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娜 郭 敏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 鄭州 450052
吞咽功能障礙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腦卒中后40%~70%患者出現(xiàn)吞咽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飲水嗆咳、進食困難和發(fā)音不清?;颊咭驍z入不足造成水和電解質紊亂及營養(yǎng)成分缺乏,甚至出現(xiàn)低蛋白血癥。進食或飲水等誤入氣道易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而危及生命。早期進行吞咽困難的康復訓練,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復,取得較好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08—2012-01我院神經(jīng)外科住院腦卒中患者108例,全部為假性延髓性麻痹導致的吞咽困難并需要進行鼻飼的患者:均符合第4次全國腦血管病會議診斷標準[1],均經(jīng)CT或MRI掃描證實,均為第一次發(fā)病,神志較清楚,能聽懂簡單語言,體格檢查合作,具有咳嗽能力,生命體征平穩(wěn),能配合康復訓練。觀察組54例,男34例,女20例;年齡59~80(71.82±5.53)歲;對照組54例,男29例,女25例;年齡54~79(69.32±6.27)歲。2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及健康教育知識。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早期攝食康復訓練。
1.3 評價方法 根據(jù)飲水嗆咳和進食吞咽情況觀察,由專人負責吞咽障礙評定:所有患者均進行吞咽障礙評級,分別在住院第1天和第21天進行。評判標準參照洼田飲水試驗[2]:讓患者半坐臥位或坐位,飲用30mL溫開水,根據(jù)飲水嗆咳程度分級。1級:能不嗆地一次喝下30mL溫水。2級:分兩次飲下,能不嗆地飲下。3級:能一次飲下,但有嗆咳。4級:分兩次以上飲下,有嗆咳。5級:屢屢嗆咳,難以全部咽下。顯效:吞咽困難消失,飲水試驗評定1級;有效:吞咽困難明顯改善,飲水試驗評定2級;無效:吞咽困難改善不顯著,飲水試驗評定3級以上。
觀察組和對照組第21天拔管后能自己進食情況比較,結果顯示雙側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義,即觀察組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復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后療效的比較 [n(%)]
3.1 心理護理 患者突然發(fā)病,出現(xiàn)吞咽困難、失語、偏癱,常悲觀失望,情緒低落,對生活失去信心,感到精神壓力大。護士加強巡視病房,主動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了解患者所需,耐心向病人及家屬講解病情原因,以及康復訓練的重要性,主動配合,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進餐時提供安靜、整潔、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減少刺激,不說話,有足夠時間進餐,細嚼慢咽。
3.2 食物的選擇 由于患者食欲差,飯菜要色、香、味俱全,補充維生素,保持營養(yǎng)均衡。先從流質飲食、稀菜粥、豆腐腦、菜泥、米湯、水蒸蛋開始,兩餐之間再補充果汁、菜汁及足夠水分。固體食物由打爛食物開始,如菜、飯打爛成爛糊狀,逐漸過渡到食物剁細,去除骨、刺等堅硬物,防止胃管堵塞。在給予黏糊狀半流質飲食,避免進食松散的米飯、花生米等,最后進食正常食物。
3.3 鼻飼期間護理 遵醫(yī)囑給予低鹽低脂、高蛋白、高維生素黏稠流食,保障患者足量的熱量和營養(yǎng)。保留胃管的同時進行進食訓練,向患者及家屬說明進食的重要性及誤吸、嗆咳的危害,并備好吸引器、氧氣、急救藥品,有具備急救知識,臨床經(jīng)驗豐富,業(yè)務技術能力強的醫(yī)務人員在嚴密監(jiān)護下喂食或指導其自主進食。(1)首先有意識的訓練吞咽,囑患者干吞咽或咽小塊果凍,有吞咽動作可給予1~2mL稠糊樣食物,觀察有無吞咽動作,吞咽是否順利,出現(xiàn)嗆咳時則停止由口進食;或每1h喂1~2mL溫開水至一側舌下,指導患者空口咽練習,保持口腔濕潤。鼓勵患者多做縮唇、伸舌、卷舌、吹氣、鼓腮、磕牙等訓練,患者能配合完成以上吞咽基礎訓練后再進行攝食訓練。鼓勵患者用簡單語言表達自己所需,多與他人溝通,語言交流能刺激吞咽放射。進食體位:能經(jīng)口少量進食,采取合適體位,使食物易于進入胃內(nèi),臥床患者取健側20°~30°側臥位,使食物從正常咽喉側流入食管,以防止誤入氣管。能坐患者采取坐直位,頭頸稍前屈,身體傾向健側30°。進食訓練:患者在保留胃管的同時,用20 mL注射器注入3~4mL流食,觀察患者有無吞咽動作,能使流食順利咽下,無嗆咳現(xiàn)象再增至10mL左右?;颊呓?jīng)口進食量恢復200mL以上且連續(xù)2d,無明顯嗆咳時,可拔除胃管。胃管常規(guī)護理:根據(jù)醫(yī)囑定營養(yǎng)餐的量及次數(shù),進行口腔護理,3次/d,每次進食后做好口腔清潔,避免吸入性肺炎和口腔潰瘍的發(fā)生。餐具每次用后清洗干凈,每次更換注射器。做好胃管長度固定,防滑脫,每天用濕棉簽清潔鼻腔分泌物,鼻飼流食溫度在38℃左右,避免過冷過熱。鼻飼速度不宜過快,口唇涂香油或唇膏保護。一旦出現(xiàn)誤吸,用吸痰器盡快吸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3.4 健康指導 針對每個患者的癥狀,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個體化健康教育,從心理衛(wèi)生、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功能鍛煉進行指導。責任護士每天記錄是否存在嗆咳、誤吸、進食時間、面部肌肉力量、口腔內(nèi)殘留食物量以及需幫助程度來指導康復訓練的進度,鼓勵患者早日由口進食。
腦卒中后吞咽困難患者早期進行康復訓練,避免吸入性肺炎、營養(yǎng)不良等并發(fā)癥發(fā)生。臨床實踐證明神經(jīng)系統(tǒng)細胞不能再生,但可通過神經(jīng)軸突調整和功能重組機制,在條件適宜時部分神經(jīng)元再生[3],從而產(chǎn)生功能代償作用。腦卒中后恢復速率在病后3個月內(nèi),特別是最初4周內(nèi)最快[4]。所以腦卒中后吞咽功能訓練是越早越好,可防止咽下肌群發(fā)生萎縮,訓練前給予提供安靜的環(huán)境,隨時疏導,囑患者漱口,并加強咀嚼肌的按摩,提高吞咽反射的靈活性。我們所觀察的54例患者經(jīng)康復訓練后,43例在21d內(nèi)拔除胃管而能自己進食,說明康復訓練有效。長期留置胃管造成胃黏膜潰瘍及出血等并發(fā)癥,給精神上、心理上帶來極大障礙。在積極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加強基礎護理,配合實施心理護理及系統(tǒng)吞咽訓練,根據(jù)病情及時進行食物調節(jié),有效提高相應區(qū)域敏感度,使吞咽反射得以恢復,提高了拔管率,讓患者自主進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1]楊柳,王蕾,朱曉東.急性腦梗死后吞咽障礙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8,11(9):70-71.
[2]鄭佩君.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8,11(5):147-148.
[3]朱鏞連.腦的可塑性與功能重組[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00,30:567-568.
[4]高麗萍,霍春暖,張雅靜,等.早期康復訓練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1999,34(7):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