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麗瓊
俗話說:“功夫靠練,文章靠念?!闭b讀是語文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以語言和文字為基礎,需要我們在誦讀中去識記字音、字形;通過誦讀去感悟語感,領悟語言文字的音韻美;通過誦讀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的確,誦讀在語文學習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誦讀與寫作也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許多學生寫作文感覺文思枯竭,勉強寫出的作文也是干癟無味的,這恐怕與學生讀書少有密切的關系,讀書少,胸無點墨,儲存在頭腦中的素材自然也就寥寥無幾,因此在寫作時難寫出優(yōu)美的語句。這也造成了當前作文教學中的尷尬局面:教師改得累,學生寫得苦,卻絲毫不見長進。
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在作文教學中加強誦讀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誦讀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寫作水平。為了讓誦讀教學更好地貫穿于作文教學中,我采取以下幾點做法:
第一,基于閱讀在寫作中的重大作用,我在作文課上反復地強調(diào)閱讀的重要性,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閱讀古今中外的故事、評論材料,同時閱讀一些好的雜志,那些短小精悍的文章很容易吸引人。這樣做既擴大了知識面,增加了素材的積累,又能在誦讀中體味優(yōu)秀文段的語言的美感。
第二,在作文評議課中,收集一些歷年的高考高分作文,讓學生集體反復誦讀,訓練學生的語感,并且通過小組活動對高分作文進行鑒賞分析,探討其經(jīng)典段落和優(yōu)秀語句的亮點所在,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及運用語言的能力。
除了要求學生多讀別人的作品,還應該要求學生多讀、會讀自己的作品,使自己成為自己作品最好的讀者。
第一,通過誦讀體味自己的作文中細致入微的語言,發(fā)現(xiàn)自己作文中存在的語病。
在平時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技能和心智能力,使其在誦讀過程中不斷進行一種內(nèi)隱的、不可見的思維活動,如感知、想象、替換、比較等,長期訓練,語感就成為學生心理結(jié)構的一部分,對語言的敏銳感受和深刻理解就漸漸成為一種心理習慣。學生一旦能利用扎實的語感去讀自己的作品,邊讀邊體味,看詞語是否運用得當,修辭是否合理,語句搭配是否對應,句式是否正確等等,那么語言運用方面的毛病就會暴露無遺。有了語感這個心理習慣,當學生在讀到問題處就會有不適感,然后在心里就會給自己提示,這樣會迫使學生不由自主地去改,而在改的同時,也就真正細致入微地體味到自己的語言。
第二,通過讓學生誦讀自己的作品,讀出自己作品的形象,讀出充沛的感情。
辯證法認為內(nèi)因決定外因。學生作文水平難以提高的病源,在于學生自己,屬于“內(nèi)傷”,不是靠教師批改這種“外療”能治好的。在許多同學的腦海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豐滿、鮮明、富有個性的,所想表達的感情是豐富、感人、令人難忘的,要論證的觀點,也十分深刻透辟,有理有據(jù),可當他們用文字表達出來時卻是干巴無味的東西,別人看著索然無味,自己也喪失了寫作的信心。如果教師在未批改之前讓學生先大膽地去讀,真正充當自己作品的“讀者”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作品中,在讀的過程中學生就能了解到自己作品中景與情,景與人,論點與論據(jù)等是否匹配,就會有意識地縮小調(diào)整“胸中之文”與“手中之文”之間的距離。
第三,可以讓學生讀出語言中的音樂美來,使自己的語言更具美感。
我們在寫文章時,會通過運筆的疏密、緩急和感情的濃淡使文章流瀉出一種和諧悅耳,節(jié)律明朗,韻律協(xié)調(diào)的音樂美。學生在讀文章時也應讀出音樂美。在優(yōu)美的誦讀中,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哪個“音符”有問題,跑了調(diào),就會馬上改正。這樣一來,學生的語言就會更具美感了。
總之,無論是誦讀自己的作品還是別人的作品,相信學生通過誦讀這一活動一定能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責任編輯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