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芹媽:我的寶寶剛滿月,總愛無緣無故哭鬧。我很想去抱她,但聽一些育兒專家的說法,這是她試圖用哭鬧來控制你,你應該讓她自己學會安靜。很困惑,究竟該不該抱呢?
@發(fā)現(xiàn)OPS:應該抱,并且要四處走動。
剛為人父母的,可能都碰到過這個難題:寶寶哭鬧不停時,如果抱著TA走動一下,寶寶就會立刻安靜許多。只是,一旦你走累了往椅子上一坐,TA又不依不饒地哭鬧起來。這是為什么呢?
最近發(fā)表在《生物學進展》(Current Biology)上的一篇報告認為,嬰兒的這種表現(xiàn)只是哺乳動物固有的一種生理反應罷了。
對于哺乳動物來說,幼崽剛出生時一般比較孱弱,需要父母持續(xù)不斷的照顧才能生存,因此嬰兒對母親的需求很強烈,會通過動作或哭鬧來表達。“過去有不少研究證實,懷抱嬰兒可以減輕其不安全感,比較容易讓嬰兒停止哭鬧。但是,為什么坐著抱跟走著抱效果卻有明顯區(qū)別呢?似乎沒有人研究過。”研究負責人黑田久美(Kuroda Kumi)是日本RIKEN 腦科學研究所的專家,她的研究靈感來源于自己剛出生不久的孩子。
她和同事們設(shè)計的試驗是這樣的:選擇12名出生不到六個月的健康嬰兒,男女各半,讓嬰兒們跟母親分別用幾種方式來互動:躺在童車里、被母親坐著抱在懷里、被抱著走動。每種狀態(tài)持續(xù)30秒鐘,隨機交替變換。與此同時,嬰兒們的胸口都貼上了無線心電圖儀探測頭,并有儀器將嬰兒的動作、聲音和心電圖都記錄下來。
“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特別明顯的現(xiàn)象:被坐著的母親懷抱時,嬰兒有50%的時間是哭著的,而且手舞足蹈;一旦母親站起來,嬰兒的動作幅度和哭聲立刻減小了,而且兩次心跳之間的間隔也延長了不少;一旦媽媽重新坐下去,心跳間隔又恢復了之前的時長?!?/p>
“grOBPptKVouCYwEaw9B92w==種種跡象表明,當嬰兒被媽媽抱著走動時,無論心理還是生理上都更放松和鎮(zhèn)靜,為什么呢?”在實驗室中,她們從另一種哺乳動物身上也發(fā)現(xiàn)了類似的現(xiàn)象:老鼠。
研究員把剛出生4-16天的幼鼠從窩里取出來,放進杯子里困住,15分鐘后再讓它們的母親去解救,并用錄像記錄下整個過程?!耙坏┦髬寢尩鹱∮资?,把它提出杯子時,原來驚慌失措、吱吱亂叫的幼鼠立刻就乖了下來,蜷縮著一動不動。”
“我們測量過,當幼鼠跟母鼠分開時,它會發(fā)出頻率介于40-80kHz的超聲波,就像嬰兒在哭叫一樣。而一被叼起或提起來走動后,幼鼠發(fā)出的超聲波頻率就下降了,心跳之間的間隔也延長了?!毕啾龋绻皇前延资笸衅饋砘虮饋?,這個現(xiàn)象就不會發(fā)生。
綜合上述研究,研究人員推測,嬰兒的突然鎮(zhèn)靜,也是一套相互協(xié)調(diào)的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運動調(diào)節(jié)和心臟調(diào)節(jié)過程,而且都和母親的走動有關(guān)?!拔覀兣袛?,抱著走才不哭的寶寶可能不是在鬧性子,只在展示哺乳動物自古以來就遺傳下來的一種特性:當遇到危險需要轉(zhuǎn)移時,如果幼崽不冷靜下來,采取靜止或蜷縮姿勢的話,母親保護它們的難度就會加大,它們生存的幾率就小了。弗魯特(Vrugt)和帕德森(Pederson)曾在1973年做過試驗,發(fā)現(xiàn)對兩個月的嬰兒來說,抱在懷里顛得越厲害,撫慰的作用就越大。這也預示,母親走得越急的話,寶寶就越容易安靜下來?!?/p>
在黑田久美看來,這種特性,可能在胎兒時期就形成了:懷孕的準媽媽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當她們平躺或靜坐時,胎兒會動得比較厲害,一旦她們走路或運動時,肚子就平靜了許多。“下一步,我們打算研究一下母親的走路速度對寶寶的撫慰效果到底有沒有影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