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曉梅
王維的輞川別業(yè)就是文學、繪畫、宗教與園林相互交融的產(chǎn)物,《輞川集》是詩人在輞川別業(yè)居住是寫的,因此研究《輞川集》中的園林美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其中的詩歌意象,從而更好地把握王維的山水田園詩。
王維(701—761年),字摩詰,太原祁人。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前后,因仕途坎坷、汲引無路,在輞川別業(yè)開始了亦官亦隱的生活。開元十六年至二十二年間與裴迪俱居輞川別業(yè),《舊唐書·王維傳》中有:“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談琴賦詩,嘯詠終日,一唱一和”,王維與裴迪分別對輞川20景著詩詠嘆,寫成40首五言絕句詩,集結為《輞川集》。
輞川,水名,又名輞谷水,源于秦嶺北麓,自西北延伸向東南,北流注入灞水。因其山嶺環(huán)抱,溪谷輻輳,河水周流山下如車輞,故名輞水,而水流經(jīng)過的山川稱之為輞川。王維的別業(yè)就錯錯落落分布在輞川中及附近的山坡上?!遁y川志》中稱“輞川形勝之妙,天造地設四顧山巒掩映,似若無路,環(huán)轉(zhuǎn)而南,凡十三區(qū),其美愈奇”。唐初宋之問曾在此修建了藍田山莊,王維出資收購時這座莊園別墅已是一片荒蕪衰敗的景象,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精心修建,并融入作者的詩、畫及園林的審美情趣,將綿延二十多里的輞川山谷修建成一個可耕、可牧、可樵、可漁的綜合園林。別業(yè)一詞在唐代是私家園林的代稱。王維的輞川別業(yè)共有20處園林景點。王維《輞川集序》曰:“余別業(yè)在惘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斤竹嶺、鹿柴、木蘭柴、茱英片、宮槐陌、臨湖亭、南坨、歌湖、柳浪、欒家瀨、金屑泉、白石灘、北坨、竹里館、辛夷塢、漆園、椒園等。與裴迪閑暇,各賦絕句云爾。”由此可知輞川別業(yè)是一座凝結著王維心血和智慧的文人山水園林。
禪宗是一種中國人的哲學,是中國化的佛教,禪宗強調(diào)“梵我合一”的一元世界觀,即所謂“我心即佛,佛即我心”,認為萬物種種無非是我心幻化。晉代的謝靈運首次將詩、禪、山水聯(lián)系在一起,至唐代的王維手中,詩、禪、園林才高度融合。王維晚年歸隱輞川所做的山水詩集《輞川集》可以說是字字入禪,其中的二十首詩均是對輞川別業(yè)的客觀描述,可見這座園子是在禪宗的造園思想下完成的。
王維是唐代詩壇上唯一獲得“詩佛”稱號的詩人,他自以摩詰為字,可見他對佛教興趣頗深。王維的田園山水詩境界空靈、寫景自然天成,蘇東坡喻之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讀他的詩猶如進入到一個心靈的“世外桃源”,他晚年所做絕大多數(shù)詩是屬于“以禪趣入詩”。唐代人們就認為他是“當代詩匠,又精禪上理”。宋末遺民詞人劉辰翁在《須溪先生校本唐王右丞集》中首次以禪意解讀《輞川集》,評《辛夷塢》“其意不著一字,漸可語禪”,總評《輞川集》“首首素凈”。明代胡應麟說:“太白五言絕,自是天仙口語,右丞卻入禪宗……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不謂聲律之,有此妙詮”。再清人沈潛德曾說:“詩貴有禪理禪趣,不貴有禪語……王右丞詩不用禪語,時得禪理?!?/p>
禪宗對古典園林的影響主要通過對園林設計者性格和審美情趣的滲透,折射在園林風格和景觀意境的審美觀照中。造園者用一種“純粹客觀化”的觀物方式,將園林這種形式上有限的自然山水藝術提供了審美體驗的無限可能性。輞川別業(yè)就是在這樣一種思維方式指導下完成的。試以王維的《鹿柴》為例:“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笨丈饺苏Z,深林返照,同樣是描寫一個空明寂靜的意境。看似純粹寫景,實際上景中融情,情中見理。詩人通過一剎那間大自然所表現(xiàn)出恬靜深邃的境界來襯托禪宗的空靈靜謐。王維以禪宗的態(tài)度來對待人世社會的一切,使自己有一種恬靜的心境,進而把這種心境融入自己的詩中,使詩歌顯耀出禪光佛影。
1.立意。唐代,山水文學興旺發(fā)達。文人經(jīng)常寫山水詩文,對山水風景的鑒賞具備一定的能力和水平。他們憑藉對自然風景的深刻理解和對自然美的高度鑒賞能力來進行園林的規(guī)劃,同時也把他們對人生哲理的體驗、宦海浮沉的感懷融注于造園藝術之中。于是,文人官僚的園林批上了一層文人的色彩,由此出現(xiàn)了“文人園林”。輞川別業(yè)是一座依附于莊園的郊野文人園林,它不像皇家園林那般富麗堂皇、整齊規(guī)則,也不像寺觀園林那般宗教氣息濃厚,而是由詩人王維直接參與,融進詩情畫意的寫意山水園林,其主旨崇尚自然,重在寫意,強調(diào)意境。
2.布局。輞川別業(yè)在藍田縣西南約二十公里,根據(jù)王維、裴迪唱和的四十首詩《輞川集》中詩句的描寫和《輞川圖》中的場景,可以大致推斷出此園的景觀布局。
從山口進,迎面是“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的“孟城坳”,是園林的主要入口,這里是谷地上的一座古城堡遺址。山岡的坳背為“華子岡”,這里是以松樹為主的叢林植被校覆的山崗。山勢高峻,林木森森,多青松和秋色樹。因此有“飛鳥去不窮,連山復秋色”和“落日松風起”的景色。越過山岡便是園內(nèi)的主體建筑——“文杏館”,以文杏木為梁.香茅草作屋頂?shù)膹d堂,它的南面是環(huán)抱的山嶺,北面臨大湖。館后崇山峻嶺,為“斤竹嶺”,山嶺上遍種竹林,一彎溪水繞過,“一徑通山路”景致幽深。緣溪通往“木蘭柴”,是柵欄圍起來的一片木蘭樹林,溪水穿流其間,環(huán)境十分幽邃。溪流之源是塊生長著繁茂的山茱萸花的一片沼澤地。翻過“茱萸片”,是一片谷地,題名“宮槐陌”是一條兩邊種植槐樹的林蔭道。一直通往名叫“欹湖”的大湖。裴迪詩:“門前官槐陌,是向歇湖道?!钡巧仙綄?,至人跡稀少的山中深處,便是“鹿柴”,用木柵欄圍起來的—大片森林地段,其中放養(yǎng)糜鹿。
鹿柴山岡下面是欹湖,園內(nèi)的大湖,可泛舟在水上游覽。欹湖岸邊建有一座亭子——“臨湖亭”,憑攔可觀賞開闊的湖面水景。王維詩:”輕舸迎上客,悠悠湖上來。當軒對樽灑,四面芙蓉開。據(jù)此可知臨湖亭就就是設置在湖邊的舫,具有賞景、點景的作用。欹湖南岸的游船停泊碼頭叫“南坨”,北岸的叫“北坨”。欹湖岸邊栽植成行的柳樹,倒映入水最是婉約多姿,題名“柳浪”。湖邊白石遍布成灘,可赤足趟水,稱之為“白石灘”。柳浪往下,有段因水流湍急而形成平涸水只的河道——“欒家瀨”。另外,還有以花木景觀題名的“竹里館”、“辛夷塢”、“漆園”、“椒園”。
著名園林家陳從周先生曾說:“中國園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組合而成的一個綜合藝術品”。輞川別業(yè)的二十個景點分別涉及了建筑、植物、山石、理水、動物等園林構成要素,它們依山傍水、相互支撐,共同組成一個極具自然風景美的山水園林下面分別從山石、理水、植物、建筑等角度來賞析輞川別業(yè)的園林美。
1.山石。山體是園林的骨架,它決定著園林的整體布局和風格。中國古典園林講究師法自然,因地制宜,只有掌握了自然山水美得客觀規(guī)律,才能循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輞川別業(yè)的設計者兼施工者王維深諳奇妙,他曾在《山水決》中寫道“山有氣脈,水有源流,路有出入……”和“主峰最宜高聳,客山須是奔趨”,可見別業(yè)中的景觀體現(xiàn)出園林專業(yè)素養(yǎng)是意料中的事。
輞川別業(yè)地勢曲折、高低不平,有山、嶺、崗、塢、坳、陌等豐富多變的地形地貌。孟城坳位于山口,地勢較低,是一段殘存的古城遺址,王維順應自然在原來較平坦的地形上修建房屋,于是有了“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的詩句。華子崗地勢陡峭、逶迤起伏,屹立在坳背,成為的登高望遠的勝地,有“飛鳥去不窮,連山復秋色。上下華子崗,惆悵情何極”為證。斤竹嶺山道渺遠、蜿蜒通幽,生長著成片的竹子,一彎溪水環(huán)繞其間,竹影搖曳,相得益彰。陌為山間小道,王維在兩側(cè)栽植槐樹為行道樹,濃陰蔽日,曲徑通幽,是夏季散步的絕妙取出。南坨、北坨是矗立在欹湖兩岸的兩個高大土丘,兩坨對稱而隔湖相望,王維巧妙的利用這兩個土丘,在山下修建了兩個游船停泊碼頭,將自然地形與建筑聯(lián)系在一起。
2.理水。水在園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僅可以與山石樹木及建筑配合一起創(chuàng)造出千變?nèi)f化的水景風光,還可以豐富園林的游賞內(nèi)容,諸如采蓮、垂釣、泛舟、流觴等。《舊唐書王維傳》中有:“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可見輞川別業(yè)是以水景取勝。
園林理水講究千變?nèi)f化,宜動賞又宜景觀,要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輞川別業(yè)中有“欹湖”、“欒家瀨”、“金屑泉”、“白石灘”等水景。欹湖是別業(yè)的主要風景區(qū),因湖底東西傾斜而得名,欹湖為活水湖,由輞水及附近的山溪供,經(jīng)過整治的欹湖,湖面“湖面空曠湖水廣”,湖水“青熒天色同”,非常美麗。湖中種植了大量的荷花、菱荇,既可以浣紗、垂釣,又可以泛舟、采菱?!皺杓覟|”水流湍急,富有動勢,鳧鳥和海鷗在上面嬉戲,一幅山野田園風光?!敖鹦既睋?jù)稱“日飲金屑泉,少當千歲余”,可見水質(zhì)甘甜、清澈見底?!鞍资癁睘殪ズ叞资椴嫉氖癁?,這里既可以游覽又可以欣賞水景。
3.建筑。建筑是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要素之一,它一方面可以滿足園林中諸如居住、游憩、讀書、撫琴、對弈及會客等實際需要;另一方面,他也作為景物對象本身,與山水花木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千姿百態(tài)、賞心悅目的園林景觀。
王維晚年基本上在輞川別業(yè)度過,甚至埋骨于此,別業(yè)的建筑既是園林的造景要素又是詩人居住的環(huán)境。“文杏館”是園中的主體建筑,以文杏為梁,香茅為宇,裴迪詩:“迢迢文杏館,臍攀日已屢;南嶺與北湖,前看復回顧”,由裴詩可知文杏館居高臨下,位于控制全園的中心地位,且具有借景、點景、造景等功能。“竹里館”建在幽深的竹林深處,詩人既可以獨自靜坐,又可以撫琴長嘯,怡然自得?!芭R湖亭”依水而建,詩人可以在亭子里觀景賞月、品茗彈琴、飲酒賦詩,也可以遠眺湖水,欣賞水中的“芙蓉四面開”。
4.植物。所謂“無花不成景,無綠不成園”,植物也是構成園林景觀的重要因素之一。輞川別業(yè)中有14個景點與植物有關,分別為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斤竹嶺、鹿柴、木蘭柴、茱英片、宮槐陌、欹湖、柳浪、竹里館、辛夷塢、漆園、椒園等。依據(jù)植物在園林景觀上的不同作用來賞析輞川別業(yè)中的花木景觀美:
第一,利用植物本身的色、香、形態(tài)和季相變化作為園林造景的主題。華子崗上有成片的松樹和秋色葉樹種,詩人尊重生物的原生態(tài)環(huán)境,保持了植物的復層群落系統(tǒng),這樣既可以節(jié)省經(jīng)濟開支又可以在秋季欣賞“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美景。北方的冬天萬物蕭條,但是詩人可以坐在窗前欣賞對面山崗上雪松的雄姿。斤竹片植于整個山嶺,溪流環(huán)繞,獨自構成一景,暢游其間,可以沿溪而作流觴曲水?!澳灸┸饺鼗?,山中發(fā)紅萼”,大片紅色的芙蓉花開在寂寥無人的山塢里,蓬勃的生命力與周圍寂靜的環(huán)境形成鮮明的對比,引發(fā)人無限的思考。
第二,植物作為陪襯與其他造園題材結合構成景觀?!胺中薪泳_樹,倒影入清漪”,詩人沿著湖堤列植了一行柳樹,垂柳拂水,風姿綽約,通過柳樹將靜的湖和動的風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爱斳帉﹂拙?,四面芙蓉開”,把酒而坐,欣賞水面上亭亭玉立的荷花,植物使周圍的景觀不再單調(diào)。
第三,利用植物配合地形分隔空間,增加層次和深度?!蔼氉捏蚶铮瑥椙購烷L嘯。林深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竹里館位于竹林深處,與主體建筑文杏館遠遠的隔離開來,“曲徑通幽”,對于初游者來說別有一番情趣。
第四,利用植物的經(jīng)濟價值。漆園和椒園為特色園,既可以觀賞又有經(jīng)濟價值。
第五,植物作為托物言志的載體,寄托造園者的理想。別業(yè)中的植物多為高雅之物:松樹,由于耐寒、長青,人們賦予它傲岸本直、堅強不屈的品格??鬃釉?“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竹子,清姿瘦節(jié),風韻瀟灑,蘇東坡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可見竹子是文人極喜愛之物。另外,古人有重九佩戴茱萸以避邪的習俗,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柳樹表依戀……詩人鐘情于松柏、翠竹、文杏、香茅、辛夷、芙蓉等植物,寄托了他孤高傲世、恬靜淡薄的人格精神。
王維的山水詩蘊涵了返璞歸真、山林野趣的自然之美,他有意識的將詩、畫、園林結合起來,賦予了古典園林詩情畫意的品行,對以后的寫意山水園林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中國古典園林的發(fā)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影響力。
[1]李浩.唐代園林別業(yè)考論[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96.
[2]李志紅.王維輞川別業(yè)的園林意境[J].鄭州大學學報,2006,(11).
[3]趙殿成.王友丞集箋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4]陳鐵民.王維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7.
[5]羅曉.質(zhì)疑禪意[J].今日南國:2008(6).
[6]沈德潛.唐詩別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7]陳從周.園林談叢[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