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肝病科,廣西 南寧 530023
中醫(yī)外治又稱為中醫(yī)內(nèi)病外治,是通過人體體表、孔竅、穴位給以不同制劑的藥物或者物理治療方法,以調(diào)節(jié)機體的功能來治療五臟六腑的疾病。中醫(yī)外治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醫(yī)藥寶庫中熠熠閃光的瑰寶。為能充分利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中醫(yī)外治技術在不斷完善、提高、創(chuàng)新、規(guī)范,使之成為更完善的醫(yī)療體系。
中藥灌腸技術是中醫(yī)外治技術重要方法之一,最常用于治療的疾?。簼冃越Y腸炎、肝性腦病、肝功能衰竭、腎功能衰竭及病情嚴重,昏迷不能口服用藥和小兒難以用藥時給藥。由此可見,中藥灌腸治療各種疾病療效肯定、副作用小、起效快,但是目前由于缺乏中藥灌腸法技術操作規(guī)范化研究,使該項技術在臨床治療疾病時隨意性較大,不利于規(guī)范交流,不利于臨床療效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對中藥灌腸技術作一綜述。
1.1 早期的灌腸工具 教科書里最早的灌腸工具為注射器[1]。用物為注射器、治療碗、彎盤、止血鉗、石蠟油、棉簽、肛管等。操作時先把灌腸液倒入治療碗內(nèi),用注射器抽吸藥液,取棉簽蘸石蠟油潤滑肛管前端,連接肛管,排氣于彎盤內(nèi),用止血鉗夾管,插入后緩緩注入藥液。
1.2 傳統(tǒng)的灌腸工具 傳統(tǒng)的灌腸工具為灌腸器[2],由灌腸筒、導管及肛管三部分組成,灌腸筒的材料為搪瓷類,不透明,不能從外面觀察到液面下降情況、灌入量及灌入速度,不能顯示灌腸筒液面距肛門的高度,只能用目測或用尺子測量。導管為不透明膠管,有時肛門內(nèi)有糞塊堵塞肛管也不易及時發(fā)現(xiàn),且導管因長期用血管鉗夾閉及高壓滅菌容易損壞;肛管為黑色硬質(zhì)木,硬、粗、短,操作時很容易損傷粘膜。
1.3 自由組合的灌腸工具 傳統(tǒng)的灌腸工具由于存在藥液易在灌腸筒內(nèi)附壁、灌腸管道不能控制速度、橡膠肛管對腸道刺激性大等弊端;肛管質(zhì)地硬,對病灶刺激大,患者易產(chǎn)生恐懼心理,不但影響治療效果,而且容易造成醫(yī)源性感染[3],由此產(chǎn)生自由組合的灌腸用具:臨床護士常常用一次性導尿管和尿袋、一次性吸痰管、一次性沖洗袋、一次性輸液管等部件進行組合成灌腸工具。羅麗芳[4]以一次性尿管和喂灌器為灌腸工具,鐘佳梅[5]用一次性輸血器和一次性雙腔氣囊導尿管進行保留灌腸,葉紅[6]則采用一次性導尿管連接輸液器的方法灌腸,經(jīng)臨床實踐,效果滿意。
1.4 一次性灌腸器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自由組合的灌腸工具已不能滿足護士及病人的需求,配套齊全的一次性灌腸工具產(chǎn)生了。目前可用于灌腸的工具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查詢系統(tǒng)獲悉[7],從1991年7月至今的23年里,共有7種一次性灌腸器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實用新型專利,最早獲專利的簡易灌腸器為馬志遠的自助式簡易灌腸器;小兒科專用的劉國榮和趙敬河的2種;通用的灌腸工具有3種,為譚柳純等研制的簡易灌腸器,各種一次性灌腸器在使用過程中各有利弊,由于其操作技術上尚未進行優(yōu)化、完善、規(guī)范等緣故未能廣泛推廣應用。
1.5 灌腸儀的應用 各種醫(yī)用灌腸儀的出現(xiàn),無疑給醫(yī)院及病人帶來了福音,但臨床使用過程中仍發(fā)現(xiàn)有不足之處。具體為:①需要熟悉掌握操作技術的醫(yī)務人員操作,需要專業(yè)人員定期保養(yǎng)和維修,一旦儀器出現(xiàn)故障病人治療被迫終止,將嚴重影響臨床療效;②灌腸儀價格昂貴,基層醫(yī)院及家庭難以具備,收費偏高;③藥液容易滯留在灌腸儀管道里,造成藥液浪費或藥量不足;④灌腸儀有固定的進水排水口,不能隨意搬動儀器,昏迷或臥床病人很難使用;⑤灌腸儀在操作過程中有發(fā)生交叉感染的隱患[8]。
2.1 根據(jù)效果和人性化護理服務選擇灌腸時間 黃建秀等[9]在子宮全切除術前不同時間灌腸的效果觀察中,既考慮了灌腸效果,又體現(xiàn)了人性化護理服務,把原來的灌腸時間改良在術前1d的4PM、8PM、11PM,患者睡眠時間可達7~8 h,情緒平穩(wěn),增加了對麻醉藥物的敏感性,提高了痛閾,術后患者能較早地進行床上活動,促進排氣功能的恢復;最后1 次灌腸時間為手術前晚11PM,灌腸后有充裕的時間排便,提高了灌腸效果,同時灌腸液對腸道機械性刺激經(jīng)6~7h的休息得以恢復,提高了患者對手術刺激的承受力,術后腸蠕動功能較易恢復。
2.2 根據(jù)患者活動規(guī)律選擇灌腸時間 患者如在白天保留灌腸,藥液會因活動、進食刺激腸蠕動,或在排小便時腹壓增加一同排出,藥物保留時間短,因藥物不能保留吸收,患者質(zhì)疑治療方法。文曉蕓[10]在治療慢性盆腔炎時,治療組保留灌腸選擇在睡前排凈大小便后保留灌腸,這樣患者可臥床休息,能減少灌腸后的不適,增加患者的舒適感,對照組在白天保留灌腸,結果治療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其方法簡單,患者容易接受, 也可在家中自行操作。
2.3根據(jù)臨床擇優(yōu)選擇灌腸間隔時間 灌腸間隔時間是影響療效的關鍵[11],中藥藥味眾多,很難測定其半衰期時間,只能在臨床實踐中總結擇優(yōu)灌腸間隔時間,李瑞瓊等[12]對先天性巨結腸術后灌腸次數(shù)及灌腸間隔時間進行研究,收到滿意療效。常規(guī)組:qd或q12h,直到治愈。改進組:q4h 灌腸直到患兒體溫恢復正常,大便顏色、氣味恢復正常,腹脹緩解,進食無嘔吐后灌腸循序漸減(q6h→q8h→q12h→qd)至食欲恢復正常,仍每日一次灌腸,持續(xù)1~2 個月。
2.4 根據(jù)調(diào)理五臟最佳時機選擇灌腸時間 中醫(yī)的子午流注中講到,肝膽在晚上11點至凌晨3點最興盛,各個臟腑的血液都經(jīng)過肝,此刻肝臟的解毒作用也達到了最高峰,故臨臥時中藥灌腸給藥效果最佳;同時根據(jù)自然界的陰陽消長、氣機升降規(guī)律基礎上,順應人體自身的生理病理節(jié)律變化擇時灌腸[13]。
3.1 根據(jù)病灶位置確定插管深度 劉燕等[14]用一次性吸痰管直接替代肛管的灌腸法,緣于傳統(tǒng)的灌腸法肛管長度只有10~15cm,而一次性吸痰管灌腸法插入肛門長度為20~30cm,可直接插入肛門為20~30cm的潰瘍性部位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效果顯著。用傳統(tǒng)的肛管因長度不夠,藥液不能到達潰瘍部位卻直接作用于直腸,且易刺激直腸壁的感受器而產(chǎn)生便意,藥液保留時間縮短,效果不明顯。王碩等[15]的改良灌腸法在腸梗阻保守治療中,也把傳統(tǒng)的灌腸方法腸管插入7~10cm,改進為腸管插入20~22cm,可以使腸管到達乙狀結腸,可減輕灌腸液對腸黏膜的刺激,使灌腸液在腸道保留的時間更長,以利于糞便充分軟化容易排出,以更好的達到灌腸的目的。
3.2 根據(jù)臨床效果優(yōu)化插管深度 張景嵐[16]用中藥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時將肛管插入深度改為30cm,結果顯示保留時間和治療效果都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王紅玲[17]在急性農(nóng)藥中毒搶救中也證實了高位灌腸的優(yōu)點,在徹底洗胃后行高位清灌腸,肛管插入深度15~18cm,抬高臀部10~15cm,保留5~10min,排泄時放低臀部,觀察排泄液至無色無味時停止灌腸(一般需7~8次)。最大限度清除腸道內(nèi)毒物,操作持續(xù)時間長,可將“肝腸循環(huán)”到腸道的毒物灌出。屈軼等[18]給骨科病術后及術前腸道灌腸時,做了大量研究,根據(jù)肛管、直腸解剖認為以18~ 22cm 為宜,此深度一方面可使灌腸液保留時間適當延長,可促使干結糞便軟化,另一方面可使大量灌腸液產(chǎn)生沖擊壓力,使糞便排出,從而較好的達到大量不保留灌腸的目的。
杜鑫等[19]治療輸卵管性不孕,灌腸藥溫為37~39℃,每晚臨睡前保留灌腸。凌霞[20]治療慢性盆腔炎時藥物的溫度選擇在37~40℃左右,接近腸道內(nèi)的溫度。因為溫度過高、會使局部腸黏膜充血、水腫或燙傷;過低不利于藥物的吸收,同時可能會刺激腸黏膜引起腸蠕動而不利于藥物的存留。王紅玲[21]在搶救急性農(nóng)藥中毒搶救中行高位灌腸時特別強調(diào),灌腸液溫度為28 ~32 ℃為宜,灌腸液溫度略低可以刺激腸管壁血管收縮,減少血流量使吸收減慢,減少農(nóng)藥吸收。陳娜等[22]總結出潰瘍性結腸炎中藥灌腸液溫度不宜太高,灌腸液溫度37~39℃左右為最佳,適宜的溫度對腸腔物理刺激較小,患者更容易耐受,保留灌腸時間更長,藥物作用更充分,以保證療效。陶俊等[23]灌腸液溫度以39~41℃為宜,是將藥物對腸道的冷刺激降到最小化。根據(jù)病人證型選擇藥溫,應因人因病而異, 濕熱蘊結者藥溫應偏低一些,虛寒者藥溫應偏高些。李儒貴[24]在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時,即用中藥從肛門低壓緩慢注入溫度為35~40℃為宜。陳秀榮[25]用清熱利濕煎劑灌腸治療小兒手足口病時,灌腸藥液溫度36~39℃,高熱者藥液溫度34℃,手足口病辨證多屬于濕熱型,治宜清熱解毒利濕,但小兒服藥困難,使口服湯藥受到限制,所以外治療法治療手足口病受到患兒及其家長歡迎。
灌腸液溫度過低腸蠕動過快造成腹痛,藥液不易保留,灌腸液溫度過高患者可感覺不適,加重腸粘膜水腫充血,由此可見,適溫的灌腸液是治療局部病灶的關鍵,藥物溫度適應,吸收快,保留時間長[26],是患者舒適及療效的保障。
方成華等[27]用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時,研究出以每100ml藥液15min勻速滴完的速度行輸液式中藥保留灌腸,防止了快速灌腸影響藥物保留時間,也防止了藥物灌腸速度太慢藥液溫度降低影響療效。袁曉燕[28]強調(diào)灌藥時,應以循證護理為原則,治療慢性結腸炎時灌腸速度不宜過快,使腸腔快速充盈,當直腸內(nèi)壓力>56.25mmHg時,直腸壁感受器即產(chǎn)生強烈興奮,引起排便反射,藥液就隨同排便一同排泄,影響療效,藥液滴速應控制在30~60滴/min為宜。
關于保留灌腸溶液量的選擇目前開展的研究不多,《臨床技術操作規(guī)范·護理分冊》[29]及《醫(yī)療護理常規(guī)·護理常規(guī)》[30]中對保留灌腸溶液量的要求均為不超過200ml。這樣的范圍在實踐中可操作性不夠具體,操作者難以作出最佳的具體選擇,如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采用合適保留灌腸的藥液量至關重要[31]。藥量過少的一方面會導致藥物濃度高,對局部潰瘍面有刺激作用,加重潰瘍面的損傷;過多的容量會致使直腸壓力增大,引起排便反射,不利于藥物的保留,如果藥液調(diào)配低于100ml會導致藥液變厚變稠,難以抽吸,灌腸困難,因此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行保留灌腸時采用100ml的灌腸量為宜。徐英[32]在重癥胰腺炎承氣散中藥灌腸中提出,要根據(jù)腹瀉情況加減灌腸劑量,使腹瀉維持在4~5次/日,一般灌腸3~5d,既減輕患者的痛苦,又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促進患者康復,預防疾病的復發(fā)。
黃愛玲[33]等在治療慢性腎衰竭患者灌腸時取左側臥位,抬高床尾10cm,俯臥40min以上,中藥煎液注入后,臀部應抬高10cm,使藥液不致溢出,從而延長灌腸液的保留時間,使腸壁對藥物的吸收更加充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藥效,是對延長中藥保留灌腸時間的有效護理措施,大大提高了慢性腎衰竭患者綜合治療的效果。朱曉燁[34]對慢性盆腔炎病人中藥保留灌腸后采取俯臥位,此時直腸在子宮下,并且骶曲凸面向下,灌腸液容易在此潴留,刺激排便。而觀察組灌腸后取俯臥位,直腸在子宮上,直腸位置抬高,骶曲凸面向上,灌腸液不易在此停留,促使藥液引流入乙狀結腸,其容量較大,充分接收灌入的藥物,使藥液在腸道內(nèi)停留的時間延長,有利于腸黏膜對藥液的充分吸收,從而提高治療效果。綜上所述,中藥保留灌腸后取俯臥位藥液保留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臥位。
根據(jù)病灶位置,確定病人體位。高真理[35]結直腸癌的中藥控熱灌腸治療時、緩慢推入或滴完藥物后,囑患者緩慢翻轉(zhuǎn)身體360度,以便藥物在腸道內(nèi)均勻分布;乙狀結腸和直腸取左側臥位,回盲部取右側臥位,其他灌腸則根據(jù)病灶位置,確定病人體位。
藥液保留時間為影響治療效果最主要的因素。寧曉梅等[36]總結出治療潰瘍性直腸炎最佳保留灌腸時間以8h為最佳,由于保留灌腸是通過灌腸的方法將藥液注入腸道,通過腸壁吸收而發(fā)揮藥效。因此,藥物在腸道內(nèi)存留的時間越長,腸壁吸收越充分,治療效果也越好;但是過長則影響病人的依從性,因此研究最佳的保留灌腸時間尤為必要。毛德文等[37]也證實了藥液保留時間是影響療效的關鍵,插管深度次之,灌腸后體位再次之,而藥液溫度對療效的影響最小。臨床研究表明影響藥液保留時間還有:灌腸時操作者操作規(guī)范程度(如操作前評估大小情況、手法輕柔程度)、灌腸時及灌腸后患者體位、藥液溫度、藥液劑量、導管插入深淺度及粗細程度、灌腸速度、患者自身原因(老人肛門松弛、小孩不配合、灌腸部位敏感、心理因素等)、藥物類型及性能;藥物性能方面,談利利[38]提出要盡量選擇分子型、脂溶性大腸易吸收的藥物;灌腸劑配伍時避免拮抗作用,加強協(xié)同作用,灌腸劑應為低、等滲液體,應當用凈水或生理鹽水調(diào)和。
總之,中藥灌腸治療各種疾病療效肯定、副作用小、起效快,但是目前由于缺乏中藥灌腸法技術操作規(guī)范化研究,故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1]余愛珍.基礎護理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40.
[2]陳維英.基礎護理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631.
[3]李翠芬,輸液式灌腸器在中藥保留灌腸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24:40-141.
[4]羅麗芳,陳玉晶.一次性導尿管和喂灌器在回流灌腸中的應用[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22:79-80.
[5]鐘佳梅.用一次性輸血器和導尿管在保留灌腸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1,(3)26:188.
[6]葉紅.一次性導尿管連接輸液器的方法灌腸[J].中外醫(yī)療, 2011, (23)16:54.
[7]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chǎn)權局.http://www.pss-system.gov.cn/sipopublicsearch/search.
[8]陸雙泉,周建敏.一種新型氣鋇雙重造影灌腸儀的研制[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13,(10)35:675-676.
[9]黃建秀.子宮全切除術前不同時間灌腸的效果觀察[J].護理與康復,2011,(10)2:169-170.
[10]文曉蕓,靳美萍.改變保留灌腸方法及時間治療慢性盆腔炎效果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1,(32)4:672-673.
[11]郭蕾,顧瓊.膀胱腫瘤患者術后膀胱灌注的護理[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1(20)1:174.
[12]李瑞瓊,羅麗紅.先天性巨結腸術后腸炎增加灌腸次數(shù)和延長灌腸時間的療效觀察[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29)4:658-659.
[13]孫建中.論中醫(yī)藥文化的內(nèi)涵與核心價值[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 2013,(25)9:250.
[14]劉燕,邵紅.兩種不同灌腸管在中藥保留灌腸中的效果比較[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0,(26)8:1240-1241.
[15]王碩,王鴻雁.改良灌腸法在腸梗阻保守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1:68-69.
[16]張景嵐.慢性盆腔炎中藥灌腸不同插管長度的臨床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 2001, 36(1):73.
[17]王紅玲.高位清潔灌腸術在急性農(nóng)藥中毒搶救中的重要性[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0,(12)29:101.
[18]屈軼,喬瑞霞.大量不保留灌腸術肛管插入深度的探討[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1,(24)5:562.
[19]杜鑫,殷世美.自制復通湯灌腸合并甲硝唑子宮灌注治療輸卵管性不孕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26:315.
[20]凌霞,于杰.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規(guī)范化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7,(25):81631-1632.
[21]王紅玲.高位清潔灌腸術在急性農(nóng)藥中毒搶救中的重要性[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0,(12)29:101.
[22]陳娜,張建影.潰瘍性結腸炎中藥灌腸液溫度和保留時間選擇的研究[J].當代護士.2011,(12)4:117-118.
[23]陶俊,張雅麗.腎衰竭虛證病人進行推拿配合中藥保留灌腸療效觀察[J].護理研究.2013,(27)12:4030-4031,
[24]李儒貴,譚華炳.3組方案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比較[J].臨床消化病雜志.2010,22(6):335-337
[25]陳秀榮,孫桂芳.清熱利濕煎劑灌腸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研究[J].河北中醫(yī),2012,34(01)12-13,16.
[26]高景華.中藥灌注法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護理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12,(14)6:199-120.
[27]賴桂鳳,方成.華輸液式中藥保留灌腸中藥物灌注速度對腸內(nèi)保留時間的影響[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2,(28)2:82-83.
[28]袁曉燕.中藥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應用循證護理的體會[J].中國中醫(yī)藥.2012(10)22:30-31.
[29]中華醫(yī)學會,編著.臨床技術操作規(guī)范:護理分冊[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5:9.
[30]上海市衛(wèi)生局,中華醫(yī)學會上海分會,編著.護理常規(guī)[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9:262.
[31]白姣姣,賀佩青.保留灌腸藥液量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藥物保留時間的影響[J].上海護理.2012,(12)5:29.
[32]徐英, 重癥胰腺炎承氣散中藥灌注護理體會[J].哈爾濱醫(yī)藥.2010,(30)6:84.
[33]黃愛玲,宋芬.慢性腎衰竭患者延長中藥保留灌腸時間的護理[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2,(3)15:2093.
[34]朱曉燁.俯臥位對慢性盆腔炎病人中藥保留灌腸后藥物保留時間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2(9)10:2329.
[35]高真理.結直腸癌的中藥控熱灌腸治療[J].中外醫(yī)療.2011,(26)7:106-10726.
[36]寧曉梅,馬俊.雙料喉風散溶液保留灌腸時間對治療潰瘍性直腸炎療效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4,(28)1:205-206.
[37]毛德文,邱華.正交設計篩選大黃煎劑保留灌腸治療肝性腦病最佳方案[J].傳染病信息.2010,(23)5:293.
[38]談利利.肝性腦病保留灌腸的藥物選擇和護理進展[J].當代護士.201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