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宋元的荔枝種植與氣候變遷

2014-03-31 12:44劉岳超
關(guān)鍵詞:荔枝

劉岳超

(鄭州大學(xué)歷史學(xué)院,鄭州450001)

【史學(xué)新探】

宋元的荔枝種植與氣候變遷

劉岳超

(鄭州大學(xué)歷史學(xué)院,鄭州450001)

荔枝種植在元宋時期經(jīng)久不衰,區(qū)域較唐代有所擴大。宋代經(jīng)歷了中國氣候史上一次重要變遷,荔枝種植因此受到影響:西南地區(qū)的種植區(qū)域有所南移,東南地區(qū)的種植區(qū)域則整體移向東南沿海與珠三角地區(qū),北方的荔枝種植最終消失。元代的荔枝種植地區(qū)范圍較宋代有所縮小。從種植區(qū)域的變化可了解氣候變遷對荔枝種植的影響。

宋代;元代;荔枝種植;氣候

一、宋代的荔枝種植地區(qū)①關(guān)于荔枝種植區(qū)域的變化,惠冬《宋代荔枝種植格局的變化與成因》一文認為:在中國荔枝種植史上,宋代是一個重要的轉(zhuǎn)折時期,主要體現(xiàn)為閩荔的崛起與川荔的衰落,其中氣候變遷等自然因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一種植格局的變遷奠定了以后歷代荔枝發(fā)展的趨勢。

(一)西南地區(qū)

西南地區(qū)種植荔枝由來已久。②藍勇《中國西南荔枝種植分布的歷史考證》一文,對西南地區(qū)荔枝種植歷史的沿革進行了專門論述,可資參考。范成大《吳船錄》曾記:“自眉、嘉至此(涪州),皆產(chǎn)荔枝。唐以涪州任貢。楊太真所嗜,去州數(shù)里,有妃子園,然其品實不高?!保?]215涪州治所涪陵即今涪陵。嘉州治今樂山。眉州位于成都府(今成都)以南,雅州(今雅安)以東,治今眉山。據(jù)此,從眉山至涪陵諸州即四川大部都有荔枝種植。

唐代荔枝的供給地是南海還是嶺表,早有人討論。吳曾《能改齋漫錄》:“近見《涪州圖經(jīng)》,及詢土人云:‘涪州有妃子園荔枝。蓋妃嗜生荔枝,以驛騎傳遞,自涪至長安,有便路,不七日可到?!识拍林娫疲骸或T紅塵妃子笑。’東坡亦川人,故得其實。昔宋景文作《成都方物略記圖》,言荔枝生嘉、戎等州。此去長安差近,疑妃所取。蓋不知涪有妃子園,又自有便路也?!保?]468涪州早就盛產(chǎn)荔枝,蘇軾詩《荔枝嘆》詩句“永元荔枝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涪”[3]亦可為證。

《吳船錄》載:“(嘉州)儀門之榜曰犍為郡,然非漢郡舊地也。尤多荔枝,皆大本,輪囷數(shù)圍,以九頂寺殿前槱核者為最,每歲,憲司專之。”[1]196嘉州位于成都府、眉州以南,宜賓西北部,也為今川西地區(qū)?!埃〝⒅萱i江)兩岸多荔子林??めj舊名‘重碧’,取杜子美《戎州》詩‘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之句。”[1]212敘州乃古戎州,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改戎州為敘州,治宜賓(今四川宜賓翠屏區(qū)),領(lǐng)宜賓、南溪、宜化、慶符四縣。瀘州也有荔枝種植:“又如荔枝,明皇時所謂‘一騎紅塵妃子笑’者,謂瀘戎產(chǎn)也,故杜子美有‘憶向瀘戎摘荔枝’之句?!保?]300唐時此地距西京長安不遠,且交通較便利,出川入關(guān)中不是難事。

忠州唐時已盛產(chǎn)荔枝,并作為貢品供楊貴妃食用?!疤剖贰抖Y樂志》云:‘帝幸驪山,楊貴妃生日,命小部張樂長生殿,奏新曲,未有名,會南方進荔枝,因名曰《荔枝香》?!峨庹f》云:‘太真妃好食荔枝,每歲忠州置急遞上進,五日至都。天寶四年夏,荔枝滋甚,比開籠時,香滿一室。供奉李龜年撰此曲進之,宣賜甚厚。’”[5]

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張文昌《成都曲》云:‘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萬里橋邊多酒家,游人愛向誰家宿?’此未嘗至成都者也。成都無山,亦無荔枝。蘇黃門詩云:‘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w眉之彭山縣已無荔枝矣,況成都乎?”[6]65陸游稱成都無山,而《元豐九域志》記成都有武擔(dān)山、宋興山、平樂山、宜城山等。成都位于眉州以北,兩者緯度相差不到1度且同處平原,故成都無荔枝難能成論。①據(jù)藍勇《四川荔枝種植分布的歷史考證》、《采用物候?qū)W研究歷史氣候方法問題的討論——答〈再論唐代長江上游地區(qū)的荔枝分布北界及其與氣溫波動的關(guān)系〉一文》論證,宋代成都有荔枝種植。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認為至遲在蘇軾時代,“荔枝只能生于其家鄉(xiāng)眉山和更南60公里的樂山”。據(jù)郭聲波《成都荔枝與十二世紀(jì)的寒冷氣候》,南宋時因氣候變遷成都無荔枝種植,若成都荔枝南撤確系氣候影響,必不早于12世紀(jì)。高原《楊貴妃吃的荔枝是從哪兒來的——兼談四川成都荔枝消失之謎》認為,經(jīng)過大的凍害和氣候變冷,成都不產(chǎn)荔枝說也是真實的。

綜上所述,西南地區(qū)的荔枝種植區(qū)域位于北緯31度以南,是亞熱帶氣候的典型地帶,同時也是適宜于荔枝存活與生長的溫度帶。

(二)東南地區(qū)

《澠水燕談錄》記王耿拜命福建路轉(zhuǎn)運使之次日,“有福建路衙校拜于馬首,云:‘押進奉荔枝到京?!保?]魏泰《東軒筆錄》中也記有此事。[8]福建路荔枝宋時已作為貢品,可見當(dāng)?shù)氐睦笾ΨN植較唐時已大為進步?!端问贰分镜谒氖骸案V?,大都督府,長樂郡,威武軍節(jié)度。舊領(lǐng)福建路鈐轄,建炎三年升帥府。崇寧戶二十一萬一千五百五十二。貢荔枝、鹿角菜、紫菜。”[9]

閩中唐時未聞有荔枝,在宋代卻有獨占鰲頭之勢?!啊独笾ψV》稱:漢初,南粵王尉佗以備方物。漢和帝時,東南交趾七郡嘗貢生荔枝。唐天寶中,妃子尤愛嗜,涪州歲命驛致之,亦未嘗有言及閩中者。驗之今廣南與梓夔所出,僅比閩中之下品,是真荔枝自唐以來其名未始著也。今莆陽荔枝遂為天下第一?!保?0]唐時“閩品絕未有聞,至今則閩品奇妙香味皆可仆視瀘戎”。[4]300閩中荔枝宋時不僅名聞天下且品種豐富:“蔡君謨守福唐,以閩中荔枝著譜。而鄭熊亦嘗記廣中荔枝,凡二十二種……”[2]458

沈括《夢溪筆談》記閩中荔枝:“閩中荔枝,核有小如丁香者,多肉而甘。土人亦能為之,取荔枝木去其宗根,仍火燔令焦,復(fù)種之,以大石抵其根,但令傍根得生,其核乃小,種之不復(fù)牙?!薄端纬聦嶎愒贰芬灿浻写藘?nèi)容。[11]荔枝的存活與生長與閩中氣候與土地都宜于荔枝的種植有關(guān)。

(三)中南地區(qū)

嶺南地區(qū)在五代時期已有荔枝種植?!肚瀹愪洝罚骸皫X南荔枝固不逮閩、蜀,劉鋹每年設(shè)紅云宴,正紅荔枝熟時。”[12]這里的劉鋹(公元942-980年)乃南漢后主。

廣西地區(qū)當(dāng)時也有荔枝種植?!笆纻髂瞎宰用甙俣胧巧揭伴g草本實,猿狙之所甘,人強名以為果。故余不能盡識,錄其識可食者五十五種。荔枝,自湖南界入桂林才百馀里便有之,亦未甚多。昭平出槱核,臨賀出綠色者尤勝。自此而南,諸郡皆有之。悉不宜干,肉薄味淺,不及閩中所產(chǎn)?!保?3]雖然所產(chǎn)荔枝不如閩中,但仍是此地區(qū)的作物之一,不可忽視。桂林位于北緯25-26度間,比西南所載荔枝種植地區(qū)緯度更低。

此外,海南地區(qū)也有荔枝種植。周去非《嶺外代答》:“廣西諸郡所產(chǎn),率皮厚肉薄,核大味酸,不宜曝干,非閩中比,佳者莫如興化。海南荔子,可比閩中,不及興化矣?!保?4]299不僅廣西,而且海南也有荔枝種植。由此可見,中南地區(qū)荔枝種植區(qū)域較為縱深。

(四)北方地區(qū)

史料中也不乏京師開封種植荔枝的記載?!独蠈W(xué)庵筆記》:“宣和中,保和殿下種荔枝成實,徽廟手摘以賜燕帥王安中,且賜以詩曰:‘保和殿下荔枝丹,文武衣冠被百蠻。思與近臣同此味,紅塵飛鞚過燕山’”[6]36《鐵圍山叢談》:“苑囿最盛宣和末。所謂艮岳正門曰陽華,亦五戟,制同宸禁也。自陽華門入,則夾道荔枝八十株,當(dāng)前椰實一株。有太湖石曰‘神運昭功’,高四十六尺,立其中,為亭以覆之。每召儒臣游覽其間,則一執(zhí)荔枝簿立石亭下,中使一人宣旨,人各賜若干,于是主者乃對簿按樹以分賜,朱銷而奏審焉?!保?5]據(jù)此,當(dāng)時北方氣候較今溫暖。

二、元代的荔枝種植地區(qū)

據(jù)《大元混一方輿勝覽》所載,元代所產(chǎn)荔枝的地區(qū)共計12處:四川西道1處,四川東道1處,四川南道5處,福建道3處,廣東道1處,嶺南廣西道1處。另據(jù)《元一統(tǒng)志》荔枝種植地區(qū)有3處:廣州路1處,潮州路1處,梧州路1處。

屬西南地區(qū)(四川行?。┑挠校拇ㄎ鞯溃杭味罚ㄝ犆贾荩?,[16]254宋為嘉定府。四川東道:廣安府,[16]271宋為廣安軍。四川南道:忠州(屬重慶路),[16]276宋為忠州(屬夔州路);瀘州,[16]278宋為瀘州瀘川郡;涪州,[16]282宋亦為涪州;夔州路,[16]284宋為夔州都督府云安郡;敘州路,[16]313宋為敘州。

屬東南地區(qū)的有福建道(江浙行?。焊V萋?,[16]536宋屬兩浙西南路,復(fù)為武威軍,雍熙分為福建路;泉州路,[16]543宋初改平海軍,后為泉州;興化路,[16]552宋置太平軍,改興化軍。

屬中南地區(qū)的有,廣東道(屬江西行?。簭V州路,[16]594,[17]668宋屬廣南東路;潮州路(屬江西行?。?,[17]682宋屬廣南東路;柳州路(屬嶺南廣西路),[16]697宋屬廣南西路;蒼梧路(屬湖廣行?。荷n梧縣,[17]721宋屬廣南西路。

此外,《大德南海志》卷七載:東漢時南海曾進獻荔枝,而“今佳品,多出增城”。[18]增城在元代屬廣東道廣州路。顧瑛《草堂雅集》中“不獨涪州有荔枝”之句,[19]也可印證四川南道有荔枝種植。王禎《農(nóng)書》:“今閩中荔枝,初著花時,商人計林斷之以立券,一歲之出,不知幾千萬億?!保?0]閩中荔枝種植唐時未有所聞,宋時開始興起,到元代其規(guī)模進一步發(fā)展。元人所著《群書通要》中庚集卷六“荔枝類”:“今之廣南州郡與夔梓之間所出,大率早熟,肌肉薄而味甘酸,其精好者僅比東閩之下等,是二人者亦未遇夫真荔枝者也,閩中唯四郡有之,福州最多,而興化軍最為奇特,泉漳時亦知名,列品雖高而寂寥?!保?1]

元代李京《云南志略》記載,敘州南、烏蒙北的“土獠蠻”當(dāng)時“山田薄少,刀耕火種。所收稻谷,懸于竹棚之下,日旋搗而食,常以采荔枝、販茶為業(yè)云”。[22]烏蒙路元時屬云南行省,在北緯27-28度間。李京將采荔枝與販茶并提說明荔枝地位已不再突出。且元代筆記中極少提到荔枝,可見荔枝在元代已遠不如宋代。

三、宋元荔枝種植區(qū)域比較

西南地區(qū)。宋代西南荔枝種植區(qū)域主要位于今四川地區(qū),而總體區(qū)域北限則止于北緯31度,①藍勇《中國西南荔技種植分布的歷史考證》認為,在唐宋時期,于中國西南北緯31度以南的成都、樂山、宜賓、滬州、重慶、廣安、涪陵、萬縣、雅安、保山等地河谷地帶都有荔枝種植。元代四川行省的荔枝種植區(qū)域整體所在坐標(biāo)北限為北緯29.5度。

東南地區(qū)。宋時東南地區(qū)的荔枝主產(chǎn)區(qū)為“閩中”,廣東一代較為稀少。周去非將閩中與興化當(dāng)作獨立的行政單位,而廣義上的閩中包括福建大部分區(qū)域,也包括中部地區(qū)。元代荔枝產(chǎn)地則均位于東南沿海一帶,受海洋季風(fēng)影響較大。值得一提的是,廣州路此時的荔枝種植已占有一席之地。北宋后期嶺南地區(qū)異軍突起,蘇軾在惠州時所作《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詩有“南村諸楊北村盧,白華青葉冬不枯。垂黃綴紫煙雨里,特與荔子為先驅(qū)。海山仙人降羅襦,紅紗中單白玉膚。不須更待荔子笑,風(fēng)骨自是傾城姝”[23]之句,可見惠州當(dāng)時的荔枝種植也很多??傊?,北宋后期嶺南荔枝種植較北宋初有跨越式發(fā)展。成書于宋初的《清異錄》載嶺南荔枝不如閩中,而北宋后期提到閩中荔枝已不如以前頻繁,而嶺南則相反。據(jù)此可見,以閩中為代表的東南一帶荔枝種植宋時更為繁盛。

中南地區(qū)。嶺南地區(qū)的荔枝種植在元時繼續(xù)存在?!豆鸷S莺庵尽份d,自桂林以南皆有荔枝,而《大元混一方輿勝覽》則僅記柳州一處,《元一統(tǒng)志》僅記梧州一處。這雖不能斷定元時中南地區(qū)荔枝種植地稀少,但也可見變化之大。

北方地區(qū)。北方荔枝種植在元以后銷聲匿跡,由此可見氣候環(huán)境確實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

四、北宋時期的氣候變遷

北宋初年,江休復(fù)《江鄰幾雜志》記載當(dāng)時制勝關(guān)所在地區(qū)的氣候已與以往不同:“制勝關(guān),舊日山林,深饒雪霜,今墾辟為穡土,氣候與舊不同?!保?4]制勝關(guān)在今涇源縣,位于東經(jīng)106-107度、北緯35-36度間。該地唐時較溫暖,故得以開墾農(nóng)作,但其溫暖期到北宋前中期開始發(fā)生變化。據(jù)《涇州志》,自漢迄唐末未有災(zāi)異,而到宋代“神宗熙寧八年涇州大雨雹”,徽宗時發(fā)生地震,高宗紹興十一年“涇州雨黃沙”。[25]

東南地區(qū),以當(dāng)時盛產(chǎn)荔枝的福建長樂縣為例。長樂縣接近北緯26度,位于今福州市東南,宋時屬福建路福州。據(jù)《民國長樂縣志》“災(zāi)祥”中關(guān)于氣候及其所引起的災(zāi)害內(nèi)容,可考察宋代氣候的變化。

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六月,大旱,井泉竭,人渴且疫。唐文宗開成五年(公元840年),蝗疫。

宋太宗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大雨黑豆。宋哲宗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海風(fēng)駕潮害沿海塘田。宋徽宗大觀八年,①大旱。宋高宗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饑,斗米千錢,軍馕繁急,民益艱食,監(jiān)司移廣粟以濟。紹興六年,仍饑,令部使者漕粟以濟。宋孝宗隆興二年(公元1164年)正月,不雨至七月。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八月,淫雨禾菽腐。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五月,大雨漂崩溪澗之田塘禾生耳。淳熙十年,八月己未雨至十月乙丑。淳熙十一年,旱。淳熙十二年,饑,無麥。淳熙十四年,旱。淳熙十六年,五月大霖雨。宋光宗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四月,霖雨至九月。紹熙五年,九月雨至十月。紹熙十一年,②四月不雨至八月。宋寧宗開禧元年(公元1205年),旱。嘉定十一年(公元1218年),饑,人食草根。嘉定十四年,大旱。嘉定十六年,秋,大水壞稼。宋理宗紹定三年(公元1130年),蝗。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大旱。淳祐十一年(公元1251),旱。寶祐元年(公元1253年),旱。宋度宗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大旱。[26]

長樂縣入宋后遭受災(zāi)害較往日為多,作物種植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尤其在北宋中后期,長樂屢遭旱災(zāi)與淫雨天氣。自寧宗起大旱持久存在,即從此開始,又重新進入了溫暖期。[27]長樂縣也曾經(jīng)歷過嚴(yán)寒,導(dǎo)致荔枝大面積死亡。彭乘《墨客揮犀》:“大觀庚寅季冬二十二日,余時在長樂,雨雪數(shù)寸,遍山皆白。土人莫不相顧驚嘆,蓋未嘗見也。余是日召友人吳述正同賞,時南軒梅一枝盛開,述正笑曰:‘如此景致,亦恐北人所未識?!薄笆菤q,荔枝木皆凍死,遍山連野,彌望盡成枯朽。至后年春,始于舊根株漸抽芽,又數(shù)年始復(fù)繁盛?!蹲V》云:‘荔枝木堅理難老,至今有三百歲者,生結(jié)不息。’今去君謨歿又五十年矣,是三百五十年間未有此寒也?!保?8]

氣候變化最為劇烈的莫過于北宋末年。釋惠洪《冷齋夜話》:“陳瑩中謫合浦時,予在長沙,以書抵予,為負《華嚴(yán)》入嶺。有偈曰:‘大士游方興盡回,家山風(fēng)雨絕纖埃。杖頭多少閑田地,挑取《華嚴(yán)》入嶺來’。予和之曰:‘因法相逢一笑開,俯看人世過飛埃。湖湘嶺外休分別,圓寂光中共往來。’又聞嶺外大雪,作二偈寄之曰:‘傳聞嶺外雪,壓倒千年樹。老兒拊手笑,有眼未曾睹。故應(yīng)潤物材,一洗瘴江霧。寄語牧牛人,莫教頭角露。’又曰:‘遍界不曾藏,處處光皎皎。開眼失卻蹤,都緣大分曉。園林忽生春,萬瓦粲一笑。遙知忍凍人,未悟安心了?!保?9]嶺南降雪確是奇聞,也從側(cè)面反映了當(dāng)時氣候變冷、嚴(yán)寒逼近嶺南的事實。

政和年間也出現(xiàn)了極端天氣。陸友仁《硯北雜志》:“洞庭以種橘為業(yè)者,其利與農(nóng)畝等。宋政和元年冬,大寒,積雪尺余,河水盡冰,凡橘皆凍死?!保?0]南宋周去非《嶺外代答》中也感嘆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間大范圍降溫的氣候無常:“欽之父老云,數(shù)十年前,冬常有雪,歲乃大災(zāi)。蓋南方地氣常燠,草木柔脆,一或有雪,則萬木殭死,明歲土膏不興,春不發(fā)生,正為災(zāi)雪,非瑞雪也。若春夏有雹,歲乃大熟。蓋春夏熱氣,能抑之反得和平,而百物倍收,非若中土春夏遇雹而陽氣微也。天地之間,氣異乃爾!”[14]150

五、結(jié)語

中國歷史進入宋代后,氣候發(fā)生了變遷。這時的變遷并非一時一地,而是中國氣候變遷史之一段。據(jù)我國氣象學(xué)界前輩竺可楨先生研究,我國歷史上大寒年數(shù),至12世紀(jì)驟增,歷13、14兩世紀(jì),至15世紀(jì)而驟減。[31]北宋初年至南宋年間的氣候變冷影響了植物生產(chǎn)與人民生活。兩宋時期的氣候變遷甚至被認為是我國古代經(jīng)濟重心南移并且在宋代形成的最根本原因。[32]氣候變冷是宋代較為明顯的特征,北宋前中期的氣候主要是一個由溫暖期向寒冷期演變的過渡階段:北宋建立至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前后,氣候?qū)儆跍嘏?,宋哲宗元祐年間已開始向新的寒冷期過渡了。[33]從荔枝種植區(qū)域的變化,可以看出氣候變遷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北方外族屢屢南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種氣候上的變化。

[1][宋]范成大.吳船錄[M]//范成大筆記六種.北京:中華書局,2002.

[2][宋]吳曾.能改齋漫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0.

[3]北京大學(xué)古文獻研究所.全宋詩:第14冊[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3:9516.

[4][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M].北京:中華書局,1983.

[5][宋]王灼.碧雞漫志[M]//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43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21.

[6][宋]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M].北京:中華書局,1979.

[7][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1:130.

[8][宋]魏泰.東軒筆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3:89.

[9][元]脫脫.宋史:志第42:地理5[M].北京:中華書局,1977:2207.

[10][宋]彭乘.續(xù)墨客揮犀[M]//趙令時.侯鯖錄·墨客揮犀·續(xù)墨客揮犀·合刊本.北京:中華書局,2002:493.

[11][宋]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767.

[12][宋]陶穀.清異錄[M]//文淵閣四庫全書:小說家類:子部35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865.

[13][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M].嚴(yán)沛,校注.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6:80-81.

[14][宋]周去非.嶺外代答校注[M].楊武泉,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9.

[15][宋]蔡絳.鐵圍山叢談[M].北京:中華書局,1983:116.

[16][元]劉應(yīng)李.大元混一方輿勝覽[M].詹友諒,改編.郭聲波,整理.成都: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2003.

[17][元]孛蘭肹,等.元一統(tǒng)志[M].趙萬里,校輯.北京:中華書局,1966.

[18]陳大震,呂桂孫.大德南海志[M]//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8425.

[19][元]顧瑛.草堂雅集[M].北京:中華書局,2008:306.

[20][元]王禎.農(nóng)書[M].北京:中華書局,1956:96.

[21][清]阮元.宛委別藏:群書通要[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973.

[22][元]李京.云南志略輯校[M]//大理行記校注.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95.

[23][宋]蘇軾.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M]//北京大學(xué)古文獻研究所.全宋詩:第14冊.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3:9515.

[24][宋]江休復(fù).江鄰幾雜志[M]//朱易安,傅璇琮,等.全宋筆記:第1編:5.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167.

[25][清]張延福.涇州志[M].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210.

[26]孟昭涵.民國長樂縣志[M]//中國地方志集成:福建府縣志輯.李駒,纂.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34.

[27]邱云飛.宋代自然災(zāi)害發(fā)生的原因[M]//袁祖亮.中國災(zāi)害通史:宋代卷.鄭州:鄭州大學(xué)出版社,2008:207.

[28][宋]彭乘.墨客揮犀[M]//侯鯖錄·墨客揮犀·續(xù)墨客揮犀合刊本.北京:中華書局,2002:351.

[29][宋]釋惠洪.冷齋夜話[M]//宋元筆記小說大觀.李保民,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2204.

[30][元]陸友仁.硯北雜志[M]//筆記小說大觀:第10冊.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3:324.

[31]竺可楨.南宋時代我國氣候之揣測[M]//竺可楨文集.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79:53.

[32]張雨瀟,張略釗.氣候變遷在宋代經(jīng)濟重心南移中的影響[J].河南社會科學(xué),2010,(5):117-119.

[33]張全明.兩宋時期的氣候變遷新探[M]//朱瑞熙,王曾瑜,蔡東洲,等.宋史研究論文集:第11輯.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06:375.

Litchi Planting and Climate Change in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LIU Yue-chao
(School of History,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In Song Dynasty,litchi planting was flourishing and the area of litchi planting expanded than that of Tang Dynasty and.Song Dynasty experienced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limate,which reflected in the litchi planting area.So the planting area in southwest transferred to the south and the entire planting area in southeastmoved southeast coast and Pearl River Delta,eventually the litchi planting in north area disappeared.The litchi planting area in Yuan Dynast reduced than that in Song Dynasty,from which we can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d on litchi planting.

Song Dynasty;Yuan Dynasty;Litchi planting;climate

K244;K247;S667.1

A

1672-3910(2014)04-0026-05

2014-03-28

劉岳超(1988-),男,河南澠池人,碩士生,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經(jīng)濟史與醫(yī)療史。

猜你喜歡
荔枝
日啖荔枝三百顆,會上火嗎
嶺南荔枝紅
南州六月荔枝丹
荔枝養(yǎng)生藥膳
荔枝也是養(yǎng)生好果
Fruit of the South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千里采荔枝的鶴
“阿義”和荔枝
荔枝熟了
鄄城县| 吉隆县| 台东县| 江门市| 颍上县| 综艺| 临湘市| 会理县| 北京市| 宁波市| 阳江市| 定边县| 皮山县| 保亭| 诸城市| 桐城市| 青田县| 通化市| 孟连| 南溪县| 隆安县| 孙吴县| 洛南县| 郧西县| 绥芬河市| 崇文区| 仙桃市| 如东县| 屯昌县| 恭城| 绥芬河市| 宁强县| 富裕县| 吉水县| 陆川县| 曲麻莱县| 阜新市| 铜山县| 巴林左旗| 双辽市| 黔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