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
〔關鍵詞〕 合作學習;教師;概念;
學生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6—0059—01
小組合作學習符合新課標中“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的要求,依照學生不同層次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培養(yǎng)提高學生積極主動的創(chuàng)造力、思維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為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jié)協(xié)作能力和終身發(fā)展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有專家認為,學生如果不能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應用于與他人的合作性互動之中,那么這些知識和技能都是無用的,這種教育也是失敗的,但合作學習在教學使用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教師在使用合作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有些老師誤認為只要有小組活動就是合作學習,老師看著學生們熱烈的“討論”景象便認為合作得好,其實在認識上存在著誤區(qū)。
1.對概念理解的不準確。有的老師只是簡單認為把學生分成幾人一小組,湊在一起商量解決問題就是合作,這忽略了合作的意義內(nèi)涵及其作用。合作學習是建立在行為主義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基礎上的一門教學理論。國內(nèi)外學者有各自不同的認識,綜其所述可理解為:合作學習是指促進學生在異質(zhì)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互助合作,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2.誤把合作學習、小組活動當成是活躍課堂氣氛的工具。老師提出問題、布置任務,學生分成小組、激烈討論。其實學生的討論與老師的教學是脫節(jié)的。課堂上活躍的氣氛應該是老師與學生共同形成的“場”(物理學概念),是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這種互動既有外在行為與內(nèi)在思維的交流,也有知識探討與情感溝通的交流,是師生全方位 “碰撞” 的過程。
3.誤把討論問題當成是讓學生廣泛參與的途徑。教師為了能讓學生廣泛參與,一有問題,不管合適與否都要求學生進行合作討論,然而這種單一的方法和一些沒必要討論的問題,會影響學生的興趣,浪費教學時間。應該選擇有合作意義的問題進行共同學習,并在小組內(nèi)進行分工,每個學生都被安排擔任特定的角色或都有任務需要完成,這樣才能真正讓每個學生動起來。
4.進行合作學習前,教師缺乏引導,學生缺少獨立思考的時間。老師一提出問題便立刻要求學生進行討論,不給學生留獨立思考的時間,學生不理解學什么、怎么學。學生沒有經(jīng)過自己的深入思考就匆忙展開討論,會使學生要么盲目隨從,要么坐享其成,很容易偏離航線,成為漫無目的的航船,合作學習的成功與否,與教師是否參與引導緊密聯(lián)系,教師應擔負更多的組織管理和宏觀調(diào)控的職責。
二、學生使用合作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
學生在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果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解決這些問題,就會使合作學習只是流于形式而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1.學生缺乏主見,不懂得如何合作。在小組中,每個同學都應該動腦、動口、動手參與其中,都應有自己的思想與見解,大家的思想才會在彼此碰撞的過程中產(chǎn)生火花。但也有個別學生缺乏獨立自主的思考,只會同意同組其他同學的意見,不懂得怎樣與他人進行有效的合作,不會與其他成員交流及解決問題,導致合作低效。
2.彼此不予合作。小組成員間缺乏人際交流和合作技能,或各抒己見,大家搶著說,誰也不聽誰的,不善于接納別人的觀點,缺乏尊重與欣賞他人;或各自沉默,有的學生已經(jīng)習慣獨立學習而不愿與別人合作,小組合作缺乏必要的訓練,不能正確合理地解決矛盾沖突。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個人與小組間是一種辯證的關系,二者應該是互為補充相輔相成的,不把個體真正融入到小組中,就很難達到預期的合作學習效果。
3.所處地位不同。學優(yōu)生往往在組中擔任主要的責任,處于主宰地位,他們是組內(nèi)的活躍分子,充分展示著自己的個性;學困生則因為基礎薄弱而往往被忽略,他們參與的主動性也比較欠缺。有的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搭順車”,這樣的學生不僅喪失了自己學習、提高的機會,也限制了其他人的思考,這種情況會挫傷整個小組的積極性,不利于促進整體的學習。小組內(nèi)應該有一定的分工,讓每個學生去完成屬于自己的任務,這樣就最大限度減少逃避任務的人。
4.缺乏自制力。有的學生自制力不強,易受干擾,注意力不集中,愛開小差;有的學生借合作學習的機會聊天,講一些與主題無關的話;或者交流的聲音太大,影響其他組的同學。
合作學習的推廣是社會的發(fā)展與需要,認識并解決存在的這些問題,可在今后使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避免不足,更好地使用和發(fā)展這種學習方式,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服務。
編輯:蔡揚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