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洋 王曉秋
1885~1894年的10年間,北洋海軍共進行過幾次校閱,比較重要的是在1886年、1891年和1894年。①參見《申報》,1894年5月1日第2版。1894年的這次校閱意義重大,因為它是北洋海軍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校閱,同時又是甲午戰(zhàn)前的最后一次校閱。與此同時,由于有南洋和廣東海軍的參與,這也是一次兩洋海軍的聯(lián)合校閱。北洋海軍的校閱主要屬于海軍史研究中的訓練問題。目前學界關于北洋海軍的訓練問題雖已有眾多論著論及②參見戚其章:《晚晴海軍興衰史》,318~323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吳杰章、蘇小東、程志發(fā):《中國近代海軍史》,181~191頁,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張墨、程嘉禾:《中國近代海軍史略》,139~140頁,北京,海軍出版社,1989;戚?,摚骸侗毖蠛\娕c晚晴海防建設:丁汝昌與北洋海軍》,198~227頁,濟南,齊魯書社,2012。,但有關此次校閱的研究基本是鳳毛麟角,如王家儉《李鴻章與北洋艦隊》一書雖曾介紹過北洋海軍歷史上的三次校閱,但該書關注的重點在前兩次,對第三次著墨不多,③王家儉:《李鴻章與北洋艦隊:近代中國創(chuàng)建海軍的失敗與教訓》,349~359頁,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8。因此校閱的經(jīng)過和影響值得深入探討和剖析。分析北洋海軍的此次校閱,不僅有助于分析北洋海軍平日訓練的成效,也能更好理解其在甲午海戰(zhàn)中全軍覆沒的原因。
1894年校閱海軍的緣起,需要提到《北洋海軍章程》,該章程規(guī)定,“每逾三年,由總理海軍事務衙門王大臣請旨特派大臣,會同北洋大臣出海校閱一次”,“應將防守水師口岸炮臺各勇營通行校閱一遍”。④《北洋海軍章程》,載謝忠岳:《北洋海軍資料匯編》(下),1046~1048頁,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1994。李鴻章在《定期巡閱海軍折》中也講到,“伏查北洋海軍自十七年四月會校以后,已屆三年”①《定期巡閱海軍折》(光緒二十年三月二十二日),載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李鴻章全集》,15冊,323頁。,因此1894年正值海軍校閱之年。
關于校閱的季節(jié),李鴻章在給督辦東三省練兵事宜都統(tǒng)定安的信中提到,“夏初放洋,其時風靜波平,便于演陣打靶”②《致欽差大臣督辦東三省練兵事宜定》(光緒二十年二月二十六日),載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李鴻章全集》,36冊,13頁。。校閱的時間,李原定5月7日(四月初三日)啟程,到30日(二十六日)返回天津,共計25天行程,但由于“會閱操防事認真,而又從速辦理”③《申報》,1894年5月29日第2版。,27日(二十三日)就完成校閱,所以從7日到27日,共計21天。和李鴻章一同校閱的還有定安等人,出發(fā)前李已詳細安排好校閱計劃,李還將出使美、日、秘回國的崔國因納入校閱隨員,因為他曾觀看“美國與歐洲各國水師會操”,“并訪求英美海軍章程,頗知奧巧”。④《請飭崔國因隨同校閱海軍片》(光緒二十年三月二十二日),載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李鴻章全集》,15冊,324頁;朱朋壽:《光緒朝東華錄》,卷一百一十八,3151頁,上海,上海集成圖書公司鉛印本,1909。
此次校閱海軍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1)5月7日(四月初三日)到10日(初六日),從天津出發(fā),在小站、大沽口校閱陸海軍會操;(2)11日(初七日)到18日(十四日),視察旅順和大連兩處炮臺,觀看海軍會操,這是本次校閱的重點;(3)19日(十五日)到27日(二十三日),視察威海衛(wèi)、膠州澳、煙臺的海防建設,并在回程視察山海關及附近鐵路沿線,以下分別詳述之。
北洋海軍從1894年3月3日起對新加坡、檳榔嶼、菲律賓等東南亞各地進行訪問,直到4月27日,丁汝昌才“督帶鋼甲、鐵甲等兵輪回津,船泊大沽口外”,“坐小輪船入津謁見傳相”。⑤《申報》,1894年5月6日第1版?!澳媳毖箬F甲兵輪預于5月4日先后到津,停泊大沽口外,以便護送并備大閱云”,所以參加校閱的軍艦不僅包括北洋海軍,南洋和廣東兩支海軍也“皆來會操”。⑥姚錫光:《東方兵事紀略》,88頁,北京,中華書局,2010;《申報》,1894年5月12日第2版;姜鳴:《中國近代海軍史事日志(1860~1911)》,190頁,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4;《復兩江制臺劉》(光緒二十年三月二十三日),載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李鴻章全集》,36冊,23頁。
5月7日(四月初三日)早晨,李鴻章從天津出發(fā),登上由英人駕駛的“海晏”船,開始出洋校閱海軍,情景頗為壯觀,他“戴涼帽,頭品頂戴三眼翎,穿黃馬褂,乘紫繮輿至紫竹林招商局”,“‘海晏’輪船帥字大旗更迎風招展,局前輿馬密若蜂屯”。8點鐘文武官員為李鴻章等人送行,“‘海晏’即鼓輪前駛,槍炮之聲與汽筒迭應”,“憲舟已遠,猶聞排槍、行炮聲累累”。⑦《申報》,1894年6月2日第2版。
李鴻章等人首先選擇乘快馬輪船到小站。小站是當時直隸境內淮軍的主要練兵地點,“津郡防練各營今春操練,精益求精而又不惜子藥”,“蓋因欽派大臣于首夏到津大閱,故不得不摩厲以須也”。⑧《申報》,1894年5月6日第2版。在這里李觀看盛軍步隊十一營及馬隊五營、槍炮隊四哨的操演?!渡陥蟆穲蟮肋^打靶結果,“時附津各營槍炮中靶以盛軍衛(wèi)達三軍門所部為最優(yōu),蓋以分數(shù)考核步隊計得八成九,而飛騎營馬隊竟得九成六,傳相獎勵有加”。⑨《申報》,1894年6月19日第9版。
9日,海軍提督丁汝昌乘坐舢板向李請示,隨后又接見北洋、廣東、南洋水師各艦船管帶。從該日中午開始,李率領各艦只啟程,“帥節(jié)威坐船頭遠眺,而隨船之海軍員弁以旗幟為手號,晚間以燈光為號,各艦均站桅班,掌軍樂,炮聲隆隆”⑩《申報》,1894年6月2日第2版。,異常壯觀。
10日卯刻,李率領艦隊到達老鐵山一帶,這時有六艘魚雷快艇加入艦隊。辰刻,艦隊抵達奉天旅順口,當?shù)毓賳T乘坐北洋海軍訓練船“操江”、“超海”等來晉謁欽差大人。隨行官員有幫辦欽差大臣定安、淮軍將領宋慶、海關總稅務司赫德。李鴻章和定安“相見之下,聚談片刻”,李即“登岸答拜”。①《申報》,1894年5月30日第3版;《申報》,1894年6月2日第2版。
11日到15日,李主要在旅順觀看親慶六營、毅軍八營演操,視察船塢、軍械、機器等廠,前往模珠礁、黃金山等處看炮臺營打靶。海軍艦船的演操需按章程,“防營陸操已畢,帥節(jié)登舟駛往三山島”,“各鐵艦、快船魚貫行駛打靶,旋演放魚雷”,“上燈后,北洋海軍魚雷艇試演泰西襲營陣法,鐵艦、快船用電光燈整備迎敵”。②《申報》,1894年6月2日第2版。
步兵和炮臺打靶過程如下:“分派已定,各員屆時分閱,各營官面交名冊,各勇自行報名,每勇打靶五出”,“中一出靶者,名下加一紅圈,不中加紅點”。③《閱操陸師章程》,載張俠等:《清末海軍史料》,510頁,北京,海軍出版社,2001。炮臺打靶則“自令旗上升一刻之后,添掛紅色白月旗于令字旗之下,自東而西,各臺向南,大炮次第開放打靶”,“海中設浮靶六座,自東而西分為六號,東三臺公打第一靶,西三臺公打第四靶,前出之子落靶,后出相繼開放,為時在一分鐘之內,不得遲速”。④《申報》,1894年5月4日第2版。
15日到17日,李率艦隊到達大連灣,首先在校軍場,看銘軍步隊十營、馬隊兩哨演操。隨后李一行等人往虎尾山看炮臺打靶,到水雷營觀看演放水雷?!巴黹g各兵艦燃電燈,惟鐵甲兵艦電燈懸于桅頂,其光旋轉四面,可射三十里許”,“時魚雷六艇演偷營法,黑暗駛入重地,各兵艦疾開槍炮拒敵,山頂炮臺亦燃電燈光,比兵艦燃者更巨”。⑤《申報》,1894年6月2日第2版。
18日,北洋海軍七艦和“廣乙”、“廣丙”兩船在青泥洼演放魚雷,“均能命中破的”。午后,“南北各船駛至三山島次第打靶”,“‘經(jīng)遠’一船,發(fā)十六炮,中至十五”,“廣東三船,中靶亦在七成以上”,“演畢,已鐘鳴六下,即鼓輪赴山東之威海衛(wèi)”。⑥《定期巡閱海軍折》,載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李鴻章全集》,15冊,323頁;《申報》1894年6月2日第2版。
19日卯刻,李鴻章等人率領艦只抵達威海衛(wèi),停泊在北岸的劉公島。文官和武將都在碼頭等候李鴻章等人到來,并乘船晉見兩位欽差。
20日到22日三天時間里,李和定安等人在威海衛(wèi)看綏鞏軍八營演操,又到黃島、石島視察海軍艦只和岸炮打靶。綏鞏軍的表現(xiàn),李鴻章在奏折中有所褒獎,“兼習英德操法,均能一律精練”,“兼顧操防,勤苦有加,實為難得”。⑦《校閱海軍竣事折》,載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李鴻章全集》,15冊,334頁。
海軍校閱情況如下,“大帥駕臨操場,海軍站隊迎接,奏樂升炮,至演武廳降輿升座,文武官排班參堂,進茶,樂止”,“提督面呈陣圖,文武參堂”,“校閱已畢,帥節(jié)登舟,提督請示排定護送師艦”。⑧《海軍大閱章程》(1894年),載張俠等:《清末海軍史料》,508頁。
當日李還“調集南北各船,各挑水軍槍隊二十名打靶,每名三出,均能全中”,“旋于鐵碼頭雷橋試演魚雷,嫻熟有準”,“并令‘威遠’、‘敏捷’、‘廣甲’三船操演風帆,均甚靈速”,“夜間合操,水師全軍萬炮并發(fā),起止如一”。
22日12點,李鴻章乘坐“海晏”輪船、定安乘坐“豐順”輪船與定遠等六兵艦赴膠州。23日早1點半,抵達膠州,停泊在青島。在青島等地,李鴻章等人主要視察路上防御工事,“登州鎮(zhèn)總兵章高元承辦各臺,基址已具,所擬安設炮位處所,尚得形勝”,“惟團島適當??趤砺?,一臺尚嫌單薄,擬于島左添筑炮臺一座,分置二十四生特長鋼炮三尊,十二生特長快炮兩尊,均用新式磨盤架,四面環(huán)擊”。⑨《校閱海軍事竣折》,載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李鴻章全集》,15冊,334頁。
24日早8點,李鴻章、定安率領眾艦船抵達煙臺的通伸崗,兩人乘輪船登岸,“至歸岱一帶,觀炮臺及嵩武四營操”,“演畢,乘輿蒞煙臺之廣仁堂午膳”。在李鴻章等未來煙臺前,當?shù)毓賳T已有準備,認真操練,“駐扎各防營日事操練槍炮之聲,隆隆不絕”。①《申報》,1894年5月3日第2版。
當日具體情形如下,“八點鐘時憲舟已到,有大兵輪六艘,護從口門內外,停泊之南北洋兵船及通商各國兵船均燃炮迎接,岸上之海防練軍一營與嵩武軍四營兵勇列隊海濱,旗幟如云,槍炮震地,少頃,傳相、軍帥乘小火輪登岸驗看炮臺工程”,“旋有北洋水師提督丁軍門、登州鎮(zhèn)章軍門,由威海、青島二處乘輪而至”。②《申報》,1894年5月30日第1版。至于煙臺港的防務,“惟玉帶山形勢過露,易為敵乘,改于通伸崗舊炮臺下建臺一座”,“現(xiàn)已竣工”。③《校閱海軍事竣折》,載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李鴻章全集》,15冊,334頁。
隨后定安先從陸路返回奉天。李回“海晏”輪,并與六艘軍艦前往山海關。25日晨時,抵達山海關,停泊在長城的澄海樓舊址,李又“乘輿至正定練軍各營看操”④《申報》,1894年6月2日第2版。。
27日約下午3點,李和隨員到達天津,“既抵老龍頭車站,未隨旌節(jié)之各員弁一一呈遞手版稟安”⑤《申報》,1894年6月7日第2版。。至此校閱海軍結束,前后共歷21天。
1894年5月27日,李鴻章回到天津。表面上看是因為海陸軍表現(xiàn)不俗,提前返程,這或許與當時的朝鮮局勢有關,從李發(fā)給總理衙門(譯署)的電報可以看出朝鮮局勢的急迫,“舟次迭接袁道電,全羅道匪黨勢頗猖獗,韓兵練潰敗,又添調江華槍炮隊四百余往剿云”,“韓王未請我派兵援助,日亦未聞派兵,似未便輕動,應似續(xù)信,如何再酌”,“已速撥毛瑟精槍千枝,并子藥派輪船解往,以應急需”。⑥《寄譯署》(光緒二十年四月二十一日未刻),載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李鴻章全集》,24冊,39頁。李鴻章這里提及的正是當時朝鮮爆發(fā)的東學黨起義。其實早在李校閱海軍前的3月份,朝鮮開化黨領袖金玉均遇刺身亡就曾引發(fā)中日朝三國間復雜的外交交涉事件,使得中日關系不斷惡化,此時東學黨的起義使得局勢雪上加霜。但是不管朝鮮局勢如何動蕩,似乎所有人都對此次校閱十分滿意。
首先,李鴻章的態(tài)度,一位外國傳記作家評論到:“李鴻章每三年檢閱一次海防,其最后一次帶著勝利進軍的神氣。他的畢生事業(yè)擺開在一切人面前,讓大家欣賞:他的要塞和學校,鐵路和船塢,船和炮,都粉飾油漆得煥然一新。禮炮齊鳴,龍旗招展,向他的來和去致敬。”⑦[英]約翰·濮蘭德著、張啟耀譯:《李鴻章傳》,194~195頁,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與此同時,《校閱海軍事竣折》上呈皇帝和太后后,得到褒獎。光緒帝在上諭中稱贊道,“技藝純熟,行陣整齊”,“各??凇⑴谂_、船塢等工亦一律堅固,辦理漸著成效”,“李鴻章督率有方,著交部議敘”,“各將領訓練士卒,建修臺塢,不無微勞足錄,著準其擇優(yōu)保奏,余著所議辦理”。⑧第一歷史檔案館:《光緒宣統(tǒng)朝上諭檔》,20冊,247頁,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其次,作為下屬的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對此次校閱的成功也很認可,他評論李鴻章“體興并健,勤若忘勞,龍馬精神,有非常人所能及者也”。至于外人態(tài)度,丁寫到,“其時英、法、俄、倭各有兵輪睨視其旁,相帥意恐稍涉疏懈,不足以警眾目”,“差幸將士就平日所學,殫精竭慎,俱能靈捷有準”,“深蒙嘉尚,喜形于色,它族亦交口稱嘆,若意料所不及者”。⑨《稟李筱荃帥》(光緒二十年四月廿四日,1894年5月28日),載戚俊杰、王記華:《丁汝昌集》,189頁,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7。
再次,外人眼里北洋海軍的此次校閱亦稱完美,“英、法、俄、日本各國,均以兵船來觀,稱為節(jié)制精嚴”⑩《校閱海軍事竣折》,載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李鴻章全集》,15冊,333頁。。英國海軍“中國艦隊”司令斐利曼特而(E. Fremantle)對李也贊譽有加,他講到:“直隸總督李中堂(鴻章)也,即中國最著名之大臣,而杰出于四兆人之上者也。且諸葛大名,亦垂宇宙,有稱為中國之俾士麥者也。其生平之偉烈,余未暇詳,但憶與之見面握手時,即覺其并非尋常之貴官,且問其年壽,雖已七旬向外而仍精力彌滿,大為難能可貴,故將戰(zhàn)之前兩月,大閱海軍,往來洋面,衽席風濤,毫無倦怠?!雹賉美]林樂知譯:《英斐力曼特而水師提督語錄并序》,載沈云龍:《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xù)編·第七十一輯?中東戰(zhàn)紀本末》,卷七,796頁,臺北,文海出版社,1980。
此外,面對朝鮮局勢,《申報》曾寫過文章分析對策,并對使用參加本次校閱的海陸兩軍解決朝鮮問題寄予厚望,認為“今日之中國欲救朝鮮之亂,似較易于從前”,而他的根據(jù)是這次海軍校閱“軍容實為未曾有此,非鋪張揚厲而已也”。對此次校閱的效果,評論者也深信不疑:“可見海軍近來漸著成效,李傳相老成謀國,為朝廷柱石之臣,豈肯以空言者?所謂‘技術純熟,行陣整齊’,諒系不欺之言。中國合南北洋兵輪計之,其數(shù)雖不甚多,然果能技藝純熟,行陣整齊,不至如前此馬尾之役,又不至如此安南北寧之役,謂北洋兵輪不堪調往外洋,則此時以平朝鮮東學黨之亂,有不唾手而定者耶?”②《申報》,1894年6月16日第1版。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姚錫光對此次校閱海軍就大不認可,“光緒甲午年四月,北洋大臣李鴻章大閱北洋海軍,周歷大沽、旅順、大連灣、威海衛(wèi)、膠州諸隘,二十一日回天津,方以我海軍之盛張皇入告”③姚錫光:《東方兵事紀略》,20頁。。此處“張皇”二字正點出甲午戰(zhàn)前北洋海軍戰(zhàn)備的松懈和自我麻痹,此時清廷上下都在準備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壽,清廷上層對海防問題缺乏關注,對日本缺乏警惕。北洋海軍在此次校閱中暴露的問題,被光輝燦爛的外表和華而不實的打靶結果所遮蔽了。
1894年7月25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戰(zhàn)爭中李鴻章苦心經(jīng)營多年的北洋海軍,并沒有能成功解決朝鮮危機,卻最終接受全軍覆沒的事實。那時李鴻章留給外人的是這樣的印象,“烏云已經(jīng)漸漸地集中到天空,要使他的聲望的陽光永遠掩蓋起來了”,“回想到他成功地展覽了他的出品,在歡呼與感激聲中回來的時候,人們不能不奇怪,這個老年人是自欺到何種程度,竟然自滿于這虛幻的偉大工程”。④[英]約翰?濮蘭德著、張啟耀譯:《李鴻章傳》,194~195頁。這次校閱海軍暴露出來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第一,北洋海軍的軍容和軍紀問題在這次校閱中也被忽視了。事實上,海軍軍紀廢弛已相當嚴重,“自左右翼總兵以下,爭挈眷陸居,軍士去船以嬉”,“每北洋封凍,海軍歲例巡南洋,率淫賭于香港、上海,識者早憂之”,⑤姚錫光:《東方兵事紀略》,88頁。而這也為甲午戰(zhàn)敗埋下伏筆。
第二,從裝備和訓練角度講,北洋海軍的裝備多為從外國購買,許多武器在甲午戰(zhàn)前已經(jīng)出現(xiàn)破舊不堪的問題;官兵訓練偏重理論技術知識的學習,而忽略軍人氣質養(yǎng)成的培養(yǎng),缺乏刻苦堅韌的精神和氣質。⑥劉傳標:《近代中國海軍大事編年,1840~1949》,339頁,福州,海風出版社,2008。北洋海軍對清廷來講,僅僅是用來“壯聲威”,而真實的北洋艦隊裝備到甲午戰(zhàn)前已十分令人擔憂,“北洋海軍鐵甲、快、練各船原設炮位,當時雖稱新式,但較現(xiàn)時快炮實覺相形見絀”。⑦《海軍擬購新式快炮折》(光緒二十年二月二十五日),載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李鴻章全集》,15冊,304頁。李鴻章對此也有所認識,他說:“近來西洋各國,以舟師縱橫海上,船式日新月異。鴻章此次在煙臺親詣英、法、俄各艦,詳加查看,規(guī)制精堅而英又甚。即日本蕞爾小邦,猶能歲添巨艦,中國自光緒十四年,北洋海軍開辦以后,迄今未添一船,僅能就現(xiàn)有二十艘勤加訓練,竊慮后難為繼也?!雹嗬椎搼c:《李鴻章年譜》,465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
第三,李鴻章在校閱中忽略不少細節(jié)問題,例如張蔭麟指出此次校閱中忽略彈藥問題,日后在甲午海戰(zhàn)中這點成為硬傷。①吳相湘、李定一、包遵彭:《中國近代史論叢·第一次中日戰(zhàn)爭》,215~216頁,臺北,正中書局,1981。再有,李雖然檢閱了陸海兩軍,但并沒有提及陸海軍的配合問題,這也導致甲午戰(zhàn)爭中陸海兩軍協(xié)同作戰(zhàn)意識缺乏,并最終落敗。
第四,寄希望列強幫忙,不認真?zhèn)鋺?zhàn)的態(tài)度也決定甲午戰(zhàn)爭的最終走向。本次校閱中,李鴻章曾和英國“中國艦隊”司令斐利曼特而(E.Fremantle)作過三次長談,第一次是1894年5月14日在旅順北洋艦隊提督的旗艦“定遠”號上;第二次是5月17日在大連,由李鴻章回拜,在“中國艦隊”的旗艦上;第三次是5月21日在威海衛(wèi)岸上,“李傳相乘‘海晏’輪船出外閱兵,行至威海衛(wèi)與英水師提督晤,肆筵款之”。②《申報》,1894年5月26日第2版。這三次會談中,李一再強調中英為“天然的同盟”,希望與英國共同合作,甚至說如英國進攻海參崴,他也可以命令中國海軍從旁協(xié)助。李于甲午前夕所發(fā)出此一訊息,其真正目的是期望能拉籠英國對抗日本。可事實證明,此事絕無可能。③王家儉:《甲午戰(zhàn)爭前英國遠東海軍“中國艦隊”在華之活動與影響(1844~1894)》,載《北洋海軍研究》第3輯,590頁,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此外,校閱中日本也有艦船觀摩,這也一定程度上暴露中國海軍的實力,例如“四月十一日,日本兵輪一艘三點鐘時到”,在威海衛(wèi)演操,“英國兵輪兩艘、法國兵輪兩艘、俄國兵輪兩艘、日本兵輪一艘相繼而至”。④《申報》,1894年6月2日第2版。正是如此,甲午戰(zhàn)前,日本參謀本部才宣示能獲得中國總署及北洋大臣情報,中國全無準備,作戰(zhàn)時機已到。⑤雷祿慶:《李鴻章年譜》,465頁。
此次海軍校閱中暴露的問題,甲午戰(zhàn)后也最終得到反省,尤其關于訓練問題,很多官兵就尖銳地剖析問題所在,例如有人認為“平日操演炮靶、雷靶,惟船動而靶不動,兵勇練慣,及臨敵時命中自難”,“平日操演船陣,陣勢總須臨時應變,不可先期預定”,“平日操演槍炮,總須精益求精,熟益求熟,學其命中,測其遠近,使一見靶,即能約其碼數(shù)若干,每發(fā)必中然后可”,“若徒求演放整齊,所練仍屬皮毛,毫無稗益”,“水師打靶,不可仍照先前定例,預量碼數(shù),設置浮標”,“遵標行駛,碼數(shù)已知,放固易中,實屬無益”。⑥《張哲溁呈文》、《沈壽堃呈文》、《高程錫呈文》,載陳旭麓等:《盛宣懷檔案資料選輯之三·甲午中日戰(zhàn)爭》,397、403、407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從這些總結來參照李鴻章此次校閱海軍的過程似乎不難理解北洋海軍的訓練太重表面而忽略實戰(zhàn),北洋海軍此時已儼然成為一只“紙老虎”,正如李鴻章自己所總結的那樣,“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⑦吳永口述、劉治襄筆記、李益波整理:《庚子西狩叢談》,卷四,121頁,北京,中華書局,2009。,這樣甲午一役戰(zhàn)敗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