押不予計算,無限期地將嫌疑人羈押下去。問題是,假如偵查人員確實已經(jīng)了解了嫌疑人的“真實身份”,而又故意裝作不了解,那么誰來監(jiān)督他呢?又假如偵查人員從逮捕時就了解嫌疑人的身份,但故意不將這種身份加以記錄,而是一直以此為依據(jù)將嫌疑人無限期地加以羈押,直到掌握了充足的有罪證據(jù),才將嫌疑人的姓名、住址、身份記入案卷,這不就等于讓警察自行控制羈押期限了嗎?

(3)“因為特殊原因,在較長時間內不宜交付審判的特別重大復雜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延長羈押期限。這就意味著,在一些全國性的大案要案中,對嫌疑人的羈押期限不受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的限制,而采取特殊的方式加以延長。問題是,作為最高立法機構,全國人大常委會是通過行政性程序還是司法程序對最高檢察院的申請加以審批呢?這種特別的延長羈押期限應具備什么樣的特殊理由?對于這些問題,法律似乎留下了一系列的空白。

上述有關逮捕后羈押期限延長的情況主要適用于偵查階段。在案件進入審查起訴和審判階段以后,刑事訴訟法就沒有任何有關羈押期限的規(guī)定。對嫌疑人、被告人的羈押期限與各訴訟階段的“辦案期限”幾乎完全合而為一了。于是,對嫌疑人的羈押期限會隨著訴訟活動的運轉而延長。例如,檢察機關對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經(jīng)過審查發(fā)現(xiàn)不符合起訴條件的,可以將案件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兩次,每次以一個月為限。這種退回補充偵查所帶來的不僅是訴訟程序的“倒退”,而且是嫌疑人羈押期限的相應延長。另外,刑事訴訟法還規(guī)定了大量的終止計算辦案期限或者變相延長辦案期限的情況,例如,法院在審判過程中作出延期審理決定的,延期審理期間停止計算審判期限,這都會導致羈押期限的相應延長。

(四)羈押的場所

我國的未決羈押主要由公安機關控制下的看守所實施??词厮昭喝朔傅母鶕?jù),主要是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簽發(fā)的逮捕證、刑事拘留證以及法院、檢察機關臨時寄押的證明文書。看守所對受到刑事拘留、逮捕、逮捕延長羈押期限的嫌疑人加以羈押。即使案件進入審查起訴和審判階段,對嫌疑人和被告人的羈押仍然由看守所負責進行。除非公檢法三機關作出不立案、撤銷案件、不起訴、終止審理的決定,將被羈押者予以釋放,或者被羈押者被決定勞動教養(yǎng)或轉送外地羈押,否則,看守所對嫌疑人、被告人的羈押會持續(xù)到法院的裁判生效為止。

看守所與刑事偵查部門共同設置于同一級公安機關內部,二者是平行的職能部門,接受統(tǒng)一的指揮和領導,看守所的羈押工作會與刑事偵查活動發(fā)生聯(lián)系,甚至直接服務于刑事偵查工作的需要。但是,看守所與刑事偵查部門的關系越緊密,被羈押者的權利和自由就越會面臨被侵犯的危險。畢竟,偵查人員能夠通過看守所對被羈押者實施的嚴密控制,達到獲取口供、收集有罪證據(jù)、“挖余罪、揭同伙”等目的。正因為如此,發(fā)生在審判前階段的一系列侵害公民權利和自由的行為,大都與看守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例如,刑訊逼供行為之所以能較為順利地發(fā)生,偵查人員在逼取嫌疑人口供方面之所以能“隨心所欲”,以及嫌疑人為什么絕大多數(shù)都在偵查階段作出了有罪供述,都是因為他們能夠對羈押在看守所的嫌疑人實施精神、生理等各方面的控制。

雖然,各級檢察機關都設有“監(jiān)所檢察”部門,負責對看守所的羈押狀況進行“法律監(jiān)督”。有些負責監(jiān)所檢察的檢察官,甚至在看守所實施駐所式的檢察工作,以便對羈押期限、被羈押者的權利和待遇等進行隨時監(jiān)督。但是,檢察機關對看守所羈押活動的監(jiān)督,沒有硬性的法律手段,即使發(fā)現(xiàn)違法行為,也難以在訴訟程序內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五)羈押的救濟途徑

由刑事拘留、逮捕引發(fā)的羈押以及羈押期限的延長如果發(fā)生違法情況怎么辦?作為被羈押者的嫌疑人、被告人假如對羈押的決定或延長不服怎么辦?根據(jù)“有權利必有救濟”的原則,我國法律對未決羈押的法律救濟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為公檢法機構依職權進行的救濟,也稱為“主動救濟”,是指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或者法院對于自己正在辦理的刑事案件,如果發(fā)現(xiàn)對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刑事拘留、逮捕不當?shù)?,應及時加以撤銷或者變更;發(fā)現(xiàn)刑事拘留、逮捕、羈押等措施超過法定期限的,應立即將被羈押者予以釋放,或者依法變更為其他強制措施。這種對強制措施的撤銷和變更通常是由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法院各自獨立實施的。不過,公安機關釋放被羈押者或者變更強制措施的,要通知原作出批準逮捕決定的檢察機關。二為經(jīng)被羈押者申請而引發(fā)的救濟,簡稱為“申請救濟”,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辯護人、法定代理人等,認為公安機關、檢察機關采取拘留、逮捕等強制措施后,羈押超過法定期限的,有權要求它們釋放被羈押者,或者依法變更強制措施。這種申請?zhí)岢龊?,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可以對羈押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并作出是否釋放和變更的決定。問題是,盡管法律賦予被羈押者一方申請解除和變更強制措施的權利,但最終的決定權仍屬于原來啟動羈押程序的公安機關、檢察機關。當然,在法庭審判階段,被告人一般只能向法院提出有關解除羈押或者變更強制措施的申請。

對未決羈押的救濟無論是由公檢法機關自行實施的,還是由被羈押者一方申請?zhí)岢龅?,都是典型的行政化的救濟方式。譬如,在整個審判前階段,負責對羈押合法性進行重新審查的機構仍然是作出原決定的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屬于典型的“自我審查”和“自我裁判”。不僅負責刑事審判的法院不受理這類申訴或者申請,就連作為“法律監(jiān)督者”的檢察機關,也無權對公安機關作出的羈押決定進行任何形式的事后審查。而且,重新審查的程序是行政式的,也就是通過閱卷和調查作出單方面的決定,從不采取由控辯雙方同時參與的對席辯論式的司法程序。接受被羈押者申請或申訴的機構,既可以作出駁回或者維持的決定,也可以不作出任何決定。對于公安、檢察機關維持被羈押者不服重新審查后作出的決定的,既無權向檢警機構的上一級機關繼續(xù)申訴或者申請復議,更無權向法院申請司法救濟。

二、我國未決羈押制度現(xiàn)狀之原因

對于我國未決羈押制度現(xiàn)狀存在的這些問題,筆者對其原因作出分析。

(一)我國的憲政制度

未決羈押直接涉及到對公共權力機構剝奪個人自由行為的法律控制問題。這是一個重大的憲法問題。因為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但出于維護治安、偵查犯罪行為的需要,公安機關、檢察機關不得不對公民的自由加以剝奪,從而造成“法律授權下的侵犯”,憲法又如何對此加以規(guī)范和限制呢?對于這一問題,憲法除了對逮捕的批準、決定和執(zhí)行權加以分離以外,沒有作出其他任何明顯的限定。

(二)“口供中心主義”的偵查模式和“偵查中心主義”的訴訟構造

我國偵查人員由于裝備落后、技術含量不高以及觀念陳舊等多方面的原因,普遍存在依賴口供的現(xiàn)象。獲取嫌疑人的有罪供述,已經(jīng)成為偵查人員破案的捷徑,成為收集有罪證據(jù)的源泉。而要有效地獲取嫌疑人的有罪供述,就不得不剝奪其人身自由。未決羈押的廣泛運用以及羈押期限的無限延長,為偵查人員獲得口供及其他有罪證據(jù)提供了必要的“訴訟保證”。

(三)公安機關的超強勢法律地位

公安機關既是主要的犯罪偵查機關,又是負責維護社會治安的行政機關。作為治安行政機關,公安機關擁有包括勞動教養(yǎng)、收容教育、行政拘留等在內的一系列行政性羈押權;作為偵查機關,公安機關在享有一系列強制性偵查權的同時,還擁有獨立實施除逮捕以外其他強制措施的權力,在刑事拘留、逮捕后羈押的延長等方面可以直接作出相關的決定。無論在治安行政領域,還是在刑事偵查領域,公安機關在剝奪公民的人身自由方面都擁有自我授權、自我審批的權威。

(四)法院司法權的功能定位

法院盡管名為國家審判機關,但所從事的主要是實體性的司法裁判活動。在刑事訴訟中,法院不參與審判前的訴訟活動,而只是在法庭審判階段審查被告人是否有罪,并對有罪的被告人科處刑罰。對于一系列的程序問題,如被告人是否受到刑訊逼供,公訴人提出的證據(jù)是否具有法律資格,警察實施的某一搜查、扣押、竊聽行為是否合法,所獲取的證據(jù)是否具有可采性等,刑事訴訟法都沒有建立專門的程序性裁判機制,法院也很少就此舉行專門的司法裁判活動。至于刑事拘留、逮捕、逮捕后的羈押是否具備合法性,法院也從來不對此作出司法審查??梢哉f,我國刑事訴訟中除了有針對被告人刑事責任問題的實體性裁判活動以外,并沒有建立任何針對羈押合法性的程序性裁判機制。

(五)檢察機關的特殊司法地位

公檢法三機關之間存在著“流水作業(yè)”的法律關系,在各自負責的領域里行使著通常只有司法機構才能行使的權力,共同實現(xiàn)“刑事訴訟法的任務”。不同的是,檢察機關還具有“法律監(jiān)督”權,還充當著“監(jiān)督流水作業(yè)狀況”的角色。具體到刑事拘留、逮捕、逮捕后的羈押等問題上,檢察機關有責任保證這些涉及到未決羈押措施適用的行為符合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尤其是對于公安機關的逮捕行為,檢察機關還擁有審查批準的權力。這就意味在逮捕的實施問題上存在著一定的“司法審查”活動。這種“司法審查”甚至還被視為檢察機關對警察偵查活動加以制約的最有效手段。問題是,檢察機關對公安機關刑事拘留以及延長拘留期限行為的監(jiān)督,由于不存在法定的糾正違法的手段和權威,在司法實踐中早已名存實亡。至于檢察機關對其自行采取的未決羈押措施是不存在什么“法律監(jiān)督”的,因為所謂的“自我監(jiān)督”不過是一種制度設計上的“烏托邦”。更為嚴重的問題是,檢察機關對逮捕和逮捕后延長羈押期限問題的審批權,不具有中立性,并經(jīng)常由于其傾向于刑事追訴而忽略了被羈押者的權利。從人類的基本憲政經(jīng)驗來看,能夠擔當控制公共權力使命,為個人權利提供司法救濟的只有司法裁判機構,而不會是那種以懲治犯罪為己任的檢察機關。真正負責司法授權、司法審查并提供司法救濟的機構,幾乎都是法官或者法院。或許,檢察機關法律監(jiān)督地位的存在,在相當程度上阻礙了中國司法審查機制的建立。

三、我國未決羈押制度之完善建議

考察了我國未決羈押制度的主要缺陷并對造成缺陷的原因加以分析之后,就不難提出完善這一制度的建議了。

(一)未決羈押與逮捕的分離

按照西方國家的法律,逮捕只是強制嫌疑人到案的一種措施,一般只會帶來較短時間的人身監(jiān)禁。在逮捕后法定的羈押期限結束后,司法警察或檢察官必須毫不遲延地將嫌疑人送交法官或其他享有司法權的官員、機構,后者有權對羈押的理由進行全面的審查。逮捕與羈押是兩個相互獨立的程序。

2013年實施的新《刑事訴訟法》并未改變現(xiàn)行未決羈押不區(qū)分“逮捕”與“羈押”的現(xiàn)狀。因此,筆者建議,在我國應將未決羈押與刑事拘留、逮捕加以分離,使未決羈押成為刑事拘留、逮捕后的專門訴訟階段。將逮捕與未決羈押在程序上分離開來,法理依據(jù)是什么呢?這一問題可以從以下方面得到解釋。首先,逮捕與羈押在法律上應成為兩種不同的強制措施,不僅有不同的適用條件,而且在程序上可以受到兩次獨立審查的機會。這種雙重審查機制的存在,可以使逮捕和羈押在授權方面受到更加完善的約束,防止權力的濫用。其次,出于偵查的需要,逮捕或拘留大多變成偵查活動的一部分,而不再經(jīng)由司法官員的授權。但是,作為獨立于逮捕的強制措施羈押,始終要受到嚴格的司法審查,這對于貫徹憲法上的司法聽審原則,無疑是極為必要的。逮捕與羈押的分離可以確保安全與自由、偵查的效率與程序的正義得到合理的平衡。再次,對于逮捕和羈押所采取的雙重司法審查,可以使逮捕、羈押的決定者與實施者在主體上產(chǎn)生分離。對于偵查官員而言,即使出于偵查的需要而不得不采取逮捕、羈押,也不得由負責偵查和起訴的機構作出決定,而必須由那些不承擔刑事追訴職責的司法官員,通過發(fā)布許可令狀的方式進行司法授權。這有利于防止刑事追訴權出于懲治犯罪的需要而任意限制公民自由,也有利于羈押連同羈押的期限、場所、程序、救濟等一系列事項完全擺脫了警察、檢察官的控制,減少程序違法現(xiàn)象的發(fā)生。

(二)未決羈押的法定理由

根據(jù)西方各國的法治經(jīng)驗,適用未決羈押措施除了要具有重大的犯罪嫌疑這一般條件以外,還必須具備兩個特別的理由:(1)為提供程序上的保障所必要。具體來說,這種目的可以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確保被告人及時到場或到庭;二是保證偵查機構順利地收集犯罪證據(jù),調查事實真相,從而為起訴作準備;三是為將來可能進行的刑罰執(zhí)行活動提供必要的保證。(2)為防止發(fā)生新的危害社會行為所必需。構成這一羈押理由的根據(jù),通常在于被告人有可能再犯新罪,繼續(xù)危害證人、被害人,或者對整個社會具有極為嚴重的危險性。

為解決司法實踐中對于羈押適用混亂的問題,2013年實施的新《刑事訴訟法》將“社會危險性”細化規(guī)定為:可能實施新的犯罪;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會秩序的現(xiàn)實危險;可能毀滅、偽造、隱匿證據(jù),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可能對被害人、舉報人、控告人實施打擊報復;企圖自殺或者逃跑。另外,還將特定重罪以及特定被追訴人列入了逮捕事由,即對有證據(jù)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10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或者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曾經(jīng)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逮捕。因此,筆者建議,我國實施羈押的基本要求不能僅僅因為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甚至涉嫌重大犯罪,還必須有“社會危險性”。另外,未決羈押的適用應貫徹比例性原則,應盡量適用于那些重大案件,簡單案件應盡量少用。

(三)未決羈押的期限

一般來說,對于羈押期限,西方國家或根據(jù)訴訟階段的不同,或按照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的刑罰的輕重,或根據(jù)不同的羈押理由等,而有大體上較為明確的法律限定。至于如何控制未決羈押恣意延長、無限擴展的情況?目前,幾乎所有西方國家都沒有對未決羈押規(guī)定一個不可延長的最高期限,都允許司法官員對所謂的“最高羈押期限”加以延長,而且這種延長還可以反復進行,但每次延長都在程序上設置了較為嚴格的控制,如需要舉行言辭聽審,提供特別的延長理由,由較高審級的法院作出裁決等。這種對羈押延長程序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羈押期限不夠明確的實體性不足。

為避免羈押期限完全服從于偵查、預審等訴訟活動的需要,西方各國一般還將羈押期限與訴訟期限嚴格地加以分離。尤其是檢警機構進行偵查的期限,由于不同案件的具體情況不同,經(jīng)常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和機動性。一般說來,西方國家從法律上對偵查期限作出明確限定的并不多見。但是,羈押期限由于直接涉及到對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嚴重限制問題,加之這一期限由司法官員經(jīng)司法程序來決定,而沒有完全控制在檢警機構手里,因此羈押期限并不會隨著偵查、預審、審判等訴訟階段的延長而無限地延長。很顯然,羈押期限與訴訟期限的分離,是由羈押所受的司法控制程序的獨立性所促成的。由于這種獨立性的存在,諸如“偵查的需要”、“犯罪行為的重大”、“警察、檢察官人手的不足”等方面的因素,不再成為延長羈押期限的正當理由,羈押也不再僅僅是國家刑事追訴機構開展偵查、起訴活動的工具。也正是由于這種司法審查程序具有獨立性,嫌疑人、被告人不再處于協(xié)助國家追究犯罪的客體地位,其基本權利和自由也不再僅僅因為國家懲治犯罪的利益而受到任意的侵害。

2013年實施的新《刑事訴訟法》并未區(qū)分羈押期限與辦案期限,對于羈押期限的延長也無明確的程序控制,辦案機關僅憑辦案需要來確定羈押期限的問題仍未得到改善。因此,筆者建議,我國可以在羈押期限上貫徹比例性原則,根據(jù)被羈押者可能判出的刑罰幅度明確設定最高羈押期限,并將整個訴訟過程中的最高羈押期限限定在可能判處的刑罰的三分之一范圍之內。

(四)羈押的場所

嫌疑人、被告人被羈押的場所問題,直接涉及到負責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法律主體問題,也與嫌疑人、被告人“究竟控制在誰手里”這一敏感問題密切相關。假如在整個刑事訴訟過程中,尤其是在審判前的偵查階段,嫌疑人、被告人始終被羈押在警察控制的看守所或拘留所中,那么,不論羈押的決定是由哪個機構作出的,他們都很難擺脫偵查的工具、刑事追訴的手段等命運。有受到警察、檢察官的威脅、利誘、欺騙甚至刑訊的危險。正因為如此,幾乎所有西方國家都對羈押場所的設置作出了明確的法律限制。一般情況下,在司法官員就羈押問題舉行司法審查之前,嫌疑人被羈押在警察控制下的拘留所里;而在法官經(jīng)過審查作出羈押決定之后,被告人則通常被羈押在監(jiān)獄或其他不由警察、檢察官控制的監(jiān)禁場所里。這樣,與逮捕和羈押的分離相適應,檢警機構決定的監(jiān)禁與司法機構決定的羈押,就分別在不同的場所來執(zhí)行。其中,后一種羈押場所往往是在司法機構的監(jiān)督下,由各國司法行政機構來加以管理和控制的。將逮捕后的監(jiān)禁場所置于警察的控制之下,而在司法官員作出正式羈押決定之后,使監(jiān)禁場所置于司法行政機構的管理之下,也就是使警察的拘留所與監(jiān)獄在訴訟功能上相分離,這對于防止羈押權的濫用,減少刑訊逼供,確保被告人不受妨礙地行使防御權,都不失為一項有效的保障措施。

2013年實施的新《刑事訴訟法》要求逮捕后應立即將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羈押,但這并不能防止非法取證等侵犯被羈押人基本人權的行為發(fā)生。因此,筆者建議,在我國應改革羈押場所制度,使受到刑事拘留的嫌疑人關押在公安機關控制下的看守所內,而那些受到逮捕和正式羈押的嫌疑人、被告人則應關押在司法行政機關控制下的監(jiān)獄中。

(五)對未決羈押的司法救濟

司法救濟的實質,就在于使那些被剝奪人身自由的人,有機會將羈押的合法性問題提交給一個中立的法庭進行持續(xù)的審查,并在羈押不合法、不必要時盡快地獲得釋放。為防止未決羈押的濫用,西方國家普遍建立了旨在對羈押合法性進行持續(xù)審查的司法救濟制度。具體為:被羈押者或者他的辯護人、近親屬,就羈押的合法性問題向法院提出申訴,法官在控辯雙方同時參與下舉行聽證,并通過聽取各方的意見,就羈押是否合法、羈押的理由是否依然存在、要不要繼續(xù)羈押等問題,作出權威的裁決。這就保證了被羈押者向司法機構申請司法聽審的機會,從而使羈押的合法性繼續(xù)受到司法機構的審查和控制。被羈押者對羈押決定或羈押延長所提出的司法審查申請,屬于典型的程序意義的司法救濟。只有建立這種司法救濟制度,被羈押者才能擁有并行使起程序意義上的訴權。[4]

2013年實施的新《刑事訴訟法》并未規(guī)定被羈押人請求復查羈押必要性或者申請取保候審的具體途徑與程序,羈押救濟難的問題仍未得到緩解。法律雖然規(guī)定檢察機關對羈押必要性有復查的職責,卻沒有對檢察機關啟動復查的條件、期限等作出明確規(guī)定,導致實踐中檢察機關怠于履行此項職責。而且,法律沒有賦予檢察機關在羈押期限屆滿前能夠因羈押之不必要而釋放被羈押人的權力,只規(guī)定其有建議釋放或者變更強制措施的權力,這種建議權在實踐中難以發(fā)揮作用。因此,筆者建議,在我國應建立司法救濟制度,將羈押的合法性問題提交給一個中立的法庭進行持續(xù)的審查,使被羈押者在受到刑事拘留、逮捕和正式羈押之后,隨時可以向法院申請司法聽審,并可以就法院的裁決提出上訴,甚至上訴到高級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法院,使得羈押的合法性和合憲性問題有專門的途徑得到司法審查。

[1] 張 穹.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理論與實務[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2] 王學林.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guī)定釋義[M].北京:群眾出版社,1998:129.

[3] 顧昂然.新中國的訴訟、仲裁和國家賠償制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10.

[4] 陳瑞華.未決羈押的法律控制——比較法角度的分析[J].政法論壇,2001(4):97-110.

猜你喜歡
看守所期限被告人
缺席審判制度中被告人的權利保障
基于貝葉斯解釋回應被告人講述的故事
婚姻期限
企業(yè)會計檔案保管期限延長之我見
看守所在押人員安全風險程度調查分析
論被告人的自主性辯護權
——以“被告人會見權”為切入的分析
我們的約定沒有期限
勞動合同期限有幾種?
今年前兩月全國看守所安排律師會見20 余萬次
論被告人的閱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