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 建 滕理送
(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腫瘤外科,浙江 杭州 310003)
肝癌是臨床中常見疾病之一死亡率較高。臨床中常采取肝切除手術治療,但復發(fā)率較高,預后較差〔1〕。因此,臨床中如何盡早的預測術后復發(fā),并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是醫(yī)師們關注的重點。本研究對老年肝癌病患血清中血管內(nèi)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和C-反應蛋白(CRP)含量進行測定,探討其在預測術后復發(fā)的應用效果。
1.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30例老年肝癌病術后患者為研究組,并選取同期健康體檢30名對象為對照2組和同期肝臟良性病變的30例患者為對照1組。研究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56~77歲,平均(69.3±2.4)歲。對照1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60~78歲,平均(68.2±2.6)歲。對照2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64~80歲,平均(69.1±2.5)歲。三組的基本資料比較無明顯的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VEGF測定方法 入院之后進行空腹靜脈外周血采血4.0 ml,并且將其室溫靜置1 h。然后采取離心處理,1 000 r/min,離心10 min。并選取上層血清將其置入-70℃冰箱保存,采取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兩組對象血清中VEGF含量,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2〕。
1.2.2CRP測定方法 入院之后進行空腹靜脈采血3.0 ml,然后離心處理,3 500 r/min,離心5 min。并選取上層血清備用,采取單向免疫擴散法進行測定CRP含量〔3〕。
2.1三組血清中VEGF和CRP含量對比 研究組VEGF含量〔(433.2±212.6)ng/L〕均明顯高于對照1組〔(155.5±112.7)ng/L〕和對照2組〔(122.5±45.8)ng/L〕(t=11.202 4、10.3422,P<0.05)。研究組CRP含量〔(9.7±0.7)ng/L〕均明顯高于對照1組〔(16.2±0.7)ng/L〕和對照2組〔(6.0±0.4)ng/L〕(t=9.302 3、7.252 5,P<0.05)。
2.2VEGF和CRP在肝臟疾病中的表達 依據(jù)對照2組血清中VEGF均值分析,計算出其正常值為227.34 ng/L,將其擬定為標準。CRP≥8.0 mg/L顯示為陽性;CRP<8.0 mg/L顯示為陰性;研究組VEGF表達陽性率(76.7%)明顯高于對照1組(23.3%,7例)和對照2組(6.7%,2例)(χ2=6.24、7.24,P<0.05)研究組CRP表達陽性率(53.3%,16例)明顯高于對照1組(23.3%)和對照2組(20.0%,16例)(χ2=7.33、7.03,P<0.05)。
2.3血清中VEGF和CRP水平與肝癌病患術后復發(fā)關系 通過對本組患者術后2年的觀察分析,術后臨床影像學檢查和甲胎蛋白(AFP)檢測證實有25例復發(fā)。VEGF表達陽性的23例患者中,術后2年復發(fā)20例,敏感度為80.0%,特異性為71.4%;CRP表達陽性的16例患者中,術后2年復發(fā)16例,敏感度為64.0%,特異性為64.3%。
腫瘤術后復發(fā)與轉移是惡性腫瘤常見的一個標志,是臨床中導致患者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臨床中盡早的預測腫瘤術后復發(fā)在治療的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肝癌對于老年患者來說,由于身體功能的影響,導致術后復發(fā)率較高,從而嚴重影響治療效果〔4〕。積極的預測術后復發(fā)對于老年肝癌患者來說具有重要價值。
AFP屬于一種敏感度高和特異強的肝癌診斷與隨訪標記物,但是不能在患者治療前和病灶轉移前進行預測早期的轉移復發(fā)。因此,如何有效選取特異性強的標記物進行預測術后復發(fā)成為醫(yī)師們關注的重點。隨著臨床中人們對該病的不斷研究,VEGF和CRP能夠有效彌補這方面的不足。VEGF屬于一種促血管生成因子,并且很多的腫瘤細胞均可分泌VEGF,從而有效誘導腫瘤血管的形成,并且增加血管的通透性,支持腫瘤的轉移〔5〕。臨床中也越來越多的資料顯示,該因子在腫瘤的復發(fā)和預后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CRP屬于C-反應急性蛋白,主要是在白介素-6的作用下由肝臟產(chǎn)生的,主要存在患者的血液和體液中。這種蛋白能夠導致炎細胞因子進行有效的調節(jié),并且主要見于化膿性感染和惡性腫瘤以及結締組織疾病中。臨床中也有資料顯示,在腫瘤轉移的過程中有CRP升高的情況〔6〕。
通過本次的臨床研究分析,臨床中對于老年肝癌病患者術前進行測定血清中VEGF和CRP水平能夠判斷出術后復發(fā)情況,并且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度〔7〕,屬于一種新型標記物,值得臨床中應用。
4 參考文獻
1羅慶豐,黃傳生,高 玟,等.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表達及微血管生成在判斷原發(fā)性肝癌轉移潛能中意義〔J〕.江西醫(yī)藥,2006;41(12):958-60.
2王衛(wèi)東,范瑞芳,韓 慶,等.肝細胞癌術前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與術后早期復發(fā)的關系〔J〕.中國腫瘤臨床,2006;33(17):982-4.
3蔡文松,徐 波.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C及其受體表達與肝細胞癌侵襲轉移的關系〔J〕.中華生物醫(yī)學工程雜志,2008;14(5):377-80.
4王其春,李國平.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在肝細胞癌及慢性肝病檢測中的應用〔J〕.醫(yī)學檢驗與臨床,2008;19(3):36-8.
5Leppanen VM,Prota AE,Jeltsch M,etal.Structural determinants of growth factor binding and specificity by VEGF receptor 2〔J〕.Proc Nati Acad Sci USA,2010;107(6):2425-30.
6史震山,陳自謙,楊熙章,等.C-反應蛋白在原發(fā)性大肝癌患者肝動脈化療栓塞前后變化規(guī)律及其臨床意義〔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9;28(8):1138-41.
7馬立輝,周 健,王助新,等.血清VEGF及CRP表達對肝細胞癌術后早期復發(fā)的預測〔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9;17(33):34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