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建民
(四川大學(xué) 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4)
金丹派南宗發(fā)源于南宋地域,與南方的符箓派道教特別是龍虎山天師道有著密切關(guān)系,陳兵①陳兵先生《金丹派南宗淺探》(《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第4期)、《元代江南道教》(《世界宗教研究》1986年第2期)以及卿希泰《中國道教史》和任繼愈《中國道教史》相關(guān)章節(jié)。、橫手裕等學(xué)者已有一些討論②橫手裕:《白玉蟾と南宋江南道教》,《東方學(xué)報(bào)》,京都第68冊,1996年,第125-127頁。,但是尚存許多可以挖掘拓展的空間。本文在前賢研究的基礎(chǔ)上,立足新發(fā)現(xiàn)的地方史料,結(jié)合田野考察資料,探討白玉蟾金丹派南宗與正一道教之交涉關(guān)系,不妥之處,敬請方家指正。
作為道教金丹派南宗的開宗立派祖師,白玉蟾以相當(dāng)多的精力投身于南宗的宗教組織制度建設(shè)。道觀或者道堂是道教宗教組織活動最重要的活動場所和組織機(jī)構(gòu),對道教道業(yè)的興盛起了相當(dāng)關(guān)鍵的作用。道門有識之士對此已有深刻的闡述:“所謂堂者,因教而有堂耶;所謂教者,因堂而有教耶。向者堂弊教亦弊耶,今者堂新教亦新耶?!雹邸抖聪鰣D志》卷六《演教堂記》,《中國宮觀志叢刊》第16冊,江蘇古籍出版社,第236頁;《洞霄宮志》卷三《演教堂碑記》,張智、張健主編《中國道觀志叢刊續(xù)編》第17冊,揚(yáng)州:廣陵書社2004年版,第188頁。南宋時期,由于戰(zhàn)爭等因素,許多道觀、道堂破敗,《會真堂疏語》指出:“道友往來,不知其幾。數(shù)間破屋,粥全無。”①《修真十書上清集》卷四十四,《道藏》第4冊,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797頁。已經(jīng)嚴(yán)重影響到道教發(fā)展。白玉蟾深知宗教場所的重要性,其《化修造精舍》就表達(dá)了白玉蟾重視道教修煉場所建設(shè)的思想:
膏車秣馬,為尋仙子而來。饔鼎寢茵,未愜游人之意。欲劃蘿煙蘚雨之地,廣為松風(fēng)竹月之廬,以數(shù)椽上漏下濕之憂,屬幾載左枝右梧之篤。艤舟岸畔,皆酒酣耳熱之余。落簥庭前,正詩興心狂之甚。相逢不拈出,后會幾時來。②《修真十書上清集》卷四十四,《道藏》第4冊,第796頁。
其云游所到之處“亟命建靖治,立玉堂,置玉匱司,乃置黃箓所……凡齋醮事,用古式,九朝科飲(儀之誤,引者注)如常儀?!雹邸耳Q林法語》,《道藏》第33冊,第119頁。其詩《陪莊歲寒夜坐小酌》有“偶然氣氛頗相同,道院新移喜畢工”④蓋建民輯?!栋子耋冈娫~集》,社會科學(xué)文獻(xiàn)出版社2012年版。之嘆,也折射出白玉蟾對道觀建設(shè)成就的喜悅之情。
現(xiàn)存白玉蟾文集中有許多關(guān)于南宗仙堂、道觀的記文,例如《武夷山重建止止庵記》、《心遠(yuǎn)堂記》、《云窩記》、《駐云堂記》、《詔建三清殿記》、《靜勝堂記》、《龍雷閣記》等等。其中《龍雷閣記》是為彭耜專門祀雷的宗教場所而作。
明代徐表然撰《武夷志略》記載有白玉蟾的《修造仙掌庵疏》,此疏出自白玉蟾《武夷集》,又作《化修造仙掌(堂)》:
一溪橫綠,滿林幽竹;戛瑯玕兩岸環(huán)青,匝地蒼苔鋪翡翠。乃飛錫登鸞之所,作留云駐鶴之居。翻蓋鴛鴦,化現(xiàn)琉璃宮殿;雕妝蝴蝶,森羅瑪瑙垣墻相逢皆是神仙中人,畢竟會得山林下事。⑤[明]徐表然撰《武夷志略》卷四,中國宗教歷史文獻(xiàn)集成之二《三洞拾遺》,第14冊,合肥:黃山書社2005年影印,第256頁;《修真十書武夷集》卷五十二,《道藏》第4冊,第820頁。
白玉蟾還作有《請紀(jì)知堂住華陽堂疏》:
扶桑海底,龍逞攫霧拿云之頭角;華岳山頭,虎奮擒風(fēng)攪雨之爪牙。若非作家宗師,如何主張道法?恭惟某人少年方外,英聲蜚滿四叢林;散圣家風(fēng),鐵鞋走遍六天下。遇至人而傳鉛汞之訣,藥熟已多年;施妙手而宰金石之權(quán),道傍起枯骨。屢董煙霞保社,孰不瞻依?今茲云水生涯,可憐隳墜。其如僉議,咸慕高風(fēng)。干木隨身,又且逢場作戲;劍鋒在手,自然喝水成冰。酌丹井不竭之泉,?;实蹮o疆之壽。⑥《海瓊白真人全集》卷七,《道藏精華》第十集之二,第955-956頁。
南宗有自己特有的傳教基地“靖”,白玉蟾有“碧芝靖”和止止庵等,白玉蟾的幾個弟子分頭傳教,也各自建立了傳教場所,彭耜有“鶴林靖”,林伯謙有“紫光靖”。“靖”乃南宗主要的宗教活動場所,為南宗傳教的基地。關(guān)于南宗“靖”的名稱與分布,筆者收集到一些相關(guān)的文獻(xiàn)與田野調(diào)查新史料。
《鶴林法語》中有一段度師彭耜講給林伯謙的話:
度師謂伯謙曰:爾祖師所治碧芝靖,予今所治鶴林靖,爾今所治紫光靖,大凡奉法之士,其所以立香火之地,不可不奏請靖額也,如漢天師二十四治是矣,古三十六靖廬是矣,許旌陽七靖是矣?!毒钢温伞吩唬好窦以痪?,師家曰治。⑦《鶴林法語》,《海瓊白真人語錄》卷二,《道藏》第33冊,第124頁。
這段話透露出幾個非常重要的信息。其一,白玉蟾師徒沿襲早期天師道二十四治制度,各自都設(shè)有主治的“靖”,祖師白玉蟾所治為碧芝靖,林伯謙所治紫光靖,彭耜自己所治為鶴林靖。
其二,南宗所設(shè)立的“靖”與道教歷史上漢代張?zhí)鞄熕O(shè)的天師二十四治以及古代的三十六靖廬、許旌陽七靖,其宗教功能是一樣的,“建壇設(shè)醮,其實(shí)一也”⑧《鶴林法語》,《海瓊白真人語錄》卷二,《道藏》第33冊,第124頁。,為南宗的教區(qū)和傳教場所。
其三,南宗設(shè)立的“靖”并非私自設(shè)立,而是必須向朝廷奏請“靖額”,“不可不奏請靖額也”,以取得合法地位。
白玉蟾的大弟子彭耜在南宗教團(tuán)組織建設(shè)方面有很大作為,其與白玉蟾關(guān)系非同一般,有所謂“仙家父子”之稱⑨民國《福建通紀(jì)》引雍正舊志云:彭耜“字季益,閩縣人,蚤有文譽(yù),銓吏得選,不赴,歸師事白玉蟾,得太乙刀圭火符之術(shù)。玉蟾謂于耜乃仙家父子也。耜隱鳳邱山,與妻潘蕊珠烹煉刀鼎,后俱尸解,詔封鶴林真人。”福建通志局編纂《福建通紀(jì)》,民國十一年刊本,臺灣大通書局1968年影印本,第五卷,第2973頁。。所修建的鶴林靖乃南宗著名的宗教活動場所。連鎮(zhèn)標(biāo)曾據(jù)明代《福州府志》卷六十七《人文志》十五《仙釋》、清代《重纂福建通志》卷二百六十三《方外》與《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四十九記載,對彭耜里貫事跡做過考略,認(rèn)為:彭耜乃三山巨族,官宦子弟。三山,福州市的別稱,以舊福州城內(nèi)東有九仙山,西有閩山即烏石山,北有越王山而得名。明清、民國的福建方志,皆稱彭耜為閩縣人。閩縣,自唐清與侯官縣,同為福州、福州路、福州府治所。“故彭耜實(shí)乃今福州市區(qū)人。1994年華夏出版社出版的《道教大辭典》在“道德真經(jīng)集注”條云:‘按作者彭耜,南宋末長樂(今福建)人’,不知何據(jù),殆誤?!雹龠B鎮(zhèn)標(biāo):《彭耜其人其事考》,《宗教學(xué)研究》2001年第1期。
此考證認(rèn)為彭耜為閩縣人,即今福州市區(qū)人。此結(jié)論筆者贊同。但連氏質(zhì)疑《道教大辭典》彭耜為南宋末長樂人,“不知何據(jù)”?筆者以為其事出有因,恐非簡單之“殆誤”。因?yàn)殚}縣乃古行政區(qū)名,據(jù)明代黃仲昭修纂《八閩通志》卷一《地理》記載,閩縣“本漢侯官縣地。晉太康中,析置原豐縣,屬晉安郡。隋開皇十二年,改為閩縣。五代唐長興四年,偽閩改為長樂縣,清泰二年,仍舊。晉天福六年,偽閩又改為長樂縣。宋元皆為閩縣,國朝因之?!雹冢勖鳎蔹S仲昭修撰《八閩通志》卷一《地理》,弘治《八閩通志》上,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修訂本,第9頁。因此宋代福州地方志《三山志》亦名《長樂志》。閩縣區(qū)域在宋元明時期“東抵連江,西抵侯官,南抵福清,北抵侯官”③[明]何喬遠(yuǎn)編撰《閩書》卷一《分野志·方域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點(diǎn)校本,第15頁。。筆者在此基礎(chǔ)上,又發(fā)現(xiàn)了一些與彭耜有關(guān)的新史料可以佐證。白玉蟾所書的《鶴林靖銘并序》對鶴林靖的由來和宗教功用有詳細(xì)的敘說:
張正一,定都功二十八治,以乙巳生人,隸本竹長樂。彭耜季益乙巳生,弱冠時,夢之一所,恍如洞宮,匾曰“鶴林”,寤而識之,懵其所以。后拜大都功,領(lǐng)治本竹,始知其山多瑞竹,復(fù)與鶴鳴山相聯(lián),于是悟鶴林之夢。乃鞭心以希仙,求所謂虛坎實(shí)離之妙。日與方士為爐,薰茗椀之樂,若無意于仕進(jìn),杜門絕交,益自韜晦。既得天樞之書,兼綰雷章,每拯民瘼,如救饑溺,粒符滴水,動有異應(yīng)。時翻蕊笈,深味道腴,霞標(biāo)芝宇,精英爽越,想其飛神于空碧,毓沖于淵紅者也。玉蟾嘗讀藏經(jīng),知鶴林本竹之間,疊有羽人蛻仙其地。竊意鶴林之朕,已萌于未拜篆之先,無乃神游故山,心馳舊隱者歟?季益則鶴鳴、本竹間異人明矣。神仙,隱則上仙,顯則瑞世。茲固奇事,將欲跡其夢于丹璵翠砆之上。及見季益所著《南岳思真錄》,又知其再膺南岳先生之號,亦留神于盟威元命之訣。所行之法,固已彰靈著聽;所受之箓,又復(fù)通真達(dá)靈。即其鶴林道靖,為之銘曰:
彼鶴鳴山,鄰于青城。彼本竹治,翼于鶴鳴。
紫芝碧菌,丹崖翠谷。雪鶴巢松,瑯風(fēng)韻竹。
千巖萬壑,吐云吞煙。朱霞媚水,素月流天。
玉淵宅龍,瑤草臥虎。晝現(xiàn)霓旄,夜散花雨。
成一洞府,似非人間。中有靈君,髯蒼臉丹。
玉局事徂,黃鶴不返。夕鳥歸飛,洞門閉晚。
其地蛻仙,古今幾人?豈曰無人,胎神蟄靈。
神仙隱顯,朝凡暮圣。影泡出沒,入大圓鏡。
鶴唳氐星,竹凌壁宿。本竹郭聲,鶴鳴張兆。
藥爐不火,策空駕浮。挹彼諸仙,飛行太丘。
如何老彭,得此異夢。適此二山,映帶成洞。
定知郭張,游戲閻浮。進(jìn)雉后人,應(yīng)此夢不?
武夷令昭,洪崖老抗。皆篯流胄,代有仙況。
今之鶴林,古仙化形。元命真人,南岳先生。
都功三五,盟威正一。法掌東華,職居南極。
手綰雷璽,足躡樞罡。水火金液,刀圭玄黃。
功盈三千,行溢八百。鶴云飄飄,竹風(fēng)瑟瑟。
夢中舊路,飛還故山。鹿堂云臺,遨游其間。
回首霜畦,芝術(shù)已老。不知何人,得君火棗?④《海瓊白真人全集》卷七《鶴林靖銘并序》,《道藏精華》第十集之二,第973-977頁。
此《鶴林靖銘》前序有重要史料價值,有幾點(diǎn)特別需要注意:
其一,關(guān)于“鶴林靖”名稱及其由來,“張正一,定都功二十八治,以乙巳生人,隸本竹長樂。彭耜季益乙巳生,弱冠時,夢之一所,恍如洞宮,匾曰‘鶴林’。寤而識之,懵其所以。后拜大都功,領(lǐng)治本竹,始知其山多瑞竹,復(fù)與鶴鳴山相聯(lián)?!贝颂幟鞔_表明,彭耜的鶴林靖是依據(jù)早期道教張陵、張魯創(chuàng)教時天師道二十八治教區(qū)的規(guī)制建立的,其在南宗教區(qū)中的地位類似于早期道教的鶴鳴山。據(jù)筆者田野考察,鶴林靖現(xiàn)在福州市東郊,彭耜乙巳生人,隸屬本竹長樂,與前面已經(jīng)揭示唐末五代和宋代長樂與福州在行政區(qū)劃和名稱上的淵源關(guān)系可以相互印證。
其二,關(guān)于彭耜出生。序文明確說“彭耜季益乙巳生”,查南宋乙巳年可能的年份有南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和理宗淳祐五年(公元1245年)。另據(jù)白玉蟾《龍雷閣記》“盛年吏銓得選”,“年已四十三春秋”的記述⑤《海瓊白真人全集》卷二《龍雷閣記》,《道藏精華》第十集之二,第259-261頁。,我們可以非常明確地?cái)喽ㄅ眈甑纳隇?185年,彭耜生年的判定,對于考證白玉蟾壽數(shù)有重要意義,可以說白玉蟾的生年不可能是在1194年,只能是1134年。
其三,關(guān)于彭耜修道經(jīng)歷及其道脈傳承。彭耜是白玉蟾大弟子,傳承南宗道脈正宗自不待言,但是,南宗道脈傳承具有合取諸宗的傳統(tǒng),白玉蟾就很典型。這一特征在彭耜身上也得到體現(xiàn)。白玉蟾稱“及見季益所著《南岳思真錄》,又知其再膺南岳先生之號,亦留神于盟威元命之訣,所行之法,固已彰靈著聽;所受之箓,又復(fù)通真達(dá)靈”,可知彭耜還著有《南岳思真錄》,膺服南岳上清派,同時對正一盟威元命之訣也頗留神,其道脈有兼?zhèn)髂献?、南岳上清和正一諸法的特征。
白玉蟾在鶴林靖傳法活動頻繁,《鶴林法語》記述了南宗在鶴林靖舉行建醮活動的情況:“祖師曰:古今建黃箓多陰晦,蓋幽魂苦爽,出自陰關(guān),此亦感召而然也,七日丙戌召諸神吏,并以祀雷。禮畢,以所刑之牲及酒脯于巽地,同丹瘞之,約以三日雷鳴,掘符以安鶴林靖。是年以去冬不雨,種麥方艱,遇此黃箓,土膏獲潤?!雹佟逗-偘渍嫒苏Z錄》卷二,《道藏》第33冊,第120頁。白玉蟾對鶴林有濃厚的感情,“日復(fù)一日,思我鶴林,雁斷魚沉,實(shí)傷我心”就是其心境的真實(shí)寫照。白玉蟾的文集和詩詞中以鶴林為題者甚多。例如《十二時鶴林靖作》:
素馨花在枝無幾,秋入欄干十二那。茉莉如今已矣,只有蘭英菊蕊。霜蟹年時香橙,天氣總是悲秋。意問宋玉當(dāng)日,如何對此凄涼。風(fēng)月怎生存濟(jì),還未知幽人心事。望得眼穿心碎,青鳥不來彩鸞何。云鎖三山翠,是碧霄有路。要?dú)w歸又無計(jì),奈何他水長天遠(yuǎn),身又何曾生翼。手捻芙蓉,耳聽鴻雁,怕有丹書至,從人問富貴。一歲復(fù)一歲,此心終日繞香,盤在篆畦兒里。②《海瓊白真人集》,《藏外道書》第5冊,第93頁。
《喜遷鶯鶴林靖偶作》:
吾家何處對落日,殘鴉亂花飛絮。四海五湖千巖萬壑,已把此生分付。怎得海棠心緒,更沒鴛鴦債負(fù)。春正好嘆流光有限,老山無數(shù)。歸去君試覷紫燕,黃鸝愁怕韶華暮。細(xì)雨斜風(fēng)斷煙芳草,暑往寒來幾度鎖。卻心猿意馬,縛住金烏玉兔,今古事似一江流水,此懷難訴。③《海瓊白真人集》,《藏外道書》第5冊,第93頁。
《又寄鶴林靖》:
銀月凄涼,綺霞明滅。秋色如此,露滿清襟。風(fēng)生衰鬢,夜已三更矣。尋思往事,千頭萬緒。回首悄如夢里,指煙霄不如歸去,不知今夕何夕。鶉衣百結(jié),膱脂垢膩。猶是小蠻,針指對酒。逢詩高吟,大笑四海。今誰似荷亭,竹閣共風(fēng)同月,此會今生能幾。君須記,去來聚散,只慍底事。④《海瓊白真人集》,《藏外道書》第5冊,第93頁。
白玉蟾詩文中以鶴林為題還有《洞仙歌·鶴林賦梅》、《元旦在鶴林偶作》等,例如《元旦在鶴林偶作》:
東風(fēng)吹散柳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從此陽春應(yīng)有腳,百花富貴草精神。⑤《海瓊白真人全集》卷六,《道藏精華》第十集之二,第871頁。
鶴林靖今在何處?筆者曾經(jīng)多次進(jìn)行過實(shí)地考察,搜尋到一些遺跡。一是在福州城東五里鳳丘山,即彭耜在福州的居處鶴林道院。二是福建寧德的霍童。前一種說法有較多的史料支持,彭耜所治鶴林靖,位于福州的祖居地,“其所居立鶴林靖”⑥《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四十九,《道藏》第5冊,第386頁。,“今城東有鳳丘山鶴林道院存焉?!雹摺稓v世真仙體道通鑒》卷四十九,《道藏》第5冊,第386頁。因此,筆者認(rèn)為鶴林靖在無諸所建城的三山(福州)鼓山之下、螺江之隅,其范圍包括福州城區(qū)遠(yuǎn)至長樂嵩山一帶。筆者曾到福州東郊鶴林社區(qū)做了實(shí)地考察,參見拙著《道教金丹派南宗考論:道派、歷史、文獻(xiàn)與思想綜合研究》第九章。此不復(fù)贅。
白玉蟾的主治“碧芝靖”今在何處?道書文獻(xiàn)記載闕如。筆者根據(jù)自己掌握的材料,推測其很可能位于福州閩清縣境內(nèi)或者附近。理由如下:
其一,閩清縣是白玉蟾的原籍地,白玉蟾祖籍閩清縣,道風(fēng)濃厚⑧閩清縣現(xiàn)有張圣君廟、芹山觀等許多道教宮廟。筆者曾經(jīng)到閩清進(jìn)行田野考察,發(fā)現(xiàn)閩清至今仍然保留有白玉蟾的遺跡多處。,白玉蟾道友、南宋道教丹家兼詩人黃天谷即閩清人。在閩清設(shè)立南宗宗教活動基地?fù)碛刑鞎r地利之便。筆者在田野調(diào)查時,福州南關(guān)白真人廟的信眾告訴筆者,福州的閩侯、長樂、閩清過去有多所祭祀白玉蟾的宮廟。
其二,白玉蟾《閩清縣治祈雨文字》提供了解開這一謎團(tuán)的間接證據(jù):
余方在閩清縣治祈雨文字,名之曰大宋濟(jì)世金書。書成,錄寄鶴林靖。未寄間,聞本靖亦閔雨詣岳祠有禱,禱且應(yīng)。諸黃冠皆有詩以美之。余亦以寄之,并為吾法之勉云。
魃熱天草木煩,請檄上清火鈴君。
為我挽斷黃河源,并與拽翻蒼海根。
我亦弗信神龍頑,我亦弗疑神雷蠻。
速須霔雨如傾盆,鶴林真人事奏函。
白晝香篆升天門,東井箕星訪白羊。
靊霳急速追元溟,宇宙肸蠁一彈指。
郊外萬絲懸如繩,人疑袖手倦作霖。
豈知此心冥太清?夙世已是神霄卿。⑨《海瓊白真人全集》卷四,《道藏精華》第十集之二,第580-581頁。
上述祈雨文字明確記載了白玉蟾在其祖籍地福建路閩清縣治所進(jìn)行祈雨的宗教活動情況。白玉蟾書寫的祈雨文字名為“大宋濟(jì)世金書”,書成后,以符箓形式欲寄彭耜主治的鶴林靖。尚未寄時,其間聽說“本靖亦閔雨詣岳祠”,禱而靈驗(yàn),眾道士皆有詩贊美,于是白玉蟾亦以祈雨文字符箓寄之。
北宋時期,張?zhí)鞄熞幌凳艿匠⒅匾?,?jù)《漢天師世家》卷二及《宋會要》記載,第二十四代天師張正隨、二十五代天師張乾耀、二十六代天師張嗣宗先后為宋真宗、宋仁宗召赴闕,并授相應(yīng)賜號①張正隨八十七歲無疾而終,宋真宗賜號“真靜先生”;宋仁宗天圣年間召張乾耀赴闕,賜號“澄素先生”;宋仁宗至和年間召張嗣宗赴闕,賜號“虛白先生”(《漢天師世家》卷二,而據(jù)《宋會要》記載則為“沖靜先生”)。南宋時期,江西龍虎山天師道發(fā)展迅速,日漸壯大,一統(tǒng)茅山、龍虎、閤皂三山符箓。特別是北宋末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起,吸收內(nèi)丹丹法改造傳統(tǒng)符箓,形成別具特色的內(nèi)丹符箓相結(jié)合的道法,產(chǎn)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白玉蟾曾到訪過江西省貴溪縣龍虎山上清宮,作有《上清集》,與江西龍虎山天師多有往來。元明善奉敕編、周召續(xù)編《龍虎山志》收有白玉蟾“題上清宮”詩:“五日連陰霧雨昏,驅(qū)車應(yīng)有比山文。漸無吏部回天筆,為我重開壘踈云。石榴涓涓水脈長,野田冉冉稻花香。相迎誰似山云意,更借松風(fēng)十里涼。”②元《龍虎山志》,中國宗教歷史文獻(xiàn)集成之二《三洞拾遺》,第13冊,第80頁。江西龍虎山天師府至今還完整保留有白玉蟾挖掘的丹井靈泉井:“靈泉井在真人府月臺之前,甬道之中,玉蟾白真人所開,甘香清冽,有異諸井?!雹矍鍔浣洱埢⑸街尽肪矶?,中國宗教歷史文獻(xiàn)集成之二《三洞拾遺》,第13冊,第122頁。
筆者20世紀(jì)90年代和近年多次實(shí)地考察,得知此靈泉井亦名法水井,水質(zhì)清澈甘甜,今位于天師府新復(fù)修的玉皇殿正前方。據(jù)井旁天師府管理委員會豎立的“靈泉井簡介”稱,此為天師世家飲用的唯一水源,故又稱天師靈泉。與天師府內(nèi)趙孟兆頁書的仁靖真人(張留孫)碑、元代大銅鐘④此口大銅鐘重9999斤,是第40代天師張嗣德、吳全節(jié)等人,于元至正十一年所在杭州路富陽縣赤松河造。原位于上清宮,現(xiàn)移至天師府2003年興建的鐘亭回廊中,銅鐘上銘刻有金蓬頭弟子“玄學(xué)方從義書”的銘文,略云:“至正十有一年,正月乙丑,信州龍虎山上清萬壽宮災(zāi),宮之道士相與謀曰:今將構(gòu)新宮以還其舊,然殿堂門廡,工多役鉅,其能獨(dú)完乎。宜乎各置其力,以相其成也。于是東隱院道士祝光義乃曰:昔提點(diǎn)黃公復(fù)亨為大鐘建重屋而懸焉,其制宏壯工巧,我將纘黃公之功,若何?眾咸曰:善。乃以是年九月庚申經(jīng)始。越明年,潤三月辛卯告成。凡用金九千斤……玄學(xué)方從義書?!贝箸娿懳暮罂逃小坝窕蕦氄a”文字,周遭還刻有“大道興行”“大道興行”“風(fēng)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和“皇圖鞏固”等文,落款:“正一教主嗣漢四十代天師太乙明教廣玄體道大真人主領(lǐng)三山符箓掌江南道教事張嗣德”、“特進(jìn)上卿大宗師崇文弘道玄德真人,總攝江淮荊襄等處道教,知集賢院道教事吳全節(jié)”、“沖道崇玄弘教法師教門提點(diǎn)龍虎山大上清正一萬壽宮主持提點(diǎn)兼管本路諸宮觀事戴永堅(jiān)”、“明素通真弘教法師教門提舉龍虎山大上清正一萬壽宮提舉知宮兼管本路諸宮觀事龔德同”一干人等。此鐘銘文也收錄張金濤主編《中國龍虎山天師道》第二章,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8-29頁。、千年羅漢松和呈北斗七星狀分布的古樟樹齊名⑤北京東岳廟也保留有趙孟頫書奉敕撰文的張留孫道行碑一方。,為天師府著名古跡。
《上清宮方丈后序》云:
三四聲狷叫落月,六七竿竹呼起風(fēng)。
夜靜無人知此味,還他方丈拙庵翁。⑥《海瓊白真人全集》卷六,《道藏精華》第十集之二,第887頁。
朱逸輝等人的校注本《白玉蟾全集》卷二有一首《送張?zhí)鞄煛罚?/p>
自從汝離武夷來,險(xiǎn)阻艱難歷幾回。
江左旅中連值雨,春深路上滑成苔。
鳥啼花片落流水,風(fēng)慘猿聲嘯古臺。
舉眼四山如壁立,教君歸去也心灰。⑦《白玉蟾全集》卷二,??冢汉D铣霭嫔?004年校注本,第250頁。
校注本的標(biāo)題“送張?zhí)鞄煛笨钟姓`,因?yàn)樗未环Q張道陵后裔為天師,而僅稱先生。經(jīng)筆者核對白玉蟾文集甲本(明萬歷甲午《瓊琯白真人集》,不分卷,《重刊道藏輯要》婁集,巴蜀書社縮印本第6冊影印,《藏外道書》第5冊,巴蜀書社1994年影印,為便于研究,本文簡稱甲本。)和乙本[清同治戊辰重鐫《白真人集》,十卷本(原八卷本,新增二卷),福建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古籍部等單位多有收藏,筆者也獲得原書影印件,今人編輯的《道藏精華》第十集之二、《道書集成》第42冊影印,本文簡稱乙本。],證實(shí)了筆者的看法,甲本作《送張?zhí)珟煛?,乙本作《送張大師》。⑧《瓊管(琯)白真人集》題作《送張?zhí)珟煛?,《藏外道書》? 冊,第59 頁;《海瓊白真人全集》題作《送張大師》,《道藏精華》第十集之二,第737頁。
白玉蟾《上清集》里有《虛靖先生》詩一首,對天師道三十代天師張繼先稱贊有加:
七返還丹阿誰無,先生歸去誰識渠。
時人要見真虛靖,北斗西邊一點(diǎn)如。⑨《修真十書上清集》卷四十三,《道藏》第4冊,第795頁。
關(guān)于三十代天師張繼先(1092-1127)的生平事跡,《漢天師世家》卷三有詳細(xì)記載,云:
三十代天師諱繼先,字嘉聞,又字道正,號翛然子,二十七代天師之曾孫。祖敦信,父處仁,仕宋知臨川縣。宋(衣佑)七年壬申十月二十日生于蒙谷庵。五歲不言,一日聞雞鳴,忽笑賦詩曰:“靈雞有五德,冠距不離身,五更張大口,喚醒夢中人。”翌日宴坐碧蓮花上,人皆稱異,(以)為真仙。今浴仙觀有池存焉。九歲嗣教。……赴闕召見,問曰:“卿居龍虎山,曾見龍虎否?”對曰:“居山虎則常見,今日方睹龍顏?!鄙蠍?。令作符進(jìn)。上覽笑曰:“靈從何來?”對曰:“神之所寓,靈自從之?!鄙蠁枺骸澳軙??”對曰:“臣嘗書《道德經(jīng)》?!彼烊∵M(jìn)。上問:“修丹之術(shù)若何?”對曰:“此野人事也,非人主所宜嗜。陛下清靜無為,同夫堯舜足矣?!鄙蠍偅倘雽嫷??!佟稘h天師世家》卷三,《道藏》第34冊,第826-827頁。
張繼先九歲嗣教,宋徽宗崇寧以后,多次被召至東京,建醮內(nèi)廷,賜號“虛靖先生”。著有《心說》、《大道歌》等傳世,明代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編次有《三十代天師虛靖真君語錄》七卷傳世。其《心說》云:“夫心者,萬法之宗,九竅之主,生死之本,善惡之源,與天地而并生,為神明之主宰?!雹凇度鞄熖摼刚婢Z錄》卷一,《道藏》第32冊,第368頁。對白玉蟾有深刻影響,白玉蟾自述以張繼先真言為修行指南,《法曹陳過謝恩奏朱章》說:
虛靜先生張繼先有言曰:“人生百年一彈指,閉眼風(fēng)刀即立至?!背加^此言,愈增驚悸。③《海瓊白真人全集》卷九,《道藏精華》第十集之二,第1186頁。
《武夷集》收錄《歷代天師贊》三十二首,從漢代第一代天師張道陵直至南宋第三十二代天師張守真,每位天師各贊一首。其中也有一首第三十代天師贊:
第三十代,諱繼先,字遵正。
筑著成都人姓劉,丹成蛻跡入羅浮。
瓊樓數(shù)紙御書在,虛靜先生已調(diào)頭。④《修真十書武夷集》卷四十六,《道藏》第4冊,第802頁。
其余宋代天師贊還有8首:
第二十四代,諱正隨,字寶神。
人在梨鋤煙水鄉(xiāng),結(jié)茅高臥小松崗。
敕封真靜先生號,一卷仙經(jīng)一燭香。
第二十五代,諱乾曜。
橫握铘铘入洞天,洞天漠漠掩寒煙。
仁宗親問金丹訣,笑指斜陽噪亂蟬。
第二十六代,諱嗣宗。
朱砂鼎里煉金晶,默禱天皇入紫冥。
月落半山丹井水,猿聲驚斷滿天星。
第二十七代,諱象中,字拱辰。
仁皇恩賜紫衣時,方是馨聲七歲兒。
閑把洞章歌一闋,不知鸞鶴滿天飛。
第二十八代,諱敦復(fù),字延之。
棘圍戰(zhàn)罷笑歸來,一寸功名心已灰。
白鶴何年歸洞府,夕陽影里野猿哀。
第二十九代,諱景端,字子仁。
當(dāng)年仙去鶴巢空,萬壑千崖夕照紅。
人在丹丘玄圃外,蕭蕭松桂夜來風(fēng)。
第三十一代,諱時修,字朝英。
是個清都一散郎,凝神聚氣煉丹陽。
片云孤鶴無蹤跡,半夜風(fēng)寒萬里霜。
第三十二代,諱守真,字遵一。
鶴頭龜腮骨已仙,星壇長嘯詠瓊篇。
自從闕下歸仙后,一枕清風(fēng)幾萬年。⑤《修真十書武夷集》卷四十六,《道藏》第19冊,第802頁。
前文已提及,柳存仁曾在《香港明報(bào)月刊》發(fā)表《題免得龕藏漢天師世系贊卷》一文,認(rèn)為此《贊》乃是現(xiàn)存最早的關(guān)于漢天師世系的文字記載⑥柳存仁:《和風(fēng)堂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682頁。,有重要文獻(xiàn)史料價值。
筆者贊同柳存仁觀點(diǎn),但以為,上述的贊歌還有兩點(diǎn)值得注意,其一,均稱第幾代師,而不稱第幾代天師。一字之差,符合宋代朝廷對龍虎山天師道封號的慣例。唐代對后漢張?zhí)鞄煹拿缫?,僅“冊封太師”⑦《唐會要》卷五十“雜記”記載:“后漢張?zhí)鞄?,冊贈太師?!?。宋代對張陵及龍虎山嗣教者只給予“真君”、“先生”賜號,例如,宋徽宗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召張繼先至京,賜號“虛靖先生”,視秩中散大夫,并賜昆玉所刻“陽平治都功印”。不久,封其祖先張陵“正一靜應(yīng)顯佑真君”。因此,現(xiàn)今《道藏》本《武夷集》“歷代天師贊”標(biāo)題恐為后人整理白玉蟾文集時所加。
其二,此贊歌只寫到三十二代天師張守真。為我們判定白玉蟾生年當(dāng)為紹興四年而非南宋宋光宗紹熙四年又提供了一則有說服力的史料。
《武夷集》中記載有一些南宗齋醮科儀的文書,從這些上章表奏的文書內(nèi)容上看,南宗的齋醮科儀多“襲正一之風(fēng)”,如《表奏法壇傳度首過謝恩朱章》首言:
泰玄都正一平炁系天師、清微天化炁南岳先生、赤帝真人:神霄玉府五雷副使、上清大洞經(jīng)箓弟子臣某,稽首再拜上言。臣竊謂陳章奏牘,所以開懺謝之門也;飛神御氣,所以入朝謁之路也;傳真度妙,所以襲正一之風(fēng)也;升秩登班,所以按薦舉之法也;承流宣化,所以闡驅(qū)禳之教也;芟邪立正,所以崇清凈之道也?!佟缎拚媸畷湟募肪硭氖?,《道藏》第4冊,第807頁。
其奏章首列“泰玄都正一平炁系天師”,在另一則《雷府奏事議勛丹章》②《修真十書武夷集》卷四十七,《道藏》第4冊,第808頁。亦如此,均奏請先泰玄都正一平炁系天師,后依次為清微天化炁南岳先生、赤帝真人。白玉蟾本人也自稱上清大洞寶箓弟子,“傳真度妙,所以襲正一之風(fēng)也”。由此可以看出南宗與正一派、上清派有密切的關(guān)系。
在《法曹陳過謝恩奏事朱章》中,白玉蟾以上清大洞寶箓弟子、五雷三司判官、知北驅(qū)邪院事的身份,稽首再拜上言:
臣聞太極仙翁有言:學(xué)法之士,如赤體拶白刃耳。臣觀此言,莫不戰(zhàn)栗。虛靜先生張繼先有言曰:人生百年一彈指,閉眼風(fēng)刀即立至。臣觀此言,愈增驚悸?!?jǐn)據(jù)太上三五都功、正一盟威弟子施某等,昨各已錄心詞上奏天庭,乞行傳度,已為滕申都省,依科給帖,充授法職。尋即擇日建壇,剖符破券,撥將統(tǒng)兵,分司隸事。然后以蕊殿瑯書,心傳口訣。茲則同發(fā)誠心,謹(jǐn)取今月某日,虔就武夷山升真玄化洞天,修設(shè)三界高真謝恩清醮幾分,延奉上真,仰酬玄造……③《修真十書武夷集》卷四十七,《道藏》第4冊,第805頁。
白玉蟾以三十代天師張繼先“人生百年一彈指,閉眼風(fēng)刀即立至”為修道建醮的警句,在武夷山升真玄化洞天,修設(shè)三界高真謝恩清醮,從朱章“謹(jǐn)據(jù)太上三五都功、正一盟威弟子”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南宗與龍虎山天師道有著十分密切的思想傳承關(guān)系。明代洪武壬申夏五月,嗣天師張宇初為元代王道淵《還真集》作的序,就評論到金丹派南宗的地位,云:“厥后(指《魏伯陽《參同契》之后,筆者注)由鐘離云房授唐呂巖,則祖述其說,而歌辭論辯庶得乎指歸之正,代亦不乏其人焉。若宋之張紫陽、石杏林、陳泥丸、白紫清、李玉溪、李清庵,皆一時杰出。凡其辭旨,亦不下伯陽,而互有深造默會者焉?!雹堋哆€真集序》,《道藏》第24冊,第97頁。
白玉蟾南宗對傳統(tǒng)符箓道法有獨(dú)特的看法。道法種類繁多,作為一名南宗道士,首先要精通一箓一法一術(shù):
真師(指白玉蟾,筆者注)告耜云:今但專佩一箓,專受一職,專行一法,專判一司文字,于一司將吏前,專用一符一水,不過只是心與神會,用之則靈耳。恰如真龍,但一滴水,便作滂沛,豈用如許繁耶!⑤《海瓊白真人語錄》卷一,《道藏》第33冊,第113頁。
萬法歸一,各家之法,名號雖不同,但其本質(zhì)是一樣的。元長問曰:
近世有行靈寶法者,不曰無此法也;復(fù)有行圓通法者,亦不曰無此法也;更有行混元法者,亦不曰無此法也。然其門類之多,咒訣之煩,而于道則不甚正一也。古者以正一傳教,故所行之法,簡而且易。今曰靈寶,何異圓通?今曰圓通,何異混元?今曰混元,何異正一?夫人之心,本自圓通,本自靈寶,本自正一,本自混元。以人之一心,而流出無窮無盡之法,蓋如天之一炁,生育萬物也。而又曰混元是一階,靈寶是一階,圓通是一階,正一是一階,譬如杜鵑鳥,或曰子規(guī),或曰謝豹,或曰白帝魂,或曰映山紅,或曰搗藥禽,或曰蜀鳥,其實(shí)一杜鵑也。⑥《海瓊白真人語錄》卷一,《道藏》第33冊,第113頁。
《海瓊白真人語錄》卷四有一則《海瓊君萬法歸一歌》⑦《海瓊白真人語錄》卷四,《道藏》第33冊,第134頁。,白玉蟾的萬法歸一思想與其師陳楠的“丹基歸一論”是一脈相承的。
白玉蟾對于傳統(tǒng)符箓道法十分精通,擅長用符箓法術(shù)濟(jì)世度人。《靜余玄問》就記載了彭耜一段話,頗能說明白玉蟾符箓法術(shù)的高超:
耜問曰:耜之事先生,其日淺邪?六年矣!所得深邪!先生之道如海,洪淵莫竊。耜從容之日,見先生為人驅(qū)邪治病,或與之泥塊,或與之木札,或石或炭,或可食或不可食,或物或非物,或有符水,或但告之以方略。每不與不告之者,皆不可治,與而告之者例作效。耜不知其如何,竊亦心領(lǐng)意會,效先生之所為,往往亦靈驗(yàn)。曰:此非世人所知。⑧《靜余玄問》,《道藏》第32冊,第411頁。
從這一記載來看,白玉蟾的師傅陳楠曾以泥丸為人治病,而白玉蟾青出于藍(lán)而勝于藍(lán),其用符箓法術(shù)為人驅(qū)邪治病的手段十分多樣,治病手段遠(yuǎn)遠(yuǎn)高于其師陳楠。
從萬法歸一這一思想出發(fā),南宗形成了會通各家各派之法的綜合法術(shù)思想。
在南方正一道教中,閤皂宗是其中一大重要道派。學(xué)術(shù)界一般認(rèn)為,作為三山符箓的閤皂宗形成于北宋。閤皂宗是以靈寶派發(fā)展到以江西閤皂山崇真萬壽宮為傳播中心時代的別稱。它本是靈寶派,但又是靈寶派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特定歷史階段。①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第一卷《閤皂宗》,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4年版,第123頁。白玉蟾曾在宋寧宗嘉定十三年庚辰(公元1220年)夏季造訪閤皂宗,應(yīng)閤皂宗當(dāng)時的轄宮適沖妙師朱季湘閣所請,為六年前落成的新昊天殿作了一篇《閤皂山崇真宮昊天殿記》,此文存《修真十書玉隆集》,也收入《閤皂山志》卷上②[明]俞策:《閤皂山志》卷上,《藏外道書》第32冊,第547-548頁;另見《中國宮觀志叢刊》第29冊,第36-40頁。。閤皂宗在南宋時的傳承情況,目前學(xué)術(shù)界由于史料缺乏,所知甚少。筆者曾專程赴閤皂山實(shí)地考察,據(jù)當(dāng)?shù)氐篱L介紹,近年閤皂山在重建修復(fù)過程中,陸續(xù)發(fā)現(xiàn)一些碑刻和買地劵。故此篇記文對于研究南宋時期閤皂山道教歷史有較高價值,迻錄《閤皂山崇真宮昊天殿記》如下:
竊聞道包擊土央扎,實(shí)在乎象帝之先,氣運(yùn)堪輿,最高者昊天之極。宅妙有玄真之國,殿彌羅無上之都,豁落光明,渺渺紫金,云梵之闕,恢宏湛寂,蒙蒙碧漠,玉清之宮,位奠太微,尊居大有,是為上圣。允號無宗,璮玄范而總制十方,妙化機(jī)而統(tǒng)臨三界。載考南郊之典,昔有圓丘之壇,其在道家,尤當(dāng)祀事,莫謂無聲之載,盍存臨汝之誠。閤皂山福地崇真宮,舊有殿帝之所,雖麗不華,似簡而陋,方謀撤而新之,清江湖山楊舜臣者,崇道欽天之士,慨然捐鏹奇五千緡,獨(dú)易其舊而更建焉。梓人執(zhí)輿輪之役,陶氏運(yùn)挺壁之工,始于圭申之冬,訖工于乙亥之秋,首尾四年,經(jīng)營萬力,偉哉,亦難事也。嘉定庚辰,維時季暑,予來閤皂山,適沖妙師朱季湘轄宮,遂以前此六年新昊天之殿為告,俾予記之。予自惟陶洪景為帝作記,李賀為帝作《玉樓記》,顧無陶李清偉之文,亦切慕之,且語沖妙曰:夫上帝之居,百千萬重道氣,千二百官君,結(jié)空為天,凝梵為城,混合三營以為樓臺,變化九霞以為宮室。靄垣而霓壤,霨樓而雷堤,飛廉督王典桂瓊槐之材,……此特記其仿佛,今舜臣所以為帝之離宮者,實(shí)依稀之。若夫?qū)毜顪Y深,云龕岌嶪,御容英粹,玉座委蛇。地皆砌以花磚,壁皆粉以銀液,中邊供具,左右羽儀,下甃鳳,上陳鴛瓦,千楹耀日,萬拱凝煙,高聳溟蒙,雄壓崷崪,丹光紫氛之麗,朱扉黃閣之嚴(yán),羽士有所歸心,名山為之增氣。以世俗而言之,獻(xiàn)豆粥麥飯者,天子嘉之,納栗者爵之,貢馬官之,雖玉帝高高在上,其視甚微,其聽甚卑,則舜臣蒙福之報(bào),宜何如也。夫以上帝之德,不可明言。開天執(zhí)符,長御延康之歷,含真體道,默膺混沌之圖,且蚩蚩蠢蠢,林然于天地之間者,豈知乎帝力哉?嘗謂至高之天,能降自求之福,繕能竭斗,獺能祭天,況人也乎?沖妙曰:然。是年七月朔,瓊山白玉蟾敬于殿中書。③《修真十書玉隆集》卷三十一,《道藏》第4冊,第751頁。
昊天殿為閤皂山著名宮觀崇真宮的一部分,崇真宮位于閤皂東峰之麓,據(jù)宋寧宗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周必大《崇真宮記》記載,前此無宮觀之名,初置靈仙館,毀于隋季,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始構(gòu)臺殿,稱閤皂觀,宋徽宗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賜號崇真宮。崇真宮有金關(guān)寥陽殿、昊天殿、正一堂、靖應(yīng)堂、祖師殿、葛仙公殿等殿堂,其中昊天殿年久失修,南宋嘉定年間,有清江湖山楊舜臣出資修繕一新。嘉定庚辰(公元1220年),白玉蟾來到閤皂山,適逢沖妙師朱季湘主持崇真宮,朱季湘將此六年前新落成的昊天殿一事相告,請白玉蟾記之。于是便有了這篇記文。
白玉蟾還特別贊賞江西閤皂山黃冠朱季愈“悟大隱居廛之說,心遠(yuǎn)地自偏之句”,特為其作了《心遠(yuǎn)堂記》,略云:
從《玉隆集》所收《牧齋記》一文也可看出白玉蟾與閤皂宗道士有密切交往:
閤皂黃冠師劉貴伯,以牧名齋,屬予為記。予問知黃帝呼牧馬童子為天師,釋迦指牧牛小兒為菩薩,乾馬坤牛,何以牧之圣人?故曰:謙以自牧牧之為義。牧羊則先去敗群,故無觸藩之虞,塞翁之于牧也,初何容心于得失哉?天子置群牧以牧民,均義也。貴伯詩甚騷而以懶辭,酒甚寬而以醉辭,棋甚敏而辭以不智,琴甚清而辭以不古,能煉內(nèi)丹,能役五雷,皆以不知為辭,其謙謙如此,是自牧也。不勞鞭繩,蓋以馴熟矣。僧家所謂人牛俱失,道家所謂翁馬兩志,孰為牧之?蓋自牧也,貴伯得之矣。①《修真十書玉隆集》卷三十一,《道藏》第4冊,第753頁。
而《靜勝堂記》則是白玉蟾為閤皂山楊大榮修葺一新的道堂靜勝堂所作之文,略云:
紫陽真人張君平叔,與白龍洞劉仙書曰:靜以勝動,真以勝偽,鉛則汞之母,汞者金之父,此足以知道之要矣?!x山楊仁叔,黃冠師也,知所謂靜勝之理,葺堂以匾之。予過而問焉,仁叔俯而不答,予雖欲辯而不可得,是亦以靜而勝之也。予知之。非欲以靜而敵世,非欲以靜而過人,蓋將戰(zhàn)寒暑于不兵之鄉(xiāng),奪清閑于無刃之場。若夫言中有刺,笑里有刀者,遠(yuǎn)之矣。受炙灼者不熱,而衣葛者熱。采凍磷不寒,而擁貂者寒。是皆為寒暑所勝,不能靜以敵之爾。予謂之言曰:天道不爭,上善若水,爾無心兵,方寸太平。所以堂之而額以斯名。仁叔字也,其名大榮。②《海瓊白真人全集》卷二,《道藏精華》第十集之二,第305-310頁。
楊大榮,字仁叔,閤皂山黃冠師。其新修葺的道堂以“靜勝堂”命名,白玉蟾經(jīng)過閤皂山時,對楊仁叔所立的道堂匾額極為欣賞,稱贊楊仁叔“知靜勝之理”,故作此《靜勝堂記》。
綜上所述,白玉蟾金丹派南宗與宋元正一道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不僅表現(xiàn)在南宗的宗教制度、道堂戒論、堂規(guī)等制度、人員交往、道脈傳承層面,還突出表現(xiàn)在南宗“內(nèi)修金丹,外用符箓”的修行方面,關(guān)于這方面的內(nèi)容,限于篇幅,另文討論③蓋建民著《道教金丹派南宗考論:道派、歷史、文獻(xiàn)與思想綜合研究》,北京:社會科學(xué)文獻(xiàn)出版社2013年版,第849-86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