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英 厲蓓蓓
(新疆醫(yī)科大學 語言文化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理解貫云石創(chuàng)作風格的三大成因,學會分析作品的風格。
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朗讀感悟、品味揣摩語言的能力。
教學方法:
1. 移情法。列舉描寫秋天的古典詩句,營造濃濃的秋意、秋的文化,將學生引入一個欣賞秋景,感受秋文化的情境中去。
2. 誦讀法?!皶x千遍,其意自見?!痹谠娢牡慕虒W中則尤為突出。本篇是文學史上的名篇,反復誦讀可使學生感受到文章感情之濃厚,意味之雋永,文辭之優(yōu)美。
3. 設(shè)疑討論法。寫景詩重在抒寫作者的情志與意趣,但這種抒寫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是通過精巧的構(gòu)思,富有情感與哲理的語言,在寫景、狀物、敘事中實現(xiàn)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設(shè)疑引導學生積極討論,合作探究。
教學設(shè)計:
1.介紹貫云石的代表作及其經(jīng)歷。
2.通過貫云石作品風格的成因,說明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的歷史是悠久的,自古以來就形成了各民族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傳統(tǒng)。
同學們,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個季節(jié)都有特殊的意蘊。而秋天,代表著豐收,代表著成熟,也代表著滄桑與悲涼。有人說“秋是四季中意蘊最豐富的一個季節(jié)”,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騷人墨客,把自己的滿心歡喜,一腔離愁,寄之于秋色之中,留給我們許多名篇佳句。
老師來誦讀詠秋的名句,大家猜猜作者:(出示課件)
1.問:有人在風中登高,他看到: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 《登高》
2.問:有人在夕陽下悲嘆: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 《天凈沙·秋思》
3.問:還有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王維 《山居秋暝》
教師總結(jié)引入新課:
不同的人眼中的秋景不同,杜甫感到時光飛逝、壯志難酬的悲涼!馬致遠感到漂泊的孤獨與蒼涼!王維卻感受到秋雨的清新?,F(xiàn)在請同學們跟隨老師去感受一個金燦燦的秋天。
K(二)品讀文章,整體感知
配樂,教師誦讀《小梁州·秋》,學生整體感知。
這首散曲的作者是貫云石,他是一位維吾爾族作家,在散曲創(chuàng)作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他的傳奇人生。貫云石短暫的一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文武雙全的官二代。
貫云石原名小云石海涯,因父名貫只哥,即以貫為姓。自號酸齋。祖籍北庭(新疆吉木薩爾),在元大都出生,長大。貫云石的祖父阿里海涯在元世祖平宋戰(zhàn)爭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封了湖廣行省左丞相,并賜給了世襲的爵位。父親貫只哥托庇祖蔭,先后在南方擔任軍政要職;而貫云石幼年,一直生活在大都,作為維吾爾族貴族受著良好而又特殊的教育。貫云石的外祖父是精通漢學的維族名儒廉希閔。貫云石從小就常跟隨母親住在廉家的別墅“廉園”里學習射箭、馬術(shù)練習武藝,廉園內(nèi)有兩萬多卷藏書,使貫云石從小就受到了豐富的漢民族文化的熏陶與嚴格訓練,既精通騎射,又博覽群書為以后用漢語寫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chǔ)。
第二階段:維吾爾族小翰林
兩年后,貫云石回到了文人薈萃的元大都。二十二歲的貫云石成了廉園的中心人物。他的讓爵,在大都傳為美談;他的詩詞散曲,在詩界嶄露頭角。然而他自己并不滿足。他拜當時的文壇盟主姚燧為師,結(jié)識了程文海、趙孟頫、袁桷這些前輩,認真地向他們學習,得到他們的賞識。姚燧很少表揚別人的文章寫得好,卻連連稱贊貫云石并多次在太子面前薦舉貫云石,二十七歲的貫云石就被任命為翰林侍讀學士,這是一個能直接向皇帝提供政治見解、參予制訂國家政令的要職。成了赤縣神州第一個維吾爾族的翰林學士。他充滿信心,積極參政,直言敢陳。仁宗空許為“往往切中時弊”,卻不予采納,反而觸犯了一班反對改革的權(quán)貴。此時,姚燧已辭官家居。貫云石深感自危,也清醒了許多。這位任職剛一年的“小翰林”,毅然稱疾辭歸江南,結(jié)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第三階段:推銷維藥的蘆花道人
貫云石南游途中經(jīng)過梁山泊。喜愛一個漁翁用蘆花絮成的被子,漁翁要他用詩來交換。他略加思索,吟出了一首《蘆花被》詩廣為流傳,貫云石用它換取蘆花被的事也傳為佳話。貫云石干脆就取了“蘆花道人”的別號,開始了十年浪跡江湖、專心創(chuàng)作的新生活。貫云石一生走遍祖國的山山水水,但是對于風光秀麗的杭州西湖情有獨鐘,有多首散曲都是描寫西湖的湖光山色之美。
剛才老師給大家誦讀的就是他辭官后描寫西湖美景的代表作。我國古典詩歌講究繪畫美,(提問)這首曲就像一幅優(yōu)美的山水畫,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展開想象,置身畫中,走進貫云石的內(nèi)心世界。
二次展示詩作(課件)
提問1:作者描繪的秋景包括哪些景物?(學生概括)
生概括:芙蓉——菊花——枯荷——鸕鶿(板書)
錢塘江——斜月——新雁
小組討論:
提問:你們小組認為哪個秋景寫得最有味、最美?為什么?
學生概括
教師總結(jié):
遠景——雷峰塔畔登高望,見錢塘一派長江。湖水請,江潮漾,天邊斜月,新雁兩三行寫作者在雷峰塔上遠望錢塘潮,(出示錢塘潮圖片)錢塘潮自古就被視作天下奇觀,大潮來時氣勢雄偉,潮聲震天,景象非常壯觀,潮退一切又歸于寧靜。作者的思緒隨著大自然的脈搏一起跳動,經(jīng)歷了雄壯而又回歸寧靜,最終被南歸的新雁帶向遠方。秋天的寥廓,詩人心胸的開闊、舒展就是通過這樣無盡的畫面表現(xiàn)出來。
提問:第一組同學認為近景的寫作具有清新之美,第二組同學認為遠景寫作既有雄壯美,又有寧靜得美。哪一段更好呢?
學生回答:大自然本身就是豐富多彩的,整首詩短短幾句,從幾個角度表現(xiàn)出了西湖秋景的不同風格。既清新寧靜,又雄壯遼闊。應該說整首詩的寫景都好。
教師總結(jié):好,真是貫云石的知音呀。《小梁州·秋》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它清新美麗和雄壯遼闊兼具。作為貫云石的代表作最能體現(xiàn)他的散曲清麗中有豪放剛?cè)嵯酀娘L格。
《小梁州·秋》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它清新美麗和雄壯遼闊兼具。體現(xiàn)了作者散曲清麗中有豪放剛?cè)嵯酀娘L格。
貫云石在西子湖邊度過了他一生中創(chuàng)作散曲最旺盛的時期,風光秀美的山川給了他創(chuàng)作的靈感,南方清新秀麗的民歌成為他創(chuàng)作土壤。
提問貫云石豪放風格成因呢?
對比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提問:同樣寫秋景,這兩支散區(qū)的不同之處在哪里?(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馬致遠寫的景色是蕭瑟的,蒼涼的。
貫云石選擇的景色是富有生機,遼闊的。
教師總結(jié):作者筆下的景物能夠反映他的內(nèi)心世界,貫云石在辭官歸隱后沒有惆悵、失落而是開朗、豪放。貫云石把維吾爾族的豪爽、率真、愉快的傳統(tǒng)融入散曲創(chuàng)作中,形成了與漢族作家不同的風格。所以他的作品深受讀者歡迎。
教師提問:各民族讀者喜歡貫云石的原因很多,有人欣賞他的才華、有人欽佩他的人格,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最欣賞他什么呢?
寫一段話,表達你對今天學習的作家或作品的評價。
貫云石不僅是維吾爾族的驕傲,更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他多年潛心向漢族師友學習,將維吾爾族豪爽、剛健的個性融入散曲創(chuàng)作,為中華曲苑開創(chuàng)了美麗豪邁的新天地,也在我國各民族互相團結(jié)、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