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嘯,張 輝,李澤庚,童佳兵,楊 程,韓明向(.安徽中醫(yī)藥大學0級碩士研究生,安徽 合肥 008;.安徽中醫(yī)藥大學,安徽 合肥 008;.安徽省中醫(yī)院,安徽 合肥 00)
韓明向活用止嗽散治療外感咳嗽擷要
馬 嘯1,張 輝1,李澤庚2,童佳兵3,楊 程3,韓明向3
(1.安徽中醫(yī)藥大學2012級碩士研究生,安徽 合肥 230038;2.安徽中醫(yī)藥大學,安徽 合肥 230038;3.安徽省中醫(yī)院,安徽 合肥 230031)
韓明向教授為全國第2批及第4批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肺病學科學術帶頭人[1]。韓師從事中醫(yī)臨床、教學、科研工作40余載,醫(yī)理精深、治學嚴謹、醫(yī)德高尚。筆者有幸跟隨左右,聆聽韓師教誨,記錄其所診病例,并跟蹤調查,發(fā)現(xiàn)韓師對肺系疾病的治療可謂獨具一格,尤其擅于運用止嗽散加減治療外感咳嗽,并且每獲良效。現(xiàn)將老師活用止嗽散治療外感咳嗽的經驗介紹如下。
咳嗽是指外感或內傷等因素,導致肺失宣肅而肺氣上逆,以咳嗽或咯吐痰液為主要表現(xiàn)的病證,也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證候之一[2]。韓明向教授認為咳嗽一病,因六淫之邪襲肺,或外邪襲于肌表,傷及肺系,肺失宣降,氣機上逆而發(fā)病。外感者,其病變在肺衛(wèi),由于四時氣候變化的諸般不同,人體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區(qū)別,因此臨床上常出現(xiàn)寒重、熱重等情況,同時風為百病之長,其邪居六淫之首,無論寒、熱、燥皆以風而行,由風引動,故外邪多以風邪為引導侵襲人體,以致于有風寒、風熱、風燥之不同。
韓師在臨床治療外感咳嗽一病中,多以祛風為立方之根本,因肺為五臟之華蓋,屬上焦,上焦如羽、非輕不舉,故韓師多以輕清靈動之品以梳理肺氣、調制上焦。在選藥組方上主張用藥宜溫潤和平,不可過用苦寒藥物,以免過寒肺氣固澀,痰飲結聚;也不可過用辛熱藥物,以防過熱灼肺耗津??人猿跗饡r更不可妄用酸澀藥物致肺氣郁遏不得宣暢,不能透邪外出,邪戀不去,反而久咳傷正。
韓明向教授臨證多用《醫(yī)學心悟》之止嗽散為止外感咳嗽的主方,此方“溫潤和平,不寒不熱,既無攻擊過當之虞,大有啟門驅賊之勢。是以客邪易散,肺氣安寧”。方中紫菀、百部為君,兩藥味苦,肺經,性溫而不熱,潤而不膩,皆可溫潤止咳化痰。桔梗味苦辛而性平,善于開宣肺氣,能升提肺氣以利膈;白前味辛甘性平,長于降氣化痰,下氣開壅止咳。兩者協(xié)同,一宣一降,以利肺氣之宣降,增強君藥止咳化痰之力,為臣藥。佐以陳皮宣肺利氣祛痰,荊芥散風解表。甘草緩急止咳和桔梗配伍更有利咽止咳之功。全方具有溫而不燥,潤而不膩,散寒不助熱,解表不傷正特點。韓師多在此方基礎上根據身感六淫之氣加減,雖看似平淡無奇,可達“藥不貴險峻,惟期中病而已”,臨證收效甚佳。
韓明向教授在對外感咳嗽的臨床辨證施治中多以疏散風邪作為診斷要點進行切入,以止嗽散貫穿始終,并在此方的基礎上裁方化藥,因證施治,靈活運用。
3.1 風寒襲肺證
韓師認為氣陽虛弱者,易于貪涼感寒、汗后當風等而致外感風寒咳嗽。癥見咳嗽痰稀、色白,伴有頭痛,鼻塞,噴嚏,流清涕,骨節(jié)酸痛,惡風無汗,舌淡苔薄白,脈浮緊。風寒咳嗽輕癥,用止嗽散加減治療。若屬風寒咳嗽重癥,咳嗽、痰稀、伴頭痛項強、惡寒、發(fā)熱無汗,當用三拗湯加止嗽散加減治療[3]。
例:薛某,男,43歲。咳嗽感寒而著,痰少色白,乏力,汗多,舌紫暗苔薄,脈浮緊。用防風10g,黃芪20g,白術10g,黨參10g,茯苓10g,陳皮10g,炙甘草6g,炙百部10g,紫菀10g,款冬花10g,白前10g,前胡10g,杏仁8g,炙麻黃6g,荊芥10g,當歸10g,桃仁6g,附片10g,細辛3g。7劑,咳嗽諸癥痊愈,續(xù)予玉屏風散鞏固療效。
3.2 風熱犯肺證
韓師認為外感風熱者,肺氣不清,熱灼津液為痰,肺失清肅而咳嗽。癥見咳嗽頻劇,氣粗或咳聲嘶啞,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黃,咳時汗出,常流黃膿涕,口渴,頭痛,或見惡風,身熱等表癥,舌苔薄黃,脈浮數(shù)。在止嗽散基礎上重用荊芥配伍金銀花、連翹、黃芩、黃連等以加強疏風清熱之力。
例:劉某,男,39歲。反復咳嗽30余年,再發(fā)加重1個月,胸悶氣促,痰黃膿難咯出,舌苔黃,脈浮數(shù)。辨證為風熱犯肺,肺失宣降。治擬疏散風熱,宣肺化痰。用桑白皮20g,黃芩20g,蘆根20g,薏苡仁20g,冬瓜子6g,桃仁6g,金銀花10g,連翹10g,魚腥草10g,炙百部10g,紫菀10g,款冬花10g,白前10g,前胡10g,膽南星10g,竹茹10g,炙甘草6g,浙貝母10g。14劑,咳嗽諸癥痊愈,續(xù)以生脈散加味鞏固療效。
3.3 風燥咳嗽證
韓師認為風燥者,燥邪灼津生痰,肺氣失于潤降而咳嗽。癥見干咳,喉癢,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或痰中帶血絲,口干,舌苔薄白而少津,脈浮或浮數(shù)。在止咳散基礎上常以二陳湯配伍止嗽散加減以增強祛風潤燥之力。
例:謝某,男,76歲。感冒后咳嗽半月余,咽干,無胸悶氣喘,舌紅,脈緊。用半夏10g,陳皮10g,茯苓15g,荊芥10g,炙百部10g,紫菀10g,當歸10g,款冬花10g,白芷10g,前胡10g,桔梗10g,甘草8g,蘆根15g,桃仁10g,杏仁10g。服7劑而愈。
“咳證雖多,無非肺病”,正如程鐘齡所言“肺體屬金,譬若鐘然,鐘非叩不鳴。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自外擊之則鳴;勞欲情志飲食炙搏之火,自內攻之則亦鳴”。若“醫(yī)者不去其鳴鐘之具,而日磨銼其鐘,將鐘損聲嘶而鳴之者如故也”。韓師認為外感咳嗽一病,多與風邪有關,治當祛風散邪,風去則邪無所附,同時外感之邪得以發(fā)散,亦不損耗肺氣,故其臨證以“溫潤和平”之止嗽散為主方,正如《醫(yī)學心悟》所說:“蓋肺體屬金,畏火者也,過熱則咳;金性剛燥惡冷者也,過寒亦咳。且肺為嬌臟,攻擊之劑既不任受,而外主皮毛,最易受邪,不行表散則邪氣留連而不解?!?/p>
[1] 牛云飛.韓明向診治咳嗽擷要[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1,23(3):214-217.
[2] 周仲英.中醫(y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71.
[3] 張念志,朱慧志.韓明向內科臨證精華[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133.
R249.7
B
1004-2814(2014)04-0337-02
2013-11-14
李澤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