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志銀
摘 要:在思想品德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課例剖析的教研方式,努力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從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需求出發(fā),聯(lián)系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使學生獲得情感體驗;通過開展情景表演、“實話實說”、辯論會、社會調查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體現(xiàn);充分發(fā)揮電教媒體的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變枯燥為有趣,變苦學為樂學、好學,使思品教學活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情感體驗;主體作用;主動發(fā)展
什么是課例剖析式教研方式呢?課例剖析式教研方式就是教師按新課程理念的要求精心設計典型的課例進行教學,同時運用觀察與對比,對此進行深入的剖析和反思,做出較為科學的評價,尋求更為有效的對策的一種教研活動形式。這種剖析與反思可以幫助教師更科學、更深入地認識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再通過教學策略的改變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將新課程理念落實得更到位。
一、聯(lián)系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使學生獲得情感體驗
《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并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育情境,引導和幫助學生通過親身經歷與感悟,在獲得情感體驗的同時,深化思想認識。教師還要為學生提供直接參與實踐的機會,提高他們道德踐行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改變一言堂的局面,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在教學“孝敬父母長輩”時,我預先設計了三個方案,然后通過比較分析,決定課堂教學時先給學生講解“陳毅探母,執(zhí)意要給癱瘓在床的母親洗衣服”“李鵬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鵬夫婦總要帶上母親喜愛的食物,到母親的住處請安問好”“溫家寶每次外出,總不忘給母親打個電話問聲好”等故事,讓學生明白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激勵學生像陳毅、李鵬、溫家寶那樣對父母具有一片孝心。然后,讓每個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想一想、做一做,比如,自己父母的生日各是哪一天?父母擔任什么工作?……我們中學生作為子女,要孝敬父母,應該要做到哪些?經過充分討論后,再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和設計有關可操作性的條例。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情感上形成了共鳴,在情緒上受到了感染,能夠在行為實踐中指導自己的行動。
二、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
體現(xiàn)
思想品德課最大的特點是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相連。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大部分是學生已知或是知而不全的,鑒于這一點,我時常通過設計多種方案,反復比較,精心選擇,開展恰到好處的活動,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體現(xiàn)。
1.情境表演
在教學“欣賞與贊美”時,我先請兩位學生上臺表演小品“你的文章真棒”,來表現(xiàn)學生小偉的情緒由無精打采、心不在焉到興致勃勃、滿臉笑容的轉變過程,從而懂得真誠贊美的意義。這樣做比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要有趣得多,自然更能吸引學生,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實話實說”
在教學“戰(zhàn)勝挫折”時,我設計了兩個情境:
(1)由于自己自立能力較差,郊游分組自由活動時,想參加第一組,結果卻遭到了同學的拒絕,這時你會怎么想怎么做?
(2)考試成績公布了,你的各科成績均有下降,名次倒退了十幾名,面對這樣的情況你會怎么想怎么做?然后讓學生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比較讓學生懂得人生難免有挫折,我們應努力培養(yǎng)自己戰(zhàn)勝挫折的心理素質,掌握應對挫折的方法。
3.辯論會
在教學“保護自己的隱私”時,我選取了“分數可以成為學生的隱私嗎”的辯題,讓學生自由辯論,并適時加以引導,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又提高了他們的理論水平,學生對隱私權的認識越辯越明。
4.社會調查
在教學“舉世矚目的成就”時,課前我先讓學生以“祖孫三代生活的變化”為題,利用業(yè)余時間,就衣、食、住、行四個方面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做一次訪談,了解他們年輕時候的生活情況,并與我們今天的生活情況相對照,通過調查比較,讓學生了解家鄉(xiāng)的變化,尤其是了解家鄉(xiāng)改革開放三十幾年來所發(fā)生的巨大變化,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深入感悟發(fā)生這些變化的根本原因。
三、發(fā)揮電教媒體優(yōu)勢,使學生主動發(fā)展
近年來,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得到顯著改善,電化教學也已進入農村學校的課堂。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內容理論性強,概念多,傳統(tǒng)的陳舊教法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達不到應有的效果。而課堂上采用恰到好處的電教手段,聲畫并茂、感染力強,學生樂學,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在教學“探究改革開放”這一內容時,我先用“春天的故事”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導入新課,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而后展示一些圖片、播放改革開放的紀錄片等,收到了極佳的教學效果。
總之,新課程改革不僅需要我們去面對、去實施,更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和改進。只有這樣,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才能真正成為教師與學生之間有機的互動過程,真正成為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過程,真正成為師生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思想品德課才能更具有特色和活力。
(作者單位 江蘇省興化市合陳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