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榮
作者:許世榮,原成都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原《杜甫研究學刊》副主編、四川省杜甫學會副會長,610072。
白敦仁,字梅盫,一字梅崦,祖籍河北通州,自四世祖白汝衡宦游成都,遂定居此地。
五世祖白镕,字小山,嘉慶進士。道光時官至工部尚書,居官剛正自持。
四世祖白汝衡,字詩橋,道光三十年以副員知成都縣。《縣志》稱其“留心風化”。咸豐初,改修節(jié)孝祠。
三世祖白賡棣,字樸誠,一字甫臣。同治十年知成都縣。又以同知銜中江知縣。主修《成都縣志》?!犊h志》稱其“明察庶務,不事苛刻”。嘗培修文廟及節(jié)孝祠。
祖父白曾煦,字春谷。歷任巫山、富順、仁壽、資陽等縣知縣。
父白堮,字岸青。早年就讀于客籍學堂、法政學堂。酷好京劇、川劇。是京劇“已巳友集”和川劇“娛閑社”票友。早逝,時年三十九歲。
一九一七年(丁巳),一歲。
一九一七年生,一歲。(按,先生生于是年農歷臘月初九,歲次丁巳,元日后則歲次戊午)。
一九二一年(辛酉),五歲。
入家辦私塾,始習四書、五經、古文觀止諸書。
一九二九年(己巳),十三歲。
考入成都縣立第一小學高小一冊。雷履平(又名保泰)、鐘樹梁亦同時考入該校,遂為同班同學,與二人后成終生好友。
一九三一年(辛未),十五歲。
小學畢業(yè),考入成都縣立中學初中一期(三十班)。雷履平、鐘樹梁亦考入該校,在同班讀書。同年在鄧潤生先生處補習國文,讀“唐宋八家古文”和“六朝文絜”。至次年鄧先生去世時止,先后兩年。十月,父病死,自己亦染病留級,病愈后在三十一班讀書。
一九三二年(壬申),十六歲。
拜查蹇公(字介菴)先生為師,習國畫、學詩、學七弦琴,至一九三七年(丁丑)高中畢業(yè)時止。
一九三三年(癸酉),十七歲。
與同班同學陳懷仁創(chuàng)辦“文會”壁報。撰稿人和讀者均是本班同學。稿件用白貢川紙書寫。內容龐雜,有文言、白話文、詩歌、長篇偵探小說連載、英作文、數學題解等等,多系練習文筆、自娛自樂。敦仁先生所作,多是古文,亦有五彩花卉畫,還創(chuàng)作過一篇文言小說《秘密的地道》??镉谝痪湃?丙子)停辦。
一九三四年(甲戌),十八歲。
初中畢業(yè),同年考入本校高中普四班。雷履平亦考入同校同班,復與白先生同學。
一九三六年(丙子),二十歲。
與雷履平、徐汝坤及高五班喬雁賓、張璠白等人,組成詩社,取名“春吟社”,專做舊體詩。以后石室中學郭懷璞(后名石尊)參與唱和。所作詩多“春花”、“春草”之類五七言律詩、絕句。白敦仁先生《雜題〈徐夢喬遺集〉五首·序》云:“湔江徐夢喬,余少時摯友也。憶十五六歲與同窗好友雷履平等四五人,嘗結春吟詩社。夢喬天資縱逸,落筆常驚四座。”其后,徐艾、鐘樹梁、黃溥、余篤生等參與吟唱,詩社改名“樸社”。雷履平《剩稿》詩六首后記云:“余少交‘樸社’諸子,逢辰寄興,投簡論心,東野窮愁,一發(fā)于詩?!?見白敦仁《水明樓詩詞集》)
高中六期與大姨父女吳賡慧結婚。吳氏時年二十五歲,長白先生五歲。夫妻二人感情終生篤深。
一九三七年(丁丑),二十一歲。
考取四川大學中文系,師從名儒龔向農、林山腴、向宗魯、李培甫、龐石帚等。雷履平亦考入同校,鐘樹梁因家境貧窮,只能在川大半工半讀。相友善的新同學有周夷白。
一九三八年(戊寅),二十二歲。
因不愿參加舊軍閥組織的軍訓,與雷履平一同向校方請假,未獲準,遂休學。二人相伴自學讀書,精研《毛詩》、《儀禮》、《莊子》等,又對填詞產生濃厚興趣。兩人舉止受到諸師的關注和贊許。龐石帚先生評其為“不俗”,稱“是中文系人材”。李培甫先生日記云:“雷保泰、白敦仁同來,兩生皆大學雋選,以軍訓輟學。雷生欲就復性書院學,托為謀保送。兩生曾以詞見質,多清新語。雷生亦喜樸學,云近時點閱《毛詩》、《儀禮》畢,可謂勇矣?!?/p>
其后將與雷履平、鐘樹梁詞作合刻為一集,曰《焦桐集》。另在“新新新聞”副刊發(fā)表過一些詩詞作品。
作《代白纟寧舞歌辭》、《戰(zhàn)城南》、《上邪》、《利劍行》、《雜詩十首》詩。
一九三九年(己卯),二十三歲。
八月在川大復學。時因日寇飛機轟炸,川大已遷至峨眉。雷履平因家境貧寒,不能去峨眉復學,則轉入華西大學中文系。在峨眉就讀川大時,與郭石尊相友善,合租峨眉山伏虎寺附近農家房居住,后另一同學好友謝禹言也來同住。在此期間,主要研讀群經,特重《周禮》。
作《歲暮廬居述懷》、《紀夢》、《酬周夷白》詩。
作《渡江云》(眉山舟中,清真韻)、《木蘭花慢》(己卯賤辰,諸朋舊攜酒見存,就登鳳坪絕頂,諸公并有佳構。余既客峨眉四月,寒山落木,倍切歸懷,率賦此解以應)詞。
撰寫《〈古今注〉校注》、《石渠禮記疏證》(二作今不存)。
一九四○年(庚辰),二十四歲。
八月轉學到華西大學中文系,其原因一則不愿與雷履平分讀兩校,一則慕時任華大中文系主任龐石帚先生博學高文。李培甫先生日記云:“到校見白敦仁、雷保泰及郭生(石尊)皆在。聞雷生欲歸川大不得,白生乃偕之歸,便助其生計,可謂古道照人矣。”川大向宗魯先生寓書龐先生,稱其“仗氣慕義,有古人風概”,因嘆“冀北群空,不能無憾”。郭石尊亦轉學至華大。與同學江小韓相友善。在華大期間,主要研讀“三禮”。
作《春夜飲峨眉縣城,踏月還山,放為長句》、《寄石尊》、《寄謝禹言峨眉》、《呈培甫師》詩。
作《徵招》(庚辰暮春,與石尊飲峨眉縣城,環(huán)顧云山,醉次聞歌,感音而作)、《意難忘》(次清真韻)、《瑞鶴仙》(閨人以素絹刺玉溪生“心有靈犀一點通”句見寄)、《少年游》、《琵琶仙》、《長亭怨慢》、《玉樓春四首》、《祝英臺近》(梵眾姨丈以蘇小墓草一株見遺既枯矣,豐茸離驪,狀殘青青之意,湖山勝跡,不可無詞)、《鷓鴣天二首》、《三姝媚》(庚辰秋重客峨眉)、《鶯啼序》(庚辰餞秋,次夢窗豐樂樓韻)諸詞。
一九四一年(辛巳),二十五歲。
繼續(xù)在華大讀書。主要精力仍花在研讀“經學”特別是“三禮”上。此外對鄭子尹詩、朱彊村詞產生極濃厚興趣,擬作《巢經巢詩箋注》、《彊村語業(yè)箋注》,并著手蒐集相關資料。然于日常功課,亦未嘗稍懈。李培甫先生日記云:“飯后閱補試卷及小考卷。聲韻學作者唯雷保泰合格。《史記》唯白敦仁文為優(yōu),雷保泰、郭石尊次之。甚矣,人才之難也?!?/p>
十二月,向宗魯先生病逝峨眉。白先生亟赴峨眉奔喪,作《峨眉謁宗魯師殯宮》詩,臨哭盡哀,凄婉痛絕。
作《昔游三首寄同賞》、《明冰二十韻》詩。
作《鷓鴣天》(瓶中芍藥,一夕委去,履平有詞甚美,遂次其韻)、《掃花游》(寄石尊)、《花犯》(南臺探梅,因念客歲山居吟賞之樂,歌以抒懷)、《醉吟商小品》(四月初一夜聞杜鵑,是夜履平來宿,遂邀同賦。履平有《踏莎行》一首甚美,惜今佚其稿)、《南鄉(xiāng)子六首》(村居雜詠)、《最高樓》(野塘雨霽,蓮葉初齊。憶往年偕閨人玩月桂湖,夜坐交加亭上,荷風送香,遠聞笛語,感念芳時,率拈此解)、《高陽臺》(綠陰)、《前調》(再賦綠陰)、《滿庭芳》(三賦綠陰)、《翠樓吟》(江樓,白石韻)、《惜紅衣》(富順西湖荷花極盛,石尊吟賞寄意,因念宿昔聯耀江湖之約,何時可遂,拈此寄酬。此調舊譜注第三句入韻,鄭叔問疏證白石旁譜,始訂次句“日”字為韻,證以夢窗、萊老之作足破前世疑結。彊村六和此解,并主其說,今依以為式)、《陂塘柳》(七夕飲味雪廬,次白石韻)、《三姝媚》(喜石尊來)、《燭影搖紅》(題江梵眾姨丈江湖載酒圖)詞。
一九四二年(壬午),二十六歲。
七月畢業(yè)于華西大學,畢業(yè)論文《釋食》,導師李培甫評語云:“禮始諸飲食。宮室衣服之外,應有專篇。作者抽繹經傳,旁搜故訓,條貫固自秩然。至于抉擇眾說,從其美善,亦復具有識力,可謂雜而不越矣。”給予滿分一百分。畢業(yè)后,由系主任龐石帚介紹,留華大任助教,并在南虹藝專兼任國文教員。
作《紫萸香慢》(次韻郭石尊九日江樓吟望之作)、《霜花腴》(南臺秋花極盛,石帚師倚夢窗自度腔賦九日,紫曼(沈祖棻)、千帆(程千帆)諸君并有和作,余亦繼聲,即次夢窗原韻)、《高陽臺》(秋暮飲少城酒樓,敬和石帚師即席之作)、《揚州慢》(過嘉州)詞。《鷓鴣天四首》(壬午秋詞)、《十六字令》、《瑣寒窗》(秋宵臥雨)、《阮郎歸》、《蝶戀花八首》、《水龍吟》(壬午除夕,明日立春)詞。
一九四三年(癸未),二十七歲。
華大發(fā)生學潮,反對聞在宥任系主任。中文系全體教授辭聘。敦仁先生亦辭職,并發(fā)表宣言,表示對外國人干涉中國學術的憤慨。八月,由王懷文、方善福介紹,到私立蔭唐中學任國文教員。該校設在青城山,遂赴青城任教。
這一年上半年,與魏炯若、周菊塢、屈守元、劉君惠、雷履平等相約做詩。
對京劇產生了興趣,經父親的朋友張志清介紹,常到成都知名票社“己巳友集”旁聽,學唱京劇。
作《癸末成都花市》、《初入山》、《常道觀》、《常道觀岐棕》、《朝陽洞》、《上清宮》、《天師洞銀杏歌》、《風雨視前山》、《長生宮》、《山中寄魏炯若杜庵》、《思雷、鐘詩》、《三島石》、《洗心泉》、《朝陽洞觀日出》、《玉壘關》、《李守祠》、《九日答李啟明》、《香積寺》、《常道觀后山》、《青龍岡》、《丈人峰》、《山中讀書》、《山居雜興六首》詩。
作《倦尋芬》(癸未元日立春,梅花尚不堪摘也)、《徵招》(人日南臺兀坐,園公摘紅梅為供,題寄露園)、《一剪梅》、《漢宮春》(辛夷花下作)、《雙調南柯子二首》、《繞佛閣》(種蓮)、《阮郎歸》、《八聲甘州》(題魏火冋若《歲影庵悼亡詩》)詞。
一九四四年(甲申),二十八歲。
華西大學成立國學研究所,由李培甫任所長。蓋因上年改組中文系,受到當時教授們反對而辭聘,華大校長張凌高為緩和矛盾籠絡人心所籌建。二月,聘白敦仁先生為助理研究員。在研究所里并未擔任具體工作。經雷履平介紹,到成縣中任教。不久屈守元亦到該校任教。因雷、白、屈三人均好考據,又常一起賦詩、填詞,關系親密,被時人稱為“三學士”。此外參與詩詞唱和的還有魏火冋若、周菊塢、王懷文、鐘樹梁、張璠白、徐艾,以及龐石帚、李培甫兩位老師。
作《和火冋若雷雨雜言》、《雨過菊塢戲贈》、《呈龐、李諸師》詩。
作《惜黃花慢》(梅)、《鷓鴣天》、《洞仙歌》、《南鄉(xiāng)子》、《清平樂》、《長相思》、《百字令》(石帚師惠示哀瑮之作,情辭凄斷,殆不能卒讀。時方有灌口之行,倚裝率和一首,欲以廣吾師之意,不復自慨朋友交誼)、《浣溪沙六首》(甲申感春)詞。
一九四五年(乙酉),二十九歲。
繼續(xù)在成縣中任教,并先后在成都縣女中、建中會計學校、南薰中學、天府中學等學校兼任國文教員,課時多寡不等。由于對川劇產生濃厚興趣,這一年加入了成都知名的川劇票社“娛閑社”,并與屈守元、雷履平等發(fā)起,組織了一個川劇票社“吹萬友集”,參加者多系當時中學教員中的川劇愛好者。這一年中在許多川劇劇院中票過戲,所用藝名為“遣有涯齋主人”。
作《六公祠紫蒂白梅,清寂堂、養(yǎng)晴室并有題詠,謹次韻擬作》、《履平郊居值雨》詩。
一九四六年(丙戌),三十歲。
在成縣中、天府中學繼續(xù)任教,還在濟川中學兼課。暑假期間,在省教育廳舉辦的川劇人員訓練班授課。所任課程為“劇詞”。課余時間,鉆研川劇,常與當時名角同臺演出,甚受好評。李培甫先生日記載:“昨日守元邀觀劇,因白敦仁酷嗜演戲,近演柴市節(jié)尤為人所稱許。余雅不解音,先訪石帚不遇,遂至忠孝巷,守元復固請一行,……暮往銀業(yè)公會,觀者頗眾。敦仁演關侯、文信國,氣慨相稱?!?/p>
作《從火冋若借錄香宋先生評點諸書》詩。
一九四七年(丁亥),三十一歲。
在成縣中、天府中學任教。由龐石帚介紹,在成華大學中文系任兼職講師、專職講師。過去的詩友又常在一起聚會,唱和做詩。計有屈守元、雷履平、魏火冋若、姜叔武、周虛白、胡芷藩、許金軒、郭君恕及龐石帚、李培甫、李炳英等先生。
作《贈履平二首》、《贈姜叔武》詩。
一九四八年(戊子),三十二歲。
在成縣中任教;在成華大學中文系任專職講師,開設大一基本國文,歷代文選,中國通史課。
作《彊村詞箋注》。
一九四九年(己丑),三十三歲。
繼續(xù)在成縣中和成華大學中文系任教。開始對圍棋發(fā)生發(fā)了興趣,參加了成都圍棋社,常去棋社下棋。接識了杜君果、賈禔韜、葉棋崧等人。
撰寫《彊村詞箋注》。
作《守元賃居槐樹街,十年前宗魯師舊寓也,養(yǎng)晴室有詩,謹次韻二首》、《積雨書堂,遲履平不至》、《苦蚊和守元》、《守元新詩有戴天龐李之說,為廣其意,并邀履平同賦》、《偕履平過虛白新居二首》、《苦雨二十二韻》、《久雨缺糧,出郊書所見,是夜石帚師招飲》、《典衣戲作》、《讀王莽傳》、《廖仲宣索題黃賓虹畫冊,并出示路瓠庵師杭州題句,即次原韻》、《璠白招飲賞菊,并為博簺之戲》、《鳴條》詩。
作《六幺令》(己丑重陽和清真韻)、《高陽臺》(石帚師見示和清寂堂感秋之作,敬次原韻)、《臺城路》(落葉)、《燕山亭》(昭覺寺藏丈雪禪師遺履,陳沅手制。余賦此詞成,山腴師見而愛之,嘗手書一通,遍贊賓客,并辱賜和。經動亂,惟覓得石帚師賜和之作,山腴師詞,則苦求不得矣。新版《清寂堂集》,亦未收入)、《三臺令二首》(和石帚師)、《水龍吟》(偶讀半塘老人《和天籟集·睡詞》,賞心同抱,戲同其韻)、《玉燭新》(漢中農家掘土,得北宋鐵錢)、《八聲甘州》(觀奕)、《夢芙蓉》(秋已盡,思無窮,江亭促坐,復成一日之歡,書付履平索和)、《六醜》(山腴師近和清真此韻賦白秋海棠,書以見賜。因念壬午、癸未間,余以懺情逃寂,棲息空山,散策林巒,無適無莫。時則茲花盛放,斷崖仄澗,紅白萬態(tài)。嘗賦詩云:“天葩揚奇芬,嶺霞生晚砌”蓋紀實也。今復十年,難忘易感,聊述一篇,用志芳時,非敢妄意賡和也。惜山腴師手書詞稿,已于動亂中失之)、《長亭怨慢》(履平曉趨郊庠,犯寒徒步,發(fā)為怨歌。仆與君,二十年形影交也,晨夕憂樂,自謂共之。感其言之獨悲,輒依來韻更作一篇,欲以廣履平之意,亦因之自暢郁積也)、《驀山溪》(和履平)、《百字令》(履平衝寒見過,并出示新詞,率次韻奉和一首)、《醉翁操》(寒城索處,與履平數相喁于,意猶未盡,再申以此解)詞。
一九五○年——一九五五年(庚寅——乙未),三十四歲至三十九歲。
數年間,白敦仁先生從經濟到思想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實現了從依賴收租生活到自食其力的轉變;由舊知識份子到新型知識份子的轉變。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新中國宣告成立;同年十二月成都和平解放。在以后幾年間,經歷了減租退押、清匪反霸、三反五反、以及思想改造等一系列運動。白敦仁對新中國、共產黨有了新的深刻認識,其中感到自己最大的收獲就是解決了“人為什么而活著”的問題。他在一次學習會上,聽了當時省教育廳廳長曹振之的講話,其中所說“祖國把前途交給了教師,人民把兒女交給了教師”兩句話對白敦仁先生震動極大,為他重新認識教師工作的歷史使命開拓了眼界。從此他把祖國未來和人民的囑托與自己的工作聯系在一起,完成了教育思想的飛躍。于是他全身心地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奉獻給了新中國的教育事業(yè),他扎實的學識涵養(yǎng)很快取得突出成績,得到黨和人民的認可,成為成都市教育界的杰出代表。
一九五六年(丙申),四十歲。
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學任教(該校即原成縣中,五二年改今名)。被評為成都市優(yōu)秀教師。經個人申請被批準為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作為四川省語文教師代表,出席在北京召開的全國中等學校語文教學改革會議。九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委派到波蘭華沙大學任教,開設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選、中國現代文學史等課程,并幫助波蘭漢學家開展中國文學研究。
作《發(fā)成都》、《重慶》、《萬縣》、《瞿唐》、《白帝城》、《巫峽》、《神女峰》、《出峽》、《秭歸》、《泊宜昌》、《望荊江分洪工程》、《過城陵磯,懷誠仁弟長沙》、《長江大橋》、《鄭州》、《洛陽》、《邯鄲》、《邢臺懷古》、《望北京》、《天安門》、《潼關》、《大雁塔北宋人題名》、《寶雞》、《留壩張良廟》、《劍門》、《太原機場值雨》、《北京雜詩四首》、《山海關懷古》、《錦州》、《長春》、《滿州里》、《赤塔》、《西行萬里至烏拉爾始見山》、《莫斯科》、《白俄羅斯道中懷淑仁妹邛崍》、《貝加爾湖高空》、《自高空下視長城》、《飛越西伯利亞》、《自北京飛抵華沙》詩。
作《沁園春》(列寧墓前作,一九五六年)詞。
一九五七年——一九五九年(丁酉——己亥),四十一歲至四十三歲。
繼續(xù)在波蘭華沙大學任教。五七年,周恩來總理訪問波蘭,在宴請使館工作人員和中國專家代表的宴會上,看到白敦仁先生的殷切目光,遂走到他面前,親切拉著他的手,詢問他的情況與之交談片刻,由是感激。后來周總理逝世,白敦仁先生有《周恩來總理逝世述哀四首》詩,其中有句云:“昔者東歐宴,堂堂大國賓。眾中忽顧我,廿載尚聞聲?!币约o其事。
在波蘭任教期間,波蘭科學院院士、文學院院長雅布翁斯基博士正研究王充《論衡》。白敦仁先生解答了他提出的種種疑難問題,使其深為佩服,到中國大使館反映說:“白先生是淵博的學者?!睅椭~日·謝·格拉波夫斯基研究中國古代詩歌,提供大量相關資料,使其順利獲得博士學位。其他受益學生不在少數。白先生在波蘭期間為兩國間文化交流,為增進中波人民間的友誼,做出突出貢獻,受到波蘭學界的尊敬與熱愛。應波蘭政府的請求,白敦仁先生在波蘭的教學時間由原定兩年延至四年。
一九六○年(庚子),四十四歲。
繼續(xù)在波蘭華沙大學任教。九月結束在波蘭的教學工作歸國。鑒于當時中學語文界新教材與舊知識份子的矛盾非常突出。老教師怕講政論文,新教師怕講古典文。市委宣傳部部長肖菊仁在接待白先生時,希望他仍然留在中學,在政論文和古典文教學中,攻克難關,做出表率。白先生欣然受命,回到七中,從事中學語文教學。(按照白先生的教學經歷和學術涵養(yǎng),完全可以進大學任教和進行研究工作。當時四川師范學院即后來的四川師范大學剛建立不久,亟需像白敦仁先生這樣的教師,而白先生的學友雷履平、屈守元、劉君惠、魏炯若、王仲鏞、王文才、郭君恕等均是四川師范學院組建時轉入大學任教的)
作《華沙》、《波羅的海泛舟》、《札科巴尼亞紀游》、《三王節(jié)書所見》、《華沙夏夜苦短》、《蕭邦之家》、《摩斯基阿閣紀游》、《華沙歌劇院演〈浮士德〉》、《克拉科夫大學哥白尼占星處》、《波茨坦國際展覽會見百衲本〈廿四史〉》、《鮑洛涅夫斯基以詩集見贈,用波譯屈原賦報之》、《垂楊》、《烏什提卡海濱》、《春城》、《瓦銀基公園》、《留別葉日·謝·格拉波夫斯基》、《歸車經貝加爾湖,車從大隧道出,乃達湖濱》、《過烏蘭巴托》、《偶成》詩。
一九六一年(辛丑),四十五歲。
在成都七中任教,深入研究中學語文教材中政論文的教學法,并指導和幫助青年教師提高古典文學修養(yǎng)、講授古典文學的能力。
作《水調歌頭》(一九六一年七月一日作)詞。
一九六二年(壬寅),四十六歲。
在成都七中任教。著名教育家、時任教育部副部長的葉圣陶來四川視察,由四川省教育廳長張秀熟陪同,到七中聽白先生講授《論又紅又專是世界觀問題》課文。課后的座談會上,白先生介紹了“理思路、抓表達”,避免把語文課上成“蹩腳的政治課”(這是當時流行的說法)的教法。葉老給予充分肯定,說:“這是好的教法之一”,值得推廣。并即席賦詩云:“文心思緒逆而通,賞析今融一貫中。誰謂論文難指授,白君固已得其宗。”此詩曾發(fā)表于《光明日報》。
由于工作成績突出,被評為“成都市先進工作(生產)者”。
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五年(癸卯至乙巳),四十七歲至四十九歲。
繼續(xù)在成都七中任教。兩年多的時間內,市教育局多次組織由白敦仁主講的中學語文教學研究課。參加聽講的是當時各中學的中青年骨干語文教師。他的教學經驗在成都中學教育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他還在省教育廳組織的全省重點學校校長、黨支部書記大會上介紹語文教學經驗,發(fā)言稿全文刊載于《四川日報》。
一九六六年(丙午),五十歲。
“文化大革命”開始。在所謂的大批判的群眾運動中,白敦仁被指斥為“反動學術權威”、“鄧拓式的黑幫”、“混進黨內的階級異己份子”。旋被抄家,收藏的數千冊上萬卷典籍被學校造反派沒收。行動受到限制,被責令打掃廁所及校園衛(wèi)生。
一九六七年(丁未),五十一歲。
在成都七中繼續(xù)接受批斗。當時學校已停課,教師不教、學生不學,均投身于所謂革命運動中。被批之余,仍以打掃校園衛(wèi)生為主要工作。
一九六八年(戊申),五十二歲。
在成都七中被造反派組織關進“牛棚”(當時非常普遍的由各造反派組織非法設置的拘押所謂“牛鬼蛇神”的處所),失去人生自由。工資被扣發(fā),僅發(fā)放“生活費”。
一九六九年(己酉),五十三歲。
從“牛棚”釋放,解除拘押。其后“落實政策”,先后兩次補發(fā)工資。一次300元,償還房屋租金。一次800元,去市革委會,以黨費全數上交。
駐?!败娦牎贝硇伎梢郧謇砘乇怀瓡?。然被抄書籍絕大多數已經散失。清理回家的,十不及一。
開始上課,稱之為“復課鬧革命”。白敦仁先生仍在七中教授語文課,并擔任班主任工作。
一九七○年——一九七二年(庚戌至壬子),五十三歲至五十五歲。
繼續(xù)在成都七中任教,并擔任班主任工作。
一九七三年(癸丑),五十六歲。
在成都七中任教。4月17日帶領學生從學校出發(fā),步行一個小時到達金具廠,開始“學工”。到5月12日結束,為時將近一個月。
一九七四年(甲寅),五十七歲。
在成都七中任教。1月25日,與雷履平相約看望李培甫師。其時培甫師已九十,神智仍很清楚,尚能不戴眼鏡書寫。其日記云:“這位老人,持身素來嚴肅,老壽是完全應該的?!?/p>
2月18日,在成都桿塔廠講魯迅小說《祝福》,聽眾還有另外兩個廠的工人,約一千多人。
4月25日帶領學生到龍泉驛“學農”。晚上九點四十從學校出發(fā),“步行軍”經過一個小時到達大面鋪,休息一小時,三點半到達龍泉驛,到美滿八、九隊,已是凌晨六點。
至5月16日“學農”結束。下午兩點半從龍泉出發(fā),步行到家將近十點。
一九七五年(乙卯),五十八歲。
九月,由成都七中調到成都師范學校任教。時成都師范校址遷至龍泉驛。授課之余,著手編撰青年時期所著學術論著諸稿?!蛾惡嘄S年譜》的撰寫始于此時。又開始著手蒐集先師川大龐石帚先生遺著,始得《簡端記》一卷,繼得《養(yǎng)晴室筆記》三卷、《讀書札記》一卷。
一九七六年(丙辰),五十九歲。
遷居于成都濱江路。繼續(xù)在成都師范任教。時方抄輯《養(yǎng)晴室碎金》(龐石帚先生遺著)。繼續(xù)撰寫《陳簡齋年譜》。
是年黨和國家領袖朱德、周恩來、毛澤東相繼去世。
作《移居》、《周恩來總理逝世述哀四首》、《山居春興二首》、《山中梨花盛開》、《夏收》、《懷石帚師二首》、《次韻酬樹梁》、《休沐日入城,歸車值大風,戲投履平、夢喬》、《還山》、《柬守元》、《讀履平懷人近作,感賦五首》、《壽樹梁六十》、《樓居三絕句》、《毛主席逝世述哀三首》、《九日草堂,同屈、雷、鐘、徐》、《讀史三首》詩。
作《高陽臺》(一九七六秋暮,與履平、守元、樹梁、夢喬花潭小集》詞。
一九七七年(丁巳),六十歲。
繼續(xù)在成都師范任教。是年恢復高考招生,破例在年末招考,次年入學。成都師范招漢語言文學、數學兩個“高師班”。白敦仁受命組織語文班的教學工作。
繼續(xù)《陳簡齋年譜》編寫。
作《周總理逝世一周年》、《雪霽二首》、《以昔游小詩六十首為守元書卷,系以一絕》、《守元書示二十七年前舊作》、《丙辰初度》(先生誕辰在臘月初九,依陽歷則在次年)、《花潭小集示同座》、《迎涼》詩。
作《霜花腴》(一九七七年九日,再集花潭,次守元韻)詞。
一九七八年(戊午),六十一歲。
是年成都大學建立,并招收七八級學生。學校系地方大學,屬成都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管轄。
十一月六日下午,到省圖書館查閱明刻《嘉靖內黃志》、《正德新鄉(xiāng)志》、《正德光化志》、《嘉靖應山志》、《嘉靖沔陽志》。
十二月四日,應邀去四川師范學院講授《阿Q正傳》。
所撰《陳簡齋年譜》已寫至宣和三年。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