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蓮,李楊芳,劉玲,杜琨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現(xiàn)已成為住院患兒最常見的病因,以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癥為主,未結合膽紅素為脂溶性,極易透過生物膜和血腦屏障,與細胞膜形成磷脂復合物,使細胞膜的一些重要酶類和Na+-K+-ATP酶及線粒體電傳遞鏈的有關酶發(fā)生改變,以致細胞膜電位、能量代謝和神經(jīng)遞質的生成發(fā)生障礙。未結合膽紅素還能抑制細胞的蛋白質合成和糖原分解過程,造成細胞生存的能量不足[1]。血清中過高的膽紅素可累及心、肝、腎、腦等多個重要臟器,可造成多臟器功能損害[2]。嚴重的高膽紅素血癥可致膽紅素腦病已得到共識,近年來高膽紅素血癥所致心肌損害也已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3,4]。
隨著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的日益普及,高膽紅素血癥的預后大為改善,本研究對400例經(jīng)換血治療的嚴重高膽紅素血癥患兒進行心肌酶譜監(jiān)測分析,探討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血清心肌酶的變化情況,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09-01/2012-12昆明醫(y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新生兒科收治嚴重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400例作為重癥組,均進行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選取同期住院的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400例作為輕癥組,未達到換血標準。重癥組中男226例,女174例;胎齡平均(38±2)周;體質量(2.8±0.7)kg。輕癥組中男215例,女185例;胎齡(38±2)周;體質量(3.0±0.5)kg。兩組患兒在性別、胎齡、體質量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符合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診斷標準[5,6]。
1.3 納入標準 (1)符合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診斷標準;(2)住院1周及以上順利出院;(3)重癥組均進行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4)輕癥組進行光療、藥物治療等;(5)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1)合并新生兒期嚴重疾病,如:缺氧缺血性腦病、顱內(nèi)出血、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等;(2)重癥黃疸住院期間死亡;(3)合并新生兒窒息、重癥肺炎、心肌炎、先天性心臟病者。
1.5 治療方法 輕癥組給予口服退黃疸藥、光療、應用人血白蛋白等方法。重癥組同樣給予口服退黃疸藥、光療、應用人血白蛋白,并進行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
1.6 觀察指標 兩組患兒均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采靜脈血3 mL,檢測血清總膽紅素(total serum bilirubin,TSB)、谷草轉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乳酸脫氫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其同工酶(LDH1)、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K)及其同工酶(CK-MB)6項指標進行分析。
2.1 輕癥組治療前后6項檢測指標比較 見表1。
表1 輕癥組患兒治療前后6項檢測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at=2.37,2.75,2.57,P<0.05;bt=3.76,5.27,5.09,P<0.01。
表1結果說明,隨著治療后患兒血清總膽紅素水平的下降,心肌酶各指標亦隨之下降,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0.01)。
2.2 重癥組換血前后6項檢測指標比較 見表2。
表2 重癥組換血治療前后6項檢測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at=2.23,2.20,P<0.05;at=6.11,4.46,5.58,4.20,P<0.01。
表2結果說明,經(jīng)過換血治療后,隨著血清總膽紅素值的明顯下降,心肌酶各指標亦明顯下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0.01),經(jīng)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心肌酶譜各項指標與黃疸嚴重程度呈正相關關系(r=0.92,P<0.05)。
高膽紅素血癥對心肌的損害主要表現(xiàn)在心肌酶譜、心電圖、心功能和心肌病理等方面,心肌酶譜是目前常用的與心肌損害有關的酶學檢查,簡便而快捷,心肌受損時這些酶大量釋放入血,使血清心肌酶明顯升高,CK可增高10~12倍,CK-MB可增高10~25倍[7]。通過測定血清心肌酶的變化,可了解心肌受損情況。本組研究顯示,新生兒重度高膽紅素血癥心肌酶學各項指標均高于輕癥組,而且,心肌酶學指標與黃疸嚴重程度呈正相關關系,換血觀察組總膽紅素值越高,心肌酶活性亦越高,提示心肌損害程度嚴重。重癥組400例重度高膽紅素血癥予換血治療,換血可快速清除血中游離的膽紅素、致敏紅細胞和抗體[8]、細菌及炎癥遞質等,可使膽紅素維持在較低水平,從而進一步降低膽紅素的毒性作用[9],經(jīng)換血治療后,隨著總膽紅素值下降,心肌酶活性亦下降,提示嚴重的高膽紅素血癥經(jīng)過積極換血治療,可以明顯減輕心肌損害,保護重要臟器功能。輕癥組400例予常規(guī)治療后心肌酶譜亦下降,治療后比較各指標均具有顯著性差異,結合重癥組和輕癥組治療前后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提示高膽紅素血癥所致的心肌損害是可逆的,與相關文獻報道相符[10]。
綜上所述,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可致心肌損害,且心肌損害的程度與患兒黃疸嚴重程度呈明顯的正相關關系;黃疸所致的心肌損害是可逆的,積極的換血治療可以降低總膽紅素值、減輕心肌損害、保護重要臟器功能,改善預后。
[1] 金惠銘.病理生理學[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97-198.
[2] 姜小云.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臨床分析[J].中國小兒急救醫(yī)學,2008,15(z1):53-54.
[3] 張秋麗,王洪波,周建國,等.高膽紅素血癥對新生兒心肌酶譜的影響[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0,32(6):567-568.
[4] 周傳雨.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心肌酶和C反應蛋白的觀察[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0,17(20):2779-2780.
[5] 李秋平,封志純.美國兒科學會最新新生兒黃疸診療指南[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6,21(14):958-960.
[6] 邵肖梅,葉鴻瑁,丘小汕.實用新生兒學[M].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300-305.
[7] 劉長青,許丹,紀征.心肌酶異常增高誤診分析[J].中國急救醫(yī)學,2007,27(3):288.
[8] van Imhoff DE,Dijk PH,Hulzebos CV.Uniform intervention criteria for jaundice in hyperbilirubinemia in preterm infants[J].Ned Tijdschr Geneeskd,2009,153:A94.
[9] Watchko JF.Identification of neonates at risk for hazardous hyperbilirubinemia:emerging clinical insights[J].Pediatr Clin North Am,2009,56(3):671-687.
[10] 蒲秀紅,郭曉清,安濤,等.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心肌酶及肌鈣蛋白I檢測結果分析[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0,38(5):77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