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漫
(青海民族大學 藝術(shù)系,青海 西寧 810007)
唐卡(Thang-ga)亦稱唐嘎、唐喀,是指用彩緞裝裱后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作為藏族文化中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shù)形式,其內(nèi)容題材涵蓋了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lǐng)域,因此有藏民族“百科全書”之稱,作為藏民族的歷史活化石,我們對這一極富民族特色的藝術(shù)進行考察以窺探其在題材、表現(xiàn)形式、制作技藝背后的文化基因是十分必要的。
唐卡這一興起于松贊干布時期的繪畫藝術(shù)十分新穎。一般來說,它是采用彩緞裝裱制作而成的,具有濃厚而鮮明的民族特色和豐富的宗教色彩及奇特的藝術(shù)風格,一直以來被藏族人民視為藝術(shù)珍寶。盡管唐卡的樣式和質(zhì)地同樣也是豐富多彩的,然而絕大多數(shù)是采用布面和紙面的樣式。此外,唐卡還有刺繡、織錦、緙絲和貼花等織物唐卡,有的還在五彩繽紛的花紋上把珠玉寶石用金絲綴于其間,如此一來就珠聯(lián)璧合、相得益彰了。唐卡繪畫藝術(shù)是民族和宗教文化藝術(shù)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千余年來影響十分深遠。唐卡藝術(shù)以其濃郁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宗教色彩而成為中華民族民間藝術(shù)中彌足珍貴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壇誠唐卡正是在這樣一個藝術(shù)氛圍中產(chǎn)生的,作為唐卡的一個獨特的畫種,其繪畫構(gòu)圖不僅繼承了傳統(tǒng)唐卡,也有其自己獨特的邊框?qū)ΨQ特點,所隱含的宗教哲理更是其他唐卡所不能及的,從中可以得到“一畫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人生意境。
壇城,梵文叫作曼荼羅 (梵名mandala,藏名dkyil-hkhor)。在古代印度,原指國家的領(lǐng)土和祭祀的祭壇,意譯為“圓輪具足”、“聚集”或“壇城”的意思。但是現(xiàn)在一般而言,也引申為“諸佛菩薩聚集的空間、或者是徹悟的本質(zhì)”,是指將佛菩薩等尊像,或種子字、三昧耶形等,依一定方式加以配列的圖樣。又譯作曼弩羅、滿荼羅、曼陀羅、漫荼羅等。
為了修行者觀想方便,人們便繪制、雕造曼荼羅。曼荼羅的梵語mandala,是由意為“心髓”、“本質(zhì)”的manda,以及意為“得”所組成的。因此“曼荼羅”一詞意謂“獲得本質(zhì)”。所謂獲得“本質(zhì)”,是指獲得佛陀的無上正等正覺。顯然,通過藝術(shù)構(gòu)思而形成的壇城以其鮮明的形象展示在人們面前,更加方便人們觀想。
由于曼荼羅是真理之表征,猶如圓輪一般圓滿無缺,因此也將之譯為“圓輪具足”。另外,由于曼荼羅也被認為有“證悟的場所”、“道場”的意思,而道場是設壇以供如來、菩薩聚集的場所,故,曼荼羅又有“壇”、“集合”的意義產(chǎn)生。因此聚集佛菩薩的圣像于一壇,或描繪諸尊于一處者,都可以稱之為曼荼羅。
一般所稱的曼荼羅可分為四種,稱為四種曼荼羅,簡稱四曼。即:
大曼荼羅:諸尊具足相好容貌的圖畫,稱為大曼荼羅(尊行曼荼羅),相當于金剛界曼荼羅中的成身會。
三昧耶曼荼羅:即示現(xiàn)諸尊的本誓三昧耶,也就是將表示本尊的法器、持物,以圖示象征的三昧耶圖繪表示,稱為三昧耶曼荼羅,相當于金剛界曼荼羅的三昧耶會。
法曼荼羅:這是諸尊的種子及真言,或書寫種子梵字于諸尊的本位,或以法身三摩地以及一切經(jīng)論的文義等來表現(xiàn),稱為法曼荼羅(種子曼荼羅),相當于金剛界的微細會。
羯磨曼荼羅:將諸尊的威儀事業(yè)鑄造成像,形成立體、行為的三度乃至四度空間的行動性曼荼羅,稱為羯磨曼荼羅,相當于金剛界的供養(yǎng)會。
而這四種曼荼羅,一般又各含有三種曼荼羅,即:
都會(都門、普門)曼荼羅:是各部諸尊聚集在一起的曼荼羅,如以大日如來為中心的兩部曼荼羅。
部會曼荼羅:是某一部分的諸尊,會聚集在一起的曼荼羅,如佛部的佛頂曼荼羅,蓮花部的十一面觀音曼荼羅。
別尊(一門)曼荼羅:這是以一位本尊為中心的曼荼羅,如釋迦曼荼羅、如意輪曼荼羅等。
一般所指稱的曼荼羅即是以上四種大、三昧耶、法、羯磨曼荼羅。正是對曼荼羅意義的深層次的了解,為創(chuàng)作一幅受人們膜拜和喜愛的唐卡提供了豐富的藝術(shù)構(gòu)思和藏傳佛教的深度教義。
作為一種構(gòu)思十分精巧的繪畫藝術(shù),壇城唐卡正是一種復雜的宗教藝術(shù)多重合體。唐卡本身便是以帛、布或紙等不同材質(zhì)為作畫載體進行創(chuàng)作的宗教繪畫,而壇城更是一種整合藏傳佛教教義頗具宗教表現(xiàn)力的藝術(shù)形式,正如壇城沙畫一樣表現(xiàn)出十分深厚的佛教哲理。當這二者進行整合時,一幅更加具有藝術(shù)沖擊力的繪畫作品便以其精巧的藝術(shù)構(gòu)思和繁復的制作程序表達出佛法無邊的深厚宗教理念。
一般來說,繪制壇城唐卡時,每個大度量單位的長度為二十四個大門(即九十六個小門)的寬度。其中共有兩條中線,兩條對角線,還有四條基線,共繪出八個長線條。墻壁和供養(yǎng)天女站立的磚石臺階、半垂瓔珞、飛檐、檐瓶等六個外繪線條的長短則基本相同。其構(gòu)圖法是:為了繪好斗拱和拱鈴,打好八個線條,中央繪一個周長為六個大度量單位的圓圈,圓圈四角再繪四個周長各為四個大度量單位外加三個小度量單位的圓圈。四個圓圈間尚余六個大度量單位外加一個小度量單位的空間。
以四角圓圈的中圓點為中心,用量線或圓規(guī)各畫一個曼荼羅,中央圓圈內(nèi)打中線和對角線,對角線的長度為七十四的門寬,然后用畫尺等量器把中央的八分之一空間留作門(門的四分之一為一個小度量單位)。門墻的上部高度為一個小度量單位,下部高度為兩個小度量單位,墻基的高度為一個小度量單位,半垂瓔珞的高度為兩個小度量單位,檐瓶的高度為一個大度量單位,斗拱的高度為一個小度量單位,量好這些比例尺后打六個對角線。
一般而言,佛殿中還有三種外門。以集密和時輪佛殿的夾墻、門巷作為例子來感受這種布局安排——門、門墻門枋、門壁的合適度量是:從基線是左右向中央空三個小度量單位的寬度為墻壁的寬度,再向中央空兩個小度量單位的寬度為兩邊臺階的寬度,半垂瓔珞、墻基、檐瓶等的寬度各為八個小度量單位的三分之一。
沿臺柱兩側(cè)打兩條比臺柱寬一個小度量單位,高五個小度量單位的垂直線,第一條垂直線與頂線相連,兩條垂直線間打四個寬距為一個小度量單位的平面線(繪門墻),然后上下打四個寬距為一個小度量單位的垂直線(繪門枋),其中三條垂直線要逐漸繪為曲線(曲線內(nèi)繪門壁)。
但是要注意的是,紅勝樂金剛、黑勝樂金剛、怖畏勝樂金剛、大勢至菩薩、無量壽佛、白傘蓋佛母等壇城唐卡的圓門和月墻的高度是相同的,門壁的高度也是一樣,唯有兩邊的門和月墻不能等高。
從基線左邊到基線右邊間隔三個小度量單位處打一垂直線,再間隔兩個小度量單位打一條與上下邊線相連的垂直線,然后再在余下的八個小度量單位的空間內(nèi)打第三、第四、第五條垂直線。第一條和第三條垂直線的高度為四個小度量單位(從臺階線打柱飾、柱子、內(nèi)外房廊的四條垂直線)。
垂直線與上下邊線相連,中間三條的垂直線間各距一個小度量單位(內(nèi)繪墻裙和飄帶)。
第四條垂直線的頂端要畫一條長度為十個小度量單位的平面線。
兩邊的垂直線高約兩個小度量單位,兩線頂端打一條長度為八個小度量單位的長線,長線中央(長度為三個小度量單位)要繪成曲線條。其余垂直線的高度均為四個小度量單位(與月墻等高)。
上述的兩個門為三個門寬的牌樓門。
一個門寬單位的牌樓門與門壁、門墻的高度雖然不相等,但和月墻的高度相等。其草圖的比例為:從邊線距三個小度量單位的基線上打第一條垂直線;距第一條垂直線兩個小度量單位的基線上再打一條連接頂端的垂直線;距第二條垂直線七個小度量單位的基線上打三條等距離的垂直線。
從臺階向上打三條寬距為一個小度量單位,高度為五個小度量單位的垂直線,其間要容納柱飾和柱子。
高度為四個小度量單位的中央垂直線上起筆向兩旁的垂直線上打一條長度為兩個小度量單位的橫線,橫線的起筆點和落筆點間上下各打一條長度為三個小度量單位的曲線,此有飄帶和墻裙。
若以大度量單位計算,牌樓的高度需要三個門寬單位;若以小度量單位計算,牌樓的高度需要一個門寬單位。
七個級層牌樓和五個級層牌樓的兩個半小度量單位的高度相等,其余的九個小度量單位也相等,所以稱其為“二相等”和“九相等”。具體量法是:從牌樓殿柱外朝上打間隔一個小度量單位的十一條橫線,第五條橫線和第六條橫線(自下而上)的長度各為一個半小度量單位,其余九條橫線的長度各為一個小度量單位。
牌樓級層(自下而上)依次繪“黃金”(金黃色)、“小春鶯”(藍色)、“珍寶”(金黃色)、“馬蹄”(綠色)、“暗”(黑色)、“哇冉扎”(灰色)、“暗”(黑色)、“小春鶯”(藍色)、“珍寶”(金黃色)、“馬蹄”(綠色)、“斗拱”(白色)。
牌樓級層的第三層、第七層、第九層、橫線的間距各位一個小度量單位;第四層、第六層、第十層橫線的間距各為半個小度量單位,其余五個級層的橫線間距均為一個半小度量單位。故稱之為“五相等、三相等、三相等”的牌樓?;蛘吲茦菣M線級層的第三層、第七層、第九層的間距各為一個小度量單位;第四層、第六層、第十層的間距各為半個小度量單位,其余五個級層的橫線間距各為兩個半小度量單位,故稱“五相等、三相等、三相等”的牌樓。
若把牌樓的高度定為三個門寬單位 (高度適中),可將三個門寬的高度分為八個等份(即每個等份的高度為兩個半小度量單位),然后從第三級層橫線、第七級層的橫線的兩端朝第五級層的橫線中央畫長度為三個小度量單位的斜線就可測出十一個牌樓級層的高度。
上述兩種牌樓沒有什么根本的區(qū)別。這兩種牌樓的寬度是:基線的長度為五個半小度量單位,從基線到斗拱第一級層的長度為三個半小度量單位(為了保留一定的繪畫空間也可畫長度為四個半小度量單位的線條)。
距基線高六個小度量單位處畫一條與第一級層等長的第二級層橫線,這兩條橫線的兩端要為兩根臺柱各留一個小度量單位的空間。第三級層橫線的長度為三個小度量單位,第二級層橫線和第三級層橫線間空四個小度量單位的寬距,其間繪諸神站臺。第四級層的橫線的長度為五個小度量單位;第五級層的斗拱的長度為五個半小度量單位,其余各級層橫線長度為七個小度量單位;第三級層至第六級層間的高度為五個小度量單位。高度為十一個級層的牌樓寬度大致是五個小度量單位,第五級層的寬度為四個半小度量單位;第六級層的寬度為三個小度量單位;第七級層的寬度為六個小度量單位。各級層的邊線繪成長約半個小度量單位的曲線。
畫圍墻時先在基線和斗拱間畫一條垂直線,在高度為四又四分之三個度量單位處畫一條長度為九又四分之一小度量單位的橫線,橫線下繪外層圍墻。在高度為三個半小度量單位處向右畫一條長度為六個半小度量單位的橫線,橫線下繪右側(cè)的內(nèi)層圍墻,然后向左畫一條長度為十二個半小度量單位的曲線,曲線下繪左側(cè)的內(nèi)層圍墻。
外層左右的圍墻寬度各為兩個門寬,內(nèi)層左右的圍墻寬度各為一個半門寬,剩余的線條畫到高度為兩個小度量單位的中間園墻上。這樣還會多出長約三個微度量單位的余線,這和《密宗道次》的要求是吻合的。
金剛杵中段的寬度為兩個微度量單位,金剛杵的腰圍是一個門寬,金剛杵的頂部寬度為一個小度量單位,金剛杵的高度為四個門寬。
集密等沒有無上寒林或沒有下部密乘外景的壇城唐卡內(nèi)需要繪蓮花。蓮花花瓣的畫法是:在牌樓基線下的四個小度量單位的空間內(nèi)繪一個狹長輪廓,輪廓中央繪兩個橢圓,橢圓內(nèi)畫蓮花花芯(無論任何形狀的蓮花均占兩個小度量單位的空間),然后拭去金剛杵的一端,在四個小度量單位的空間內(nèi)繪光環(huán)及其他圖案。
勝樂金剛、怖畏金剛等寒林的度量法是:“繪制光環(huán)外的寒林需要留下四個小度量單位的空間。”這是一種普遍的度量法。又《喜金剛本續(xù)》、《密法之穗》中說:“寒林應該設在金剛杵之內(nèi)。”所以也可以把寒林畫在金剛杵內(nèi)。
顯然,這種繁復的藝術(shù)構(gòu)思通過十分復雜的線條勾勒和唐卡內(nèi)部圖飾的精細繪制表現(xiàn)出一種對宗教藝術(shù)作品的珍視。而通過這種十分繁復的藝術(shù)構(gòu)思和制作技巧及過程呈現(xiàn)出的是一種輪廓鮮明、布局分明的佛教世界的表現(xiàn)圖,又不能不說是一種大道至簡的表現(xiàn)。對這一精巧藝術(shù)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進行解讀正是對其所蘊含的宗教哲理進行深入分析,不難看出壇城唐卡充分展示了藏傳佛教佛法無邊、大道至簡的宗教理念。
時輪金剛壇城,藏語譯作具德空有圣殿,即極其圓滿的寓意。它包括空性及一切實體的諸佛凈土。時輪金剛壇城畫,則是一種以幾何圖形為主的構(gòu)圖,壇城就是佛的宮殿,由外到內(nèi)以圓形和形的幾何體形式層層相聯(lián)套構(gòu)成。正中間是主尊或佛,最外面圖形以水圖案及火焰圖案裝飾;第二層開始用圓形的金剛圖案、水圖案、蓮花圖案裝飾,寓示著大海、風墻、火墻和金剛墻、蓮花墻、護城河,同時還內(nèi)套正方形的圖案代表著城墻、屋檐。通過這樣的層層深入,步步推進最后到達主尊殿,并采用紅、黃、白、藍色表示東南西北四方,圖案結(jié)構(gòu)復雜,抽象和具象手法并用。壇城繪制難度頗大,因而只有具備高超技藝和豐富宗教知識的畫師才能夠繪制出來,壇城雖為神佛宮殿,但是它的內(nèi)容深奧難懂,是佛教密宗專修課。壇城的構(gòu)圖緊湊,圖案繁復多變,裝飾性強,從地球天體、藏歷歷法、十二屬相紀年、四季變化、人類輪回、天堂地獄無所不有,具有十分豐富的表現(xiàn)力和藝術(shù)感染力。此幅唐卡全部由礦石顏料所繪制,另外唐卡中的染色全部以點染為主,整幅唐卡可見其畫工的細膩。
對于每一位有緣接觸到佛法的眾生來說,如能得以往生佛國凈土,是其最大心愿。除了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凈土外,還有彌勒佛凈土,五臺山的文殊凈土,普陀山的觀世音凈土,羅剎國凈土等等。而北方的“時輪金剛常住的香巴拉佛國凈土”更有其重要地位。
佛陀住世的時代,第一位接受佛陀密法傳承的,即是香巴拉王朝第一世國王——秒善神稱,這也開啟了[時輪金剛]法脈與[香巴拉凈土]的一大因緣。諸多大成就者都知道,在北方的雪山中,神秘的佛國凈土就是香巴拉王朝。香巴拉凈土保持著釋迦摩尼佛最完整的修法和教義:很多重要的密法傳承,法藏,法寶和數(shù)以萬計的伏藏,全都交給香巴拉凈土。佛陀于晚年時期,帶領(lǐng)著隨眾及諸大阿羅漢前往雪山(即今的西藏)傳佛法,遇到了香巴拉第一世國王妙善神稱,佛陀觀香巴拉國王深具密宗根器,且密法之因緣具足,故傳授香巴拉國王一世密法,而使香巴拉國王即身成佛。香巴拉王朝中一切密法及修行,都是源自于本師釋迦摩尼佛之傳承。時輪金剛就是以時輪佛為主,即佛陀在生前講密法時所顯現(xiàn)的法身和諸多的佛菩薩在內(nèi)的佛國凈土。如能往生香巴拉凈土乃是宿世所積大慧命,造無數(shù)福德,利六道眾生,結(jié)菩提之果,極其難得。
但是由于藏傳佛教存在眾多的教派,因而導致不同教派對時輪金剛壇城的繪畫表現(xiàn)是不同的,那么覺囊派時輪金剛壇城就是:
第一層:是以時輪金剛主佛為中心的636尊佛。
第二層:首先是以智慧圓滿為代表的文殊師利菩薩;以大力大勇為代表的金剛手菩薩;以大慈大悲為代表的觀世音菩薩;以發(fā)大愿救度眾生,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王菩薩;以為眾生清除各種阻礙的除蓋脹障菩薩;以及代表大乘行愿的普賢菩薩;以示觀大神通救度眾生的虛空藏菩薩;即未來佛彌勒菩薩。以上八大菩薩。還有觀世音菩薩的眼淚化現(xiàn)的綠度母;及東方琉璃藥師佛;祈保眾生財運福德的藏巴拉財神佛;以及幫助眾生快速消除各種惡業(yè)的金剛薩垛。還有非常重要的五方佛,分別為:中央是釋迦摩尼佛的法身—毗魯遮那佛。即大日如來佛(藏語譯音是:不在任何之下,光明萬照之意)東方阿措佛;南方寶生佛;西方有九品蓮花接引眾生的阿彌陀佛和北方能滿足一切眾生解除惡業(yè)、煩惱而成就大愿的不空成就佛。
最頂部也就是第三層:正中央的三尊佛像為金剛乘佛法覺囊派的三位歷代傳承祖師,中間是覺囊派的創(chuàng)始人:更欽.篤布巴.喜饒堅贊大成就者;左邊是使覺囊派大興的傳承祖師多羅那他尊者;右邊是大成就者莫覺巴大法王。其周圍坐落了香巴拉王朝的二十五代國王,他們的名字分別是:“妙善神稱、白蓮、佳善、尊圣、善友、寶手、遍入藏、日稱、揚善、海勝、難勝、太陽、眾色、月光、無邊、護國、擁禪、獅子、鎮(zhèn)服、巨力、不滅、人力獅王、大自在、無邊尊勝、勇武輪王”。這每一代國王都是智慧極高、福報具足、具有大神出鬼沒通的佛菩薩化身。如能供養(yǎng)則是全面受益,福報非凡,當世見果。
佛陀教義里講:凡信今生建造各種廟宇寺院,及出資塑造佛像供養(yǎng)修建壇城者,有著不可估量的功德,并能迅速去除邪惡,各種魔及障礙,各種大小虛實怪病。還能快速增加福報,增壽延年??傻玫礁嗳说淖鹬亍g喜、增長大智慧,使所有行善事成功無礙,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無邊的加持和天龍八部鬼神的護衛(wèi)。心想事成,圓滿至極,往生佛國凈土。
以上,我們就壇城唐卡的制作工藝、藝術(shù)構(gòu)思和材質(zhì)造型做了細致的介紹,并以時輪金剛壇城唐卡為例對其巧妙的藝術(shù)構(gòu)思、繁復考究的做工程序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討,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jié)論:藏傳佛教正是以其精細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態(tài)度,通過繁復的手工技藝結(jié)合復雜的做工程序,表現(xiàn)出這一佛教流派篤信佛義、歸宿佛海的虔誠宗教態(tài)度,同時,盡管其做工考究、程序復雜但仍然能夠表現(xiàn)出層次分明、輪廓線條鮮明的簡約特色,這不得不說是藏傳佛教大道至簡的一種藝術(shù)表達。這一神奇獨特的藏傳佛教藝術(shù)作品展現(xiàn)出青藏地區(qū)人民與眾不同的民族特點和宗教特色,毫不牽強地說,壇城唐卡就是藏傳佛教教義和宗教信仰的基因密碼。
[1]唐卡上的時輪金剛壇城[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56425d0100lxcp.html
[2]時輪金剛唐卡[EB/OL].http://www.52tangka.net/html/201203311905.html
[3]藏傳佛教的基本教義和信條[EB/OL].http://www.fjdh.com/wumin/2010/09/090301121227.html
[4]袁建勛.淺析藏密壇城藝術(shù)的形成[J].甘肅高師學報,2008,(1)
[5]張慶有.藏密曼荼羅藝術(shù)新釋[J].西藏藝術(shù)研究,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