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娟
(1.湖北文理學院 體育學院,湖北 襄陽 441053;2.武漢體育學院 研究生部,湖北 武漢 430079)
襄陽端公舞又名“扛神”,是保存在湖北省西北部襄陽市轄的南漳、保康和谷城一帶的宗教祭祀舞蹈。南漳、??岛凸瘸堑靥幒鼻G山山脈,三縣毗鄰,民風通融,鄉(xiāng)俗相似,那里群山環(huán)繞、交通閉塞,造就了當?shù)厣矫駥μ斓厣耢`的崇拜,端公舞就是以歌舞的形式來酬神和悅神,借以奉祀天地鬼神,為人祈福消災,具有典型的楚宮廷文化遺風,因此被譽為楚文化的活化石。
據(jù)史料考證,襄陽端公舞起源于楚國的宮廷舞,據(jù)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自商周以來,楚國一直盛行巫舞。王逸《楚辭章句》說:“楚國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巫舞實際上就是一種宗教舞蹈,在楚國一直長盛不衰,屈原的《九歌》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楚國地處湖北省西北部的荊山一帶,而襄陽的端公舞就是在祭祀鬼神時,由端公主持,并配以樂舞的一種巫舞。它由端公一人表演,不分場所。其傳承方式是由端公師設壇受徒,代代相傳?,F(xiàn)如今,端公舞像其它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一樣,面臨著傳承的危機和發(fā)展的困境。“隨著老藝人們相繼去世,盡管還有民間珍藏的文本,但總覺得是在跳大神,學習的人很少。此外,現(xiàn)僅有的一些藝人,會唱的不會跳,會跳的不會唱,或會唱會跳的不會打伴奏,影響完整性。”端公舞的傳人秦大武如是說。
為了挽救這種即將失傳的民間藝術,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分級管理,各司其職,制定了端公舞的各項保護舉措。2005年端公舞被審定為湖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而對襄陽端公舞的文化特征及其社會價值的研究也將有助于其傳承與發(fā)展。
從民族學、民俗學、民族和文化心理學的角度來認識原生態(tài)舞蹈,發(fā)現(xiàn)它們具有以下一些精神和文化內(nèi)涵:以圖騰符號為神圣力量的崇拜性、以生命本體為主題的儀式性、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題性、以民間生活為基調(diào)的大眾性。[1]
據(jù)以上四點來考量端公舞。首先,端公舞表達的是對天地神靈的崇拜。端公舞的基本動作是“屈拜”。所謂“屈拜”就是屈膝前拜,有“三拍屈拜”、“拜步”、“三步罡”等,借以表達對天地神靈的虔誠;其次,端公舞是在祭祀活動中由端公師表演的舞蹈。端公師具有神可附體的靈性,神附體后,既能把神的意志傳達給人,又能把人的愿望申訴于神。端公舞中有以雙腿屈膝顫動為主要特征的“踏點步”、“踏踏步”、“顫點步”等,展示的就是端公師神靈附體后的形態(tài);再次,端公舞分為上壇和下壇,上壇主要是祭奠死者,超度亡靈;下壇主要是驅(qū)鬼避邪,祈祥納福,這種對神靈的崇拜和敬畏體現(xiàn)了人與大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最后,端公舞中有許多模仿生產(chǎn)勞動如“耕田”、“砍樹”、“修路”等的動作,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2]
總之,端公舞是楚人崇巫習俗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具有古樸、神秘、粗獷的特點,始終保持著較原始的藝術形態(tài)。
民俗文化的交融性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是民俗文化本身的交融性,其二是此文化與彼文化間的相互融合。
就襄陽端公舞而言,一方面端公舞集歌、舞、樂于一體,歌的唱法似唱非唱、似說非說,慢速顫音,滑音較長,韻味十足;舞蹈則是端公舞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有模仿生產(chǎn)生活中的各種動作,有結合器械如扇子、花槍等的動作,還有展現(xiàn)神靈附體的各種形態(tài)動作等;使用的樂器主要有銅鑼、大镲、小镲、扛鑼子、手鼓等,這些樂器的合奏音域?qū)捄瘢嫱谐鑫孜璧那f嚴肅穆。另一方面,研究顯示襄陽的端公舞和《楚辭》一脈相承,都是楚文化的傳播載體,但縱觀端公舞的發(fā)展歷史,不難發(fā)現(xiàn)襄陽的端公舞與羌族的儺面舞和重慶開縣的跳端公有異曲同工之處:羌族的儺面舞中有博大精深的巴蜀秦隴文化,有濃郁而神秘莫測的羌族遺風;開縣的跳端公則帶著濃厚的“巴文化”和“楚巫文化”的痕跡。楚文化、巴文化、羌文化相互交融、取長補短,形成了各地形式相似,卻又具有明顯地域特征的端公舞,
表演、娛樂、觀賞是民俗體育得以傳承的重要支點,娛樂性和表演性是襄陽端公舞得以傳承至今的重要因素。襄陽地處大山深處,鮮有集體性的娛樂活動。在每年的秋收之后至臘月,當?shù)厣矫翊蠖假x閑在家,村中有一定經(jīng)濟基礎的人家就會請端公師過來表演端公舞,主要是祈求神靈保佑來年五谷豐登、人畜安康等。一旦有端公舞表演,全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會前去觀看。
在端公舞的表演中,端公師手持紙制的旗和鐵制的刀,邊歌邊舞,邊做各種儀式。表演以端公師一人為主,其間也穿插有多人表演。表演儀式分為“內(nèi)花壇”和“外花壇”兩部分?!皟?nèi)花壇”在東家的堂屋內(nèi),花壇為大方桌,背景為龍鳳圖騰加日月星辰火。其表演正規(guī)、肅穆、莊嚴,內(nèi)容為迎神、請神、敬神,表演以端公師一人為主;“外花壇”在主東家正門前空地上,其表演自由、幽默、活躍,內(nèi)容為娛神、喜神、樂神,表演人數(shù)多,場面大?!巴饣▔钡谋硌萦腥宋?、有情節(jié)、有場景、有道具,儼然一場話劇表演,因此端公舞又稱為“端公戲”,娛樂性自在其中。
學者在研究中國文化的神秘主義時,指出中國文化的神秘主義包括表層的巫術、魔法性質(zhì)的東西和占卜術等,以及深層次的世界觀和思維方式。[3]
從表層來看,襄陽端公舞是巫舞的一種。巫舞則具有濃厚的巫術氣氛,端公師的人體語言成為獲得神靈感應的神秘方式。在端公舞的表演過程中,端公師如醉如癡、似癲若狂,被當作是神靈的感應和神靈的憑附,其動作本身具有了神秘性。同時,襄陽端公舞的神秘之處還在于那些無人能懂的手訣。端公手訣基本靠手手相傳、口口相承,因而在2000多年的傳承過程中大部分已經(jīng)失傳。有的即便傳承下來了也未能完全理解其意義。
從深層來看,襄陽端公舞存在于交通閉塞的大山深處,當人們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現(xiàn)象,或者無法理解的事物的時候,人類顯得軟弱無力。人們就試圖用舞蹈來和天上的、地上的各種無形的神靈對話,祈福消災,久而久之,經(jīng)常和神靈通話的人,便成了端公師。巫舞也被稱為“人類與神靈通話的語言”。
襄陽端公舞主要流傳于湖北省襄陽市轄的南漳、谷城、??狄粠?,扎根于民間,具有濃郁的楚文化風韻,被專家稱為楚文化的活化石。端公舞對于研究歷史、社會、民俗具有深層次的文化底蘊,是珍貴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是襄陽獨有巫舞,獨具地方特色,對研究襄陽文化及歷史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端公舞作為一項特殊的民俗文化現(xiàn)象,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產(chǎn)生并傳承下來的,作為社會歷史的產(chǎn)物,必然印記著襄陽歷史的信息,反映了當時襄陽的自然生態(tài)和社會狀況,是一種社會實踐和文化的活態(tài)表現(xiàn)形式,作為一項原生態(tài)的保留和反映,其中必然包含著豐富的楚歷史文化信息。因此,襄陽端公舞對于楚文化的研究具有較高的價值。
首先,襄陽端公舞具有健身價值。襄陽端公舞是以屈膝、膜拜為主要運動形式,在一定打擊樂器的伴奏下,在特定的儀式中進行的舞蹈形式。很多時候,多以即興表演為主,動作大多來自于人們?nèi)粘5纳a(chǎn)勞動。在舞蹈過程中,全身的肌肉、關節(jié)、韌帶都得到良好的鍛煉,能夠提高人體內(nèi)臟器官的工作能力,有利于心肌組織的氧氣和能源物質(zhì)的供應。通過長期練習還能夠提高身體機能,改善體質(zhì)狀況,增加自身的協(xié)調(diào)能力。
其次,襄陽端公舞具有健心價值。襄陽端公舞存在于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相對封閉的大山深處,那里的居民需要豐富的社會文化活動,是宣泄不良情緒、放松自我、愉悅身心的一種方式。端公舞的主要目的是從娛神到娛人,在端公舞的儀式上,無論是舞蹈的參與者,還是廣大的觀賞者,都能夠?qū)?nèi)心隔膜、誤會、矛盾、怨恨等得以消解,精神得以解脫與放松,性情得以陶冶,從而達到消除疲勞的目的。
再次,襄陽端公舞能夠促進人們的社會交往。襄陽端公舞的表演給廣大村民創(chuàng)造了交往的機會,構建了人們情感交流的社會環(huán)境。類似于話劇表演的端公舞給人們創(chuàng)造了自由輕松的社交環(huán)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人們能夠和睦相處、團結友愛,促進人們之間的情感、文化交流,擴大人際交往范圍,改善人際關系,形成積極、樂觀向上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培養(yǎng)良好的人際關系和提高追求美好生活的自信心。
最后,襄陽端公舞能夠促進人們的道德健康。道德健康作為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被人們所忽視,導致了越來越多關于道德問題的出現(xiàn),關于“扶不扶”的討論便是一個極好的佐證。襄陽端公舞無論是在義務感、良心感方面,還是在人道主義行為選擇方面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端公舞一般是在當?shù)卮迕窦矣袉适禄蛳彩聲r進行表演,超度亡靈或祈祥納福,雖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但對亡人的愛戴和敬重之情以及對幸福祥和生活的向往之意都是道德健康的具體內(nèi)容。
隨著人們在旅游過程中對文化的不斷追求,尤其是對原生態(tài)文化需求的不斷增加,對經(jīng)濟較為落后的襄陽地區(qū)進行旅游業(yè)開發(fā),一方面可以促進當?shù)亟?jīng)濟的發(fā)展,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可以促進楚文化的傳播。
首先可以對襄陽端公舞進行旅游表演開發(fā)。襄陽具有原生態(tài)的鄉(xiāng)土環(huán)境,有山有水,有竹排有木樓;襄陽有原生態(tài)的歷史文化,兩千年的歷史積淀,留給后人像“熊繹丹陽”這樣無數(shù)個故事與傳說;襄陽有以端公舞為代表的獨特而濃郁的地域民俗風情。以襄陽原生態(tài)的鄉(xiāng)土環(huán)境作為演出背景,以襄陽原生態(tài)的歷史文化作為演出內(nèi)涵,以端公舞的表演貫穿其中,形成既具有個性鮮明又具文化內(nèi)涵的旅游演藝,使游客感受異域文化的魅力,滿足游客對襄陽文化、歷史、風俗等獵奇的精神需求。
其次可以對襄陽端公舞的道具進行旅游紀念品的開發(fā)。襄陽的端公舞表演過程中端公師“法器”多達30幾種,有大旗、扇鼓、師刀子、鉞斧刀、八卦錘、月斧、朝天盾、佛牌、令牌、鎮(zhèn)壇木、神棍、牛角號、七星劍、勾魂劍、遮陽扇等道具。這些道具小巧別致,造型豐富,而且具有很深的文化內(nèi)涵,將這些小道具制作成旅游紀念品,供游客觀賞、購買、收藏,從而更深入了解楚文化。
最后可以對襄陽端公舞進行旅游宣傳品開發(fā)。旅游宣傳品是推廣旅游形象、推銷旅游產(chǎn)品的重要媒介,如今的旅游宣傳品越來越高標準、有創(chuàng)意、有特色、有內(nèi)涵。因此要發(fā)展襄陽的旅游業(yè),必須要有以上標準的旅游宣傳品來吸引游客的眼球。端公舞是楚文化的活化石,凝聚著楚文化的精髓,而且端公舞表演中端公師的表演惟妙惟肖,道具也很多。在旅游宣傳品的開發(fā)中,可以將端公師的舞臺表演、表演道具等運用到旅游形象宣傳中,如作為旅游景區(qū)門票的裝飾圖樣等。[4]
民俗具有社會維系功能,即指民俗同一群體的行為和思想,使社會保持穩(wěn)定,使群體內(nèi)所有成員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5]端公舞是襄陽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在襄陽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襄陽的端公舞表演,全村乃至于鄰近村莊的村民,不分男女老幼都會集體出動去觀看演出,儼然變成了全村的大聚會。在觀看的過程中,消除了村民間因地理環(huán)境、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帶來的隔閡,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交流彼此的文化、思想和情感。
另外,隨著端公舞表演的市場化,可以吸取更多農(nóng)村剩余勞動力的參與,讓村民通過跳端公舞獲取收益,解決他們的生活所需,化解因社會發(fā)展而帶來的壓力和無助感,激發(fā)他們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引導他們自覺維護鄉(xiāng)村社會穩(wěn)定與和諧。
襄陽端公舞具有悠久的歷史,它的形成與襄陽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民俗心理和社會宗教等密切相關,有著深深的楚文化的烙印。從其文化特征來看,襄陽端公舞具有原生態(tài)性、交融性、娛樂性和神秘性等特性;從其社會價值來看,襄陽端公舞有科學研究價值、健康促進價值、旅游開發(fā)價值和社會維穩(wěn)價值。對襄陽端公舞文化特征與社會價值研究,有利于促進民俗文化健康發(fā)展,有利于豐富農(nóng)村精神文化生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實現(xiàn)“中國夢”和“強國夢”。
參考文獻:
[1] 金春昌,袁志敏.民俗與原生態(tài)民族民間舞蹈的關系[J].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7(2):206-208.
[2] 李素娥.襄樊扛神田野調(diào)查報告[J].中國音樂學,2006(3):35-41.
[3] 秦學頎.論中國文化中的神秘主義[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3):110-113.
[4] 周 菁.務川訖佬族儺面具藝術特征及其旅游開發(fā)價值初探[J].現(xiàn)代經(jīng)濟信息,2013(6):344-345.
[5] 曾智娟.傳統(tǒng)民俗對構建地方和諧民族關系的功能研究:以臨潭萬人拔河民俗為例[D].蘭州:蘭州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