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一般民事救助義務
——從好撒瑪利亞人故事說起

2014-04-10 13:34:31丁曉婷
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4年4期
關鍵詞:普通法瑪利亞法定

丁曉婷

(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論一般民事救助義務
——從好撒瑪利亞人故事說起

丁曉婷

(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在我國,“扶不起”是一熱議的社會話題。關于一般民事救助是否被法定化,主要有肯定與否定兩種觀點。其實,一般人的救助義務不應被法定化。首先,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表明,不存在這種法定義務;其次,這種義務的法定化,不符合法律對自由的限制原則,并有違人權;再次,其缺乏理論支持;最后,缺乏可操作性,容易產生不利社會后果。故不應將一般民事救助義務法定化。

好撒瑪利亞人;救助義務;法定化;道德性

自南京彭宇案以來,社會上出現(xiàn)了“不敢扶老人、傷者”的奇怪現(xiàn)象。此種“扶不起”現(xiàn)象嚴重沖擊著我國“助人為樂”的傳統(tǒng)美德的發(fā)揚。由此,救助他人是否應上升為法律義務便引發(fā)了學者的爭議。關于救助他人,可追溯于圣經里的好撒瑪利亞人(Good Samaritan)故事[1]:圣經路加福音第10章第25節(jié)[2]: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到耶利哥去,半路上遭遇強盜。強盜剝去他的衣裳,把他打個半死,然后丟下他走了。偶然有一個祭司從這條路經過,看見他,但從那邊過去了。又有一個利未人來到這個地方,看見他,也照樣從那邊過去了。惟有一個撒瑪利亞人經過那里的時候,看見他,就動了慈善之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口上,包裹好,并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到店里去照應他。第二天,撒瑪利亞人拿出二錢銀子來交給店主說:“你且照應他,此外所費用的,我回來必還你”。愛爾蘭法律委員會關于好撒瑪利亞人的定義,“好撒瑪利亞人是任何一個自愿(沒有法律義務或者獲取報酬的期望)介入他人行為的人,去救助該他人(用任何合理的方式去救助),自愿介入的人合理地認為(合理、客觀的評價標準)該他人處于生病、受傷狀態(tài)或有生病、受傷、死亡的危險(包括意識不清的狀態(tài))?!盵3]因此,“好撒瑪利亞人可能是技能的旁觀者、一個下了班的救助自愿者、一個下班的自愿提供服務的志愿者或者是下班的專家?!盵3]一般民事救助義務是指好撒瑪利亞人在不存在法定救助義務或沒有獲取報酬期望的情況下,對處于危險環(huán)境下的他人所提供的合理救助的義務。鑒于大量出現(xiàn)的見危不助案件,有些學者建議將一般民事救助義務法定化,進入侵權責任領域或者刑事犯罪領域進行調整。有些學者認為,不應將一般民事救助義務法定化。筆者贊同后者,理由如下:

1 好撒瑪利亞的故事表明,不存在法定一般民事救助義務

很多學者將好撒瑪利亞人故事所揭示的含義視為法定一般民事救助義務的正當理由之一,但筆者認為,這個故事并沒有課加好撒瑪利亞人以法定一般民事救助義務:1.這個故事來源于圣經,其中的教義是讓教徒之間互相幫助,因為他們有共同的信仰,彼此之間存在強烈的聯(lián)系。因此,“不要當你的同伴有生命危險時,站在一旁不作為。這是上帝的命令。”[1]好撒瑪利亞人實施救助,只是順從上帝的教誨。即只有教徒們之間存在救助義務,對于非教徒之間,就不存在這樣的救助義務。這不符合法定義務的一般性,因此,這個故事不能作為一般民事救助義務法定化的正當理由。2.退而求其次,如果將圣經視為一部“法律”,暫且將救助義務法定,將會得出悖論。這個故事同時存在這樣的情形:在好撒瑪利亞人之前經過的祭司和利未人并沒有實施救助,但他們并沒有受到上帝的懲罰。如果把好撒瑪利亞人的救助行為視為法定一般民事救助義務的履行行為,顯然,祭司和利未人并沒有履行法定義務,他們應該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很遺憾,他們沒有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所以,只能這樣解釋:好撒瑪利亞人承擔的救助義務不是一項法律義務,只是一種道德義務。那么,祭司和利未人的不救助行為,就不會受到“法律”的否定性評價,只能受到道德的譴責。3.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是自愿承擔產生救助義務的正當理由之一。好撒瑪利亞人在救助落難者時,把他安置在一家旅店,并在臨走之前,囑托店主,留下錢財,做出還錢的承諾,盡最大的努力,安排好落難者的生活和治療。這可以解釋為,好撒瑪利亞人對落難者施予救助(自愿承擔),落難者所處的情形因此發(fā)生了變化,并且只能繼續(xù)依賴好撒瑪利亞人,因此好撒瑪利亞人對落難者產生了救助義務,其之后對店主的囑托、承諾等行為是在履行其救助義務。即,好撒瑪利亞人在自愿承擔——自愿將落難者帶入旅店之后才產生救助義務,僅僅因為目睹了落難者的困境并不產生救助義務。其實,這也符合普通法上“無救助義務規(guī)則”(No Duty to Rescue Rules)被特殊關系、先前行為、自愿承擔等突破的司法實踐與發(fā)展歷程。

可見,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其實是“無救助義務規(guī)則”的體現(xiàn),其本身并不是法定一般民事救助義務的起源。

2 一般民事救助義務法定化不符合法律對自由的限 違制原則,并有違人權3

“普通法認為:政府如果課加救助義務于‘陌生人’,將未經其同意并違背其意愿迫使他們進入可能的危險或不便,就干預了其自治和個人自由。”[4]

法律上限制個人自由的原則有四:(1)不傷害原則:約翰·密爾,“人類之所以有理有權可以個別地或者集體地對其中任何分子的行動自由進行干涉……唯一的目的只是要防止對他人的危害?!盵5](2)不冒犯原則:法律可以限制那些可能并不傷害他人的行為自由。[6]“冒犯”指的是引起旁人羞辱、難堪、不自在等的行為,其把應受制裁的不道德行為限定在公然的不道德行為的范圍內。(3)家長主義原則:個人自愿的行為有時并不是自由的,因此,當個人的行為會使自己遭受重大利益損失時,法律可以限制他的自由。(4)道德主義原則:對個人自由進行限制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個人不道德的行為發(fā)生,那么這種限制就是合理的。在西方,道德主義原則,主要是為了維持保護或保留社區(qū)或某些人的某種生活方式(比如,某種清教徒式的生活方式)。[7]但是,將少數(shù)人的意志強加給多數(shù)人,剝奪多數(shù)人的自決權,這種理由是無法成立的。所以,道德主義原則,實際上已經轉化成不傷害原則,即一些傷害他人的不道德行為自由,法律就應當予以干涉。

綜觀上述四個原則,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不救助,并沒有引起他人的損害(其只是沒有給予他人以利益),不是冒犯行為,不是對自身利益的重大損害,更不是道德主義原則所能涵蓋的范圍。因此,如果法律強加一般民事救助義務于個人,不符合法律對自由的限制原則。

將一般民事救助義務法定化,對于不愿意得到救助的落難者以及不愿意進行救助的行為人而言,都限制了其行為自由,有違人權。

3 無救助義務規(guī)則的強大法理反對一般民事救助義務法定

愛爾蘭法律委員會指出,“分析法定注意義務的發(fā)展過程,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現(xiàn)行法律并沒有規(guī)定成為好撒瑪利亞人的一般義務或者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去救助陷入困境的人的義務。所以,旁觀者不用為沒有救助陌生人而承擔責任,即使陌生人面臨的是死亡的危險并且旁觀者提供救助時不必或很少付出代價?!盵3]無救助義務規(guī)則(No Duty rules)法學理論認為,一般民事救助義務法定將有下列理論基礎:.1利他主義(Altruism)

利他主義原則背后的基本原理是救助義務是道德動機的,因此,制定法律強制實施道德義務是不合適的。將這種義務法定,會讓這種道德義務失去利他性。[3]波斯納認為,“把救人定為法律責任會不利于利他主義的救助,因為它使救助者更難被人們承認是利他主義者(人們會認為他救人是為了避免法律責任)?!盵7]

3.2 個人自由(Personal Liberty)[3]

“無義務規(guī)則”與普通法的個人主義精神相一致。英美法鼓勵人們追求自己的理想,不要求人們利他。普通法盡可能地保護個人自由,只有為了個體間能夠和平共存才會對個人自由予以限制。一般民事救助義務法定是對個人自由的巨大破壞,消極義務允許人們可以做任何事,除了禁止的事情。但是積極義務阻止人們做任何事,除了規(guī)定要做的事情。積極義務比消極義務的要求更多,消極義務只要人們容忍,而積極義務要求人們作為。

3.3 過失與不作為的區(qū)別(Distinction between Misfeasance and Nonfeasance)[3]

法律責任源于過失行為,而不是不作為,這個區(qū)別就是積極的錯誤行為和消極的不作為的區(qū)別。在過失行為場合,行為人引起了新的危險,而在不作為場合,行為人是沒有給予他人以利益。在救助義務場合,過失行為是指行為人引起了一部分的危險,而不作為是指行為人沒有減輕危險。就義務而言,過失行為是指違反了消極義務,而不作為,違反的是積極義務。因為救助義務是一種積極的義務,所以普通法無法將其作為一種法律上的強制。

3.4 因果關系(Causation)[3]

一個人不會因為沒有履行積極的干涉義務,就要承擔沒有因果關系的損害的賠償責任。一個人沒有履行消極義務,會產生新的危險,但一個人沒有履行積極義務,只是沒有阻止損害的發(fā)生。在救助場合,旁觀者只是沒有把利益給予陌生人,只是沒有阻止之前的行為獨立產生的損害的發(fā)生。如果不作為不能引起損害,那么它就不能成為過失的基礎,如果過失包含不作為,那么這將創(chuàng)造出一個過失犯罪。這與過失原則相悖(過失原則的目的是為了尋找糾正造成損害的行為)。

3.5 容易救助(Easy Rescue)[3]

有些學者以容易救助來對救助義務進行修正,這是對“無干涉義務規(guī)則”(No Duty to intervene Rules)的一種侵蝕。但是,事實上,很少有救助者被認為是有責任的,除非他的行為存在過失。愛爾蘭法律委員會指出,干涉義務與干涉者遇到的不便的程度有關,這是不確定的因素。雖然進行容易救助對一個個人而言是更加合理的,但是,愛爾蘭法律委員會指出,這樣的法律比充分鼓吹的救助義務更沒有合法基礎。在這個意義上,愛爾蘭法律委員會特別擔心這樣的救助義務的變化。并指出,不應該施加市民或特殊的群體以一般的為了幫助一個受傷的人或一個面臨傷害危險的人而進行干涉的義務。

3.6 案例分析

從以下的案例 (Artiglio v Corning,Inc. (1998)18Cal.4th 604,613[8];Williams v State of California(1983)34 Cal.3d 18,23[9].),可知在完善的普通法原則中,一個人沒有救助另一個人的義務。但是,當一個人選擇去救助一個人時,那么他就有義務提供適當?shù)淖⒁?。在Donoghue v Stevenson案件中[3],Atkin爵士強調將這種救助或愛鄰居的道德原則(即本文的救助義務)轉化為法律義務是完全不合適的。他同時強調,“雖然許多法律原則都有道德基礎,但是,這與因為沒有實現(xiàn)我們同意的私人的道德原則而強加法律制裁是不同的。他認為,首先,我們沒有法定的愛鄰居或者幫助鄰居的義務,這種道德義務變成了更加輕的不傷害鄰居的義務。非常清楚,我們沒有幫助他人的法定義務。”愛爾蘭法律委員會指出[3],普通法大體上還是拒絕法定的積極干涉義務。

3.7 救助別人的動機是希望將來有一天自己落難時有人救助自己,這在生物學上,是不現(xiàn)實的[10]。

4 一般民事救助義務法定缺乏可操作性,并會產生惡劣的社會效果

盡管在普通法國家,也存在好撒瑪利亞人立法,甚至將不救助行為納入刑法領域調整,但是,由于缺乏可操作性,收效甚微?!胺▏藢Ψ▏嘘P立法使用情況的評估很少改變人們的行為方式,適用有關條文的案件也很少。在美國,許多學者都不看好好撒瑪利亞人立法的價值……它們‘容易制定,難以執(zhí)行’?!盵4]美國有些學者就好撒瑪利亞人立法的效果進行評估,得出這樣的結論,“顯然,好撒瑪利亞人法幾乎沒有影響專業(yè)醫(yī)生救助傷者的自愿性?!盵11]

美國各州的好撒瑪利亞人法關于救助的要件的共同點之一是,“救助是誠實的,并且只以輕過失免責。重過失、故意以及惡意都不能免責。”[12]但是,好撒瑪利亞人的技能、知識、財力等存在差異,一個未經過專業(yè)訓練的好撒瑪利亞人,在履行救助義務時,已經盡到全部的誠實、謹慎地善良管理人義務,且無過失。但是,因為其不專業(yè)的救助,就會導致落難者的處境更加糟糕,這與好撒瑪利亞人法的立法目的相違背。而且,如果好撒瑪利亞人與落難者剛好存在糾紛,于是利用其不專業(yè)的救助,使得落難者的處境更糟。這些都將產生惡劣的社會效果。

5 結語

一般民事救助義務,表明“法律與道德之間并不完全重疊?!盵7]其法定化,不僅違反了法理基礎,不合理地限制人類自由,而且從現(xiàn)有的司法實務看,其法律實效低,社會效果差。一般民事救助義務。僅具有道德性,不應被法定。

參考文獻:

[1]Sheldon Nahmod. The Duty to Rescue and The Exodus Meta-Narrative of Jewish Law Arizona Journal of In 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16 Ariz. J. Int'l & Comp. Law, 1999:751.

[2]E.CAHN,The Moral Decision,1955:195.

[3]Ireland The Law Reform Commission Civil Liability of Good Samaritans and Volunteers The Law Reform Commission,2007:46-61.

[4]徐國棟.見義勇為立法比較研究[J].河北法學,2006, (7):2.

[5]John Stuart Mill,On Liberty,Indianapolis The Liberal Arts Press, 1956: 13.

[6]陳真.法律上干涉?zhèn)€人自由的原則[J].道德與文明,2007,(6):92-95.

[7][美]波斯納.道德與法律理論的疑問[M].蘇力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145-146.

[8]Artiglio v. Corning Inc.49 Cal. App. 4th 845, 56Cal.Rptr. 2d 877, 1996 Cal.

[9]Supreme Court of California 34 Cal. 3d 18; 664 P.2d 137; 192 Cal. Rptr. 233; 1983 Cal.

[10]Sophie Harnay·Alain Marciano Should I help my Neighbor. Self-interest, Altruism and Economic Analyses of Rescue Laws Eur J Law Econ (2009),28:125.

[11]Frank J.Helminski ,Good Samaritan Statues:Time for Uniformity ,27 WAYNE L. REV. 217,232(1980).

[12]Bridget A. Burke.Using Good Samaritan Acts to Provide Access to Health Care for the Poor:A Modest Proposal.Annals of Health Law 1992,(1):140.

On the General Civil Relief Obligation——Said from the Story of the Good Samaritan

DING Xiaoting
(Zhejiang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In our country,“can’t help others”is a hot social topic. On statutory of general civil relief, there are affirmation and negation two views. In fact, the general relief obligations should not be legalized. First, the story of the Good Samaritan shows that this legal obligation does not exist;secondly, this statutory obligation does not comply with the principle of legal restrictions on the freedoms and violation of human rights; third, it lacks of theoretical support; last, it lacks of maneuverability and it is prone to adverse social consequences. Therefore, the general relief obligations should not be legalized.

The Good Samaritan; Relief Obligation; Statutory; Morality

D925

A

1672-2094(2014)04-0022-04

責任編輯:鄧榮華

2014-06-12

丁曉婷(1990-),女,浙江椒江人,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2013級碩士。研究方向:民商法學。

猜你喜歡
普通法瑪利亞法定
為什么普通法更有利于創(chuàng)新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近代史學刊(2021年2期)2021-12-02 08:36:32
英國普通法傳統(tǒng)形成研究
智取紅領巾
重建院落產生糾紛 土地確權程序法定
交叉式法定刑的功能及其模式選擇
加拿大最高法院的法律解釋:普通法方法的勝利
法律方法(2018年1期)2018-08-29 01:12:44
中老離婚法定理由之比較
法大研究生(2017年2期)2017-04-18 09:06:50
普通法的三種語言
法律方法(2017年2期)2017-04-18 09:00:03
在白宮的童年
——瑪利亞·奧巴馬
海外星云(2016年13期)2016-10-26 12:11:19
燈節(jié)上的瑪利亞
人物(2016年10期)2016-09-03 03:05:25
永仁县| 林州市| 台东市| 四平市| 邛崃市| 临沂市| 林芝县| 阿拉善左旗| 宜春市| 合山市| 长治县| 宁津县| 高唐县| 高要市| 云南省| 宣威市| 潮安县| 阳江市| 正阳县| 信阳市| 舞阳县| 湖北省| 新蔡县| 宝山区| 西乡县| 封丘县| 长宁区| 陆良县| 萝北县| 永善县| 金华市| 旺苍县| 沧州市| 革吉县| 松阳县| 乐至县| 娄烦县| 潜山县| 长丰县| 西乌珠穆沁旗| 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