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衛(wèi)星
連續(xù)帶了幾年初三,已經(jīng)很久沒有感受到學生爭先恐后舉手的場景了,今年教初一,上課時突然又感受到了學生爭先恐后舉手的場景,有時想讓學生少說都不行,于是,我就在想,為什么在初一時這么積極舉手的學生到了初三卻不愿舉手?
個人認為,從學生的角度看,自信漸漸缺乏,慢慢變得要面子、怕傷自尊,學習上被動等待是學生慢慢不愿舉手的一些原因。從老師角度看,老師的教學觀念、引導措施等也是造成學生不愿舉手的原因所在。
從學生的角度看,首先,在小學階段,因為所學內容簡單,學生都很自信,所以,在初一時學生帶著小學時的自信積極舉手,隨著年齡的增長,所學知識難度的增加,多次考試等失敗的打擊,學生的自信程度漸漸缺失,老師提出問題后,他們會想:這個問題我會嗎?這個問題某某某都不會,我怎么能會?這個問題如果我能說出,老師還會讓同學回答嗎?這樣不自信的思想越來越嚴重,導致一部分學生慢慢不愿舉手。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慢慢變得要面子,怕傷自尊。在初一,年齡小,即使回答錯了自己也無所謂,不會怕同學嘲笑,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變得要面子,怕傷自尊,
擔心自己回答不好之后被同學笑話:“你看看,假積極,原來并不會?!备鼡脑诶蠋煹男哪恐辛粝虏缓玫挠∠螅骸袄蠋熞欢ㄓX得我沒有用,這么簡單的問題都答不好?!币驗橛羞@樣的思想,所以也慢慢變得不愿舉手。
隨著年級的增加,學生慢慢地不愿動腦思考問題,總是等待別人和老師的答案,有時他們會想:我這個答案哪里有標準答案好?與其寫這樣不準確的答案還不如記住老師給的標準答案。因為這樣的思想越來越嚴重,學生也就變得越來越不愿舉手發(fā)言。
從老師的角度看學生越來越不愿發(fā)言的原因。首先,我認為老師的教學觀念影響著學生的舉手發(fā)言。隨著初中生年齡的增長,他們變得有點調皮甚至不愿過多地聽老師的話,不喜歡教師高高在上、盛氣凌人的架勢,這樣,老師為了樹立在學生面前的威信,硬是有意拉遠和學生的距離,甚至更愿意“滿堂灌”,讓學生少說話,完全聽老師“表演”,這樣就樹立了在學生面前的權威,殊不知老師這樣的行為正在嚴重扼殺學生的舉手發(fā)言。
同時,教師不注重引導也是讓學生變得不愿意發(fā)言的原因之一。學生發(fā)言很好,老師不注重表揚加分,學生發(fā)言錯誤,老師又不能及時指出并糾正,長時間這樣讓學生不愿意發(fā)言,他們慢慢覺得發(fā)言沒意思,甚至還會成為別人的笑柄。所以,教師的及時獎勵及糾正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
上課積極主動地思考、回答問題,其意義遠遠不在于問題答案本身的對與錯,它更是集中學習精力、活躍學習思維、鍛煉自主思考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讓學生的“手”不隨著年齡的變大而“落下”,很大程度上是讓學生自主思考能力不丟失的關鍵體現(xiàn),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改進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方法,一定可以讓學生的“手”永遠高高舉起!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