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妍
摘 要:
中醫(yī)藥膳是中醫(yī)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翻譯對中醫(yī)文化傳播意義重大。為此,將藥膳翻譯置于功能目的論的視角下,探索藥膳翻譯的策略,并對藥膳的名稱的翻譯方法做了詳細闡述。
關鍵詞:
目的論;藥膳名稱;翻譯策略
中圖分類號:
F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4)24-0081-01
1 功能目的論
翻譯目的論是德國翻譯功能派理論的一個分支,20世紀80年代由凱瑟林娜.賴斯首次提出,后經漢斯·威密爾和賈斯塔·赫茲·曼塔利發(fā)展完善,成為現(xiàn)代最重要的翻譯理論之一。
該理論認為,翻譯是以原文為基礎的有目的和有結果的行為;翻譯不是單純語言層面的轉換,而是包含其他因素在內的有目的交際行為,有特定的交際功能。該理論的核心是翻譯三原則,即目的性原則,連貫性原則和實性原則。
該理論認為決定翻譯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眾——譯文所意指的接受者,他們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識、對譯文的期待以及交際需求。每一種翻譯都指向一定的受眾,因此翻譯是在“目的語情景中為某種目的及目標受眾而生產的語篇”。
翻譯中的最高法則應該是“目的法則”。也就是說,翻譯的目的不同,翻譯時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換言之,翻譯的目的決定了翻譯的策略和方法,對中醫(yī)翻譯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
2 功能目的論觀照下中醫(yī)藥膳翻譯的原則
隨著世界對中醫(yī)養(yǎng)生保健的重視和天然保健藥物的青睞,藥膳走向西方成為必然趨勢,中醫(yī)藥膳是中醫(yī)的一朵奇葩,兼具中醫(yī)方劑和中國菜的特點。藥膳翻譯的最終目的是讓藥膳走進西方普通民眾的家中,讓他們知道藥膳的神奇功效,同時中醫(yī)文化也可以在最廣大的民眾中得到宏揚。因此,藥膳翻譯應照顧到不同層次的需求,尤其是普通大眾的接受能力。
西方受眾希望首要了解的是藥膳的具體信息,包括食材,制作方法,功效,而現(xiàn)有的翻譯卻讓他們多少感覺到是我們中國人在自說自話,對他們的語言習慣,文化特點考慮得不夠。由此,我們的藥膳翻譯雖然不能完全地一味迎合西方受眾而改變本色,但至少可以走大眾路線,適當變得更通俗,更簡潔,以有效傳達藥膳信息為主。
3 中醫(yī)藥膳名稱特點、分類及其翻譯策略
在廣泛收集各種藥膳文本的基礎上,對藥膳文本的內容結構進行梳理,得出藥膳文本一般由名稱,制作方法,功效三部分組成。名稱是否能很好的傳達藥膳的內容,為讀者理解和接受,同時又能激起對中醫(yī)文化是非常關鍵的。在本文中,將主要論述藥膳名稱的譯法。
藥膳的名稱和中國菜菜譜有些相似,根據名稱是否反映了藥膳的真實內容,可以大致分為兩大類:寫實型和寫意型。前者指的是名稱直接反映了藥膳的原料,功效等信息。如“人參粥”。后者指的是名稱中包含典故,比喻,夸張,象征等手法,不直接反映藥膳原料,制作方法或是功效的。如:神仙粥,瓊玉膏,雙耳聽琴,九仙王道膏等。
3.1 寫實型藥膳名稱的翻譯方法
寫實性藥膳名稱占了大多數。根據功能目的論,這類寫實性的藥膳名不仿借鑒菜譜的翻譯方法,直譯其原料,功效,劑型,力求通俗簡潔,樸素實用,符合西方的語言特點和認知習慣。
寫實型的又可以細分為以下幾類:
(1)食(藥)材+劑型。
可以用原料名(多種原料加and或with)+劑型。如:人參蓮肉湯ginseng(and)lotus soup,當歸羊肉羹danggui(and)muttton soup,糯米阿膠粥Glutinous rice(and ) gelatin porridge,為了簡潔,and??陕匀ァ?/p>
(2)食(藥)材+劑型+功效。
可以用原料名稱+劑型+for+(功效)。如:壯陽狗肉湯 dog meat soup for strengthening yang;利水鯉魚湯 carp soup for clearing damp
(3)功效+劑型。
如:益脾餅 spleen-nourishing cake。
(4)食(藥)材+炊具。
如:黃芪汽鍋雞steamed chicken with astralagus(huang qi)。
(5)炮制方法+食(藥)材。
如:法制黑豆prepared black soybean。
(6)食(藥)材+制作方法。
雪耳燉木瓜Tremella Stewed wim Pawpaw;枸杞葉炒雞蛋Stir Fried Egg with wolfberry Leaf。
3.2 寫意型藥膳名稱的翻譯方法
中醫(yī)文化講究形象性,藝術性,美和雅,在藥膳食譜中。如:仙人粥,瓊玉膏,雙耳聽琴。如若完全不考慮這些藥膳中的比喻和形象,就直譯其食材,雖然可以讓讀者更明白,中醫(yī)文化的特色卻消失殆盡。我們的目的是在有效傳達藥膳文本信息的同時盡可能的傳播中醫(yī)文化。反之,只考慮源語的內容,生硬的直譯過去,未必會帶給受眾同樣的審美感覺,還會讓受眾不知所云。因此,必須在源語和目的語,源文本和目的語受眾之間達到一種妥協(xié)和平衡。對于帶有文學性,藝術色彩類藥膳名稱,解決的辦法是意譯法。把藥膳的原料,制作方法,功效找出來,重建原料+制作方法,功效+劑型等結構,后面再加注或音譯。如:仙人粥可以舍棄仙人的比喻,找出其主要原料制何首烏,紅棗,紅糖,粳米,功效是益肝腎,補氣血,建構成原料+劑型的模式,譯成prepared heshouwu and red dates congee(xiangren zhou),這樣就可以滿足西方受眾的期待,同時加注音譯部分又保留了中醫(yī)的文化痕跡。同樣的方法:瓊玉膏gingsen and dihuang paste (qiongyu paste)雙耳聽琴black fungus and white fungus with Celery(shuang er ting qin)。有的藥膳原料成分眾多,功效甚廣,對于這樣的藥膳名稱,如果按照“原料+制作方法”,或者“功效+劑型”的方式來構建,食譜的英文名稱必然很長,違反了簡潔原則,采用音譯法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如“九仙王道膏”jiu xian wang dao gao(江楠,2007)。
4 總結
中醫(yī)藥膳是中醫(yī)文化的重要媒介,其翻譯目的是讓世界普通大眾了解其神奇的功效和傳播中醫(yī)文化。因此,譯者應充分考慮大眾的期待,靈活運用直譯、意譯、音譯,加注等方法,歸化和異化等翻譯策略,提供通俗、簡潔,受眾易于接受的譯文,才能真正實現(xiàn)藥膳文本的交際功能。
參考文獻
[1]蔣林.中藥名及其功效語的漢英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2002,15(4):55-56.
[2]江楠.小議中醫(yī)食療的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2007,(3).
[3]TERRY TANHerbal Dish[M].Beijing:China International Press,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