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適當?shù)谋破饶馨盐覀兊亩栊浴氨啤弊?,把我們的平庸“逼”走,把我們的勇氣“逼”出來,把我們的前途“逼”出來。凡是那些“逼”過我的老師,我到今天都記憶猶新,由小時候?qū)λ麄兊暮?,轉(zhuǎn)變?yōu)槿缃駥λ麄兊母屑ぁ?/p>
@包凡一:很多中國父母表達愛孩子的方式是在經(jīng)濟和生活方面給予無所不在的庇護,但保護過度反而造成孩子像溫室苗圃,自理能力差,缺乏愛心。父母也應(yīng)該關(guān)注孩子的抗挫折教育和愛心、孝心教育。早些讓孩子了解生活并非一帆風順,理解父母的不易,反而會讓孩子的內(nèi)心更強大,學會愛父母,愛他人,具備社會責任感。
@俞明祥:生活,一半是回憶,一半是繼續(xù)。心靜了,才能聽見自己的心聲,心清了,才能照見萬物的實性。這種安靜,是得失后的平和,是誘惑前的恬淡,是困苦中的從容,是笑對不公的釋然。心靜而慧,心寧而智。守住心中的那份寧靜,在自由的時空里做自己喜歡的事,給生命正能量,使自己生活得有意義,活得坦然深刻!
@尹建莉:在道德和不道德間,有一種“次道德”,即無法說它壞,但也不能說它好的行為。比如自己花錢闊綽,對他人卻一毛不拔;一張餐巾紙可以擦掉的東西,總要撕兩三張去擦;為了某種具體的利益而假離婚等等……父母身上的“次道德”有榜樣作用,對兒童影響甚遠,它不會讓一個人變壞,但會讓一個人格局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