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歷來就是中國人的祖訓,可對于如今的中國孩子來講,尤其是農村孩子,這幾乎成了一種奢望。一年中有近9個月的時間,學生都在學校里“讀萬卷書”,那么春游、秋游、外出旅行應該是“行萬里路”的開始,是不是可以算做學校教育的延伸呢?
“行萬里路”要從最近的春游、秋游開始,沒有春游的童年,是不完整的童年。在春天的教學口語交際“我們春游去”課堂上學生在小組里交流時,把應該帶的吃的、用的,要玩的游戲,準備的獎品,以及該注意的安全問題,都說得井井有條,學生暢想春游的畫面,個個都很興奮??吹綄W生頭腦中已經(jīng)有了春游的模式,我覺得是到了寫《我們春游了》的作文的時候了,這時有個男孩大聲問:“老師,我們什么時候能真正地去春游?”學生不知道我沒有這個決策權。于丹說:當下生活,如能添加一些趣味,就會日日歡欣,生機盎然。春游能使孩子開闊心胸,陶冶情操;春游能使孩子增長見識,強身健體;春游讓孩子置身于青山綠野之中,春風拂面,芳草如茵,鳥鳴雀躍;春游讓孩子們感覺心曠神怡,精神煥發(fā);春游能讓孩子們親近自然,鍛煉處事能力。剝奪孩子的春游,等于剝奪孩子心中的春天。
對于教育部門和學?!敖巍?、“限游”的做法,南京大學法學院民法教研室副教授解亙笑稱,這是“防衛(wèi)過當”。他說,任何人包括學生,都生活在不可預見的風險社會中。而春游、秋游、踏青等活動,是孩子在風險社會中成長的“必修課”??涩F(xiàn)在,由于家庭結構和社會寬容度的變化,一旦發(fā)生校園和學生安全事故,家長、輿論乃至社會,一股腦把責任都算在學校頭上,為規(guī)避風險,難免明哲保身,“過度反應”,進而因噎廢食,“禁”字當頭,顯然不可取??v觀世界多數(shù)國家學生春游等野外活動,如日本學生一年兩次的遠足、新加坡中小學每年3月份為期一周的體驗式活動及韓國的修學旅游等,主要靠集體保險機制,分散安全風險,而不是把學生的“成長風險”統(tǒng)統(tǒng)轉嫁給學校。
九幾年的時候還有春游,那時我在萬寶中心校教書。每年運動會的第二天便是春游,每次的目的地雖然都是北山,但孩子們的熱情絲毫不減,有時間的家長也可以自愿參加,提前到北山上清理游戲場所,享受天倫的同時,好像也找回失去的童年時光。每次的春游都有爬山比賽,雖沒有獎品,但是孩子們那種奮力攀爬的情景歷歷在目。事先準備幾個小問題,或者給孩子出幾個“怪題”,讓孩子來個腦筋急轉彎。做游戲的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幾種小獎品。這些獎品,可以是學習用品,也可以是孩子平時喜歡但家長沒有買的東西(特殊獎品可以事先和家長溝通,讓家長準備)。孩子得到了盼望已久的物品,喜形于色,讓人難忘。
近距離的春游踏青好處多多,而且容易實現(xiàn),有條件的家長可以帶孩子踐行“行萬里路”的下一步——旅游。旅游能鍛煉孩子的應變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培養(yǎng)孩子的情商,讓孩子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以便下一學期更好地投入學習中。
又是暑假來臨,孩子們在盼望的同時,不禁有些許迷茫。因為參加輔導班不亞于平時的上學,據(jù)了解,一般的孩子都有兩到三個輔導班要參加,每個按兩小時計算,再加上中間的交通費時,基本上要花掉孩子8個小時。
知識是多元的,書本上的是知識,難道生活中就沒有知識嗎?更何況中國孩子的書本知識已經(jīng)處于世界前列。我想,何不利用寒暑假帶孩子旅行,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領略各地的風土人情,增長社會閱歷呢?
小學中年段有一篇課文,講的是外國的一個小孩名叫烏塔,獨自出國游玩的事情,她每到一處,必先給家里發(fā)一張明信片,之后打聽當?shù)氐木炀忠詡浜蠡贾?,玩累了回酒店睡覺,醒了看會兒書。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做事那么自立,儼然就是個小大人。當時我在引領學生學習這篇課文時,感觸頗多,讓學生和文中的同齡人比較有哪些不同,孩子們七嘴八舌:媽媽肯定不同意我自己出國,不是出國,就是自己出縣城也不可能同意;而且自己也會心里沒底,會害怕……前一段時間,在一本文摘上又看到一篇文章:講述一個14歲的蘇格蘭小孩,打掃廁所一學期存了點錢,就到歐洲旅行,錢花完了一點也不害怕,去街上吹蘇格蘭風笛賺錢,再繼續(xù)下一段旅行,這樣的事情在中國是難以想象的,發(fā)生在孩子身上更是“大逆不道”。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教育模式,孩子可以這么不一樣。可想而知,他們將來長大以后,能做的事情也絕對不一樣。
相比較而言,外國的孩子比中國的孩子更有生活的動機,動機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沒有動機,根本就沒有出發(fā)點。我在女兒小學畢業(yè)時帶她去海邊旅行,因為女兒想看海;初中畢業(yè)時想去古都北京,這兩次出行,女兒現(xiàn)在還津津樂道,竟下決心到海邊城市上大學,并以此為目標努力學習。這正如英國查實的菲爾爵士所說:目標的堅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沒有它,天才也會在矛盾無定中迷失,徒勞無功。
素質教育的呼聲從沒停下,但是孩子的學習負擔也從沒減少,我們改變不了當前的教育現(xiàn)狀,何不改變自己?放假了,父母應找個機會,讓孩子放下書包,背上行囊去“行萬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