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濟陳 張金福 黃正霜 王金林
股骨近端鎖定鋼板加拉力螺釘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轉子間骨折31例分析
馮濟陳 張金福 黃正霜 王金林
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轉子間骨折大多為低能量損傷引起,目前多數(shù)學者主張手術治療。我們于2010-01—2012-06使用股骨近端鎖定鋼板加拉力螺釘內固定治療了31例患者,取得較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31例患者中男18例,女13例;年齡65~70歲8例,71~80歲17例,80歲以上6例。根據(jù)Evans分類,屬于Ⅰ型Ⅰ~Ⅲ度股骨轉子間骨折?;颊甙橛?種或多種內科疾病。
1.2 手術方法 患者入院后,骨折輕度移位的患者行皮膚牽引保護,移位明顯的患者均行股骨髁上骨牽引,同時完善術前檢查并積極治療內科疾病。手術安排在傷后3~7d內。麻醉成功后平臥位,患側適當墊臀,取股骨上段外側直切口,從大轉子外側頂點向下10cm,切開后暴露股骨上段。無移位者根據(jù)股骨近端鎖定鋼板結構安裝導針;有移位者暴露前側骨組織,直視下不剝離骨膜間接復位(患肢外展外旋牽引恢復上下移位,骨折間插入彎血管鉗弧形向下,內旋內收使患肢復位),臨時用克氏針固定,再按股骨近端鎖定鋼板結構安裝導針,C臂X線機透視檢查復位滿意后,在鎖定鋼板股骨頸內最遠端鎖定孔用直徑4.1mm鉆頭鉆孔,安裝6mm拉力螺釘,使前側骨皮質緊密接觸加壓固定,再依據(jù)導針鉆孔安裝另外3枚6mm鎖定釘,骨干上安裝4~5枚4.5mm鎖定釘。小轉子骨折塊較大,影響內后側穩(wěn)定者行復位螺釘固定;如骨塊較小,移位不大,為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手術中出血則不作復位和固定(一般情況下手術時間大約40min,出血量控制在150ml以內)。
1.3 術后處理 術后1d開始膝、踝關節(jié)被動功能鍛煉;術后2d開始主動肌肉收縮訓練;術后1周開始坐在床沿行下肢屈伸鍛煉;術后3周扶拐不負重行走。術后每隔1個月攝X線片復查。積極治療內科疾病和骨質疏松,服用中藥(本院協(xié)定方)促進骨折愈合。
1.4 療效評價 根據(jù)最后一次隨訪獲得的資料作為功能評價依據(jù),使用Merled’Aubigne和Postel髖關節(jié)評分標準[1],分別從疼痛、行走能力兩個方面評價療效,兩組評分相加達11分或12分為優(yōu),10分為良,9分為中,8分為一般,7分及以下為差。
本組31例患者手術均獲得成功,術后隨訪6個月,均未發(fā)生切口感染,骨折均于3個月內骨性愈合,并恢復下肢負重。1例女性患者在術后5個月因衰老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30例術后6個月攝X線片復查,頸干角正常26例,輕度丟失4例,無明顯短縮;前傾角正常11例,不同程度丟失19例,無反向成角;基本恢復外傷前行走狀態(tài)21例,需扶拐行走9例(與年齡有關),局部無疼痛。根據(jù)Merled’Aubigne-Postel髖關節(jié)評分標準,療效優(yōu)26例,良4例,優(yōu)良率96.8%。
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轉子間骨折其特點為:(1)致傷的暴力較小,大多為不慎跌倒所致。(2)患者股骨骨皮質較薄,復位支撐點較少,復位后容易再移位,股骨頸內松質骨密度下降,植入物抓持力差。(3)CT檢查提示后側皮質粉碎嚴重,伴小轉子骨折移位者更加明顯,即使無移位骨折后側皮質也有較多裂紋,前側皮質相對完整,骨折線大部位于關節(jié)囊處,外側壁完整。在有移位的病例中,近端前側皮質位于遠端之后呈嵌插狀。
目前,用于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內固定器械種類繁多,總體可分為髓外固定系統(tǒng)和髓內固定系統(tǒng),但其在手術適應證上存在爭議。動力髖螺釘曾作為股骨轉子間骨折髓外固定的金標準,但其力學結構穩(wěn)定性欠佳,軸向滑動可使股骨頸長度縮短,肢體長度短縮,存在軸向、橫向及旋轉方向的相對不穩(wěn)定,易發(fā)生骨折再移位、不愈合和內翻畸形乃至鋼板斷裂。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內釘是較為成熟的髓內固定系統(tǒng),其力學結構相對較好,但近端結構不完全符合股骨轉子間的髓內環(huán)境,在固定中存在復位不良、主釘插入困難、近端醫(yī)源性骨折、股骨近端骨量流失、螺釘切割、近端切出骨皮質、術中損傷臀中肌支配神經(jīng)、術后隱性出血量大、術后股骨近端疼痛而行走困難等并發(fā)癥[2]。
我們在2010年前使用股骨近端鎖定鋼板時沒有使用拉力螺釘加壓固定,骨折塊之間無加壓力,骨折愈合緩慢,和其它材料相比沒有明顯優(yōu)勢。從2010年開始用改良的方法(在鎖定孔內使用了1枚拉力螺釘),使前側骨皮質緊密接觸,再配合其它3枚鎖定釘,既有加壓作用,又充分發(fā)揮鎖定釘?shù)姆€(wěn)定作用,減少了骨折的再移位。股骨近端鎖定鋼板雖然是髓外系統(tǒng),不具備力學優(yōu)勢,但其形狀接近股骨上段外側弧度,符合生物力學的要求,對股骨頸的把持力強,可以有效防止各個方向的移位,在外側壁完整的情況下,能有效地對抗內后側、后側骨皮質無支撐對位的缺陷。在復位操作時,盡量不要剝離前側骨膜,推開肌層后牽引下肢外展外旋,觸及骨折線后用血管鉗插入,內旋內收下肢即可復位,后側保持骨折后原狀不變;內側小轉子骨塊較小則不予處理,如骨塊較大,移位較明顯則行復位和螺釘固定。整個手術時間較短,出血量可控制在150ml以內,術中無需輸血,達到微創(chuàng)手術要求。當然股骨近端鎖定鋼板固定后不可早期負重,必須待骨折骨性愈合后才可負重,否則易造成頭頸切割和斷裂。
[1]蔣協(xié)遠,王大偉.骨科臨床療效評價標準[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5:164.
[2]陳雁西,梅炯,畢剛,等.PFNA治療股骨轉子間伴或不伴外側壁骨折的療效分析[J].中華骨科雜志,2012,32(7):614-620.
2013-02-18)
(本文編輯:沈叔洪)
317500 溫嶺,臺州骨傷醫(yī)院下肢創(chuàng)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