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玨
(安徽大學 文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
“所謂修辭學,就是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規(guī)律的科學?!雹傩揶o,簡單地說是指有目的地對語言進行加工潤色,以增強言辭或文句表達效果的藝術手法,以及在說話和寫作中積極調整語言的行為。而變異修辭在修辭學上占有重要位置?!白儺悺笔桥c“規(guī)范”相對而言的。語言一方面是循規(guī)蹈矩的,是社會約定俗成的,有一定的共性,受到種種標準的制約。這些標準可以使人們順利流暢地進行語言交際活動,避免歧義和誤解。另一方面,語言又是靈活多變的,同一個詞在不同的語境可以代表不同的意思,意義不同的詞有時在同一個語境可以代表相近的意思。有時候為了達到更生動的交際功能,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美學感受,會使用變異修辭,使言語藝術更具創(chuàng)造性、靈活性和獨創(chuàng)性。
變異修辭,“是有意偏離語言某方面的規(guī)范而獲得特殊的藝術效果的修辭活動?!雹谡Z言變異就是語言使用者為達到一定的交際功能和美學功能試圖突破語言常規(guī)所產生的語言現象。英國評論家、語言學家雷蒙德·查普曼說:“變異不一定就是不合語法或者違背任何規(guī)則。變異可以僅是語法允許的可能范圍內,比正常語言使用更進一步的結果?!雹圩儺愋揶o可以很好地將許多無法用常規(guī)修辭方式來解釋的反常表達出來。
然而從根本上說增強效果是針對表達同一意義的不同語言形式而言的,增強效果的手段即追求同義而不同形的各種手段。80年代初,林興仁,王希杰就提出了同義手段的分析范式,王希杰先生對同義手段的評價非常高,他評價說道:“同義手段說的出現是80年代中國修辭學的重大成就之一,也是,80年代中國修辭學走向發(fā)展和大繁榮的重要原因或推動力之一?!雹芫唧w操作步驟是:話語有沒有特別的地方,這個地方與什么構成同義結構,在這一組同義結構中為什么如此選擇。下面我將利用這一分析范式,對變異修辭理論進行系統(tǒng)的探討。
看下面的例子:
①領“鮮”一步( 黃河冰箱廣告)
②無“胃”不治的關懷 (胃樂膠囊廣告詞)
③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一個人字,一會兒、排成一個一字,啊!秋天到了。(《秋天到了》)
④渾水可以摸魚,渾水也不容易摸魚(網絡用語)
⑤你太有才了,真是大同中德小異(網絡用語)
⑥白骨精:白領身份+公司骨干+社會精英
⑦蛋白質:笨蛋+白癡+神經質
⑧咱們明天見, bye-bye
⑨好寶貝的
⑩鼓動吧,風!咆哮吧,雷!閃耀吧,電!把一切沉睡在黑暗里的東西,毀滅,毀滅,毀滅呀!(郭沫若《屈原》)
以上幾個句子,如果從修辭格的角度,有的可以指出采用了什么修辭格,而有的從常規(guī)修辭的角度則無法分析,如果利用同義手段從變異修辭的角度就比較容易分析了。下面我們就從語音、字形、詞語、語法四個方面做一下簡單分析。
如①中的“鮮”與領先一步中的“先”諧音,這里就使用了諧音雙關、詞語雙解。既可以使我們想到黃河冰箱的保鮮效力大,又能讓我們自然聯想到該企業(yè)領先一步的企業(yè)精神。字音變異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利用漢字表意特點,由字形直接構成修辭,如③中將大雁南飛的隊形說成是“人”字和“一”字的字形,屬于字形變異,形象生動,引發(fā)讀者聯想。見運用字形的變異修辭可以使我們對所要描繪的事物有更形象的理解。
(1)詞形變異。
詞形變異的一個重要形式是在該詞原有固定用法的基礎上,為了特殊的需要臨時擴展運用。這種擴展完全漠視詞匯的構成規(guī)則,通過在固定詞語、成語詞語中插入某些成分,以求制造一種或幽默或諷刺的表達效果。例如上述中的④在“渾水”和“摸魚”中加入別的成分,將成語拆開,⑤將“大同小異”變成“大同中德小異”,該詞已經缺失了成語的本意,這樣運用可以感覺到一絲玩笑的意味。詞形變異地恰當運用,可以增強詞語的表現力,同時可以讓人新鮮精辟,賦予意味深遠的效果。
(2)詞義曲解(包括色彩變異)。
詞的意義相對比較固定,不是語素義的簡單相加,其能指與所指形式是約定俗成的,它所表達的概念意義及色彩意義己經比較單純、固定,為光大人們所認可和接受。但是有時網絡流行語會故意將詞語的詞義曲解,用獨立的語素所包含的意思去解釋原有詞語,有時還會在語素中插入和加上一些其他成分,使之成為新的語素義的簡單相加,以此賦予新的所指,利用新舊所指的強烈反差產生幽默或諷刺效果,通過此方法來深化語意。這類變異修辭與常規(guī)修辭中的諷刺、反語有點相似。例如上述中的⑥將白骨精一詞拆分開來表達白領身份、公司骨干、社會精英,簡練,新穎,產生了幽默的效果。
(3)語域變異。
這種變異,有很多種,古語用于今語,方言用于普通話,外語詞于用漢語,適用于甲事物的用于乙事物,語域發(fā)生變化,可以收到特殊的效果。如上述⑧中“咱們明天見, bye-bye”,就屬于中西合璧的變異修辭,中英文都是表示再見的意思,但是兩種語言的重疊使用,更顯親切,拉近說話者之間的距離。
(1)詞性變異。
如上述⑩中“寶貝”一詞的詞性發(fā)生變化,由名詞用作形容詞,說明所指事物像寶貝一破常規(guī)詞性范疇,任意活用的現象在現實生活語言中有很多,又如“你電話給我吧”等。
(2)詞語搭配變異。
詞語與詞語之間的搭配,有其內在的聯系和規(guī)律,除了在句法結構上要符合組合原則外,還要受到詞義內容的限制,即指稱范圍要滿足于搭配的環(huán)境,在語義上共有某種一致關系,還要遵從約定俗成的某種習慣,這類似于常規(guī)修辭中的通感。
如:寺院
金黃色的鐘聲
將夕陽擊落
野草叢中(王潤華《春》)
“金黃色”和“鐘聲”本不相涉,但從感覺上講是有聯系的。詩人把黃昏中視覺形象的夕陽和聽覺形象的鐘聲聯系在一起,把黃昏給人的一瞬間感覺立體化、流動化,凝練含蓄,新穎別致。
(3)語序變異。
改變詞語在句中的常規(guī)排列順序,或者說事改變句子成分在句中的常規(guī)位置,會產生兩種修辭效果,一方面強調前移的部分,如上述⑩中將“鼓動”“咆哮”“閃耀”這三個謂語分別置于主語“風”“雷”“電”之前,借以抒發(fā)屈原滿腔的怒火和強烈的反抗精神。另一方面,強調后移的部分,如上述中將狀語“從心里、從靈魂深處”放到了中心語“喜歡”的后面,充分表的了喜歡的程度。
變異修辭作為一種修辭現象必須遵循修辭手段的基本原則:辯證原則,得體原則,功能原則。
“任何修辭活動都是在特定語境中進行的,離開了語境,就談不上同義手段的選擇,更談不到修辭問題。在修辭活動中,不管是對同義詞語、同義句式、同義語篇的選擇,還是對語體、風格的選擇等,都是以語境為參考框架的,語境制約著同義手段的選擇方式?!雹莸谝?,話言材料本身大多數是多義的,需要語言環(huán)境來加以區(qū)分和定位。第二,語言環(huán)境要求特定的語言材料同它相配合。
語境有語言內語境和語言外語境。
其中,語言內語境由上下文和語體、風格構成,同義詞語、同義句子等的選擇在語音、語義和結構三個方面都要接受這些因素的制約。變異修辭之所以能夠實現,是因為有兩種語言符號之間最重要的功能:一種是相連功能,一種是相離功能。具有相連功能的語言單位可以組合而成為一個新的更大的單位。例如:“人”和 “愛”可以組合而成為新的更大的單位:“愛人”和“人愛”和“人愛人”。具有相離功能的單位不能構成一個新的更大的單位。例如在名詞“人”和副詞“很” 就不能說:“人很”或者“很人”非語言語境包括物理語境、文化語境和心理語境。
語言外語境包括物理語境、文化語境和心理語境。相同的物理環(huán)境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必然會采取完全不同的修辭方式來對同義手段作出完全不同的選擇,這樣也就必然意味著會對同樣的話語有不同的反應和評價。所以,交際雙方的文化背景、交際時候的文化氛圍、民族文化的傳統(tǒng),都可以叫做交際的文化環(huán)境。 比如:不同文化中“愛人”稱謂的不同含義。
語言的表達功能都是通過一定的言語形式實現的。變異修辭的功能就是語言美的語用價值在語言運用中的認知映射。我這里將其分交表達功能、聲韻功能和美學功能。
變異修辭作為一種修辭,是滿足表達需要而產生的。張煉強在《修辭理據探索》中指出,“修辭理據無外乎邏輯理據和非邏輯理據?!雹匏J為變異修辭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語言本身的缺憾造成的表達上的不足需要有這種特定的手段去補救,而事實證明,這又是行之有效的。變異修辭是語言與思維的矛盾所促成的,可謂窮則變,變則通。這就是他所說的“無理而妙”。
在變異修辭中"人們常常追求語言的交際功能與美學價值的結合,即語言內在的音樂性,使語言具有節(jié)奏感和韻律美,以加強語言的感染。
現代生活的快節(jié)奏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壓力,輕松舒適的生活氛圍成為眾望所歸。變異修辭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的心理需求,增加受眾對修辭的注意力,從而對語言表達觸發(fā)出一個愉快的,容易記憶的聯想。變異修辭能達到讓語言變得更為生動、便捷、直觀的表達效果。總之,大量變異修辭的使用會讓人類的話語交際變得更為豐富多彩。
注釋
① 王希杰.漢語修辭學[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6.
② 鄭遠漢.藝術語言詞典[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③ 查普曼.語言學與文學[M].北京:春風文藝出版社, 1988.
④ 王希杰. 修辭學新論[M].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1993:317.
⑤ 聶焱. [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
⑥ 張煉強. 修辭理據探索[M]. 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
[1]馮廣藝. 變異修辭學[M].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
[2]王希杰. 修辭學新論[M]. 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1993:317.
[3]張煉強. 修辭理據探索[M]. 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4]聶焱. [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
[5]楊彬. 網絡會話的變異修辭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學位論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