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苗敏,韓 璐,劉 娜
(新疆醫(yī)科大學附屬中醫(yī)醫(yī)院婦科,烏魯木齊 830000)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是以反復下腹痛、墜痛或腰骶酸痛、勞累、性交后及月經(jīng)前后加劇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伴有白帶增多、月經(jīng)異常、低熱、不孕等癥狀[1]的一種疾病,以育齡期女性多見,易反復發(fā)作,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其病理分型包括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炎、輸卵管炎卵巢炎、盆腔結締組織炎、盆腔腹膜炎,屬于中醫(yī)學“熱入血室”、“婦人腹痛”、“癮瘕”、“帶下”、“不孕"、“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等范疇。目前,慢性盆腔炎的發(fā)病機理尚不清楚,治療十分棘手。我院選取2010年7月至2013年1月收治我院的100位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藥內服、中藥外敷和保留灌腸三聯(lián)療法進行治療,療效顯著,現(xiàn)將觀察結果報告如下。
所選病例均來自 2010年 7月至2013年1月收治我院的經(jīng)診斷為慢性盆腔炎的100例患者,年齡19~57周歲,平均年齡(36±3)歲,均有性生活史,排除其他器質性病變及不能完成基本療程、依從性差、難以隨訪的患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將100名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中藥三聯(lián)療法)和對照組(抗生素組),每組50例。2組年齡、病情程度、病程、療效評分及血液流變學指標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替硝唑、頭孢拉定膠囊口服加物理療法。(1)替硝唑0.4 g,每日2次口服;(2)頭孢拉定膠囊0.5 g,每日2次口服。均于月經(jīng)第1天開始,持續(xù)7~10 d,連續(xù)服用3個月經(jīng)周期;(3)微波照射治療:在距離照射部位約15 cm處照射下腹部,每日照射1次,每次30 min。
1.2.2 治療組 中藥內服、中藥外敷和保留灌腸。(1)中藥慢炎湯:以當歸四物湯及金鈴子散為主方根據(jù)病情進行加減變化內服;(2)婦炎散熱敷:以黃酒為引進行溫熱水調敷,每日1~2次,每次30 min;(3)中藥灌腸1號方灌腸:藥物組成包括銀花、紅藤、敗醬草、黃柏、乳香、沒藥、陳皮、延胡、公英、三棱、莪術、桃仁、青藤香,加水500 ml濃煎后放置30~40 ℃,取汁100 ml裝入100 ml的輸液瓶,連接輸液管后,將輸液管的另一端從肛門塞入約20 cm左右,緩慢灌入,保留至少0.5 h,每日1次,經(jīng)期停用。2組治療均1個月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后評估療效及血液流變學檢查指標。治療期間禁止服用其他藥物。
觀察指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主要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慢性盆腔炎綜合療效評定標準[2]評估患者治療前后的綜合積分,評判2種不同治療方法的臨床療效;二是在治療前后分別均取空腹靜脈血4 mL,加肝素抗凝后送至血液室進行血液流變學檢測,分別觀察2種不同治療方法對血流變的影響。
表1顯示,2組患者經(jīng)不同方法治療后,由統(tǒng)計學分析可知,觀察組總有效率96%,相對于對照組的80%,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2組患者采用不同治療后綜合療效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2顯示,2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療后綜合評分明顯低于治療前,且2組患者經(jīng)不同方法治療后綜合評分比較,觀察組為4.36±1.17,對照組為8.49±1.21,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3顯示,通過對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變化比較分析,2種治療方法均能夠對患者的血液流變學產(chǎn)生較大影響,但相對于對照組,觀察組改變更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綜合評分比較
注:治療前后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1
表3 2組病人采用不同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的變化
注:同一組治療前后比較:aP<0.01,2組治療后比較:bP<0.05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多發(fā)于育齡期婦女,多因素體虛弱、生活所傷、感染外邪誘發(fā)或急性盆腔炎治療不徹底導致。臨床以反復下腹部墜痛或腰骶酸痛為主要癥狀,因其容易反復發(fā)作,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被稱之為婦女健康的新挑戰(zhàn)[3]?,F(xiàn)代醫(yī)學則認為,本病主要是由于病原體在婦女分娩、人流、產(chǎn)褥、宮腔內手術和經(jīng)期等抵抗力低下時入侵感染而致。目前,慢性盆腔炎的發(fā)病機理仍不清楚,抗菌藥物不斷更新,在很大程度上給本病的治療帶來新的希望,但隨之而來的耐藥性增加[4],新的病原體的不斷出現(xiàn),以及抗生素一系列的不良反應[5],甚至更嚴重地影響著女性的身心健康。中醫(yī)理論認為,本病多因素體虛弱。外邪乘虛入侵,與氣血互結,蘊積胞脈、胞絡,致氣血瘀滯;或肝經(jīng)郁結、氣滯血瘀,久則瘀阻脈絡,血液循行不暢,不通則痛。且纏綿難愈,而藥力更難以到達。本院
依據(jù)中醫(yī)學的理論基礎,經(jīng)過長期的臨床實踐,采用中藥內服、外敷、灌腸三聯(lián)療法治療以達到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與西醫(yī)學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組織營養(yǎng)、促進炎癥吸收及消退的治療目的相吻合。
本法治療慢性盆腔炎,內服中藥主要在桃紅四物湯和金鈴子散的基礎上根據(jù)病情進行加減,對癥治療。桃紅四物湯補血養(yǎng)血活血祛瘀,可以改善全身的營養(yǎng)狀況;金鈴子散疏肝泄熱、活血止痛;外敷婦炎散清熱除濕、活血化瘀,使藥物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6],加快病變部位的新陳代謝,利于炎癥的吸收和消退[7]。保留灌腸則采用1號方又可使藥物通過直腸黏膜滲透至盆腔病灶部位[8,9],達到活血化瘀、行氣導滯、清熱解毒的功效,三者合用可以保障腹部血流通暢、營養(yǎng)充足,緩解因組織缺血缺氧而致的局部疼痛,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消除組織黏連,促進炎癥的吸收和消散。后兩者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避免了對胃腸道的刺激,且不經(jīng)肝腸循環(huán),避免了對藥物的首過消除作用,藥效更佳。以上結果可知,采用中藥三聯(lián)療法治療的有效率顯著高于抗生素治療,綜合評分明顯低于抗生素組,說明中藥三聯(lián)療法治療慢性盆腔炎療效顯著。
流動和變形是血液具有的重要特征。血液流變的改變,是血液循環(huán)和微循環(huán)發(fā)生障礙的原因和基礎[10]?,F(xiàn)代研究認為,血液流變性和黏滯性的異常是導致血瘀證的重要原因,血液黏度增高,血流緩慢,組織獲取的營養(yǎng)和氧氣減少,而致微循環(huán)障礙。以上研究表明,中藥三聯(lián)療法可以明顯改變慢性盆腔炎的血液流變學指標,改善和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組織缺血缺氧狀況,減輕疼痛,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有利于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康復。
綜上所述,中藥三聯(lián)療法是將“敷、灌、服”有機結合、多途徑給藥,是治療慢性盆腔炎的重要方法,極大地縮短了慢性盆腔炎的治療周期,降低了患者的復發(fā)率。
[1] 王娟.非手術治療慢性盆腔炎進展[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2, 31(24):105-106.
[2] 陸月明,沈小斌,周娟華.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療效觀察[J].白求恩軍醫(yī)學院學報,2012,10(6):523-524.
[3] 劉璇,張帆.自擬通絡散結法在慢性盆腔炎治療中的應用[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0,32(1):57.
[4] 薛風霞,樂杰.女性殖器官炎癥若干問題的新認識[J].國際婦產(chǎn)科學雜志,2008,35(1):73.
[5] 謝家濱,熊臨清.綜合治療慢性盆腔炎145例分析[J].河北醫(yī)學,2011,7(17):909-911.
[6] 桂愛民.綜合療法治療慢性盆腔炎148例[J].中醫(yī)藥導報,2012, 18(6):111.
[7] 張淑英,姜晶,郭明霞,等.中藥外敷治療慢性盆腔炎28例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 2011, 51(9):266.
[8] 周翠平.慢性盆腔炎的綜合治療[J].中外醫(yī)療,2009,28(11):87.
[9] 宗海波,楊智源.中藥保留灌腸療法治療慢性盆腔炎近況[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09,6(36):194-195.
[10] 馮書梅,孫維峰.慢性盆腔炎動物模型子宮病理學改變與血流變學關系[J]. 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 2011,27(5):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