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由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走向教師生命成長
——兼談“四三八”教師生命成長模式

2013-12-11 01:38:01新,李
當代教師教育 2013年3期
關鍵詞:生命專業(yè)學校

呂 以 新,李 方 紅

(華南師范大學,廣東 廣州 510631)

由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走向教師生命成長
——兼談“四三八”教師生命成長模式

呂 以 新,李 方 紅

(華南師范大學,廣東 廣州 510631)

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遮蔽了教師作為情感人和心理人的完整人性。教師生命成長則關注教師完整生命優(yōu)化,關注教師為人與為師的統(tǒng)一。為人包括自食其力、潛賦俱揚、幸福高尚和惠仁世界四大主題,專業(yè)理想、專業(yè)知識、專業(yè)能力和專業(yè)自我則構成為師的四大內容;本著幸福展開、專業(yè)發(fā)展、生命成長、教育富美、內外協(xié)同和生態(tài)建構的原則,從外部互流、內部支持及主體自主的三體展開教師生命成長的陽光工程;健康的身心、富美的生活、扎實的教學、深度的學習、創(chuàng)新的研究、充分的交流、優(yōu)質的資源和優(yōu)秀的文化成為了此工程的核心措施和終極目標。以上四內容、三體路徑、八措施與目標構成了“四三八”模式的主要元素。

教師生命成長;四三八;模式

教師是一所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展開的設計師和實施者,在一定程度上教師文化的內涵結構決定著一所學校的整體風貌。在民主主義思想滲進學校這個莊園內時,教師還直接或間接參與學校各項事務的管理、決策,利用教師代表大會行使管理權力,參與學校建設。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教師的高度決定著學校的高度。

以往學校對教師的發(fā)展僅停留在自然人和社會人的層面,即是關注教師作為一個教育教學工作者的層面,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被人們提出并強調和施行。但教師同樣是一個心理人和情感人,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本應屬于生命發(fā)展的內部結構之一,而不是全部。如此,才真正還原教師作為人的文化本性,也才能真正充實和豐滿教師生命成長的外部環(huán)境與內部活力。這種二維的合一集中表現(xiàn)為教師的完整生命成長,集中表現(xiàn)為教師的生活幸福,集中表現(xiàn)為教師的自主投入,自主發(fā)展,自我滿足。只有如此,才能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活力,才能從文化本源和內涵深處拓展他們的存活空間,才能真正惠及教育教學。即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應走向一種生命發(fā)展,而不僅僅是教師專業(yè)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

基于此,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著力構建有利于教師生命成長的環(huán)境、資源和文化平臺,為教師的成長創(chuàng)造機會和場域,本著努力實現(xiàn)教師從教育者到幸福人的發(fā)展轉變,以幸福展開為旨意,以專業(yè)發(fā)展為核心,以生命成長為主線,以教育富美為基點,以內外協(xié)同為路徑,以生態(tài)建構為原則,探索出旨在提升教師專業(yè)技能,研究學力,心靈幸福,生活富美的“四內容三協(xié)同八路徑”的教師生命成長模式,以此為思路,建設一支高水平,高素質,高品位的教師隊伍。本文將從模式內涵,實踐展析和問題思考三個方面予以論述。

一、“四三八”教師生命成長模式內涵

首先,以往的教師教育研究都僅僅把教師看做一個自然人和社會人,把教師定位于教育教學工作者。這誠然沒錯,但教育教學活動從來都不僅僅發(fā)生在課堂,也都從來不僅僅由教師和學生組成,教育教學更應該看成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社會、政治、歷史、文化及經濟都滲透其中。所以,轉化對教師作為唯一教育權利擁有者的認識迫在眉睫,這種轉化首先得解放教師,即還原教師的生命主體本位,拓展和豐滿教師的生命狀態(tài)。即從教育教學的內部結構探析,教師不該也不可能成為唯一的教育教學工作者,反之,把教師單一定位為教育自然人和社會人本身就是一種危險和錯誤。

其次,教師要成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育教學工作者,首先我們不應該僅僅從教育教學因素去培養(yǎng)和思考。教師人性更應該得到我們的關注,即教師首先是一個人,是一個同樣需要情感傾入、同樣需要生活富美、同樣渴望生理滿足的情感人、自然人和社會人的統(tǒng)一。也只有如此,教師才行有余力,才能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很難想象一個家庭都不完美的老師會在講臺上宣講如何構建美麗的家庭,事實上,近期教師性侵學生的事件背后,這種情感的缺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再次,教育教學活動的本真是培養(yǎng)人的活動,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成為我們教育教學首先要思考的話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針對新時期、新社會的發(fā)展,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四個學會——“學會求知(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而如何達抵這樣的圖景呢?作為教師理解、引導、組織、協(xié)同、支持學生的學習、做事以及做人成為了關鍵。而如何成為這樣的教師呢?學科知識恐怕不是全部,筆者認為,生活生命的豐滿才是全部!這種豐滿表現(xiàn)為經歷、經驗、情感、學識、德行、人格、能力和意志等的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無疑也訴求教師生命的充實與廣度、深度與厚度,也即是還原教師的人性,即作為人的生命本性和文化本性。[1]這也要求我們必須要從關注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到教師生命成長,必須倡導由教師僅僅作為教育者到幸福人的轉變。

最后,教師是人,人的本性本身就是一種需求的不斷推進與滿足,這種推進與滿足的背后就是努力與付出,這種努力與付出的過程整合為了生命優(yōu)化與成長。這就是人的本性,這就是人生命發(fā)展的本性。

綜上所述,從教育者到幸福人,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到生命成長的轉變亦已突顯。此刻,我們要問的是,何以幸福?何以轉變?作為學校,以何以讓教師走上這樣的路途?作為教師自身,又何以踏上這樣的征程?

1.幸福人的內涵闡釋

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很難外化為客觀的標準,任何試圖描述和繪制幸福的言語和圖景都是一種失敗。但對此的努力成為了自古以來哲人們幾乎生活的全部。人的一生最終都是走向死亡,很難想象死亡后你的靈魂和身體還會存在,科學,甚至其他玄學也難以闡釋和證明它的合理性,于此,短短的一生如何生活,如何生活得更好成為我們一生都著力去回答和踐行的基本問題。

于是幸福被人們用來描述更好的生活的主觀印記,這種描述和他人、自我的言說、感受慢慢地成為了我們可以去把握幸福的主題與路徑。我們又如何能去展開這樣的感受、描述、言說與踐行呢?又是什么主宰著我們的感知呢?

從生理學、心理學的詞典中,我們找到了,是人的生命覺醒和自我覺醒。費孝通先生以此來言說我們的文化覺醒,這種覺醒即是一種自我生命存在的感知。我存在著,我感受到我的存在,越清晰,越幸福!所以,我才說,今天我做了什么,我好幸福。今天我獲得了什么,我好幸福,今天……

原來我在,我的存在,我清晰地存在是如此的重要。如何認識我的存在呢?即要回答我是誰?我將要去何處?如何去?回答這三個問題,筆者認為,即是要做到自我覺醒、自食其力、淺賦俱揚、德行高尚、生活富美和惠仁世界。自我覺醒保證思想的存在與延續(xù);自食其力和淺賦俱揚滿足我們的生理物質需求;德行高尚提出了人之為人的根本;生活富美則是我們人之文化本性的體現(xiàn);最后,惠仁世界就是一種自我實現(xiàn),自我超越,自己價值得到世人認可、分享、使用,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形容人生,筆者愿意說“在活好自己的同時,帶給別人一點價值和快樂!”讓我們的死亡不因我們身體的入土而煙消云散,至少我們的精神、知識、經驗、德行和靈魂還留給了后人。

我們或許要思考也必須思考的就是教師的文化特性,是簡單的加上教師的職業(yè)屬性即可,還是拓展、疑惑與疊加。承認之基礎上的教師才是根本,反之,教師之人性在于教師的屬人性。但教師的人性卻也因為教師的特殊文化內涵豐滿了人性的定位與結構。于此,我們不得不思考教師作為幸福人和作為教育者又如何清晰地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呢?

2.教師作為幸福人的訴求

教師的幸福在人之幸福基礎上,必然還有更多的訴求,這種訴求究其本質是教育職業(yè)特點所決定的。美國經濟學家保羅·薩繆爾森的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給我們很多啟示,幸福感類似于滿足感,它實際上是現(xiàn)實的生活狀態(tài)與心理期望狀態(tài)的一種比較,兩者的落差越大,則幸福感越差。

在教育行業(yè),具體在一線教師隊伍的幸福感中,如果從經濟學的角度,或許我們可以描述幸福感必然包含著教師的職業(yè)成就感、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滿足感。即反映在教育教學中,顯示為“能教、會教、樂教、享教”??梢钥闯?,教師的幸福感撇開人之普適幸福,還必須加上教育教學的幸福,這種幸福集中體現(xiàn)為教師的專業(yè)水準和這種專業(yè)水準之下的現(xiàn)實境遇,以及境遇帶來的主觀感受。于此,剖析教師幸福人生的思路應該是“人之幸福+師之幸福”,“師之幸福=教育教學主體效能+教育教學效果感受”。即是一方面教師要具備相應的教育教學知能素養(yǎng)體系,具備會教和能教的基礎。另一方面,教師還必須具備良好的心態(tài),客觀預見和滿足式地看待教育教學的實際境況和結果。

說簡單一點,我們就是要不斷探索,勇往直前,潛心修行,提升我們的教力水平,完善我們的素養(yǎng)結構。同時,盡人事順其自然,能縮小欲望,珍惜擁有,滿足但不滿于現(xiàn)狀。這才是我們應該有的一種心態(tài)和追求。

由我們的分析得出,教師的幸福實際上包含教師作為人本身和作為特殊人(教師)本身的幸福得融合與溝通。兩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協(xié)同互動,共生共融。

3.從幸福教師到“四三八”教師生命成長模式

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到教師生命成長不是簡單語詞的更替,實際上是一種人性的關懷,也是更貼近教師教育實際的真實狀況,更是新時期教育發(fā)展的重要訴求。我們很難想象缺乏人性的教師會對教育貢獻多大的力量,正如我們很難想象缺乏教育內涵的教師能做出多大貢獻一樣。

基于上文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教師生命成長的旨趣就在于教師的完滿幸福。何以幸福?就是一種清晰的自我認識,自我覺醒,“我存在著,我清晰地存在著!”這種清晰包括人之為人的認識,也包括師之為師的努力。

于此,我們總結出,教師的生命發(fā)展應該包括以下圖景:自我覺醒、身心和諧(健康)、專業(yè)精深、教育富美、德行高尚以及心滿意足等的發(fā)展目標。教師的生命發(fā)展遵循兩條路徑展開,一是為人,二是為師,但兩條路徑是互流共生的關系。

以幸福展開為旨意,以專業(yè)發(fā)展為核心,以生命成長為主線,以教育富美為基點,以內外協(xié)同為路徑,以生態(tài)建構為原則是我們建設幸福教師隊伍的核心思路。

提升教師專業(yè)理想、專業(yè)知識、專業(yè)能力和專業(yè)自我是我們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四內容。[2]實現(xiàn)自食其力、潛賦俱揚、幸福高尚和惠仁世界是我們人性完善的重要四內容。

探尋外部互流、內部支持和主體自主三者協(xié)同是我們幸福教師隊伍建設的三體,實現(xiàn)實體時空、網絡時空和第三空間的場域整合是我們建設幸福教師隊伍的三維。通過身心基礎、生活立身、教學為本、學習促進、研究提升、交流共生、資源保障,以及文化衍生等八條措施去實現(xiàn)幸福教師隊伍建設是我們根本的方法。

將上述的四內容、三維三體、八路徑融通,整合在一起,構成了我們提倡的“四內容三協(xié)同八路徑”教師生命成長模式的核心架構。下圖可以清晰地展示此機構的文化內涵。

二、“四三八”教師生命成長模 式的實踐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基于上文的模式分析,從外部,內部和個體自主三個方面進行了資源建設、環(huán)境建設、制度建設、人文建設和活動建設,努力實現(xiàn)教師的幸福生命發(fā)展。包括擁有健康的身心、富美的生活、扎實的教學、深度的學習、創(chuàng)新的研究、充分的交流、優(yōu)質的資源和優(yōu)秀的文化。

1.健康身心之路

教師的健康身心是工作,生活的保障。學校本著“活動塑身、情感系心”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之路,長期以來開展了如下一些活動:

一是成立各種教師文體俱樂部,包括合唱團,書法協(xié)會等;二是開展趣味運動會、教職工籃球賽等塑體活動和教師歌手大賽等文藝活動;三是成立校心理咨詢室,解決師生情感、心理問題;四是優(yōu)質的文體活動場所創(chuàng)建,包括健身房、足球場、音樂廳等;五是構建優(yōu)質的身體滋養(yǎng)硬軟件資源,包括午休沙灘床,購買擴音器等。

2.富美生活之路

只有教師們過上豐滿、充實、幸福的生活,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來。我校努力建構優(yōu)質的資源環(huán)境,提升教師工資待遇,任人唯賢、才盡所用,讓教師參與學校管理建設,做到與附小共命運同呼吸,成為學校的主人。

具體來說,一是建設美麗怡人的校園環(huán)境,打造綠色校園;二是努力提升教師待遇福利、工資收入。如部分企業(yè)捐款到學校用于購買教師的運動鞋等;三是建立系列管理條例,讓教師參與學校管理、建設及決策。學校采取教師治校,共同建設的原則,下放學校管理權限,提升民主管理水平。設立了教代會、全校教職工會議、級會和科組會議等各層級會議,學校各項事宜在相關負責人提出議題后由教師會議討論決定;四是任人唯賢,建立民主、團結、和諧的人才選拔和聘任機制。學校在人事設置上盡量做到人盡其才,才盡所用,根據(jù)教師的專業(yè)所長,安排相應工作,靈活處理教師的工作量問題,盡量保證讓教師都能從事他們擅長且喜歡,有富有價值的工作;五是構建優(yōu)質的教師教、學、研環(huán)境,定期請專家到學校做講座,促進教師專業(yè)效能感提升。

3.扎實教學之本

教師的立足之本是教學,教師最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學上的成就感、成功感、學生的認可度。同時教學是一所學校的根基,教學質量的高低決定著學生水平的差異。為此學校在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上采取了多種措施,取得了較好成績。

一是狠抓常規(guī)教學工作,做到六課同行。包括聽課、研課、仿課、說課、展課,改課。同時開展有效課堂教學評比活動,對教師聽評課,上課的質量都有相關的規(guī)定,鼓勵教師自主開展六課活動。二是開展教學論文評比活動,評比側重于教學隨筆、教學設計、教學案例,而不僅僅是學術論文,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教力提升。三是建設教研學主題共同體,科組內教師、同年級教師、不同年級教師和不同科組間教師不再獨自為陣,而是根據(jù)特定主題靈活的生成共同體,教師間形成有效互動,揚長避短,共同進步。四是狠抓教師培訓,定期派遣老師外出培訓學習,包括各個層次的培訓,如國培、百千萬工程、省培及區(qū)培等。五是建立專項經費,用于教學提升。六是開展各種學校特色教學研究活動,如同課異構、青藍工程活動,教師技能大賽等。特別是青藍工程,通過師徒結隊、老帶新,讓青年教師能更快更好地成長起來。最后做到多元評價與教師自評相結合,學校教師每月定期自我反思,同時開通網絡評教活動,讓家長、學生參與對教師的評價,提出建議,真正做到多元反饋,自主進步。

4.深度學習之旅

學、研、教本身是同根所生,彼此協(xié)同、共生的。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提升知識的厚度、廣度和深度,才能適應新時期教育改革對教師素養(yǎng)的要求,也才能將學習過程的能力與學生一起分享。

一是建構優(yōu)質的學習環(huán)境資源平臺。學校依托華南師范大學得天獨厚的資源環(huán)境優(yōu)勢,教師可以自由進入華南師大圖書館、電子期刊網進行學習資料的獲取。同時學校將教學辦公室和研學辦公室分開設立,教師教學休息,一般的作業(yè)批改在教師樓進行,而上網查閱資料、自主研學則可以在更為安靜舒適的行政樓展開。同時學校還為老師配備一臺聯(lián)想筆記本,每月可以報銷150元的購書費等。二是著力培養(yǎng)教師的讀書學習習慣,建構良好的學習氛圍。學校提出了三三制原則,每學期必須看三本名著,每周必須看三篇論文,每年必須有三篇作品(包括論文,讀書筆記等)。三是提供良好的交流互動平臺,拓展學習的時空場域。學校在學校網站上為每位老師開設了教學博客,鼓勵教師們堅持寫教學日志,通過網絡平臺,教師們彼此交流教育教學心得,同時也有利于家?;樱凰氖莿?chuàng)辦《附小科研》和《日新集》兩份雜志,為教師的學習成果展示提供平臺,同時宣傳學校教育理念。五是定期舉行教師“百家論壇”“教師學習心得分享交流會”等活動,讓教師成為專家,讓專家擔任教師,在各式活動中,教師們進入了有主題、有目標、有成效、有深度的自主學習,這種學習的最終結果變成教師的生命投入。事實上,也只有如此,深度學習才會發(fā)生。

5.創(chuàng)新研究探尋

沒有研究的教育是缺乏生氣的,時代的發(fā)展,對人的素養(yǎng)要求也在不斷變化,關于培養(yǎng)人的主題也隨之變化,時代也悄然要求我們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實踐性的人才,要求他們能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另外,學生亦已不是以前的學生,他們的身心特點,文化屬性也都相應的發(fā)生了變化。教師如何應對這些突如其來的變化,唯有研究;況且,教育活動本身就應該追求藝術的高度,應該尋求有效甚至高效的更適切的途徑,這種尋找本身就需要有研究的支撐。以研促教,以研帶學,研學教合一是學校創(chuàng)新研究探尋的重要路徑。

一是樹立理想,立志高遠,爭做專家型、學者型與研究型教師。讓每一位老師努力實現(xiàn)層級發(fā)展,通過各種體制機制建設,激勵教師自我發(fā)展。二是創(chuàng)設了一系列平臺、資源和機會,包括教研培訓,各級課題申請經費設置,開設校級精品課題,對出成果的教師進行獎勵,每月每科組必須舉行一次教研活動,開展小課題研究等等。三是引進與走出協(xié)同,自主與拿來共舉的創(chuàng)新研究機制。定期請全國知名專家學者蒞臨學校講座或上課。如2011-2012學年,先后有魏書生、劉良華及竇桂梅等國內知名學者前來講學。在引進來的同時,我們極力走出去,學校共建五個名師工作室,包括語文、數(shù)學、英語、信息技術、科技,相關領頭人不定期的到外校講學,宣傳學校各科優(yōu)秀做法,真正做到一個名校的輻射作用。四是建立完備的科研創(chuàng)新獎勵機制,如論文評比活動,課題獎勵機制,制定了科研管理條例,對學校老師開展課題研究、公開發(fā)表論文進行物質及精神獎勵,鼓勵教師開展研究。五是創(chuàng)辦《附小科研》《附小論文集》,每學期編輯刊發(fā)一期,實現(xiàn)內部分享、外部交流的作用。六是發(fā)起全員科研之路,做到人人有課題,共建良好的科研氛圍。每位教師至少要有主持或參與校級以上的一個課題。

6.充分交流協(xié)作

一所學校的發(fā)展即寄托在內部結構的活力與內涵發(fā)展上,同時也必須與外界實現(xiàn)能量、信息和智慧的流動,這樣才能保持高度的教育敏感性。為此,學校開展了多層次、多元化、開放性、生態(tài)性的交流互動機制,建構起了院校協(xié)作機制、校際互動機制、家校共生機制、校社共育機制及國外名校溝通機制等。通過系列引進走出、走訪活動,實現(xiàn)了外部環(huán)境的優(yōu)質化與生態(tài)化,為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良好的生態(tài)保障。

7.優(yōu)質資源建設

資源是文化的主力,沒有強勁優(yōu)質的硬軟件環(huán)境,教師的生命成長就是一句空話。學校為此努力探尋出五資源、五協(xié)同的資源環(huán)境建設路子,包括財力資源、人力資源、教學研資源、外部生態(tài)環(huán)境資源和心境資源等五個資源,做到校內外協(xié)同、主體間協(xié)同、物質與精神協(xié)同、資源環(huán)境與文化協(xié)同、優(yōu)質與精簡協(xié)同。

8.優(yōu)秀文化衍生

教師的生命成長離不開文化的滋養(yǎng),一所學校的文化建設集中體現(xiàn)為校風、教風、學風和研風的建設。學校校風(尊師愛生,教學相長)、師風(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也潛移默化地外化為教師心境文化,對教師的學習專業(yè)成長構成外部環(huán)境和內部驅動力。同時,一所學校的文化積淀更體現(xiàn)出所有主體的生命智慧,是一種人性的留存與繼承,更是一種生命的存在與延續(xù)。學校努力建構綠色校園、安全校園、幸福校園、數(shù)字化校園、博雅校園、文明校園、創(chuàng)新校園、和諧校園。

三、問題與思考

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之下的教師僅僅代表和履行著教育者的角色,還原教師的人性本位、生命主體地位值得我們關注。由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走向教師生命成長為此展現(xiàn)出她迷人的藍圖,藍圖中教師作為人、作為師實現(xiàn)了有機的整合。實際上,只有關注教師為人基礎,教育的創(chuàng)新活力才會有更多一線教師參與其間。

但關于教師生命成長,依然還有許多亟待探究與解決的問題:

一是教師生命成長的內涵與結構有待進一步探明。本文僅僅是一種嘗試,人之生命存在與優(yōu)化本身該走向何處,要達抵怎樣的目標都需要進一步探索與實踐。

二是任何模式都存在著僵化、固化甚至極端化的危險。教育因其對象的特殊性,其本真的內涵是豐滿變化差異和個性化的,需要我們因地制宜,本文與其說是一種模式的建構,毋寧說僅僅是一種理念的啟迪,這種理念表現(xiàn)為對人性的關注,對教育生態(tài)性的深度認識。所以,模式與其說是程序,毋寧說是一種思路。本文正是基于此內涵的模式釋義。

三是小學教師的教育幸福、人生幸福有無可描繪的標準,或曰模型,值得思考與探究。于此進一步思考,怎樣才能克服教師的職業(yè)倦怠,真正實現(xiàn)由教育管理、規(guī)約、制度走向建設、自主與投入,走向一種生命的參與,進而上升到幸福的境界之中。還有,如何才能使小學教師過上幸福的生活?本文也僅僅提供了一種思路,還有待進一步完善與探索。

四是小學教師生命成長的受制因素有哪些?其中各個因素扮演怎樣的角色?誰是最為重要的因素?新時期下教師的生命成長有何特殊性與時代性?

這些都是亟待我們進一步探明和研究的問題,教育的旨趣也正在于此——向前走一步,又有新的驚奇!

[1] 李方紅,毛業(yè)良.簡談小學教師“教與研”的新路徑[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3(1):88-89.

[2] 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教育學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119.

[責任編輯向寧]

FromTeachers’ProfessionalDevelopmenttoTeachers’LifeGrowth

LV Yi-xin, LI Fang-hong

(SouthChinaNormalUniversity,Guangzhou510631,China)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as covered up the complete humanity of teachers as persons of emotion and psyche. The teachers’ life growth pays attention to the optimizing of teachers complete life and the unification of teacher and human being. As a human being, he is endowed to pursue independence, develop his potentials, to enjoy a lofty and happy life, and to be useful to the others; his life consists professional ideals, knowledge, ability and self; he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unfolding his happiness, developing his profession, enriching his education, harmonious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inner and the outer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this way, the teacher enjoys the healthy and rich life, do fruitful teaching and research.

teachers’ life growth,438 mode, mode

G451

A

1674-2087(2013)03-0078-06

2013-05-23

呂以新,男,廣東海豐人,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校長,主要從事小學教育管理與研究;李方紅,男,重慶彭水人,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教師,主要從事課程與教學基本理論研究。

猜你喜歡
生命專業(yè)學校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yè)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專業(yè)降噪很簡單!
專業(yè)化解醫(yī)療糾紛
人民調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yè)的數(shù)據(jù)分析
學校推介
留學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奇妙學校
珍愛自我,珍愛生命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欤∥也换貙W校了!
广东省| 宣汉县| 清水河县| 龙岩市| 富平县| 绥芬河市| 兴海县| 阿城市| 芒康县| 宁国市| 临夏县| 乾安县| 建阳市| 安徽省| 河南省| 屯昌县| 古丈县| 平阴县| 樟树市| 青浦区| 霍林郭勒市| 乐平市| 新绛县| 元江| 临清市| 长海县| 台江县| 宁波市| 峨眉山市| 吴川市| 青河县| 怀宁县| 托克逊县| 长汀县| 西畴县| 土默特左旗| 大埔县| 吉安县| 张家港市| 萍乡市| 大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