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見
(河南省西華縣有線臺,河南西華466600)
品茶品味人生
李廣見
(河南省西華縣有線臺,河南西華466600)
習近平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演講時,以茶和酒喻義東西文明的兼容共榮。指出 “茶的含蓄內斂和酒的熱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讀世界的兩種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合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位品人生”。對于這一理念,唐末劉貞亮就倡導品茶品味品人生的十德之說:以茶散郁氣,以茶驅睡氣,以茶養(yǎng)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飲茶使人恭敬、有禮、仁愛、志雅,可行大道。一杯清茶在手,茶香由濃啜到寡淡,使全身感受著 “一汲清冷飲,高風味有余”的魅力,讓人提神心爽,感悟著茶的淡泊、樸素與清廉。茶的清雅、清香、高潔,已成人們美好精神的寄托。黨政干部以 “茶神”培育人生情操,才能獲得精神上的洗禮和人格上的澡雪。把茶韻、茶品、茶德、茶儉、茶廉,茶風融入黨的思想和執(zhí)政建設之中,融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中,使之成為精神上的一種動力、一種風范、一種抗拒歪風邪氣的力量,顯得尤為重要、有價值、有意義。
品茶性,知之淡、立之儉。 “茶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品茶之性,悟茶之道。茶,味有著一種平心之淡、清曠自若的儉樸之感,使人永遠保持著一種艱苦奮斗之志。茶香裊裊,茶韻悠悠,靜靜體味茶的淡味、儉韻。 《茶經》最經典的一句話是: “茶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在 《易·否象傳》中,有 “君子以儉德避難”之說;在 《封氏聞見記》中,有 “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之論;宋徽宗趙佶有 “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閑潔,韻高致靜……”之美譽。茶之淡、茶之儉,茶之道,是悟道悟儉之后的智慧,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對茶的終極追求。貴在樸素、簡單。茶文化是崇尚 “茶道”、儉樸的,這與今天反腐倡廉的價值取向是高度一致的。以茶敬客,以茶代酒,減少 “洋飲”,這正是茶之性對于儉的彰顯,也是 “廉”字的寫照。著名茶學家莊晚芳提出 “茶之性儉,廉美和敬”的立意,其實就是 “茶德”的風韻,也涵養(yǎng)了 “廉”的真諦。今天,我們應發(fā)揚光大 “以茶養(yǎng)廉”的 “茶神”魅力,并使之成為一種風俗、一種習慣、一種執(zhí)政風范,把 “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本質要求見諸行動,黨員干部才能真正成為人民的公仆。
品茶本,知之清,立之凈。 “美酒千杯難知己,清茶一盞也醉人”?;ú枞缭姡G茶如詞,紅茶是劇,禪茶乃經,沏一杯好茶,在茶的甘醇中悠閑地冥想。在這一刻,放松疲倦的身心,把思緒融入茶中,靜靜地參悟,在 “正,清,和,雅”的茶道中品悟人生的真諦。所以,司馬光把茶比作君子,他指出: “茶欲白,墨欲黑……如君子、小人不同”。這里說的 “白”,指向的就是茶的清,只有清、才有白。英國作家韓素音曾說,茶是世界上最文明的飲料,它是禮貌和純潔的化身。可見,茶的清、白、凈的度有多高、有多純、有多美。從古人對茶德提出的有 “廉、美、和、敬”, “和、儉、靜、潔”, “美、德、性、倫”以及日本的 “和、敬、清、寂”,朝鮮的 “清、敬、和、樂”,和今日我國專家學者提出的 “理、靜、清、融”,這些觀點與廉政文化崇尚廉潔鄙棄貪腐的價值取向都是一致的。品茶之本在于清,關鍵在于茶出清靜、清凈、清明、清晰、清貧、清正、清奇、清磊……清,不僅是一種色彩,更是一種精神,一種人格,一種品位。今天我們生活在 “以民為本、執(zhí)政為民”的時代,在 “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的落實科學發(fā)展觀中,讓我們 “清茶一杯”,以茶代酒,以茶養(yǎng)廉,弘揚光榮傳統(tǒng),倡導清風明月,凈化社會風氣,營造和諧環(huán)境,展現清白如水,正氣滿天,高風亮節(jié)的人格魅力。
品茶味,知之苦,立之甜。無論哪種茶,品的是一種情調,一種心境,一種欲語還休的沉默。凈化身心,濾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在氤氳的茶霧中,在淡淡的苦茶中,品清清淺淺的苦澀,想濃濃淡淡的心事。輕輕晃動手中的香茶,看淡綠色的茶或針或片,忽上忽下,簇擁著,沉沉浮浮,變換著不同的位置,尋找一個屬于自己的最佳平衡點。茶味先苦,茶中有苦,苦盡甘來。剛剛泡好的茶,是苦澀的。正是這種 “苦味”,才讓人回味。明朝的士人在為人之道上,曾提出了 “明是非、重名節(jié)、知廉政”。 “明是非”就是 “堅持真理”,把“名節(jié)”、 “廉恥”和 “是非”聯系到了一起,給“名節(jié)”、 “廉恥”注入了新的內容。 “品茶”不完全是為了 “解渴”,而是一種精神食糧,要上升到精神文化層次,提升到 “以茶養(yǎng)德”的境地才是最終目的。品茶有色、香、味之說。色尚綠,綠是茶的真色,亦是自然之色,生命之色;香尚淡,淡而微,微而悠,悠而玄,玄而入韻,使香通于清虛、清幽之境;味尚中,茶之味苦與甘為兩極,茶之真味在甘苦之外??嘀性懈?,甘中孕苦??喔屎嫌谥?,系茶之真味,茶之靈韻。這樣,官員才能真正地享受到茶之新、茶之清、茶之醇、茶之芳、茶之釅。茶中有苦,苦中有甜,引深到執(zhí)政能力建設上,我們要以苦為尚,以苦為樂,以苦為榮。要以苦為上,以苦為先,以苦為樂,以苦為榮,牢記“兩個務必”,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本色,在政治上永不變質。
品茶功,知之明,立之醒。啜上一小口茶,任清清淺淺的甘甜在舌尖蕩漾開來,充溢齒喉,定會立即感到心脾暢然,一如空山新雨后,虛靜空靈。品著那濃烈的芬芳,感受著那茶帶來的微苦,或許我們真的會感嘆人生;沒有一帆風順,沒有萬事如意,人生的挫折正是我們奮斗的源源動力。拿起杯子從容地喝上一滿口茶,頓時覺得唇齒留香、豁然開朗。邊種心情,在肺腑之間蔓延開來,滌盡了一切的疲憊冷漠。聞著淡淡的茶香,漫漫長夜有一份靜養(yǎng)之心,此時沒有一點矯飾和浮躁,忘卻了一切得失和榮辱,只有一份恬淡的心境。茶鏡,清醒著我們的人生哲理,反映了一種清潔雅致的處世精神,和 “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茶境也使官員感悟對廉政的清醒、認可。所以說,茶之功,醒也。她醒于當官從政要做廉潔之人、廉政之人,勤政之人。茶的內涵是幽、寒、冷、淡、寂、苦;茶的精神是行、儉、德;茶的生機是活、鮮、清、綠、新、嫩。以茶養(yǎng)廉是中國的茶統(tǒng),以茶代酒是傳統(tǒng)的美談,以茶當宴用茶待客是傳統(tǒng)的儉行。先人創(chuàng)造的茶神、茶德、茶風,我們應從廉政的高度有所思、有所悟、有所省、有所感、有所行。茶字,草上木下,人居其中。人在草木中采摘,喝茶的人在草木間,品的就是那份淡泊、清靜與樸素的政治涵養(yǎng)。今天,當官從政的黨政干部要以 “君子之交淡如水,為政之道清似茶”為 “座右銘”,抓好反腐倡廉,用清風正氣凈化黨風、社風、民風,使我們的明天更美好。
[責任編輯:李成林]
2014-07-13
李廣見,河南省西華縣有線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