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襲性真菌感染尤其是侵襲性曲霉病為ICU和血液系統(tǒng)腫瘤患者重要死因。伏立康唑具有廣譜抗菌活性,現(xiàn)已成為侵襲性曲霉病的一線治療藥物。但是伏立康唑可導致多種不良反應,包括視覺障礙、中毒性腦病、肝酶升高等。伏立康唑具有非線性藥動學特征并主要經(jīng)肝臟由細胞色素P450酶系代謝,因此其代謝受年齡、基因等因素影響,而同時應用的其他藥物也可能影響該藥物的體內(nèi)代謝。不同患者該藥的藥動學特點可有很大差異,從而影響臨床療效或?qū)е露拘栽黾印?/p>
為研究ICU和血液系統(tǒng)腫瘤患者的伏立康唑血藥濃度不當?shù)挠绊懸蛩?,作者收集?1例使用伏立康唑患者的221份血液樣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進行血藥濃度分析,1.5~5.5 mg/L為治療濃度范圍,1.5 mg/L作為治療濃度最低值,大于5.5 mg/L則為潛在中毒濃度。并收集患者的病史信息、臨床數(shù)據(jù)和實驗室數(shù)據(jù),伏立康唑的使用劑量及同時應用的其他藥物等資料。分析結(jié)果顯示124份(56%)血液谷濃度樣本存在藥物濃度不足,79份(36%)樣本達到治療濃度范圍,18份(8.1%)樣本達中毒濃度。有6例出現(xiàn)神經(jīng)系統(tǒng)不良事件,且多發(fā)生于血藥濃度為4.5~5.1 mg/L范圍。該結(jié)果在ICU和血液系統(tǒng)腫瘤患者中無統(tǒng)計學差異。多變量分析顯示,伏立康唑血藥濃度不足的相關因素包括過低的體質(zhì)指數(shù)(BMI)、低齡、男性、伏立康唑預防性治療及口服給藥,同時使用質(zhì)子泵抑制劑(PPI)等,血藥濃度過高的危險因素有高齡、女性、伏立康唑靜脈給藥,未合用PPI等。
同時多變量分析提示,血藥濃度不足為伏立康唑治療失敗的獨立因素。因此,治療藥物的血藥濃度監(jiān)測顯得尤為重要。
Hoenigi M,Duettmann W,Raggam RB,et al.Potential factors for inadequate voriconazole plasma concentrations in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 and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13,57(7):3262-3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