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芝
語文教學絕不單純是語言與表達,它還包括德育內容的方方面面。學生通過學習語文了解和初步掌握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規(guī)律性,課文中作者所要表達的道德、情操和意志本身就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語文德育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遵循教學規(guī)律。那么,如何在語文課堂上進行德育滲透呢?
一、堅持閱讀理解和悟道明理的統(tǒng)一性
語文學科的本質特點,決定了發(fā)揮教材的德育因素是語文德育的基本途徑。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有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先是“有意”。如教《小站》一課,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語文課文有條理地描寫“小站”的“精心布置”,告訴我們什么,細細體味,“這噴泉這杏花,給旅客們帶來了溫暖的春意”的含義,使學生感受小站服務人員全心全意為旅客服務的心意。“有意”就是不會把這篇課文僅僅看作是一篇學習描寫環(huán)境的材料。再是“有機”。只有“有機”,語文教學才能發(fā)揮整體功能。小學語文德育的規(guī)律與閱讀教學的規(guī)律是一致的,閱讀以理解開端,德育的規(guī)律是先悟道理。從課文內容入手,進而悟道明理,閱讀理解和思想品德教育完全可以統(tǒng)一在一個教學過程之中。在剖析課文語言文字表達、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課文,調動他們的感覺和知覺,對課文中表達較深刻的詞句、段落咬文嚼字,品味揣摩。如詞句教學,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首先請學生把小壁虎借尾巴說的話找出來讀一讀,然后問什么叫“行嗎”?學生回答:“行嗎”就是“好嗎”,就是“好不好”,就是“可以嗎”。教師又問,小壁虎每次說話干嘛都要用“行嗎”?學生說,小壁虎說話很和氣,每次用商量的口氣向別人借尾巴,說明很有禮貌。這樣教授既教了“行嗎”的用法,又教育學生要懂禮貌,兩者統(tǒng)一得很好。
二、教學過程和方法富有情感性
語文德育必須有情感的參與。從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來說,不僅要從思想上懂得道理,而且需要情感上受感染,曉之以理還需動之以情。以語文德育功能的特點來說,主要途徑是以情感人。以學生的閱讀心理來說,學生是帶著個人的生活經歷、文化背景閱讀課文,具有參與性、共同創(chuàng)造性的特點。如果語文教學只是對課文德育因素做理性分析,盡管分析得十分徹底,學生僅接受了某些道理,不會在情感上引起共鳴,這不符合語文教學的特點,也不符合學生閱讀心理和德育規(guī)律。
教育要富有情感性,應做到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師引導學生隨文入情,使學生受到課文中高尚、健康的思想情感的感染。這一點是語文情感教育的基礎,也最重要,情感不能外加,亦忌矯揉造作。如《貓》一課,“它要是高興,能比誰都溫柔可親……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貓在稿紙上踩印的只能是幾個臟腳印,怎么是“幾朵小梅花”呢?從作家的創(chuàng)作過程來說,是喜愛貓“溫柔可愛”的情感推動了美的想象,這才能有美妙的文字表達。二是教師要以情激情。教師要通過教學語言、體態(tài)和表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傳遞給學生。三是根據小學生形象思維的特點,創(chuàng)設情景,采取生動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如采用圖片、幻燈、錄音、電腦、環(huán)境布置等手段創(chuàng)設形象或烘托氣氛。教學實踐證明,提高課文德育效果的重要途徑之一是與審美教育聯姻。
三、善于把握教育的適時性和適度性
語文德育必須堅持真實原則,貴在針對學生真實思想適時教育,學生真實的思想是一種矛盾的反應?!端陀暌隆芬徽n有句子“夜深了,周總理還在燈下緊張地工作”。教師要學生用“夜深了”說一句話,學生說“夜深了,媽媽還在做手工貼補家用”。夜深了,正是一般人睡眠休息的時候,可是敬愛的總理還在操勞國家大事??傊?,教師要善于從教育對象思想反饋的信息中及時捕捉教育的契機,隨機施教,這種契機往往稍縱即逝,教師應有教育的機智。
四、調動學生接受教育的主動性
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學生知識的獲得,思想品德的形成,要通過學生自身的活動。學生是受教育的對象,但他們不能被動地接受教育,他們對教師的教育具有主動的選擇性,只有符合學生愿望的教育他們才樂于接受。教育效果大小往往取決于受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精神活動的主動性,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育心理環(huán)境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教師還要善于發(fā)揮班集體的交互作用,引導學生在學習評議中對思想品德和知識能力等方向相互激勵,相互教育,鼓勵學生自我教育。
五、發(fā)揮教師思想品德和學識修養(yǎng)的示范性
發(fā)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性作用,是提高語文德育效果的關鍵。教師要有明確的育人意識,重視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調動學生受教育的主動性,創(chuàng)設德育的環(huán)境,重視自身的示范性作用。教師是學生的直接榜樣,自身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和學識水平時時影響著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教學中,教師的解讀對學生的學習指導和評價等,無不具體地體現著自身的意識態(tài)度,只有情感傾向一致的時候,才能打動人。生活里難免有牢騷,教師也不例外。但是教師如果借教學活動向學生發(fā)泄,就會從根本上抵消課文的教育意義。值得探討的是語文德育還有賴于教師的學識修養(yǎng),因為語文德育不能孤立進行,必須與語文訓練有機統(tǒng)一。
在語文活動中,如何滲透德育素質培養(yǎng)并沒有一種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教師應本著“既教書又育人”的意識,促使自己去發(fā)現、去總結各種方式方法,使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素質培養(yǎng)的嘗試臻于完善。
(責任編輯 史玉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