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語中,編輯既是一個動詞,又是一個名詞。編輯在作為動詞使用時,是指對資料或現(xiàn)成的作品進行整理、加工,包括以出版物為主的各種媒體在出版前所進行的加工、制作,涵蓋了文字、圖像、錄音、錄像、多媒體生成處理和審核、校對等方方面面。編輯一詞古來有之。《魏書·李琰之傳》中有“前后再居史職,無所編緝”。唐顏真卿《〈干祿字書〉序》中有“不揆庸虛,久思編輯”。宋蘇舜欽《題〈杜子美別集〉后》中有“今所存者才二十卷,又未經(jīng)學者編輯,古律錯亂,前后不倫”(蘇舜欽:《蘇舜欽集》,中華書局,1961年版,第200頁)。清周亮工《與張瑤星書》中有“勝國遺事,編緝不難而難于發(fā)凡起例”。編輯作為名詞使用時,是指一類職業(yè)身份。具體到圖書編輯,是指在出版部門專門處理稿件的人,通過整理、加工、修改,將稿件整理成出版物。其實這僅僅說的是案頭工作,具體工作時,策劃、組織選題,以及圖書的設計、制作等,都有可能由編輯來具體完成。
在實際工作中,圖書的編輯主要涉及到幾大塊——選題的確定,文圖的編輯、整理、校對,圖書的設計及制作。
一、選題是成功的根本
在這里我們必須先要考慮這樣一個問題:在當今信息如此龐雜的年代,獲知資訊的渠道眾多,人們?yōu)槭裁捶且ㄥX去買一本圖書呢?那是因為圖書是整理過的資訊,是大量資訊中的精華部分,它傳達了作者的感知與認知,甚至是傳達了作者的真知灼見與睿智。一本好書有時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它同時也傳達了編輯的匠心,是編輯對資訊的把握與篩選能力的體現(xiàn),具有無可替代性。
好的選題,往往具有文化價值、社會價值與市場價值,這是我們確立選題的依據(jù)。一些具有深度文化價值的選題,例如《中國美術全集》這樣的書,幾乎每一個成熟的編輯都知道它一定是個好的選題,但卻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需要舉眾社之力、眾人之力,還要有相當?shù)呢斄?,也不是每一個編輯、每一個時間段都可以遇到的。日常工作中,我們遇到的往往是一些看似普通的、甚至是邊緣的選題,這就需要我們具有靈敏的嗅覺,嗅出它的文化價值與市場價值所在。
二、書名不僅要切中內(nèi)容,更要提升內(nèi)容
要編輯一本好書,首先要從確定書名開始。書名會給購買者帶來第一印象,好的書名可以引發(fā)讀者想要翻一翻的欲望,進而根據(jù)書的內(nèi)容可能引發(fā)其購買欲。如果一本書上架以后讀者連翻一翻的想法都沒有,那就真的淹沒在茫茫書海中了。
那么,怎么給書起一個好的名字呢?首先編輯要對你所編的書稿有個大致的了解,知道書稿屬于哪種類型,或者你在看了書稿以后期望它成為哪一種感覺的書。也可以通過和作者進一步溝通,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想法,和作者一起探討和完善。但這里最重要的還是你作為編輯的一種直覺,這就要求不僅書名能把書的內(nèi)容貼切地表達出來,甚至要體會到書稿表象之下的一種情感的東西,這才是真正能打動人心、使人產(chǎn)生共鳴的部分。
記得山東畫報出版社曾經(jīng)出版過一本介紹和講述世界著名香水品牌的書,包括香奈爾、迪奧、雅詩蘭黛、紀梵希、古奇等十幾個品牌,書的內(nèi)容也沒什么特別的奇特之處,無非就是品牌的創(chuàng)建者、香水的生產(chǎn)年代、主要香型的介紹、每一款香水的經(jīng)典包裝設計、適用的場合等,但這本書卻起了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穿香》,我想很多女人看了這個名字都會被打動。用“穿”這么個動詞來描述香水,非常特別,使我們聯(lián)想到會使用香水就如同女人會穿衣一樣重要,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品位。我們一看書名就知道,這是定位在白領階層的一本書。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介紹古代刺繡的書,內(nèi)容主要是女人和孩子穿的肚兜,書名叫《云縷心衣》。這個書名也起得特別好。我們都知道,我國的古代婦女,都以會做手工活兒見長,手工活做得好不好,刺繡繡得好不好,甚至成為評判一個女人是否賢淑的標準之一。女人們從小就學習刺繡,出嫁時就把自己繡的東西陪嫁過去,這些繡品里寄托了它們很多的心思,包括理想、愛情、經(jīng)歷等。如果我們給這本書起名,可能就叫它《中國古代刺繡藝術》,也不是不可以,也貼切書的內(nèi)容,但就是缺少點味道。但這本書的編輯就很會動腦子,他體會到了這本書所要傳達的更深層的東西?!对瓶|心衣》這個名字中,一個“云”字即讓人產(chǎn)生一種對逝去事物的縹緲記憶感、懷念感,一個“心”字又使讀者可以窺視到當年那些沒有留下姓名的、繡下這些美麗繡品的女人們的心思,以及其中所寄托的理想與愛情,引發(fā)了對刺繡者的情感關注。
2012年我編輯的一本書《荷衣蕙帶——中西方內(nèi)衣文化》,獲得了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獎、第六屆中國出版集團優(yōu)秀選題獎和優(yōu)秀設計獎。書稿的原始名稱為《中西方內(nèi)衣文化比較學——性之偶像與民俗之符》,我覺得太寬泛,也較為生澀,于是查閱了很多資料,最終將書名改為《荷衣蕙帶》。這個詞出自屈原《九歌·少司命》:“荷衣兮蕙帶,倏而來兮忽而逝?!痹赶扇艘院扇~為衣,以蕙草為帶,飄然出世、脫離凡塵,表現(xiàn)了一種俊逸、灑脫、浪漫的氣質,后世也用來比喻女子的身心芳潔與純美。這個書名很貼近內(nèi)衣文化這一主題,同時可以加強此書的文化性和可讀性,
一個好名字,是一本書成功的起點,也是體現(xiàn)編輯含金量的一個重要部分。
三、內(nèi)容文字的加工反映了編輯的素質
當我們正式開始一本書稿的編輯加工過程時,對自己要有一個高的要求,即便做不到化腐朽為神奇,也要做到錦上添花。
1.避免政治性和思想性方面的錯誤
這部分包括國家的政策、法規(guī)、對外關系、宗教問題、民族問題、臺灣問題等。如果出現(xiàn)了這些問題,你編的書所下的工夫再大、學術性再強,也就成了廢書,編輯和出版社還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2.注重文字的準確性,避免學術性、知識性方面的錯誤
編輯出版任何一本出版物時都要特別強調文字的準確性。例如人名、地名、歷史年代、事件的名稱、評價用語、注釋等諸多方面,有些看似簡單的東西,往往不容易引起我們的關注,就容易被忽略過去。
比如,我在編輯《九體書法實用字典》的時候,就遇到了這種問題。本來它就是一本很小的書,猛地一看,感覺書稿已經(jīng)很完整了,涉及到的每種字體,也都是從電腦上拷貝下來的。但細看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很多字體都是錯的。其中行、草兩種字體混淆得最多。然后又發(fā)現(xiàn)字義的解釋都不準確,因為書中字義解釋這部分設定的位置很小,作者選定的大多不是第一字義。通常在這么小的空間里要完成字義的解釋,一定要用第一字義,還要特別準確。于是我把3000多常用字根據(jù)《新華字典》所提供的釋義逐條重新整理、編寫,用了將近4個月的時間才完成。endprint
3.專業(yè)知識和能力的體現(xiàn)
出版社的每一位編輯,大致都有自己的專業(yè)優(yōu)勢。在實際工作中要善于利用專業(yè)知識和素養(yǎng),完善我們的每一部書稿。在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的同時,還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我們出版的系列書《案頭畫范》,看似很簡單,卻由于編輯的知識盲點,出現(xiàn)過步驟圖的圖注放錯位置的情況。粗心是一個方面,專業(yè)知識的欠缺則是主要原因。
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不一定編的都是大部頭的書,小書其實也一樣能體現(xiàn)我們的專業(yè)水平。小書如果都編不好,更談不上編好大部頭的書。這就要求我們對每本書都要重視,要用心揣摩,制定出好的體例,關注書的細節(jié),這樣才能使圖書出版的整體質量得以提高。
4.學會編輯整理文字的方法
除了通常的一些錯字以及文法、邏輯的錯誤以外,我們可能會遇到超出你專業(yè)知識以外不易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掌握一些解決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幾個途徑:(1)查閱工具書,(2)查閱相關題材的書籍,(3)請教專家,(4)請教有經(jīng)驗的老編輯,(5)善于向有經(jīng)驗的校對人員交流請教,(6)學會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
四、圖書的設計提升書籍的思想及審美品質
設計是對一個事物統(tǒng)籌規(guī)劃過程的總稱。人類最基礎、最主要的創(chuàng)造活動是造物,設計便是對造物活動進行預先的計劃,所以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動的計劃技術和計劃過程理解為設計。視覺設計,包括圖書設計,是把一種計劃、規(guī)劃、設想,通過視覺的形式傳達出來的活動過程。
圖書的設計會影響人們的最初印象,從現(xiàn)在的圖書市場來看,圖書的設計顯得越來越重要。一個優(yōu)秀的設計可以直觀地表達出圖書的氣質和內(nèi)容,引發(fā)讀者的購買欲。
在這里我想特別強調這樣一個理念:設計的目的不是設計本身,它是為圖書的內(nèi)容服務的,要服從圖書的內(nèi)容。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增強書籍的閱讀感、節(jié)奏感和閱讀的舒適性。高明的設計是隱性的,讓人看不到刻意的硬性痕跡。
以圖片為主的美術類圖書的設計,要注意以下的幾個基本環(huán)節(jié):第一就是在內(nèi)頁的設計上,左右頁圖片的位置、大小、色彩是否得當,第二要注意整本書圖片和文字的節(jié)奏感,要做到疏密合理、張弛有度,適當?shù)叵喿x的疲勞感,從而提高閱讀的舒適性。
在封面的設計上,要提煉出內(nèi)容的精髓,使之符號化,既要把握穩(wěn)健、大氣的格調,還要不失活躍、精致。特別是如果在意象性上下功夫,與別人重合的機率就很小,從而達到匠心獨運的效果。
比如《女紅》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就是運用了意象性的設計語言。將一個楷體的“女”字布置在封面的大半部分,在左、右、下分別出血,并將本書內(nèi)容中最具典型意義的“肚兜”與“女”字中間的菱形空擋相結合,生動巧妙地表現(xiàn)出主題;同時用針線的痕跡將“女紅”兩個字串聯(lián)起來,表達出刺繡這一內(nèi)容的手工特質。全書采用軟精裝形式,封面紙張采用米黃色的竹絲紋特種紙,這種優(yōu)雅、溫和、含蓄的氣質與內(nèi)容協(xié)調一致,顯得和諧統(tǒng)一。這本書獲得了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優(yōu)秀設計提名獎、第五屆中國出版集團榮譽獎、第18屆“金牛杯”優(yōu)秀美術圖書金獎。
編輯工作歷來被公認為是“為他人做嫁衣”。此語出自秦韜玉的《貧女》:“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做嫁衣裳。”不久前,我曾經(jīng)看到過一本書《為他人做嫁衣·譯稿編輯生涯三十年》,書中記錄了商務印書館編審周穎如30余年躬耕于出版事業(yè)的點滴體會。她兢兢業(yè)業(yè)、不辭勞苦地致力于搭建西方學術經(jīng)典與中國讀者之間的橋梁,在閉塞的年代,篳路藍縷,點亮了一個時代的閱讀記憶,留下的是甘為人做嫁衣的平和淡然。
就如同一個裁縫,要做,就要做出美麗而閃亮的嫁衣!這也是我們這些從事編輯工作的人對自己的一個美麗的期許。
(霍靜宇/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編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