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立莉
(昭通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 云南 昭通 657000)
●政治學研究
論大眾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鄒立莉
(昭通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 云南 昭通 657000)
大眾文化是當代中國文化總體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我國改革開放與社會轉型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大眾文化既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帶來機遇,同時也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帶來沖擊和挑戰(zhàn)。
大眾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影響
大眾文化是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和文化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當代中國文化總體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崛起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經(jīng)濟發(fā)展、消費娛樂要求的提高、現(xiàn)代大眾傳播手段的普及、人們閑暇時間的增多以及市場經(jīng)濟的實行引致的人們價值觀念的轉變而興起的。大眾文化作為我國改革開放與社會轉型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不僅改變著既有的文化內(nèi)涵和文化格局,也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審美情趣產(chǎn)生顯著而深刻的影響。”[1]現(xiàn)代大眾文化是在影視音像、報章雜志、電腦網(wǎng)絡等大眾傳媒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大眾傳媒為大眾文化的運作、流通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大眾文化既是一種觀念體系,也是一種生活方式,還是一種社會組織形式。文化與教育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大眾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影響。當然,大眾文化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帶來機遇,同時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帶來一定沖擊和挑戰(zhàn)。
大眾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文化環(huán)境,它使高校德育環(huán)境更加復雜。隨著大眾文化傳播媒介尤其是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網(wǎng)絡對大學生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網(wǎng)絡成為大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甚至是生存方式。大學生通過大眾文化傳媒渠道來了解社會的方方面面并受到各種傳媒的影響,然而,大眾文化所蘊含的各種信息往往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計算機網(wǎng)絡的虛擬世界更迎合大學生的文化需求,大學生的身心還未完全發(fā)育成熟,價值觀還未完全定型,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響。大眾文化之中的低俗文化更是一味地迎合學生的低層次文化需求,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文化品位低,啟迪性內(nèi)容少,缺乏嚴肅的學術態(tài)度,其廣泛傳播勢必會影響和沖淡高校文化中高層次的學術氛圍。某些低俗、消極的大眾文化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主流意識形態(tài)所倡導的理想、信仰等。
(一)大眾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影響
在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因為擁有的信息量和掌握的技能都比學生要多,因而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始終處于一種權威地位并易于得到尊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過制定教育計劃來確保教學的層次性和系統(tǒng)性,以實現(xiàn)教育的目的。
大眾文化的資源共享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權威性受到了沖擊,打破了傳統(tǒng)的封閉教育模式,使大學生通過網(wǎng)絡也能獲取大量信息。甚至一些時候學生比教師掌握的信息還要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不及時更新知識體系,不跟上網(wǎng)絡時代的發(fā)展步伐,教育活動將難以開展,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大學生喪失傳統(tǒng)教育過程中所具有的強大的信息控制和行為指導能力,從而使其在教育中的權威地位受到挑戰(zhàn)。大眾傳媒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師的權威?,F(xiàn)代傳媒的發(fā)展所產(chǎn)生的信息民主化打破了原有的由上至下一級一級傳播信息的途徑,每個人在世界的每個地方在同一時間都能獲得同樣的信息,對思想政治道德信息進行層層封鎖和壟斷的時代已經(jīng)遠去。任何大學生都可以通過大眾傳媒非常便利地了解到世界各地各方面最新、最深的資訊,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力。
(二)大眾文化對教育對象——當代大學生的影響
1、大眾文化使當代部分大學生價值取向偏離
大學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大學生易受到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敖⒃诩夹g之上的現(xiàn)代傳媒正在修改著人們的現(xiàn)實感。人們已經(jīng)越來越習慣于通過媒體來獲取信息。據(jù)一項調(diào)查顯示,中國的兒童從4歲到14歲之間,總共要看一萬多個小時的電視節(jié)目,青少年的價值觀,90%以上的內(nèi)容是由媒體給予的”。[2]大眾文化摒棄“嚴肅”、“神圣”、“深刻”等意義,追逐平面化、零散化和享樂化,關注當下、關注個體特性的文化,迎合了人們的精神需求,同時也緩解了他們身處現(xiàn)代工業(yè)社會的生存壓力,因而它倍受人們青睞。當代大學生由于受大眾傳媒中一些內(nèi)容的影響, 致使一部分學生沉湎于物質(zhì)主義和享樂主義,重金錢而輕理想,重知識而輕品德,重享受而不愿艱苦奮斗,甚至出現(xiàn)了大學生犯罪事件,把社會責任感、集體主義精神都拋諸腦后,更不用說什么共產(chǎn)主義理想信念。“娛樂至上”在整個社會中引導著消費文化、享樂文化的流行,使一部分大學生迷失了人生的航向,影響和扭曲了社會價值觀,造成了價值觀念的混亂,使得一部分學生厭倦學習、玩世不恭,這種不良心態(tài)給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了巨大危害。
2、大眾文化使當代部分大學生精神出現(xiàn)庸俗化傾向
多元文化形態(tài)下面對人生價值選擇的多樣性,部分大學生陷入對現(xiàn)實價值選擇的迷惑、終級價值迷失的困境中。大眾文化帶來了精神享受的滿足,然而大眾文化是張揚個性的文化,在大眾文化所創(chuàng)造的狂歡氣氛中,大學生主體意識越來越強烈,自我意識凸現(xiàn),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價值取向日趨世俗化和現(xiàn)實化。同時,狂歡中的一些大學生更容易在享樂主義的影響下變得懶惰、浮躁。一些大學生的自我主體意識日益增強、對個人本位的價值追求日益凸顯、價值標準的功利色彩日益濃厚,他們的人生理想失衡、個人主義在他們的價值觀中抬頭、思想道德滑坡、拜金主義蔓延。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上注重現(xiàn)實與實用主義,表現(xiàn)在享樂主義的物質(zhì)文化取向和頹廢主義的精神生活取向上,把現(xiàn)實的物質(zhì)利益、舒適的生活、職業(yè)和地位當作了人生的唯一追求,對經(jīng)濟利益日益重視,把商品經(jīng)濟利益和效益觀念作為價值評判的標準。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尚勤儉、戒奢惰、戒驕浮、尚謙遜、克己奉公”在當代一部分大學生心目中已經(jīng)不那么重要了,而是更加傾向于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追求感官享樂、追求物質(zhì)利益最大化,對自我價值的認識偏重于物質(zhì)衡量,由此產(chǎn)生了奢侈、功利、縱欲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出現(xiàn)了價值觀念偏移、道德扭曲、功利主義盛行的傾向,個人主義得到張揚的同時出現(xiàn)自我異化傾向,并帶有濃重的個性色彩和隨意性,變得自私和迷茫,“唯我獨尊主義”受到一些大學生的熱烈推崇。
3、大眾文化使當代部分大學生審美觀異化
審美需要就是美感的需要,是在對美的客體欣賞中所獲得的主體快感的需要?!叭丝偸前疵赖囊?guī)律創(chuàng)造世界和改造世界”。大學生正處于身體和心智都未完全成熟的時期,這一時期是人一生中情感最為豐富、精力最為旺盛的時期,他們對一切美的事物充滿了熱情,追求新奇,然而他們的社會認知和人生閱歷單薄,鑒別力尚差,大眾文化為了迎合一些人的口味,不管倫理道德,如在當今的一些電視節(jié)目中,為了提高收視率,一些娛樂節(jié)目不惜迎合觀眾,提供一些單純追求感官刺激的節(jié)目。節(jié)目里不良話題的泛濫,大學生會自覺不自覺地模仿,這會直接強化他們不良的欣賞心理和審美心理。我國正處于轉型期,“某些舊的道德規(guī)范正在被遺棄,但是有些大眾文化往往在調(diào)侃、譏諷舊觀念和舊習俗的同時,排斥和銷蝕著某些崇高的道德信念和理想;在一味追求享樂的同時,淡化了人們的道德意識。審美趣味一味朝向”娛樂化”方向發(fā)展,“美”從理想精神的高峰回到了人世生活的享樂之中?!盵2]俗的東西經(jīng)過廣泛的傳播,會使人們的價值觀遭到拉低、扭曲或者沖破社會道德底線。所以在審美觀上,大眾文化使得當代部分大學生審美意識低俗化?!暗退谆膬?nèi)容對大學生產(chǎn)生了消極、不良的影響,知性美感蕩然無存,只有感官上的放松,精神上得不到一點收獲,導致了一些大學生逐步喪失對精神感召的渴望而僅僅迷戀于外在的感官刺激,快感取代了理性。”[3]部分大學生審美情趣低俗,古典、嚴肅的文學藝術受到冷落,庸俗淺薄的文學作品在他們中流行,網(wǎng)絡小說、偶像劇成為時尚。一些大學生不再崇尚含蓄儉樸,反而推崇享樂主義、物質(zhì)主義、頹廢主義,一味追求男女性愛和金錢關系。他們對現(xiàn)實生活中正義、道德的事物采取冷漠的態(tài)度,人生目標出現(xiàn)偏差。特別是近年來的一些選秀節(jié)目對大學生的審美觀造成了不可低估的不良影響,一些選手以著裝怪異、前衛(wèi)、夸張的服飾,作為吸引評委的籌碼。參賽時演唱的歌曲很大一部分是網(wǎng)絡歌曲、甚至是酒吧低俗歌曲,這些無一不影響著大學生的審美觀。除這些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審美觀還受到了一些隱性影響,這些隱性影響會淡化大學生的審美情趣,弱化他們的思維能力。泛娛樂化潮流下最炙手可熱的明星藝人們?nèi)〈舜髮W生兒時的英雄模范,成為了許多大學生追捧的偶像。娛樂圈虛虛實實的事件占去了大學生大量的時間,在本該潛心學習,努力上進的時候卻做著不實際的成名夢,把“一夜成名”或者是有朝一日能大紅大紫作為奮斗目標,而最終往往是荒廢了學業(yè),也因現(xiàn)實與理想相距甚遠而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娛樂”成為了他們生活的中心。而更有讓人揪心的是泛娛樂化對大學生的侵蝕,造成了對他們身心極為不利的影響,被以顛覆傳統(tǒng)觀念的“畸形美感”誤導,使一些大學生的審美觀出現(xiàn)錯位,走向了世俗化、功利化甚至庸俗化,喪失了自我判斷能力。當代大學生正確的審美觀應該是以“真”為美、以“善”為美、以“內(nèi)外和諧”為美。
4、大眾文化使當代部分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淡化
社會責任感是人們對社會責任的一種強烈的自覺意識與崇高的意志、態(tài)度,是與人的理想、志向與價值觀高度統(tǒng)一的,是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一種巨大的驅動力。大眾文化消解了精神向往和理想追求,跟著感覺走,跟著情緒走,跟著欲望走,跟著時尚走,人生無主導目標,人們可以隨心所欲、不顧原則地說話、做事。大學生正處于心理、行為上的相對不成熟期,自制性較差,泛娛樂化影響部分大學生對社會責任感的認知,在他們頭腦里形成不好的印象,使他們責任感降低并懷疑個人的定位。盲目追求絕對的自由與民主,則有可能使個人主義、無政府主義抬頭,淡化應有的社會責任意識。正值青春年少的一些大學生到處追隨那些影視歌星身影,他們的世界中只有自己所崇拜的偶像,只會關注偶像的生活,不去思考深層次的社會問題、民生問題,沒有人去“仰望星空”,甚至連腳下的事情也不去關注,而只是沉溺于對偶像的迷戀中。致使他們放棄了學習、置父母師長的期望于腦后,丟棄了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也助長了投機、浮躁和不負責任等歪風邪氣。
5、大眾文化使當代部分大學生道德認知水平低下、道德情感滑坡
大眾文化中的庸俗化信息的泛濫導致部分大學生道德意識滑坡。在全球大眾文化的浪潮下,信息通過各種媒體一覽無遺的呈現(xiàn)在大學生面前,這是一個巨大的自由市場,學術信息、經(jīng)濟信息以及各種各樣的黃色、暴力信息混雜在一起,良莠不齊,魚龍混雜,各種不同的文化匯集交織,導致文化沖突、道德沖突現(xiàn)象非常突出,孰是孰非、孰真孰假一時間很難判斷。大學生“被動”接受著各式各樣的娛樂喜好,缺乏互動和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長期下去,便會使他們產(chǎn)生被動的依賴心理。他們用“看”和“聽”的方式來認知世界,排斥用“想”的思維方式。大學生求知欲望強烈,對未知事物充滿興趣,但由于缺乏基本的分析、判斷、辨別能力,自制能力差,易受誘惑,它使一些大學生在充滿誘惑的滿足中趨于麻木和沉淪。
網(wǎng)游是不少大學生的最愛,一些大學生在網(wǎng)游的世界中不能自拔。網(wǎng)絡游戲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它表現(xiàn)出機器的冷漠,機器的程序死板而規(guī)范。另一方面,它又體現(xiàn)出機器在模擬人性時的張揚,特別是為了追求刺激、渲染效果而設計的網(wǎng)絡游戲,情節(jié)夸張跌宕,人物殘暴冷酷,畫面血腥。網(wǎng)絡游戲這種娛樂性暴力使網(wǎng)絡沉溺者將游戲中的放縱和冷漠帶入到現(xiàn)實生活中,從而形成對現(xiàn)實的冷漠與社會道德感的喪失,導致一些大學生道德認知水平低下、道德情感滑坡。
6、大眾文化使高校校園文化呈現(xiàn)出商業(yè)化的傾向
大眾文化已逐步擴展到高等學府這片凈土,一些高校的校園文化模仿大眾文化的市場操作使得校園文化的發(fā)展更具功利色彩,大學校園文化越來越受到來自大眾文化的嚴峻挑戰(zhàn)。如一些高校社團的發(fā)展更看重經(jīng)濟因素,拉贊助、尋求投資成為社團最時髦的活動,導致社團活動的積極意義不大。部分大學生頭腦中存在金錢至上的思想觀念,他們把金錢、權力和聲望看成是人生成功所追求的目標,越來越依賴于物欲的滿足以追求世俗的幸福。
7、大眾文化助長當代部分大學生浮躁心理
大眾文化是一種消費性的文化。消費社會是一個矛盾著的社會:物品豐盛但需求永遠無法滿足,新的東西不斷涌現(xiàn)但人們的厭倦感來得更快。消費社會講求快節(jié)奏,當人們的精神家園也被一次性消費的“快餐文化”所占領時,浮躁心態(tài)的蔓延就在所難免了,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當代大學生的浮躁心理。
大眾文化是一把雙刃劍,它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帶來一定沖擊和挑戰(zhàn),但同時也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帶來機遇,起到積極作用。
(一)大眾傳媒技術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覆蓋面擴大
改革開放前,由于傳播技術低下,信息源單一,傳統(tǒng)媒介如報刊、書籍等含載的信息量相對較少,而且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編輯、出版、發(fā)行,信息更新較慢,教育信息量少,知識面比較狹窄,并不能滿足德育教育各個方面的需求。大眾文化以大眾傳媒為主要的傳播媒介,與傳統(tǒng)媒介相比,大眾傳媒具有傳播信息量巨大的特點。大眾文化借助電影、電視、網(wǎng)絡等大眾傳播媒介,通過制作和傳輸大量的信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超越時空性,能夠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每個角落,人們可以借助和選擇各類不同形式的大眾傳播媒介獲得跨越所處群體之外的各種信息。同時,大眾傳媒的受眾群體也十分廣泛,在每一個角落,在不同年齡、教育背景、職業(yè)、階層受眾之間也能形成共享的信息系統(tǒng),與教育對象接觸的頻率大為增加。大眾文化傳播以其通俗易懂、形象直觀、感染力強的特點征服了大眾。通過大眾傳媒,教育對象能夠明確目標方向、增長見識、開闊眼界、轉變思想觀念,這種作用是其他載體形式無法替代的。正是因為大眾傳媒這種信息量巨大的特點,所以對大學生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
(二)大眾文化豐富了文化發(fā)展的格局
大眾文化的出現(xiàn)加速了文化多元化發(fā)展的進程,豐富了文化發(fā)展的格局。當今的中國是大眾文化興盛的時代,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眾文化并行,在文化多元的時代,在壓力劇增的時代,人們更樂于追逐大眾文化。正是大眾文化加快了文化的世俗化進程,并最先顯示出其發(fā)展的個性。大眾文化以感性、娛樂的方式“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是一種平民文化,它打破了文化階層對文化的壟斷,使文化走向民間,走向家庭,走向億萬普通大眾,使文化成為普通大眾日常精神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獲得了廣泛的社會性。
(三)大眾文化有利于當代大學生形成民主意識與開放心態(tài)
當代大學生是在一個自由、開放、寬松的社會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大眾文化以消解神圣、張揚個性、強調(diào)自我和加強民主化傾向的姿態(tài)為大學生所認可和接受,當代大學生獨立的理性精神,是現(xiàn)代社會最起碼的思想資源,適應了現(xiàn)代社會生存競爭的需要。大眾文化有利于當代大學生形成民主意識與開放心態(tài),能夠使他們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能夠以更加民主、包容的心態(tài)對待其他文化,有利于當代大學生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
(四)大眾文化為當代大學生的充分發(fā)展提供了現(xiàn)代化的技術手段
大眾文化是一種娛樂文化,它以其豐富性、娛樂性、平等性給人們制造快樂,為當代大學生的充分發(fā)展提供了現(xiàn)代化的技術手段。在現(xiàn)代社會的快節(jié)奏中,人們需要娛樂來緩解精神上的壓力,大眾文化零距離地進入了當代大學生的日常生活,豐富了他們的文化生活,拓寬了他們思維發(fā)展的空間,有利于當代大學生人性的充分發(fā)展。
(五)大眾傳媒技術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廣闊的社會渠道
與傳統(tǒng)的灌輸性教育不同,大眾文化通過現(xiàn)代媒介在傳遞信息之時,通過圖像和聲音真實地展示表情、感覺和情緒等表象信息,而這些是過去需要親臨現(xiàn)場才能得到的。這種文字系統(tǒng)與表象系統(tǒng)的“共謀”具有即刻進行視覺和聽覺報道的潛力,令個體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和參與感。“這種多樣化的信息方式能夠把德育內(nèi)容蘊含在看似價值中立的信息之中,在向個體傳遞信息、提供娛樂之時進行教化和引導,增強德育內(nèi)容的生動性和形象性”。[3]這方面,大眾文化常常能夠比抽象的說教更有說服力、更能從情感上打動人,使受眾群體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一定的價值觀。大眾文化的這種具有成本低、滲透性強和潛移默化等特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使其成為一條極其有效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渠道和途徑。
(六)大眾文化的傳播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工作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是育人的地方,是通過語言形式、文字形式灌輸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場所。灌輸式的課堂教育是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多樣化的表達方式和豐富的信息資源,受教育者在接受信息時往往處于被動地位,教育者站在居高臨下的位置,使得傳統(tǒng)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不太明顯。大眾文化的興起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工作方式。大眾文化以大眾媒介為主要傳播媒介,大眾文化具有感官刺激的特點,具有圖、文、聲、動畫、觸覺等并存的特點,大眾媒介包括電視文化、網(wǎng)絡文化、廣告文化、書刊雜志,等等。這些能夠充分調(diào)動大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愉快、輕松的氛圍,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形象、生動和直觀,為大學生提供真實的表現(xiàn)效果,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強實效性。
在大眾文化發(fā)展的背景下,不同社會制度、意識形態(tài)的斗爭已從武力斗爭轉變?yōu)樾畔⒔讳h,西方國家對我國“西化”、“分化”的圖謀從沒間斷過。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改革單一的、不適合形勢發(fā)展需要的陳舊的教育內(nèi)容,要根據(jù)社會發(fā)展和學生思想發(fā)展的要求不斷地變化、調(diào)整和更新。只有這樣,才能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的針對性、實效性,以適應大眾文化影響下的大學生思想和行動發(fā)展的新要求,從而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堅持把學術性、創(chuàng)造性和娛樂性合理地統(tǒng)一起來,學術性的精英文化應該占主導地位。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0月15日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diào)的“文藝不能在市場經(jīng)濟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染銅臭氣”。因此,大眾文化條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當引導大學生正確地選擇和接受各種正確的影響,使大學生始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1]張秉福. 大眾文化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及教育對策[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14):18—21.
[2]岳嵩. 網(wǎng)絡時代青少年公民教育研究[D]. 成都理工大學,2010.
[3]楊志榮. 淺析人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學生特點[J]. 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2013,(5):163—163.
[4]吳志翔. 肆虐的狂歡——傳媒美學談[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189.
[5]馬克思, 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馬克思, 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上)[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Abstract:Mass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ontemporary overall Chinese cultural pattern. As a cultural phenomenon appearing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mass culture not only brings opportunities but also changes and challenges to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under the influence of mass culture should guide the students to make the correct choices and accept its influence to help the students establish the correct outlook of life,of the world and of the value.
Keywords:mass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pact
OntheImpactofMassCultureonCollege’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ZOU Li-li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and Research, Zhaotong University, Zhaotong 657000, China)
G641
A
2095-7408(2014)06-0052-05
2014-09-26
鄒立莉(1963— ),女,云南昭通人,副教授,學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與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