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通
當代體育藝術化趨勢形成原因的美學闡釋
徐 通
(沈陽體育學院社會體育學院,遼寧沈陽110102)
體育藝術化是當代體育發(fā)展的一個顯著而重要的趨勢。以當代體育運動為研究對象,通過梳理體育藝術化這一現(xiàn)象,從美學的角度分析體育藝術化趨勢的形成原因。認為體育藝術化是時代的產(chǎn)物,具體的形成原因可以從現(xiàn)實和理論兩個層面分析。從現(xiàn)實層面來看,體育文化自身由倫理中心轉(zhuǎn)向于審美中心為體育藝術化提供現(xiàn)實依據(jù)。從理論層面來看,藝術概念的轉(zhuǎn)變?yōu)轶w育藝術化提供了理論基礎。
體育;藝術;美學
體育與藝術、美學與日俱增的密切關系是當代體育的重要特征之一。今天的體育運動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的美學特征和藝術性、競技運動的表演性、大眾體育的休閑性以及體育教育中重視體驗、情感和美育等,這些現(xiàn)象都充分說明了當代體育的藝術化趨勢顯著。這樣的趨勢是為何產(chǎn)生,又是如何產(chǎn)生的呢?本文將圍繞這一疑問展開討論。
體育的藝術化現(xiàn)象無論從現(xiàn)實層面還是理論層面都由來已久。古希臘的奧林匹克賽會上,人們不僅可以看到競技者在運動場上奔跑、跳躍,同時也可以欣賞到音樂演奏、詩歌朗誦等藝術作品。許多藝術家也把體育作為他們藝術創(chuàng)作的題材。荷馬的著名史詩《伊里亞特》和《奧德賽》中栩栩如生地描寫了戰(zhàn)車、角力、賽跑、擲鐵餅、投標槍、射箭、拳擊等激烈的比賽情景。至于《擲鐵餅者》、《持矛者》、《盆跑者》等古希臘雕塑,更是稀世珍寶。
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同樣把體育與藝術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F(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創(chuàng)始人顧拜旦就提出:藝術、科學、運動,這是構(gòu)成和平友誼的奧林匹克思想的三要素。他關注如何“運用藝術和科學來發(fā)展現(xiàn)代奧運會的形式和方法”,并為此專門召開了關于“藝術、科學、運動”的會議。因此,今天的奧林匹克盛會不僅有更高、更快、更強的競技者,也可以欣賞到開閉幕式藝術表演、藝術展覽等,甚至有些國家的奧委會設有專門的藝術委員會。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體育運動的形式越來越多樣,內(nèi)容越來越豐富。競技體育的表演化、大眾體育的休閑化以及體育教學中對于興趣、娛樂因素的重視,這些體育的新發(fā)展儼然成為當代體育的重要特征,甚至成為當下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家喻戶曉的英超、意甲、NBA,以及拳擊、格斗、高爾夫球等精彩的賽事充斥著人們的生活,帶來無盡的審美感受。同時,大眾并不滿足于只作為一名觀眾去欣賞精彩賽事。他們渴望獲得身臨其境的真實的體育運動帶來的審美體驗。各種具有強烈審美品質(zhì)的體育項目蓬勃發(fā)展起來。攀巖、瑜伽、普拉提、體育舞蹈、花樣滑冰、高爾夫球等運動項目近來受到大眾的普遍青睞,并且廣泛參與。較之于以往的體育運動,在觀賞和參與的時候,人們的目的與動機都具有了更強的審美意識。學校體育教育中體育藝術化的趨勢有目共睹。如學校體育中快樂體育思想的盛行,操舞類體育課程的廣泛開展,不少體育院系開設體育藝術專業(yè)等。體育運動已經(jīng)成為大眾獲得審美快感的一個重要的途徑與手段。
對于前文所提及的諸多體育藝術化現(xiàn)象,學者們也早有關注。我國著名體育美學學者胡小明先生認為:“社會的需要,促成了體育的藝術化趨勢”,“體育的未來需要藝術。我們要用在體育實踐中獲得的豐富的美感,去創(chuàng)造藝術化的體育讓未來的體育更強烈更集中地表現(xiàn)美?!保?]侯典云認為“西方進入‘后現(xiàn)代社會’,工具意識受到?jīng)_擊,人性開始回歸,科學文化向藝術文化轉(zhuǎn)移,體育超越了以往的價值內(nèi)涵,審美價值得到重視,藝術化成為必然?!保?]值得一提的是,學者們對體育藝術化的認識不只限于對體育文化現(xiàn)象的描述和反思,實踐和應用層面的探索更顯彌足珍貴。例如李杰凱先生提出的運動項目“娛人致趣”原理[3]便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了體育藝術化趨勢在體育教學訓練領域的影響與發(fā)展。
總之,無論體育現(xiàn)象的變化,還是體育理論的關注,都證明了一個事實,即當代體育具有了藝術化的趨勢。那么這種趨勢產(chǎn)生的內(nèi)在動因是什么呢?筆者認為從理論層面來看,藝術概念的轉(zhuǎn)變?yōu)槠涮峁┝死碚摶A;從實踐層面來看,當代社會的審美化趨勢,以及體育的審美中心轉(zhuǎn)向為體育藝術化營造了宏大的時代背景。
什么是體育的審美中心轉(zhuǎn)向呢?回溯歷史,體育運動在早期被視為一種形而上學的概念,被贊譽為展示、實現(xiàn)思想和意志控制身體的有效手段。人受制于思維,為了使身體更好地執(zhí)行思維的指令,它必須克制身體的弱點和欲望。體育便是用來約束身體并使之貫徹思維、最終達成思維的目的。在這個意義上黑格爾稱贊希臘奧運會是通過將身體轉(zhuǎn)變?yōu)椤靶撵`的器官”從而展示自由。體育運動被贊譽為有利于自我控制,或者有利于提高生產(chǎn)效率。也有人認為體育運動可以塑造人的良好品性。可見,傳統(tǒng)的體育文化是以外在目的性為旨歸的,或者說是以倫理價值為導向的。
然而到了當代,體育與倫理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遭到了質(zhì)疑。已經(jīng)有研究顯示,并無證據(jù)證明體育有利于塑造人的品格,“如果你想塑造品格,嘗試其他的方式?!保?]今天,面對各種吸毒、服用違禁藥物、賽場暴力等違反體育倫理道德的現(xiàn)象,仍然有人不相信體育運動與倫理有較高的相關性。
較之于傳統(tǒng)的體育運動,當代體育運動的審美價值更受關注,甚至可以將體育運動作為當代社會審美化生活的一個范例。不僅如此,一些學者把體育運動和美學聯(lián)系在一起,把體育運動看作藝術。體育運動已經(jīng)成為大眾獲得審美快感的一個重要的途徑與手段。那么這種審美中心轉(zhuǎn)向的體育文化表現(xiàn)出了什么樣的特征呢?
2.1 身體觀的轉(zhuǎn)變
對于體育文化的審美中心轉(zhuǎn)向,最發(fā)人深省的是當代體育運動與身體的關系。心靈是指揮身體的司令官,身體是百依百順的奴仆。人們贊揚那些被賦予了堅強意志的身體。今天,沒有人會用這種表述方式來贊揚身體。相反,體育運動轉(zhuǎn)變成為一種身體的狂歡。
人們不僅欣賞男性和女性運動員完美的身體,而且運動員自己傾向于展示它們。每當人們觀賞英國男子田徑運動員Linford Christie沖刺獲勝的時候,同時也期待著他在沖刺之后將運動服脫至腰部,露出他肩部、胸部以及腹部健碩肌肉的那一瞬間,這也是觀眾欣賞勝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樣的,盡管牙買加女子田徑運動員Merlene Ottey多次與奧運金牌失之交臂,但是誰又能不被她在賽場上表現(xiàn)出的優(yōu)雅與美麗所深深打動呢?
這個問題的關鍵之處,也許是審美不是體育運動成功的偶然因素,而是它的本質(zhì)屬性。換句話說,完美的表演是體育運動取得成功的決定性因素之一。正是這個特性使人們在體育運動中獲得了審美欣賞。
欣賞跳高運動員過桿剎那的優(yōu)雅身姿,或者短跑運動員撞線剎那的速度力量,這些就是觀眾在比賽中以及比賽后著迷于運動員身體的原因。經(jīng)常會看到當沖刺撞線后,運動員往往表現(xiàn)出身體的輕盈與舒展,這些身體姿態(tài)與動作讓人們更好地欣賞運動之美。從這個意義上講,體育運動會中觀眾關注身體,運動員追求身體的完美、并在運動中展示其完美,都是無可厚非、天經(jīng)地義的。體育運動的審美性與功能性二者是同時存在的。
2.2 傳統(tǒng)美學觀的轉(zhuǎn)變
當鮑姆嘉通首次將美學作為一個哲學學科建立的時候,便將美學定義為“感性認識的科學”。他不滿意理性主義哲學對感性認識的貶低和輕視。他認為以往的人類知識體系有個重大的缺陷:即缺乏對于感性認識,主要是審美意識和藝術問題的嚴肅的哲學沉思。因此,身體與感覺應該得到充分的重視與解放。鮑姆嘉通的這個觀點得到了認識論的充分肯定:美學能夠改善人的感官認知能力。顯然,這種認識論涵蓋之下的美學傾向于將身體和感官從傳統(tǒng)的形而上學的約束中解放出來。實際上,對感性認識的改善和提高體現(xiàn)的是一種認識論哲學的變革,身體與感官應該獲得和智力與理性同樣的重要地位。
但是,鮑姆嘉通的時代似乎并沒有為這種變革做好充分的準備,美學也因而隨之轉(zhuǎn)變?yōu)樗囆g的哲學。美學脫離了身體,成為了形而上學。人們的感知能力再一次被宣稱從屬于精神,并且在藝術領域找到了所謂的證據(jù)。
那么,今天的體育運動通過重視身體在某種程度上恢復了美學的元初目的。體育運動塑造了“自由”的身體,它不再是傳統(tǒng)文化中約束身體的“工具”。正如??碌挠^點:現(xiàn)代性規(guī)訓的策略也適用于體育運動,但是對于后現(xiàn)代的體育運動卻未必如此[5]。
2.3 體育文化中情色內(nèi)涵的凸顯
今天在體育運動中發(fā)現(xiàn)的情色元素,較之于傳統(tǒng)“壓抑”的體育運動,是另一個關于體育文化審美中心轉(zhuǎn)向的值得探討的話題。實際上,體育運動中表現(xiàn)人體美、身體欲望自古有之。比如,理想的身體美在古希臘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堅不可摧的形象”,這個形象表現(xiàn)出了那個時代人們對完美的追求和對情欲的渴望。古希臘人喜歡運動,欣賞在體育競技和祭祀中充分展示著力與美的身體。因為他們心目中理想的人就是擁有健美肉體的運動員。古希臘人在參加奧林匹克、畢提、奈美等運動會時,不論男女老少都是裸露肉體,不以為羞。在重大的節(jié)日祭祀儀式時,如酒神節(jié)(也稱生殖節(jié)),都是以裸體為快。他們不認為在神面前是褻瀆,而認為把美的身體綻露神前是一種最高的奉獻。因此,希臘神話中的神和英雄都是和人一樣,都有著健美有力的肉體。
希臘的雕塑藝術喜歡靜穆偉大、典雅高貴的裸體人體,與古希臘民族的風俗習慣、體育競賽和審美理想密切相關。無論是古風時期的《庫羅斯》、《阿波羅》,古典時期的《修德斯》、《擲鐵餅者》,還是希臘化時期的《維納斯》、《拉奧孔》等,都通過對裸體的塑造,表現(xiàn)出他們對肉體的贊美和對力的崇拜,洋溢著高尚、健康的審美情趣。古希臘人特別注重肉體的健美。為了保證自己種族的健康和雄壯,成為全希臘榜樣的斯巴達制定了一系列法令和規(guī)矩:體格有缺陷的嬰兒一律處死,結(jié)婚年齡應先選擇對生育最有利的時期的情況等。在教育方面,不論男女,一律從小受到編隊的訓練,青年人的大半時間在練身場上角斗、跳躍、賽跑、擲鐵餅;把赤裸的肌肉練得又強又壯又有彈力,目的是要使之成一個最結(jié)實最輕靈最健美的身體。為了將這健美的身體形象永恒地記錄下來,希臘人通過塑像來獎勵那些在體育運動中表現(xiàn)出色的人。在希臘普遍舉行的大規(guī)模運動會中,得獎三次的運動員可將本人的肖像塑出,像神靈一樣被朝拜。因此所謂神像與人像的根本區(qū)別,就在于神的塑像更完美更理想化而已。公元前5世紀,太陽神阿波羅的裸體充分表現(xiàn)了希臘人對理想的身體美的追求。那是力與美的巧妙結(jié)合,力量、節(jié)奏、平衡,以及動態(tài)的對稱,都體現(xiàn)在阿波羅的身體上。阿波羅最終體現(xiàn)了身體之美。
盡管宗教統(tǒng)治的中世紀時期,以及后來隨之產(chǎn)生的“新教倫理”對身體持有一種蔑視的態(tài)度,認為審美愉悅是完全脫離身體快感的,因而把體育運動視為一種苦行的方式[6]。體育運動用來控制身體欲望,并令這種欲望所固有的情色內(nèi)涵“保持緘默”。然而,今天這種欲望不再被束縛。運動員的運動服飾越來越短小時尚,運動員健美的身體成為了大眾情欲投射的對象?,F(xiàn)代體育是表現(xiàn)審美與情色內(nèi)在聯(lián)系的重要場域之一。
2.4 健康觀念的重視
體育由倫理轉(zhuǎn)向?qū)徝赖牧硪粋€實例是體育運動與健康的關系。長久以來,體育運動被認為是增進健康的有效手段。體育的這一功能被大眾廣泛接受,是因為古代形而上學的觀念認為健康的靈魂寓于健康的身體。到了現(xiàn)代,健康的身體又服務于工業(yè)革命形成的提倡勞動、追求效率的“新教倫理”。
然而,體育有利于健康這種觀念與現(xiàn)實中體育運動的功能并不是完全一致的。現(xiàn)代體育運動中的高水平競技項目給運動員帶來的就不是健康,而是傷病。例如,馬克·吉拉爾德利五次贏得高山滑雪世錦賽冠軍,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的高山滑雪運動員。在他整個的運動生涯中,膝蓋做過14次手術。以至于他為了能夠走在一條直線上,不得不每天早晨起床鍛煉半個小時。盡管他在體育運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但是他同樣也損害了身體,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今天,沒有一名高水平競技運動員能夠逃脫傷病困擾的痛苦。傷病與比賽如影隨形,揮之不去。顯然,高水平的競技體育運動并不能給運動員帶來健康[7]。因此,這里似乎出現(xiàn)了與本文論點相悖的結(jié)論,競技體育不是給人們帶來健康,而是造成傷殘。那么,當代的體育運動到底是對身體的“解放”還是對身體的“摧殘”呢?
今天的運動員正在以一種有別于以往的態(tài)度對待身體[8]。他們拒絕為了提高競技水平而不惜損害身體健康。曾經(jīng)多次獲得世錦賽、奧運會越野跑冠軍的芬蘭運動員米·呂萊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他拒絕了常規(guī)的忽視身體感覺的所謂的科學訓練和指導,進而實踐了一種新型的訓練模式。當他訓練的時候,他注意體驗自己的本體感覺,聽從身體的指令,找出身體真正的需要。米·呂萊非常喜歡他自創(chuàng)的這種訓練模式,他認為體育運動“最大的樂趣來自于訓練,而不是獲勝”[9]。
用這種方法管理身體進行訓練,可以在獲得體育運動勝利的同時避免運動損傷。區(qū)別于傳統(tǒng)觀念中意識對于身體的控制,新式的訓練方法更加重視身體自身的感覺。運用這種訓練模式也許類似于馬克·吉拉爾德利的運動損傷就會大大減少。很多運動員都期盼這種新型的訓練模式成為未來訓練體系的發(fā)展趨勢。從運動訓練學的角度來看,這種訓練模式的理念改變了運動訓練的基本原則。雖然有些人說今天的體育運動有很多的不足之處,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當代體育文化對身體的關注產(chǎn)生了有別于傳統(tǒng)觀念的健康意識、健康觀念。這可以說是體育文化、乃至于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表現(xiàn)。
3.1 藝術與美學關系的轉(zhuǎn)變
藝術與美學的關系在當代產(chǎn)生了微妙的變化。藝術曾經(jīng)為美學提供了基本的定義。美學的領域顯然要更廣于藝術,但是藝術為美學提供了核心的概念,是美學的規(guī)定性所在。然而近來這種觀點出現(xiàn)了改變。現(xiàn)在,藝術僅是美學的一個重要的領域而非美學的全部。當藝術失去了對于美學定義上的特權之后,它也不再被感性地等同于美學。因此,美學的概念不再被藝術的概念所規(guī)定,反而藝術的概念從屬于美學的框架之下。藝術成為了高度聚焦、強化的美學。這種變化的一個明顯的后果,是現(xiàn)在所有被強調(diào)是美學的東西都較之以往更有機會成為藝術。正因為此,美學在當代的一個新穎而鮮明的實例——體育運動,很有可能成為藝術領域的一個新成員。
3.2 藝術的生活化
“日常生活審美化”和“審美日常生活化”是現(xiàn)代藝術、美學發(fā)展的一個趨勢。所謂“日常生活審美化”,就是直接將審美的態(tài)度引進現(xiàn)實生活,大眾的日常生活被越來越多的藝術品質(zhì)所充滿。如是觀之,在大眾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用之中,“美的幽靈”便無所不在——外套和內(nèi)衣、高腳杯和盛酒瓶、桌椅和床具、電話和電視、手機和計算機、住宅和汽車、霓虹燈和廣告牌——都顯示出審美泛化的力量,當代設計在其中充當了急先鋒。就連人的身體,也難逃大眾化審美設計的捕捉,從美發(fā)、美容、美甲再到美體都是如此。體育運動便是大眾美體、美心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日常生活審美化”的另一面,則是“審美日常生活化”。如果說“日常生活審美化”更多關注在“美向生活播撒”、關注美學問題在日常現(xiàn)實領域的延伸的話,那么,“審美日常生活化”則聚焦于“審美方式轉(zhuǎn)向生活”,并力圖去消抹藝術與日常生活的邊界。瑟夫·博伊斯常說“每個人都是藝術家”。藝術在努力拓展自身的疆界,力圖將藝術實現(xiàn)在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從而將人類的審美方式加以改變。在這種“藝術生活化”的趨向中,藝術與日常生活的界限變得日漸模糊。這也就是美學家阿瑟·丹托所專論的“平凡物的變形”如何成為藝術的問題。體育運動不正是那個“變形的平凡物”嗎?
3.3 藝術的世俗化
第三個方面是現(xiàn)代藝術正在傾向于滲透入非傳統(tǒng)藝術類的其他事物。阿多諾已經(jīng)把它形容為藝術的泛化。藝術流派之間的界限正趨向于相互交融,更準確地說,他們的界限正在瓦解[10]?!熬秃孟窀鱾€藝術流派之間,通過互相否定對方,他們自身的概念也在不斷的被蠶食?!保?0]這種藝術流派之間,以及藝術與日常生活之間的界限融合、消亡的趨勢為非藝術事物進入藝術領域成為可能提供了一個契機,為體育的藝術化培育了土壤。
3.4 藝術的大眾化
藝術界限的模糊性造成第四個方面的影響:重新估價通俗藝術,在藝術和美學領域否定了所謂的精英與大眾的區(qū)別。通俗藝術曾經(jīng)是藝術領域一個討論到焦點話題。理查德·舒斯特曼從實用主義的目標出發(fā)提出了“通俗藝術的辯護”,他指出,“通俗藝術品實際上展示出了那些藝術評論家所謂的高雅藝術獨具的美學價值?!保?1]這種開放的藝術概念為具有很高審美品質(zhì)的體育運動融入藝術領域掃清了道路。
體育的藝術化已經(jīng)成為當代體育文化研究的一個不可回避的主題。這一趨勢的形成存在著深刻的社會文化原因。一方面,社會的發(fā)展、政治經(jīng)濟環(huán)境的和諧穩(wěn)定是體育藝術化的根本動因。另一方面,當代文化的轉(zhuǎn)型、價值的審美取向是體育藝術化的直接緣由。無論體育或是藝術的發(fā)展都不能脫離時代的背景。因此,體育藝術化也是時代的產(chǎn)物。面對當前的審美泛化時代,面對體育發(fā)展的藝術化趨勢,因勢利導,通過體育運動促進社會進步、經(jīng)濟發(fā)展,最終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是未來體育的審美理想。
[1]胡小明.體育藝術化趨勢[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85(4):70-72.
[2]侯典云.文化視野中的體育藝術化發(fā)展[J].體育與科學,2011(2):74-77.
[3]李杰凱.從“運動致勝”到“運動致趣”向俗回轉(zhuǎn)的思考[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2(1):78-80.
[4]Bruce C.Ogive and Thomas A.Tutko,“Sport:If You Want to Build Character,Try Something Else”[J].Psychology Today,1971(10),61-63.
[5]Theodor W.Adorno,“Die Kunst und die Künste”[J]in:Adorno,Ohne Leitbild:Parva Aesthetica(Frankfurt/Main:Suhrkamp,1967),168-192.
[6]Theodor W.Adorno,“Die Kunst und die Künste”[J]in:Adorno,Ohne Leitbild:Parva Aesthetica(Frankfurt/Main:Suhrkamp,1967),189.
[7]Theodor W.Adorno,“Die Kunst und die Künste”[J]in:Adorno,Ohne Leitbild:Parva Aesthetica(Frankfurt/Main:Suhrkamp,1967),191.
[8]Friedrich Schiller,On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Man in a Series of Letters[M].Bristol:Thoemmes 1994.
[9]The New Shorter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n Historical Principles[M].Oxford:Clarendon Press,1993:2999.
[10]Bertolt Brecht,“Die Krise des Sportes”[J].in:Werke,vol.21,Berlin and Weimar:Aufbau-Verlag,F(xiàn)rankfurt/Main:Suhrkamp,1992,222-224,here 223.
[11]Source:http://www.slu.fi/hiihtoliitto/myllyla.html.
School of Social Sports,Aesthetic Interpretation of Reasons for the Artistic Trend of Contemporary Sports
XU Tong
(School of Social Sports,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Sports art is a significant and important trend.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sports Based on the contemporary spor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by analyzing the sports art,this phenomenon from the Angle of aesthetics,analysi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sports artistic trend.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sports art is the product of the era,the formation of the specific reason can be from two aspects:theory and practice analysis.From a practical level,sports culture’s own by turning to aesthetic ethics center provides the reality basis for the sports art.Theoretical level,the transition of the concept art for the sports ar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sports;art;aesthetics
G802
A
1004-0560(2013)04-0033-04
2013-06-12;
2013-07-18
徐 通(1978-),男,講師,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美學。
責任編輯:郭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