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歆
(第二軍醫(yī)大學附屬長征醫(yī)院普外科15病區(qū),上海200003)
灌腸法是將一定量的液體由肛門經(jīng)直腸灌入結腸,以幫助病人清潔腸道、排便或由腸道供給藥物,達到緩解癥狀、協(xié)助和治療疾病為目的的方法[1]。大量不保留灌腸作為一項基礎護理工作,廣泛應用于外科病房、腸鏡前準備。近年出現(xiàn)大量腸道準備藥物,但由于患者疾病、患者耐受低等原因,臨床上仍要求進行大量灌腸工作。臨床中發(fā)現(xiàn)反復灌腸會造成患者不舒適感,且護士在整個灌腸過程中需配置灌腸液,灌腸結束后需處理清洗用物,護士工作量較大。針對這些問題,我科在灌腸設備上進行了幾項改良,取得比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入院手術前需灌腸患者共60例,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齡60~93(72.02±2.30)歲;其中,十二指腸腫瘤疾病5例,結腸腫瘤疾病30例,直腸腫瘤疾病25例。入組條件:患者均未使用口服清腸劑;灌腸前一天起進食半流質;無嚴重心肺功能疾病等灌腸禁忌癥;無精神病史,能夠很好理解回答提問。按知情同意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26例與實驗組34例。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灌腸法,實驗組采用改良灌腸法,比較兩組灌腸效果及患者舒適度及護士工作量。
1.2 方法
1.2.1 改良灌腸法 使用500ml瓶裝生理鹽水作為灌腸液,用一次性輸液器連接生理鹽水輸液瓶,輸液器不連接輸液頭皮針,過濾閥處連接14號一次性吸痰管,將輸液瓶放置在溫水中,使灌腸液溫度達到40℃左右,做好患者解釋工作后,囑患者左側屈膝臥位,臀部抬高15cm。用石蠟油潤滑吸痰管前端20~25cm后,再將石蠟油涂抹患者肛門部皮膚,之后將吸痰管緩慢插入直腸20~25cm,輸液瓶掛于輸液架上,液面至肛門40cm,松開輸液調節(jié)器,調整輸液調節(jié)器大小,從莫非氏滴管中觀察流速。如遇液面不滴等情況,調整吸痰管長度,如醫(yī)囑要求灌腸量1 000ml,則可直接更換輸液瓶。灌腸結束后,所有物品按一次性物品處理。
1.2.2 傳統(tǒng)灌腸法 根據(jù)基礎護理教科書[2]清潔灌腸流程執(zhí)行,灌腸液仍為生理鹽水,使用24或26號肛管,患者取左側臥位,潤滑肛管前端7~10cm,插入直腸深度7~10cm。
1.3 評價標準
1.3.1 灌腸次數(shù) (1)腸道清潔標準:以最后一次排便為清水、無糞渣為排便清潔標準;(2)灌腸次數(shù):統(tǒng)計達到腸道清潔標準所需灌腸次數(shù)。
1.3.2 患者舒適度[3]采用5分法舒適度評價標準。5分為舒適,無明顯刺激感;4分為有輕微刺激感,但無疼痛;3分為有明顯刺激感伴輕度疼痛,有輕微抵抗動作;2分為明顯疼痛,并感到痛苦,有輕度抵抗動作;1分為非常痛,極度不適,不能忍受,有強烈的抵抗動作。評分在1~3分者為不適,4~5分者認為舒適。
1.3.3 護士工作量 護士工作量統(tǒng)計包括每次灌腸從準備用物到處理用物的時間。
1.3.4 護士滿意度 自行設計問卷,以封閉問題“你認為哪種灌腸法更好”、開放問題“你認為好的灌腸法好在哪里?”共同組成。
1.3.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包,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進行表述,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2.1 兩種灌腸法達到腸道清潔度的灌腸次數(shù)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灌腸次數(shù)比較(例)
2.2 兩種灌腸法對患者舒適度的影響(表2)
表2 兩組患者舒適度比較(例次)
2.3 兩種灌腸法所需時間比較(表3)
表3 兩種灌腸法所需時間比較(例)
3.1 改良灌腸法減少了灌腸次數(shù) 直腸內平均壓力一般為0.7~27kPa,當直腸壓力達到28kPa時,或容量達114.4ml時,直腸便能產生便意。常規(guī)灌腸法肛管插入深度為7~10cm,肛管留在直腸內,灌腸液的灌入直接刺激直腸,引起肛門括約肌擴張,導致大量灌腸液未能進入結腸,而糞便通常情況下存在于乙狀結腸內,因此,常規(guī)灌腸法腸內糞便不能被充分軟化,達不到清潔腸道的目的。我們將插入深度改為20~25cm,使肛管前端達到乙狀結腸,從而減少對直腸的刺激,保證了灌腸液量全部進入乙狀結腸,增加了灌腸液保留時間;根據(jù)腸道走向,抬高臀部15cm,灌腸液由于壓力作用,由直腸倒流入乙狀結腸,使灌腸液到達位置更深,提高了灌腸效果,減少了灌腸次數(shù)。
3.2 改良灌腸法提高了患者舒適度 人體肛管處疼痛感覺敏感,傳統(tǒng)灌腸法使用24~26號肛管較粗,在插入過程中,使患者產生強烈的異物感,且由于與肛門部皮膚接觸面較廣,對肛管部皮膚摩擦,反復插入使患者在插管時即產生便意,影響了患者在灌腸過程中的舒適度。改良灌腸法采用14號吸痰管,其管道本身非常細,較普通肛管柔軟,插管過程中對患者刺激較小 ;且改良法較傳統(tǒng)法在石蠟油潤滑導管的基礎上增加了潤滑患者肛門部皮膚,進一步減少了肛管與皮膚摩擦造成的患者不舒適感。
3.3 改良灌腸法提高了護士工作效率 傳統(tǒng)灌腸法使用灌腸桶,護士需將生理鹽水瓶口剪開倒入灌腸桶內,每用一瓶500ml生理鹽水,則灌腸液準備時間平均在0.5min,每位患者整個灌腸過程中,護士在這一項上所用時間就達到2~3.5min;而改良灌腸法使用生理鹽水瓶直接接輸液器,整個灌腸過程中只需更換生理鹽水瓶即可,用物準備的時間不超過30min,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傳統(tǒng)方法灌腸用物處理,護士需進行肛管清洗,洗凈肛管上附著物,并進行肛管浸泡消毒,之后對物品進行打包消毒;而改良灌腸法因為均使用一次性物品,操作結束后直接按一次性物品處理規(guī)定分類丟棄即可,節(jié)省了護理工作時間。
3.4 改良灌腸法使護士感覺滿意 護理質量評價體系中,重點評價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卻未把護理人員自身的工作滿意度作為指標[4],改良的灌腸方法不僅提高了患者的舒適度,也充分考慮了護士的感受。經(jīng)過調查發(fā)現(xiàn),所有護士均認為改良后的灌腸法好于傳統(tǒng)法。護士認為改良后的灌腸法優(yōu)點有以下幾個方面:患者主訴不適減少,護士減少了不斷為患者解釋處理不適癥狀的時間;灌腸過程更順暢,灌腸次數(shù)減少;不需長時間準備處理用物,工作量減少;灌腸過程中,可通過莫非氏滴管觀察流速,通過調節(jié)器調節(jié)滴速,而傳統(tǒng)法觀察流速需不斷觀察灌腸桶內液體,不夠準確。
總之,改良的灌腸方法不僅考慮了患者的感受,減少了患者的痛苦,同時也減少了護士工作量,提高了護士的滿意度。達到了優(yōu)質護理服務中患者滿意、護士滿意的效果。
[1] 李小平.基礎護理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96.
[2] 殷磊.護理學基礎[M].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326.
[3] 鐘永英,鐘錫新,葉月娟.改良灌腸法在結直腸術前腸道準備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護士,2012,3:53-54.
[4] National Center for Nursing Quality Indicators:NDNQI.2005 RN Satisfaetion Survey[EB/OL].[2005-01-02].http://www.nurs.ingquality.org/msurveyinfo/rnsurvey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