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曉丹
教育要直面生命,語文課堂需要關注對生命潛能的開發(fā)和發(fā)展需要的滿足,而語用教學的特質(zhì)是要在一定的語境中,通過探討、運用,習得如何使用好語言的方法,達成交際目的的素養(yǎng)和技能,這正是教育的生命價值的體現(xiàn)。
一、 利用字詞句段,滲透語用意識
學習本身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在整個小學階段,學生讀到的每一本教材,都不乏文質(zhì)兼美的好范本。毫無疑問,書本是學生“語言積累”的主要來源。在語文“類結構”教學研究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語文教材在語言文字、篇章結構、文章體裁等方面都設計得獨具匠心。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文本資源,注重語文課堂的品詞析句,以培養(yǎng)學生提煉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為目標,將語用意識滲透到每一個學生的心里。
1. 選擇有價值的語用資源。一篇文章中,我們往往會發(fā)現(xiàn)好詞好句比比皆是,基于課堂的四十分鐘,教師如何才能獨具“慧心慧眼”,選擇文本中有價值的語用訓練資源呢?這就要求教師對教材的解讀要到位,能發(fā)現(xiàn)文本的語言形式與核心價值,并依據(jù)學生生活經(jīng)驗以及發(fā)展所需進行多元思考,對文本進行有機而系統(tǒng)地研究整合,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運用規(guī)律,從而得以提升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有高度的語文敏感性,去發(fā)現(xiàn)文本中極富含義的字詞,讓學生在語境中理解其深刻內(nèi)涵,掌握其使用方法,根據(jù)具體的學段目標設計活動。
例如,蘇教版五下《愛如茉莉》一課,教師啟發(fā)學生思考文中比較典型的兩個段落,讀后談體會,并引導發(fā)現(xiàn)一些字詞使用的“反?!?,如陽光“探”進房間,花香“鉆”進心田,從而了解這些都是字詞活用中“借用”的手法。
蘇教版二下有一篇典型的兒童詩《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寫了“我”想變成的七種事物,每一“變”都奇趣無比,但教師偏偏只選擇了“我想變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綠葉上”這一句來想象體會,是基于學生的真實生活體驗,關照兒童的興趣點,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小雨滴,在綠葉上,在搖床上,“睡”出不同凡響的有趣滋味。舉一反三,輻射帶動對語段篇章的學習,以一句話為例,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整首詩歌的寫作方法,設計了語文實踐活動:你喜歡什么?盡情地來變一變!模仿“我想變成 , ?!眮磉M行說話訓練,在說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仿寫,培養(yǎng)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和初步的語感、文感。
2. 設計有活力的語用情境。葉瀾教授在“新基礎教育”實驗中倡導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語文實踐活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讀書、作文、習字、聽話、說話等活動是語文課程的主體。語用教學離不開生動的情境創(chuàng)設,而好的情境可以帶動和推進語文實踐活動?;谏睿哂谏?;真實豐富,不乏思維空間。將重心下移,讓學生在豐富多元的情境中學習并運用語言文字。
六上《最后的姿勢》一課,講述了汶川地震中譚千秋老師的感人事跡,教學目標中提出“通過品讀語言文字,能夠體會環(huán)境及其場景描寫對表現(xiàn)人物精神品質(zhì)的作用?!钡菍τ谛W生來說,他們受到各方面條件的局限,很難真正感受到地震的可怕,教師巧妙地創(chuàng)設情境,先請學生以生活中的類似感受談起,他們的體驗和智慧讓人驚喜。“坐過山車時,當我來到最高點,聽著車輪和軌道摩擦發(fā)出的咔咔聲,車身也好像在晃動,我的心情絕望到了極點。我想地震應該比這個恐怖一百倍!”“幼兒園時老師帶我們做過地震逃生的游戲,雖然落下的‘水泥磚塊都是塑料做的,但躲在桌子底下的小朋友們還是膽戰(zhàn)心驚?!?/p>
教師此時再給學生觀看地震視頻,學生能真切地感受到這場災難的可怕,結合文本中不同的人對譚千秋老師的緬懷之語,捕捉文章側面烘托的寫作特色,引導學生自主體會譚老師的偉大精神,并學以致用,進行拓展和遷移,設計寫的訓練:“事隔多年,人們都沒有忘記這位英雄的名字。2013年,四川雅安又爆發(fā)了可怕的地震,聽到這個消息,譚老師的女兒會對父親說_________;當年獲救的學生會對譚老師說_________;救援人員會對譚老師說_________?!睆那榫持衼?,到情境中去;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
二、 通過聽說讀演,體現(xiàn)語用價值
小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語文能力的內(nèi)涵是豐富的,語文能力重在綜合,它以聽說讀寫能力為核心,是語文知識、語言積累、審美情趣、道德思想、學習方法習慣的融合。這種素養(yǎng)不僅表現(xiàn)為較強的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的能力,而且也表現(xiàn)為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即在生活中有運用語文,并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是適應生活需要的,具有良好發(fā)展前景的語文能力。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通過聽說讀演,實現(xiàn)語用的價值。
1. 利用空白聽說演。關注留白并合理利用,也是語用在語文教學中落實的一種視角?!段伵5莫劚肥嵌昙壪聝缘囊黄捁适?,用極其簡練生動的語言講述了小蝸牛由于太在意自己的獎杯而喪失飛行能力,背上重重的殼,只能在地上慢慢爬行的故事?!八商彀血劚吃谏砩?,唯恐別人不知道它是飛行冠軍。到了晚上,蝸牛就睡在獎杯里,生怕被別人偷了去。”文章只用兩句話描寫了蝸牛得到獎杯后的表現(xiàn),簡單的描述給同學們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想象空間。蝸牛到底有多在意它的獎杯呢?筆者在執(zhí)教時,設計了想象表演活動。
師:(出示三幅圖)這就是成天背著獎杯的蝸牛,遇到了誰?小蝴蝶會怎樣邀請它?再看,蜻蜓飛來了,它們又會說什么?到了晚上,螢火蟲又會和小蝸牛進行怎樣的對話呢?請你和同桌選擇最喜歡的一幅圖,一人扮演一個角色,展開想象說一說。(學生熱情高漲,表演精彩紛呈)
生1:小蝸牛,你可以教我練習飛行嗎?
生2:不行,我得背著獎杯呢,我要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是飛行冠軍。(學生做出得意的表情)
生1:(小朋友作哀求狀)就一小會兒嘛!
生2:好吧!(試著扇動翅膀飛行,卻發(fā)現(xiàn)飛不起來)哎呀,我背著獎杯,飛不動??!
生1:那就把獎杯放下來吧!
生2:那可不行,萬一被別人偷去了怎么辦?
……
這是一個自主獲得體驗的過程。文本留白是作品留給讀者再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對于靠形象思維來思考的兒童來說,能捕捉留白,揣摩出文字世界后隱藏的“秘密花園”,才能促使他們更好地走進人物內(nèi)心,能規(guī)范合理地表達,促使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提高,是符合他們的心理特征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
2. 利用對話聽讀演。在敘事性的課文中,通過人物語言來刻畫人物形象及展開故事情節(jié),是常用的寫作手法。語文教學應該關注語言內(nèi)容,也應該關注語言的形式和規(guī)律?!胺彩菍W習語言文字如不著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內(nèi)容上去尋求,結果是勞力多而收獲少?!比~圣陶老先生的話,正是對語用價值的強調(diào)。了解文本的語言表達形式,在關注人文性的同時,注重語文學習的工具性,也正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所倡導的。薛法根老師在執(zhí)教《鷸蚌相爭》一文時,巧妙地利用文本中的人物對話,激發(fā)學生的想象,進而促進朗讀,加深體會。
師:鷸和蚌是怎樣爭的?(分兩組進行角色朗讀后,再請一男一女兩名學生進行表演讀)
男生:(扮演鷸)你不松開殼兒,就等著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沒有了水,你就會干死在這河灘上!
女生:(扮演蚌)我就這樣夾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來,明天拔不出來,吃不到東西,你也會餓死在這河灘上!
師:蚌,吵不出個結果來,你還吵嗎?
女生:我絕不認輸!我就這樣夾住你的嘴不放……(用手指著對方,語氣愈加強烈)
師:鷸啊,她吵得這么兇,要不你就認輸吧?
男生:不行!我還要吵下去!你不松開殼兒……(雙方吵得更兇了)
師:雙方互不相讓,誰也不肯妥協(xié),這就叫做“相持不下”。
同樣的對話,在教師的引導下讀出了遞進的層次感,薛老師的手中仿佛有一根魔法棒,他啟發(fā)學生在文本的基礎上想象,自讀自悟,一步一步地將學生帶入到文本情境中,與文中角色融為一體,讀出自己的體會。學得主動,學得愉悅,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基本能力得到了本真的發(fā)展。
三、 抓住學法規(guī)律,激活語用功能
我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過程中,最核心的價值是讓學生習得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睂W生作為獨特的個體,應當在語文課堂上呈現(xiàn)出自身所特有的鑒賞、研究、提煉和表達的能力。他們應該有獨立的思維方式,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以及較強的學習能力,作為他們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和謀求發(fā)展的重要鋪墊。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該重視語文學習的工具性,激活語文課堂教學的語用功能。
1. 加強歸類意識,發(fā)揮語用實用性。關于“歸類”,詞典上的解釋是:按照種類、等級或性質(zhì)置于一定的地方或系列中。學習活動一樣需要歸類的意識,筆者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語文學習中注重對學生歸類意識的培養(yǎng)也十分重要。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方法的滲透,有助于學生不斷提高歸類總結的能力,以利于今后更好地進行學習,發(fā)揮了語用的實用價值。以低年段的識字教學來談,識字記字的方法可謂是五花八門,拆字法,換部首法,新舊對照法等。偏旁可以代表某種含義,如蟲字旁的字跟動物有關,三點水的字跟水有關,月字旁的字跟身體有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滲透這種歸類學習法來幫助學生識字辨義。一般而言,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就能很熟練地掌握并應用這種規(guī)律了。
筆者在執(zhí)教《雷雨》一課時,先出示詞語“蟬 蜘蛛 蛙”,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字都有蟲字旁,都跟小動物有關,繼而提出疑問讓學生來猜:生字“虹”為什么也是蟲字旁呢?學生的想象力天馬行空,受到已掌握的識字規(guī)律的影響,大多數(shù)回答都能與動物聯(lián)系起來?!耙驗椴屎缡怯衅叻N顏色的,很漂亮,小蟲子也有很多種顏色,所以‘虹也是蟲字旁?!睂W生妙趣橫生的回答,把大家學習的熱情推上一個高潮,越來越多的學生躍躍欲試地想說出自己的想法。在一番熱烈討論之后,教師出示“龍”的篆書,引導學生繼續(xù)想象,通過展示漢字演變的過程,讓學生明白:古時候的“虹”字,就是人們心目中至高無上的神獸——龍。追本溯源“虹”的造字法,也是由象形到形聲,的確是與動物有關的,和學生的猜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放眼整個第一學段的識字教學,再遇到類似的生字,學生就會從已有的知識儲備中主動搜索學習這一類字適用的方法,在自主探究中提升自學能力,也使所學知識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個個小型的系統(tǒng)。
2. 深化問題意識,體現(xiàn)語用個性化?!皢栴}意識”是指學生在認知活動中,意識到一些難于解決的,疑惑的實際問題時產(chǎn)生的一種懷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狀態(tài)。新課改要求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探究性學習能否成功開展,跟學生是否能就文本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息息相關。
每一篇文章都體現(xiàn)了作者自身的情感、追求、價值觀,而同樣的文章,不同的人讀起來感受必定不一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果能將自己獨特的感受轉(zhuǎn)化為問題,無疑是一種非常積極且富有智慧的,具有個性化的語用。但是在實際的語文課堂中,往往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問題意識比起其他語文能力來說顯得相對薄弱。教育的核心價值是培養(yǎng)有主張,會思考,能學習的人,只有將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為他們提供開放的環(huán)境,有效的啟發(fā),才能改變學生思考浮于淺層,提問趨向單一的現(xiàn)狀,才能激發(fā)學生敢想、愛問的熱情。
作為一線的教師,每天都要站在三尺講臺上,擁有教學實踐的美好平臺,在教學新課時,我樂于留出幾分鐘時間,請學生圍繞課題提出自己的疑問,相機選擇有價值的問題來推進教學過程的展開。經(jīng)過兩年多的磨煉,學生已經(jīng)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自己嘗試解決。
例如,在教學《水》一課時,有學生提出疑問:“作者寫道‘水,它不多不少,在撫摸過全身的每一寸皮膚后,剛好能潤滑腳板,地上幾乎沒有一滴被浪費掉的水。從身上淋下來的水真的能被身體吸收嗎?那為什么我們洗完澡,浴缸里的水還是那么多呢?我覺得這樣寫是不科學的?!币皇て鹎永?,很多聲音開始回復他:“我也做過實驗,水是不會被身體吸收的,倒下來多少最后流到地上還是多少?!薄耙苍S是因為作者的家鄉(xiāng)特別特別缺水,在身體極度干燥的情況下才會發(fā)生這樣的事呢?”“我覺得這是一種夸張的寫法?!薄S著問題的提出、解決,學生在質(zhì)疑、探討,甚至是爭論的過程中,他們的個性得到張揚,獲得了積極的體驗,更觸摸到了文壇名家遣詞造句的精髓。語文課堂教學中“語用”的魅力得以彰顯。
“語用”充實了語文課堂,讓語文課回歸到了最本真的狀態(tài);“語用”為同學們帶來了“樂學”的美妙滋味,讓兒童做回兒童。還記得《放牛班的春天》中,終于放聲歌唱的皮埃爾·莫昂克曾讓我們淚流滿面。馬修老師用音樂打開同學們的心房,發(fā)掘出他們潛藏的天賦,電影也以一種對生命的敬畏和充滿陽光般溫暖的人文情懷,成為了世界人民的“心靈雞湯”。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語文教學也是源于生活,回歸于生活。
(作者單位:常州市武進區(qū)星韻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