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閆 秀
(湖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外語教育中口譯考試的問題與改革*
□ 閆 秀
(湖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口譯考試是考核外語學習者的交流能力的一項重要考核方式。但在考試的公平性、妥當性、可信度等方面還尚存問題。對這些問題點進行具體分析,并對主考官的培訓、合理的評價系統(tǒng)、考試形式以及內(nèi)容設計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議。
口譯考試;交流能力;公平性;可信度
在我國外語教育中,除了聽說讀寫這四項基本技能以外,翻譯能力也非常受重視。高等院校日語專業(yè)高年級教學大綱中明確規(guī)定學習者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可以擔任生活口譯,在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可以擔任政治經(jīng)濟方面等口譯。因此,除了口譯能力的培養(yǎng),口譯考試的形式、內(nèi)容以及如何有效地考查考生的交流能力也備受矚目。
口譯考試的方式一般是要求考生現(xiàn)場翻譯磁帶錄制好的對話以及講演等內(nèi)容。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其中每種考核方式分別有其特定的考核對象。
1、由考生的母語譯成譯入語。在這種方式下,由于考生聽到的考試內(nèi)容是母語,獲取信息不會成為問題,而考生如何使用譯入語簡潔明了地提供有效的信息將受到考查。因此,此方式的考核對象是考生使用譯入語的基本交流能力、信息分析、整理及提供能力。
2、由譯入語譯成考生的母語。在此方式下,主要考核考生對譯入語的聽力及理解能力、并把得到的信息迅速轉(zhuǎn)換為母語的技能。
3、二者混合方式。這種考核一般使用對話形式的內(nèi)容,要求考生交替使用母語以及譯入語。因此,以上兩種考核方式中側(cè)重的考核對象在此都將被考查。
此外,對話組織能力以及條理性也將作為考核對象。尤其是翻譯演講之類的長篇文章時,如何有條理地處理所得到的信息,都將從考生的措辭、話題展開等技能中加以考核。同時,口譯過程中,表達不夠流暢將導致聽眾不安或者迷惑,就無法實現(xiàn)有效的交流。因此,語言流暢性也是考核對象之一。
口譯考試的主要目的是考察考生的實際交流能力,因而,單純的外語運用能力之外,一般常識、談話技巧、應變能力等作為綜合交際能力的一部分,都是考查的主要要素。
口譯考試評分標準主要有兩種:一是忠實于原文的逐字逐句的直譯,二是只要傳達了文章大意的要約即可,即意譯。一般情況下,翻譯的核心是翻譯意思而不是翻譯詞句?!胺g并不依靠語言來傳送含義。它從語言出發(fā)去捕捉言者要表達的意思,然后在原語消失時,立即自發(fā)地表達這個意思而絲毫不參照原語中固有的形式。”因此,口譯考試通常也用后者作為評分標準。
與筆試相比,口譯考試往往在公平性以及可信度上受到質(zhì)疑,因為評分以及判定的主觀因素很大。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點:
1、缺乏可信度。由于口譯考試是一項主觀性很強的考試,所以,考官的態(tài)度、印象、情緒等主觀因素將很大地影響考試結(jié)果。即使是同一考官,也可能因為疲勞或情緒變化等原因而導致前后評分尺度的差異。因此,口譯考試存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評分誤差較大。如何解決該問題則是迫在眉睫的課題之一。
2、難以統(tǒng)一標準答案。筆譯考試可以字斟句酌地推敲每一個答案,按規(guī)定的得分點評分。而口譯考試要求在瞬間完成,不能修改,考官也沒有時間仔細品味??忌幕卮鸷芸赡苁嵌喾N多樣的,考官也不可能一一相互比較,準確地計算差距。比如,有的考生習慣使用較長的句子,做出高格調(diào)的回答,也有的考生喜歡用簡單的句子簡單明了地表意。如何來統(tǒng)一答案不得不說是個難題。
3、難以設定評分標準。如同上述例子,如果只按內(nèi)容的正確性作為評分標準的話,那么兩者都是正確的,這種情況下是否給出相同的評分也頗受爭議。如何來評價表述的流暢性、內(nèi)容的豐富性,需要制定有說服力的標準。
4、需要的時間過長。口譯考試是比較個別化的考試,需要考生一個一個的進行,因此效率較低、所需成本較高、時間也較長,容易造成考官疲勞,影響評分等情況。
5、試題容易泄露。由于考生不是在同一時間統(tǒng)一應試,因此試題的保密性就受到考驗。這也牽扯到考試的公平性與可信度。
為了在外語教育中更好地發(fā)揮口譯考試的優(yōu)勢,必須解決上述問題點。具體對策主要有試題設計、考官的培訓以及評分方法等。
(一)加強考官的培訓
首先,每個考場除了考官以外,可以考慮額外配置一名副考官。雙方分別評分,如果二者差異較大的情況下,可以重新考慮。這樣可以避免由于個人疲憊或情緒等因素所引起的誤差。此外,要對考官以及副考官進行嚴格的專業(yè)化培訓,使其嫻熟的掌握考試制度、實施方法、評分標準等。
(二)需要制定靈活的評價標準
口譯考試中,在考查考生的發(fā)音、語法、詞匯等語言能力的同時,更要注重其語言行為的有效性。即把考生語言行為的綜合有效性作為判斷標準來評分。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兩個基準:
1、譯入語的母語使用者可以理解其話語的目的。
口譯是瞬間的行為,其目的只在于如何優(yōu)美地傳達文意,并符合譯入語的語法表法習慣,使其母語使用者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因而,評分時應首先以文章大意是否正確傳達到位作為判斷標準,然后斟酌語法錯誤等。
2、其語言行為是否符合譯入語的社會使用習慣。
為了實現(xiàn)良好的橋梁作用,更要深入地了解語言的社會使用習慣。比如,日本人說的“考えておきましょう”,如果直譯為“我考慮看看”,那么按中國的習慣,這句話很可能就意味著對方會接受,或者說至少還有回旋的余地,但是結(jié)果往往大相徑庭。這是因為在日本社會中,“我考慮看看”等類似的表達都是委婉的拒絕。因為直接拒絕容易給對方造成傷害,引起尷尬,所以他們習慣使用這些委婉的表達。如此,語言行為是否符合社會的語言習慣以及生活習慣也是一項重要的判斷標準。
(三)設計試題時需要注意專業(yè)性不要太強
口譯考試主要目的是考察學習者的聽力能力、信息分析提供能力以及臨機應變能力,而并非檢驗其專業(yè)知識。因此,設計考試題目應注意不能選擇專業(yè)性過強的內(nèi)容,以避開考生的語言表達障礙。如果用考生母語都難以理解的內(nèi)容則不適合作為考試題目。此外,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考試內(nèi)容范圍越廣對考察考生的語言能力的考查越有效。
(四)考試形式應多樣化
從考生的母語到譯入語,并從譯入語到母語,采用多種形式同時進行的話,能更加全面地檢測考生的口譯能力。同時也可以在考試中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比如使用錄音、錄像、電影臺詞、名人訪談等材料。這樣可以給考生以真實感,同時舒緩其緊張感,力求在真實的場景下實現(xiàn)有效的交流。
(五)準備多份難易程度相當?shù)脑囶}
由于考試無法同一時間進行,因此有必要準備多份平行的試題。采用讓考生隨意抽取的形式進行,可以增加考試的公平性和可信度。
綜上所述,口譯考試不同于筆試,可以提供考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這一重要參考指標。加強對口譯考試的方式、評分標準以及考官的培訓等的改革,會使口譯考試更加完善,能有效地考查外語學習者的實際交流能力,并對今后的口譯教學有著深刻的指導意義。
[1]日本語教育學會.日本語テストハンドブック[M].日本:大修出版社,1991.
[2]舒運祥.外語測試的理論與方法[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9.
[3]劉和平.口譯理論與教學[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
[4]王健宜.關于日語口譯技巧問題[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8,(4).
H315.9
A
1008-4614-(2014)05-0058-02
本論文為湖南師范大學社科校青年基金項目“公共場合指示語中禁止表達的中日對照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2XQN10。
2014-9-12
閆秀 (1981— ),女,遼寧鞍山人,湖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