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
小學相對于初中和高中,時間較為充足。在小學階段,通過大量的經(jīng)典閱讀活動,在學生心中植根經(jīng)典文本的種子,為學生樹立言辭行文可效仿的典范,是遵循語文教學的習得之道,是對經(jīng)典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也是融入學生生命歷程的黃金閱讀。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閱讀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閱讀能力的訓練主要來自閱讀實踐。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農村小學早讀的策略。
一、朗讀與朗誦相結合
語文的豐盈與優(yōu)雅與對語言的感受和體悟息息相關。這樣的一種功底是語文的一種慢工式的熏陶而終至“物我一體,人器合一”的境界。語文需要這樣的境界,朗讀和朗誦恰是最佳的一種方式?!白x”是語言的習得,“誦”是語言的積累。無論是“習得”還是“積累”都需要有完整的文本信息,語言的感受和體悟都要有讀作鋪墊。如《小露珠》一文中,在對課文的朗讀中,學生準確地理解了“蹦”“爬”“落”三種動物不同的活動方式,產生深刻的印象,潛移默化獲得言語智慧的滋養(yǎng)。
二、素讀與背誦互補
素讀起源于我國古代私塾,是以記憶為中心,不追求理解所讀內容含義的閱讀方法。背誦是建構在誦讀基礎上的選擇性記憶方法,它是讀書的基本功之一。素讀與背誦是語言積累的重要途徑。
基于經(jīng)典文化的潤澤生命、儒雅人生的根基作用,我們把陳琴教師的“素讀經(jīng)典”校本化,以國學教材為模本,實施素讀有效策略。如一、二年級素讀《弟子規(guī)》、《百家姓》、《千字文》,借助網(wǎng)絡資源,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視頻為素讀范本;中高年級則以文化長廊為陣地素讀《論語》、《大學》、《莊子》等,結合節(jié)日展示素讀過程,如重陽節(jié)展示《弟子規(guī)》中的尊老愛幼內容等。
三、默讀與靜思共建構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對高段默讀的具體要求是: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語文的教學任務之一就是要讓學生在品悟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受到人文情感的熏陶,靜思默讀是必不可少的途徑之一。
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就應該尊重默讀文本的多樣性。在默讀的基礎上靜思,在靜思中表達。如閱讀了《魯濱孫漂流記》,學生體悟到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還要可怕一萬倍;在《論語·述而》中感受到學習不僅要以善者為師,更要以不善者為師的道理。靜下心來,邊讀邊思,自我建構,沉浸在文本中,“寧靜”才能“致遠”。
四、對話與演繹齊爭鳴
閱讀是方法,是積累的重要手段,最終還是要回到實踐層面?!八街?,可以攻玉?!睂υ捙c演繹借鑒了相聲和小品兩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學生暢所欲言。
早讀中以“讀書”為主題的對話活動記錄:
生1:古人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可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生2:非也,非也,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追名逐利,非讀書之根本。
生1:哼!燕雀焉知鴻鵠之志。
生2:呵呵,吾輩愚鈍。莫非,汝有鴻鵠之志?
生1: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生2:是,是,吾非魚,焉能知魚之樂?然,世間之書浩如煙海,汝能讀否?
生1:博覽群書,溫故而知新。
生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爾知否?
生1:知也。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所謂“實踐出真知”??!
生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汝知否?
生1:知也,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對話是一種思辨活動,需要調動學生大量的言語知識儲備,在言語儲備中提煉自己的語言,升華早讀的浸潤作用。
五、網(wǎng)絡閱讀與文本誦讀相融通
網(wǎng)絡閱讀是一種有別于傳統(tǒng)紙質閱讀的新型閱讀方式,是早讀的重要補充,賦予了早讀多樣性的特點。網(wǎng)絡資源信息量巨大,學生可以有選擇地進行早讀獲取,彌補傳統(tǒng)閱讀的不足。利用早讀時間開辟網(wǎng)絡教室,以“書香江蘇,全民閱讀網(wǎng)”為媒介,讓學生“網(wǎng)絡沖浪”,快速獲得信息。學生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也可以通過網(wǎng)絡搜索功能了解其他閱讀內容的來龍去脈,豐富早讀的內涵,擴充早讀的外延。
農村小學的早讀關系到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能否打好學生人生的底色,是功在當前,利在千秋的大事,我們將一如既往探索和實施農村小學“早讀”的新途徑、新策略,以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