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連火
課堂練習作為數(shù)學教學的組成部分,對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數(shù)學認知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對于如此一個在教學過程中這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只有40分鐘課堂教學又要引入課堂練習,時間上的安排一直讓我們頭疼,時間安排少了,達不到練習的目的,時間安排多了又會影響教學進度。課堂練習的時間安排會令老師捉襟見肘,既要保證課堂內容的完成又要課堂練習顯然是矛盾,所以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覺得上課很難把握,總覺得課堂時間太少,恨不得在一節(jié)課內把各種類型的題目都講給學生聽,有時甚至“加班加點”。而學生學得也很痛苦,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問題,最終還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本人針對這一現(xiàn)狀——如何設計課堂練習,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提出幾點看法:
一、練習設計要有針對性
課堂練習的設計應該根據(jù)教學內容和目的,做到緊密聯(lián)系教學內容,緊扣教學要求,以教材為主,以基本訓練為主,以練關鍵為主。因此練習的設計、布置應圍繞著教學的重點、難點和教學目的進行。也就是以“四基”訓練為主,使學生掌握基本功,使知識與技能相結合,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幫助學生歸納所學知識,系統(tǒng)掌握所學知識。
例如講授新知識后安排直接運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概念、性質、法則、公式等知識來解決問題的練習題,使學生較好地理解新知識,并初步形成技能。
例如:在教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時,為了讓學生體驗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老師和小朋友去秋游,需要坐車,一輛中巴車最多乘載19人,我們班學生和老師一共有39人,在不許超載的前提下,車至少得走幾趟?同學們很容易想到車走2趟全班就能全上車,但還有一個老師,車也必須得再載一趟。因此,答案是3趟。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了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還能感受、體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二、練習設計要有趣味性
在設計練習時要充分考慮到兒童的心理特點,從新的練習形式、新的題型、新的要求出發(fā),避免陳舊、呆板、單調重復的練習模式,保持練習的形式新穎,生動有趣。新課程倡導將練習融入具體、現(xiàn)實的問題情景之中,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單純的“為練習而練習”的教學有悖于新理念的實質精神。通過游戲性、趣味性、競賽性的練習,既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yǎng)學生做練習的興趣,又能取得滿意的練習效果,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練習,享受收獲知識的喜悅。
例如:在教學“4的乘法口訣”,練習的形式可有:(1)對口令,一個學生說“幾五”,另一個學生說得數(shù);或一個學生說“幾四”,另一個說出兩道乘法算式;(2)找朋友,一個學生拿乘法算式卡片,另一個拿得數(shù),或者設計成“送信”“幫小動物找家”等活動;(3)整理卡片,卡片上寫有乘法口訣,把卡片按一定的順序整理出來。
三、鼓勵多種解法
思維的靈活性是指能夠根據(jù)客觀條件和學過的知識,及時地調整思路,尋找多種解決問題的途徑。學生思考問題時,往往容易受思維定勢的影響,表現(xiàn)為思維的單一性。教師要在關鍵時予以點撥、啟迪思維。
例如學生學習了乘法運算定律以后,計算的思路拓寬了,方法靈活了,對同一道題就會有多種解法。
在計算25×12時,有如下解法:
①25×12=25×4×3
②25×12=25×2×6
③25×12=25×(4+8)
④25×12=25×(10+2)
⑤25×12=(20+5)×12
⑥25×12=(30-5)×12
對于學生列出的多種解法,教師要及時肯定,鼓勵他們能夠靈活應用所學知識,同時引導學生在多種解法中進行比較,從而選擇最簡便的方法,使思維的靈活性向更深層次發(fā)展。
四、突出練習的層次性
由于受諸如生活環(huán)境、家庭背景、自身等因素的影響,學生之間的數(shù)學知識和數(shù)學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為此,在作業(yè)設計時,不能“一刀切”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為任何一個學生創(chuàng)設練習。練習的設計要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基本到變式,由低級到高級的發(fā)展順序去安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經(jīng)過刻苦學習之后獲得成功的快樂的、愉快的體驗,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積極主動。
例如:在教學《比較數(shù)的大小》時,我做了如下的課堂練習設計:把這下面這些數(shù)按從小到大排列:(1)9 12 58 7 99 ;(2)103 69 2562 246 5890 13 ;(3)3589 3056 7902 8639 7900。
第(1)題全體學生都會做,它是復習舊知識,幫學生回憶比一比數(shù)的大小的方法,使學生樹立信心。第(2)題考察學生對不同數(shù)位的數(shù)的比較方法。難度有所加深,大部分學生通過知識遷移都能找到答案。第(3)題難度進一點加深,它主要是訓練學生對相同數(shù)位的數(shù)的比較方法,很多學生都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才能完成或找出做題的方法。
五、突出習題的糾錯性原則
在學生解答數(shù)學習題的過程中,由于學生對知識掌握不完整或者出現(xiàn)了理解上的誤差,都是會出現(xiàn)他們會多次在某個知識點上出現(xiàn)錯誤。設計習題時教師可從學生容易發(fā)生錯誤和經(jīng)常發(fā)生錯誤的地方入手,適當設計一些題目,有意布設“陷阱”,“誘使”學生步入歧途。然后,再組織學生共同探討,辨析,找出錯誤的原因,歸納出預防的措施。然后再配合題組練習,讓學生在不斷產(chǎn)生錯誤和糾錯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從而產(chǎn)生防錯的“免疫力”。
例如:在計算“一頭大象的質量是6噸,一只鴨的質量是3千克,問大象的質量是鴨的質量的幾倍?”的問題時,學生往往馬上想到:要計算大象的質量是鴨的質量的幾倍,那就用大象的質量除以鴨的質量,列式:6÷3=2,而忽略了大象跟鴨的質量單位并不一樣。這樣的陷阱更能引起學生注意,使學生能在練習受到自己糾錯的練習作用。
【作者單位:晉江市磁灶鎮(zhèn)洋宅小學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