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明代湖北書院考(上)

2014-04-17 03:57:25柏俊才
荊楚學刊 2014年5期
關鍵詞:講學書院

柏俊才

(華中師范大學 歷史文獻所,湖北 武漢 430079)

明代湖北書院考(上)

柏俊才

(華中師范大學 歷史文獻所,湖北 武漢 430079)

明代湖北書院有105所,在全國書院教育中處于較高的水平。若以功能來劃分,明代湖北書院大致可分為講學、科舉、祭祀三類。事實上,每個書院都具有這三種功能。與全國其他地區(qū)相一致,書院是王守仁、湛若水及其后學講學的產(chǎn)物。明代湖北書院講學的流派主要是陽明(王守仁)、甘泉(湛若水)和白沙(陳獻章)三派,李承芳、何遷、葛寅亮、顧闕、顧問、耿定向、耿定理等儒師或主白沙,或宗陽明,或宗甘泉,建立書院,開席講學,推動了湖北書院講學事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了明代湖北儒學的傳播。

明代;湖北;書院;講學;儒學

中國書院在明代經(jīng)歷了初期沉寂、中期繁榮、后期衰落的發(fā)展歷程,湖北書院也不例外。據(jù)筆者的不完全統(tǒng)計,明代湖北新建、重修書院主要集中在成(化)正(德)嘉(靖)萬(歷)時期,有67所,占明代湖北書院總數(shù)的63%,是湖北書院的恢復與繁榮期。嘉(靖)萬(歷)時期,新建、重建書院26所,占明代湖北書院總數(shù)的25%,是湖北書院的繁榮期,明初的洪武、建文時期可考的湖北書院僅2所,占1.9%,明末崇禎年間新建、重建書院7所,占6.7%。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明代湖北書院的發(fā)展與全國的趨勢大體是一致的。

明代湖北書院在全國的地位若何?鄧洪波先生在《中國書院史》很早就給出了恰當?shù)拿枋?。鄧先生將明代全國書院分一、二、三級,湖北屬第二級,是明代書院發(fā)達地區(qū)。這個描述大體是準確的。湖北書院若從全國來看處于中上水平;若與最發(fā)達的江西、廣東比較起來,差距很大;若與相鄰的河南、湖南比較,發(fā)展水平略高;若與最不發(fā)達的遼東比較,處于絕對領先地位,因此,明代湖北書院教育處于全國較高的水平。

據(jù)筆者所考,明代湖北書院105所,大致可以分為講學、科舉、祭祀三類。這種區(qū)分只是為了行文的需要,事實上,在明代,所有的書院都是為了教育青年士子,為他們走入仕途做鋪墊,我們很難找到一個純粹是為了講經(jīng)或只為祭祀的書院,相比之下,哪種只要稍微突出些,就把它們歸入該類。

一、講學書院

從某種意義上講,明代書院是王守仁、湛若水及其后學講學的產(chǎn)物。王守仁身體力行,親登講壇,宣揚其“破心中賊”“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學說,并建立了講會制度;湛若水足跡所至必建書院,宣播其“隨處體認天理”的理論,并提倡會講;王、湛后學繼承乃師之事業(yè),把書院講學推向輝煌。明代湖北書院講學的流派主要是陽明(王守仁)、甘泉(湛若水)和白沙(陳獻章)三派,何遷、葛寅亮、顧闕、顧問、耿定向、耿定理等儒師或宗陽明,或宗甘泉,建立書院,開席講學,推動了湖北書院講學事業(yè)的發(fā)展。據(jù)筆者所考,湖北以講學為主的書院有39所,茲考證如下:

二程書院:址在黃陂,原名河東書院,是宋代黃州郡守李節(jié)在二程(程顥和程頤)祠的基礎上建成的,后荒廢。明景泰年間(1450—1456),同知蔡綬建二程祠于魯臺山下。天順年間,簽事沈靖建雙鳳亭。成化二十一年(1485),知縣李恒改舊祠為享堂,復建新祠于前。弘治年間,推官羅翰增修,同知謝朝宣易其匾為二程書院。二程書院在明代經(jīng)過多次重修與擴建,《湖廣通志》載明邑人楊廷蘊、縣丞李成紀也曾重修過二程書院,后又改名為望魯書院。陳鳳梧《二程書院記》云:“邑士子知所響慕者,往往講肄于其中……與濂溪、南岳、岳麓、石鼓諸書院并稱,而祠祀如故。擇士之有志者,俾讀二夫子之遺書籍?!盵1]725二程書院繼承程顥和程頤之衣缽,弘揚理學。

義學書院:址在嘉魚縣,原名湖西義學,是北宋慶歷年間(1041-1048)李宗儒所建,南宋元代屢次重修。李承芳先后于明朝弘治十三年(1500)重修義學書院,持續(xù)時間不久又均荒廢。弘治十六年(1504),李承勛奉上諭重修李氏祠堂。王錫爵《李氏重修世祠堂記》有云:“疏請匾額于世祠堂,以褒顯其先人。上御書‘報本’二字賜之,則李氏之耿光家宗者,有其道而朝廷崇德勸功之典亦昭昭于無窮也?!盵2]嘉靖四年(1525),李立卿在李氏私塾的基礎上建義學書院。李承恩、李承芳、李承箕、李承顏高中皇榜,成就了義學書院教育的英名。李承芳、李承箕兄弟師承白沙先生(陳獻章),致仕后在義學書院講學,宣揚“靜坐”“貴疑”“以自然為宗”等思想,湖北明代書院講學中,有別于甘泉、陽明的另一學派,史稱白沙學派。

象山書院:址在荊門州(今荊門市)西蒙泉南,正德五年(1510)參政鐘文俊建。南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陸九淵任荊門軍知軍。陸九淵上任后,正值金兵南侵壓境,他便主持構筑荊門城,并開挖了護城河渠,還大刀闊斧地改革荊門軍的稅收弊端和不合理體制以及官場的陳規(guī)陋習,重視整軍習武,廢除了荊門境內(nèi)稅卡,減免捐稅,一時間荊門商賈云集,稅收日增,民訟漸息,盜賊斂跡。閑暇之時,陸九淵在象山進行講學活動。正德五年(1510),鐘文俊任湖廣參政,在象山遺址建象山書院,祀陸九淵,傳播其“心即理”的心學理論。

問津書院:址在黃岡縣北九十里,宋末龍仁夫建,后毀。明代重建,“先師廟在今廟右百步外,元末毀。明隆慶初知府孫光祖重建,邑儒郭慶、吳良吉與黃安耿定向、定力復講學于此。至萬歷時蕭繼忠、王陞始糾同志移建今處,顏今名,一時生徒稱盛”[3]343。據(jù)《問津書院志》記載,明代先后十一次修葺問津書院,特別是萬歷四十三年(1516)郡守王世德移建和隆慶元年(1567)知府孫光祖重建影響最大。明代主講問津書院的有七十四人之多,尤以王陽明的弟子、再傳弟子以及后學居多,像耿定向、耿定理、蕭繼忠等等,可以說,明代的問津書院成為王陽明心學傳播的中心,在黃州,乃至全國影響巨大。

崇正書院:明代有兩個崇正書院,一在蘄州,一在石首,二者相去400多公里,修建者不同,應屬兩個不同的書院。石首縣崇正書院原名城南書院,景泰年間(1450—1457)汪浩建。正德十二年(1517),城南書院由石首縣南移至縣西北,知府姚隆、推官吳天挺、提學張邦奇、監(jiān)察御史王度、知縣李芬合力擴建,并改名為崇正書院。張璧《崇正書院記》云:“夫崇正者,崇正學也。正學者,圣賢之學,畫于《易》,著于《書》,詠于《詩》,筆削于《春秋》,節(jié)文于《禮》,難疑答問于《語》《孟》,皆是道也?!盵4]由此知,所謂“崇正”,其意是指崇尚儒家正宗學問,也表明了書院講學的主旨,希望書院能夠教化一方,可以與濂溪書院、岳麓書院并聞于天下。蘄州崇正書院在北門外,嘉靖年間顧闕所建。顧闕,字子良,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任刑部主事、福建副使等職,后辭官,三十七歲回蘄州講學,其兄顧問也同時乞歸,時人為之語曰“天下清絕,顧問顧闕”,又比之如宋代二程。顧問致仕后,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崇正書院,并讓顧闕主持,自己主講陽明書院。顧闕精通“道德性命之學……尤精《詩》《易》”[3]674,由此看來,蘄州崇正書院的講學以理學家呂祖謙的“道德性命之學”為主,弘揚宋明理學。

白石書院:址在隨州西,知府李逢為都御史李中建。李逢,字邦吉,嘉靖八年(1529)進士,曾任德安知府。李中,字子庸,江西吉水人,明正德九年(1514)進士,曾任都察院副御史。李逢任德安知府的時間不可考,李中大約在嘉靖年間(1522—1566)任都察院副御史,白石書院大約是此時所建。李中受學于楊珠,珠學自傳注以溯濂、洛之學,弟子出其門者,以解釋考據(jù)為名家,但自謂所學不在此,晚以李中為傳人。李中在白石書院的講學仍以傳播儒學為宗。

道峰書院:址在麻城縣西牛棚山,嘉靖年間知縣陳子文、隱士毛鳳起建。毛鳳起,字瑞東,號道峰,有名鄉(xiāng)里,屢詔不就。毛鳳起少習舉業(yè),后棄之,追隨王守仁學習數(shù)年,知縣陳子文景仰毛鳳起。 嘉靖九年庚寅(1530),麻城知縣陳子文建道峰書院,借其名“道峰”命名,遠近求學者眾多,專供隱士毛鳳起居住和講學之用?!熬啃男悦畬W,聞陽明先生倡道東南,徒步從之。居數(shù)年有所得,歸而授徒,作《心學圖》,致知說以淑人士。先生之道以誠敬為入門,以踐履為實地”[5]792,則毛鳳起在道峰書院的講學以傳播理學為主。

陽明書院:此書院本韓琦讀書處,為宋人所建,年久失修,明代馮天馭重修。馮天馭,字應房,號午山,嘉靖十四乙未(1535)進士。馮天馭“生平學有本原,深契鄒東廓宗旨?;粑佳鲁UZ人曰:‘馮應房何其溫而能立也?!酃傩滩可袝率?,歸于南湖,建臥云樓,校刊《文獻通考》”[3]733。馮天馭重修陽明書院的時間不可考,大約是其致仕之后。馮天馭“深契鄒東廓宗旨”,則陽明書院的講學仍以弘揚理學為宗。馮天馭聘請理學家顧問主講,學規(guī)極嚴。

青陽書院:址在通城縣。宋通城縣知縣鄒余創(chuàng)建資深堂:“(鄒余)乃因民之余力而作斯堂。于是投耒耜而挾書,棄惰游而受業(yè)者日志焉。頃之,夙夜于其家者,知貴老出入于其鄉(xiāng)者,知尚齒于市、于田見儒衣者皆肅然。父老乃相與嘆曰:‘毀我財而成我子弟,勞我力而逸我耆老,蓋學之功耶!’”[6]鄒余在資深堂講學,教育青年士子。明代湖廣巡撫顧璘在資深堂之舊址創(chuàng)建書院。顧璘,字華王,上元人,嘉靖十八年(1539)任湖廣巡撫,創(chuàng)建青陽書院。顧璘在青陽書院講學的情形不可知,然其在臨??h學講堂上諄諄告誡后學的一段話,可以反映出其一貫的書院教育思想:“學圣人之道自講習始必有恒居焉,而后師友居于斯,朝夕業(yè)于斯,無渙散荒怠之習以墜其學,庶幾有成焉。然非靜深無以寧志,非高明無以發(fā)慮,此其區(qū)也乎?居其區(qū),不事其學,事其學,不務其明道,雖堂堂乎衣冠孔氏,非孔氏徒也?!盵7]傳誦孔子之道,群居切磋,推陳出新,多有創(chuàng)見,這就是顧璘在青陽書院的講學思想。

西湖書院:址在孝感縣西湖中明月臺上,原為宋藝祖(太祖趙匡胤)沽酒處,嘉靖年間德安知府陳謨建。相傳趙匡胤自小家貧,早年曾浪游楚地,以推車販運為業(yè),一次在孝感西湖村販運蓮藕時,得酒館伙計豆油藕卷活命,即位后,忽然想起當年在西湖酒館吃過的難得美酒和佳肴,頓時感慨萬分,為了不忘舊情,便特對孝感頒發(fā)詔書,取消西湖禁酒令;今孝感城西入口處,還立有“宋太祖沽酒處”一石碑,詩題“高館臨湖舊業(yè)荒,青簾市岸指垂揚。金輿玉輦無消息,猶想當年酒甕香”,此處乃孝感八景之一的“西湖酒館”遺址,西湖書院就建在此遺跡之上。陳謨,字公贊,廣東順德人,嘉靖十九年(1540)任德安知府,在孝感建西湖書院。陳謨是湛若水的弟子,從游西樵煙霞洞,筑仰止亭,講學其中。在西樵山上,湛若水在自建的大科書院和云谷書院講學,陳謨與其交往頗多,深受其思想影響,故陳謨的西湖書院講學,更多的是弘揚湛若水“隨處體認天理”的思想。

吉陽書院:址在安陸縣吉陽山,何遷建。何遷,字益之,號吉陽,祖籍安徽和州,其先祖定居湖北安陸,歷任吏部從事等職。嘉靖四十一年(1562),何遷辭官回安陸,在吉陽山下建吉陽書院,從事講學活動。吉陽書院建后,地方官員常慕名前來拜訪,何遷有《謝郡佐山溪蔣公達亭施公仰憵孫公傅春至草堂》組詩紀其事。何遷受業(yè)于甘泉(江蘇揚州)湛若水,“湛門多講研幾,而先生以止為幾,更無走作也。其疏通陽明之學,謂‘舍言行而別求一心,外功力而專任本體,皆非王門種子’”[8],其不墨守師說,學說介于王守仁與湛若水兩家之間,而另立新義,故在當時引起很大的爭議:“以講學其為南刑部,偘偘持法。不少貸忌者竟用前語中公,遂罷。公咲曰:‘以講學中我固當,我響者不能毋講,而今乃毋講也?!允且骈_席授經(jīng)?!盵9]堅持己見,講學不輟,數(shù)百人追隨。

天窩書院:址在黃安縣(今紅安縣),原為耿定向講學處。天窩書院位于距黃安縣十五里的五云山之顛,是耿定向講學之處,原是一個山洞,由于鐫刻“樵洞”二字,故稱石林樵洞。嘉靖四十四年(1565),耿定向致仕后,在石林樵洞講學。與耿定向一起在此講學的有耿定士、劉廷諫、王國佐、秦思君、耿定曉、吳愿學、張四維、秦德修、胡楚材、劉鑰、秦思通、趙任、耿定章、耿定吉、耿汝霖、熊巨、真應泰、耿叔臺十八人。《光緒黃安縣志》描述當時講學的盛況:“當時海內(nèi)宗工,如比部郎盱眙羅汝芳、泰和胡直、安福鄒善皆至其地,而一時朝夕相從,講習不倦者,則彭公東莪臺、焦公若侯竑、黃公守拙彥士、耿公子健定力、吳公敬菴國寧、廬公心齋廷箎、周公柳塘思久、廬公欽父堯臣、耿公季通應衡。有何心隱者,不知何許人,與其徒呂四峰亦以問學來安,從恭簡游。師弟嘗相抱痛哭于山中,人莫知其所謂。溫陵李贄僑居于窩,所著《焚書》《藏書》《續(xù)藏書》,半脫稿于其間?!盵10]52由這段描述來看,幾乎陽明學派的代表人物大多都來天窩書院講學,由痛哭的何心隱師徒、埋頭著書的李贄,可以想見天窩書院對這兩個異端的批判是非常激烈的。

輔仁書院:址在麻城縣東,嘉靖年間邑人周思久建。周思久,號柳塘,嘉靖二十三年癸丑(1553)進士,任瓊州知府,致仕后隱居故鄉(xiāng)麻城。周思久建輔仁書院的時間不可考,當是其晚年隱居麻城之時。周思久隱居的地方名曰釣臺,在麻城縣東二十五里鳳陂河,兩水夾流,巨石突起于河,中縱橫各三丈許,風景優(yōu)美。“與耿定向相友善,嘗謂門人歸善楊起元曰:‘學必求至圣人,非但欲為好人也,飲之酒酒酸?!种^之曰:‘世人云酸秀才,愿子他日無此味也?!盵5]724周思久與耿定向相友善,又與李贄為莫逆之交,而耿定向與李贄水火不相容,“酸秀才”是指耿定向,抑或李贄,由此可略知。周思久在輔仁書院的講學以弘揚理學為宗,具體情況雖不可知,但恐怕是充滿火藥味。

同仁書院:址在潛江縣西,為督學簽事劉垓所建。劉垓,字達可,號肖華,安福人,后寓居潛江,隆慶五年(1571)進士,“致仕歸里,睦鄉(xiāng)黨,善風俗,益以明道為己任,建同仁書院,講學以掖后進”[11]1035。鄒元標《同仁書院記》云:“昔夫子設教多術矣,有言孝者,有言性者,有言敬者,其說不同,獨言仁之旨不一而足?!盵11]336又劉元卿《同仁書院記》亦云:“夫求仁為學之主謂也,而同仁則所以求仁者也?!盵11]339這兩篇文章都說明書院取名“同仁”,意在傳播孔子“仁”學思想,“同仁”意即求仁,顯示同仁書院辦學的宗旨。鄒元標《同仁書院柬諸同盟》詩云:“同仁麗館枕山隈,有客翩翩暮雨來。我里衣冠原不忝,此鄉(xiāng)文物更多才。虛窗盡集桐云色,曲欄斜通玉澗回。最是傳心難寄語,春風習習到江梅?!盵12]19由此詩知同仁書院講學之盛。

文忠書院:址在光化縣(今老河口市)耿家河口,為宋代歐陽修講學教化之所,后毀于水災。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光化縣知縣鄭蔓重建文忠書院,并遷于縣城隅。萬歷元年(1573),光化縣知縣陳其范遷文忠書院于城內(nèi)迎暉街。何遷《重修歐陽文忠公書院》云:“相率至書院,比數(shù)侯所為,如見文忠公近在俎豆,而光化庠序之盛著于楚服矣?!盵13]836說明鄭蔓講學文忠書院,不僅傳播了儒學,而且使得光化成為楚地學校教育的典范。何遷《重修歐陽文忠公書院》又云:“是邑博盧陽周君謨,括蒼董君淵,□□諸生,劉珂、魏鳴謙、韓應嵩越數(shù)百里至吉陽山中問計于余?!盵13]836文忠書院的教育不僅僅局限于光化縣,而是覆蓋了方圓幾百里。

大觀書院:址在監(jiān)利縣,萬歷二年(1574)知縣李純樸建。李純樸,字文伯,號懷野,定遠縣人。萬歷元年(1573),李純樸出任監(jiān)利知縣,次年,亦即萬歷二年(1574),創(chuàng)建大觀書院。李純樸《大觀書院記》稱將書院命名為“大觀”的原因是:“諸士子居斯游斯,必也脫凡近而游高明,繇下學以期上達。觀六藝之廣,崇窮道德之淵深,近稽濂溪,上溯朱泗,潛心圣學,寤寐性真,廣于江海,崇以山岳。養(yǎng)之為天德,發(fā)之為王道,曠然無不通,昭然無不明,則其所觀豈不大哉!”[14]希望青年士子由程朱理學入手,有一種開闊的視野,進而方能領略圣人之道。

疊山書院:址在興國州(今陽新)富川門外,原為宋人謝枋得祠堂。謝枋得,江西信州弋陽人,字君直,號疊山,別號依齋,因得罪權臣賈似道被貶謫興國(今陽新縣)。謝枋得的疊山讀書堂在興國州謝公墩。在思想上,謝枋得受朱熹的理學思想影響較深,他在《與參政魏容齋書》中說:“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事二夫,此天地常道也,……此某書中第一義也?!盵15]黃澄《去日遺疊山祠碑記》云:“開講堂,士林響集,慨然以植世教立民彝為任?!盵16]謝枋得親自在疊山讀書堂講學,傳播朱熹理學思想。南宋德祐年間(1275—1276),興國州人在謝枋得疊山讀書堂舊址建謝枋得祠,開始祭祀。弘治十二年(1499),知州胡瀛先徙祠于學宮北,繼徙祠于學宮東。嘉靖十九年(1540),知州吳希賢擴建謝枋得祠。萬歷四年(1576),知州楊士元在謝枋得祠故址建疊山書院,供奉謝枋得。

釣臺書院:址在黃安(今紅安)縣,原名釣臺書屋,是耿定理講學處。耿定理,黃安人,字子庸,耿定向的弟弟,隱居家鄉(xiāng)五云山,終身不仕,海內(nèi)稱八先生。“公以布衣自老,慕嚴子陵之為人,因以名其齋。四方之士多歸之,羅念菴、陸五臺、何心隱、呂四峰、李卓吾諸前輩與先生游寓于此?!盵10]53耿定理與諸學界前輩交往,勢必對其思想產(chǎn)生影響,對其影響最大的當屬李贄。萬歷九年(1579),李贄辭官,借住在耿定理家中。耿定理不求功名,只讀書耳。萬歷十二年(1584)七月,耿定理病死,李贄寫出《哭子庸》祭拜他。李贄與耿定向矛盾極深,李贄反孔,耿定向尊孔,耿定理從中調(diào)合。耿定理去世后,李贄與耿定向矛盾進一步激化。因此,耿定理在釣臺書院的講學,與哥哥耿定向略異,接近李贄的異端思想。

尚行書院:址在云夢縣北門外,為鄒觀光講學之處。鄒觀光,字孚如,德安府云夢(今云夢縣)人,曾官吏部郎。明萬歷二十年壬辰(1592),鄒觀光辭官回原籍,在云夢縣北門外建尚行書院。鄒觀光《尚行精舍記》稱書院取名“尚行”的原因是:“以太守張公尚行說鐫之石,其言曰:‘伊尹因湯聘以覺,后知后覺自任,此猶有待也??鬃优c七十二子講德洙泗,開萬古思文之傳,則烏乎待也耶?’”[17]查《光緒德安府志·職官》,明代張姓德安府知府有張澍、張標、張子衷和張鳳來四人,其任職時間均與鄒觀光建尚行書院的時間不符,故“太守張公”是誰尚不得而知,但這并不影響我們理解“尚行”說?!吧行小闭f是宋代理學家邵雍的觀點:“夫天下將治,人必尚行也。天下將亂,人必尚言也。尚行則篤實之風行焉。”[18]其意在于提倡實際行動,尊崇實踐。鄒觀光在尚行書院的講學活動,就是以邵雍的“尚行”說為依歸,鼓勵青年士子發(fā)奮讀書,厲行實踐。

洞龍書院:址在黃安(今紅安)縣似馬山,是明代理學家吳心學講學處。《光緒黃州志》云:“洞龍書院距城十二里,在似馬山之麓。處士吳公少虞心學講學于此,進士吳公曲羅讀書發(fā)解處,溫陵李贄在天窩所著書亦半成于此。今圮。”[3]53吳心學,號少虞,泰仙里人,“隱似馬山中,鑿山開逕,倚石為壁,引木為巢,于絕頂兩巖間面柱靜坐者久之。尋復訪學求友,足跡幾遍海內(nèi)。收遺書數(shù)百卷以歸,講會益力,教人以下學上達為宗”[10]221。吳心學講學之處初為洞龍書屋,后建為洞龍書院。至于建書院的時間無載,也可大略考知。據(jù)董其昌《吳曲羅傳》所載,吳曲羅進士及第的時間在萬歷二十三年(1595)。吳曲羅考取進士后,黃安人為了激勵后進,將原先的洞龍書屋擴建為洞龍書院。耿定向、李贄、周思久曾到洞龍書院游覽、講學,并在山上題詞;李贄也曾在此著書,則洞龍書院修建的時間應在萬歷年間。今《耿天臺先生文集》中收錄耿定向《與吳少虞》書信四首,從中可以窺見兩人思想略異,則兩人在洞龍書院的講學恐有論爭。

天臺書院:址在黃安縣,初為黃安人耿定向讀書處,萬歷三十二年(1604)至三十七年(1609)間黃安知縣胡尚質建。天臺山景色非常優(yōu)美,明人鄒善有《天臺十景詩》,分詠天臺山上了心關、坐忘臺、留月崖、賓陽壁、撫松巖、披云峰、探奇窟、臥龍洞、作霖池、告天爐十景,則天臺山是讀書的好去處。耿定向年輕時曾讀書天臺山,其后曾多次登臨,其《重游天臺二首》《天臺別意圖二首》,均是其七十余歲時重登天臺山之作。明人焦竑《天臺書院記》有云:“當其(耿定向)校士新安,拔胡侯于髫齡中,而授之學。至是綰印綬來為邑令,乃盡推先生之言……造先生之廬,與其弟子講求未墜之緒……奉先生像?!盵3] 348“胡侯”“邑令”指知縣胡尚質,萬歷三十二年(1604)至三十七年(1609)任黃安知縣,在任期間,欽佩耿定向,在其讀書處建天臺書院,計講堂三楹、書舍二十楹等,初具書院規(guī)模。焦竑《天臺書院記》又云:“天臺先生崛起楚之黃安,推明孔、顏、周、陸之學,與鄉(xiāng)人肄習之從游者,屨恒滿戶外,已宦轍所至,又自其相達諸四方?!盵3]348由此知天臺書院以傳播理學為宗旨。

漢東書院:址在隨州龍會門內(nèi),萬歷四十年(1612)知州王納言建。王納言,信陽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王納言任隨州知州,萬歷三十九年辛亥(1611),何遷與王納言商議建漢東書院,次年(1612)漢東書院落成,并建隨珠堂講學其中。王納言《隨珠堂記》云:“爾多士生名勝之邦,稟精英之氣。人人之心具有靈珠其未雕鑿之初。若珠懷于水,宜以《詩》《書》義理錘琢之。學問既成之后,若珠珍于席,必潔操修諄行誼以保持之?!盵12]461王納言以隨珠為喻,勉勵青年人發(fā)憤讀書。何宗彥《漢東書院記》云:“萃多士會講,左右設齋舍數(shù)十楹,俾士之俊者讀書其間……觀摩切磋,則知不足。知不足則知進,而宇宙之大全可睹矣。公所建書院意蓋如此也?!盵12]469群居切磋,討論學術,促進成長,漢東書院的學術氛圍是非常自由和活潑的。

江漢書院:址在廣濟縣(今武穴市)龍坪,萬歷三十八年(1610),史學遷為瞿九思講學建。瞿九思,字睿夫,黃梅人,明代理學家。萬歷三年(1575) 八月,黃梅縣令張維翰違制苛斂,民毆辱之,維翰誣九思倡亂,吏部尚書張瀚庇護維翰,瞿九思由此蒙冤,被囚禁于武昌監(jiān)獄,后流放于塞外。史學遷,字惟良,萬歷二十年壬辰(1592)進士。萬歷三十八年(1610),史學遷到黃州后,知道了瞿九思的事跡,在黃梅、廣濟毗連的鴻垴洲(即今武穴垅坪)建立江漢書院,專供其講學之用。江漢書院左有六賢祠,張惟金《六賢祠記》指出六賢是胡應中、胡士容、寇學海、金之純、李起觀、金德嘉,并說“此數(shù)公者,其行實或垂國史,或載省郡邑志,表表在人耳目間,生同一隅,名在百世,此龍坪諸君子所以仰其風而思熏其德,而慨然以慕”[19]。此六賢,或以節(jié)義功名聞名顯,或勤于王事,或持身方正,或以詩歌雄起,是當?shù)厝酥械目?。瞿九思在書院講學多年,治學嚴謹,門徒皆有建樹。瞿九思少“事羅洪先。十五作《定志論》。后從同郡耿定向游,學益進……九思學極奧博,其文章不雅馴,然一時嗜古篤志之士亦鮮其儔”[20]。瞿九思師事羅洪先,又與耿定向交游,則其在江漢書院的講學以傳播理學為宗旨。

王公書院:址在黃岡縣,原名正宗會館,是明代王陞講學之處,后改名為王公書院。王陞,字進吾,黃岡本地人,萬歷四十三年乙卯(1615)舉人,“致仕歸,率子弟講學于正宗會館”[3]671,則王公書院建于王陞致仕之后,具體時日不可考。王陞學宗湛若水,主張“隨處體認天理”,與陽明學派略異。

濂溪書院:址在鐘祥縣東七里灣之褚家堰,萬歷四十四年(1616),湖廣提學副使葛寅亮建。葛寅亮選拔優(yōu)異之士到書院,親自講學,為當?shù)嘏囵B(yǎng)英才。濂溪,即濂溪先生周敦頤,是宋代著名的理學家,葛寅亮將書院命名為濂溪書院,表明其弘揚理學的宗旨。

文昌書院:址在鐘祥縣東。文昌書院是何人所建,諸書均未記載。萬歷四十四年丙辰(1616),高第、吳尚默建文昌閣,鄒元標有《文昌書院東諸秀才是日校文》詩。鄒元標是萬歷二十九年(1601)的進士,則文昌書院的創(chuàng)建似當在正德或嘉靖年間。文昌書院講學的具體情形已不可知,然從高第萬歷四十四年丙辰(1616)寫的《尊經(jīng)閣說》可見其尊經(jīng)思想:“經(jīng)常道也,所當尊也……尊經(jīng)者,不以文視經(jīng),必以心視經(jīng)。不以誦讀為尊,必以崇敬佩服為尊。”[21]

碧霞書院:址在安陸縣北石柱山上,萬歷四十五年(1617)湖廣提學副使葛寅亮建。葛寅亮,字冰鑒,號屺瞻,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任湖廣提學副使、湖廣參議等職。萬歷四十五年(1617),時任湖廣提學副使的葛寅亮在安陸縣城北石柱山上建碧霞書院。葛寅亮精于理學,在思想上以王守仁心學為依歸,“陽明先生嘗以良知為學者教父,我湖南葛屺瞻師起而入其室”[22]。葛寅亮在碧霞書院的講學,是鄂東傳播王學的重要陣地。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葛寅亮還會針對各地文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吳越文秀,而屺瞻勁之以骨;江右文衍,而屺瞻束之以法;楚文豪,而屺瞻澤之以雅;閩文博,而屺瞻精之以理”[23],故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追隨他學習的達千人之多。

洌泉書院:址在襄陽城南鳳凰山南麓習家池,明提學道葛寅亮建。習家池,又名高陽池,是襄陽最早的古代私家園林,位于襄陽城南約五公里的鳳凰山南麓。東漢初年,襄陽侯習郁在宅前筑堤修池,引入白馬泉的水,池中壘起釣魚臺,列植松竹,后人稱之為“習家池”,現(xiàn)稱“習家祠”。習家池景色優(yōu)美,是歷來文人墨客寫作和游玩之地。東晉著名史家習鑿齒曾隱居于此,讀史誦經(jīng),所著《漢晉春秋》洋洋灑灑五十四卷。 西晉永嘉年間鎮(zhèn)南將軍山簡鎮(zhèn)守襄陽時,常來此飲酒,醉后自呼“高陽酒徒”,故習家池又名“高陽池”。葛寅亮修建洌泉書院的時間不可考,估計當與碧霞書院同時或略后。

江漢書院:址在江夏治東,后移治西,萬歷年間提學葛寅亮建,因江漢二水流經(jīng)而命名。江漢書院在明代影響不大,故能看到的資料有限,具體講學情形不可知。清代多次重修,蜚聲楚地,影響甚巨。

復中書院:址在沔陽州(治所在今仙桃市西南沔城鎮(zhèn)),明人陳柏建。陳柏,字子堅,一字憲卿,沔陽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官至選兵部職方司主事。萬歷四十八年庚申(1620),陳柏罷官后在沔陽建復中書院。陳柏《復中書院記》云:“構屋數(shù)楹,為講習所,所藏經(jīng)籍子史日游焉。以課吾子弟,里中少俊暨四方咸有造者?!盵24]取名“復中”,有恢復儒家正學之意。

定惠書院:址在黃岡東清淮門外,相傳為東坡故居,明崇禎初年知府祝萬齡建。定惠院,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謫黃州后的最初居住地。明弘治十三年(1500),當?shù)厝苏业搅硕ɑ菰汗手?,在此修筑了一些紀念性的亭、軒,總匾為“坡仙遺址”。明萬歷黃岡縣知縣茅瑞征筑嘯臺于此,崇禎時黃州知府祝萬齡在此建定惠書院,“寅集兩學諸生于定惠院,延儒士王家欽為師,迪以正學”[3]479。祝萬齡建定惠書院,聘王家欽主講,均以傳播理學為主。

經(jīng)正書院:址在麻城縣南,崇禎年間知縣蔣煜所建。蔣煜,號羽公,武進進士,崇禎元年戊辰(1628)任麻城知縣,崇禎五年壬申(1632)建經(jīng)正書院,供奉濂溪先生周敦頤、晦菴先生朱熹。鄒知新《經(jīng)正書院興廢記》云:“每至院,咿唔聲四達春牖,左開秋窗,右豁環(huán)池,成浦遠屏潑翠,所謂啟軒瞰南峰也?!盵5]322經(jīng)正書院以弘揚理學為教學宗旨。

欽父書院:址在黃安縣(今紅安縣)南城外,明盧堯臣建。盧堯臣,字贊勛,號欽父,中和里(今武漢市首義路)人。崇禎二年(1629),盧堯臣致仕,在黃安創(chuàng)建欽父書院。盧堯臣七世祖盧大儒、父親盧廷箎均是著名的理學家,盧堯臣博通五經(jīng),具有很高的儒學造詣,其在欽父書院的講學,當以傳播儒學為主。吳季舒、劉之楨、吳之珍、姚德升、姚又次、劉克濟、江叔清、盧爾悙、盧爾恒、盧爾慥、盧爾悌、盧爾懌、盧之懔、盧爾恂等人,或主講欽父書院,或與盧堯臣討論學問,欽父書院的學術氣氛是極為活躍的。

鄭公書院:址在京山縣南,原名敬業(yè)書院,云南道御史鄭友元建。鄭友元,字符韋,號澹石,京山縣人,天啟五年(1625)進士,歷任青浦知縣、云南道御史等職。鄭公書院當是鄭友元罷官后隱居家鄉(xiāng)從事著述時所建,具體時間無載。陳子龍《寄郢中鄭澹石座師》詩為我們提供了考索的線索。此詩作于陳子龍29歲,即崇禎九年(1636),此時鄭友元已閑居于家鄉(xiāng),故鄭公書院當是崇禎九年(1636)前后所建。初名敬業(yè),大致是表明鄭友元對書院教育的敬業(yè)精神。曾憲德《重修敬業(yè)書院碑記》云:“侍御手定章程,立石前廳,并云:‘本宦武嗣,鄭姓子孫不得干預?!鋾旱f頭魏姓住守收租。嗣應城鄉(xiāng)酌舉公正二人,值年輕理意公而防備周矣。侍御故后葬于院左?!盵25]鄭姓子孫不得干預書院建設與經(jīng)費,遴選公正之人掌管書院,確保了書院的健康發(fā)展。書院祭祀周濂溪(周敦頤),鄭友元去世后增祀鄭友元,講學以理學為宗。

大宗書院:址在蒲圻縣,崇禎十四年(1641)提學高世泰與知縣魯栻共建?!犊滴鹾V武昌府志》與《古今圖書集成》所載略異:書院的名稱一為“大宗”,一為“太宗”,顯系傳抄致誤,筆者疑當以“大宗”為是;知縣的姓名一為“魯栻”,一為“曾栻”,由于資料所限,未知孰是。高世泰,無錫人,崇禎十年(1637)進士,崇禎十四年辛巳(1641),任湖廣提學,建大宗書院。高世泰是東林黨領袖高攀龍之子,故其講學大宗書院時傳播東林學,朱熹、張載等宋代理學思想得以在蒲圻縣弘揚,令士習文風為之一張,影響頗大。

中洲書院:址在潛江縣大關廟街東,原為郭氏家祠,又稱孝思祠,為本地人郭世朝建。劉元卿《同仁書院記》云:“中洲書院,在大關廟街東,邑人郭世朝建。內(nèi)有椿桂堂、環(huán)翠亭、講經(jīng)所、大本達道齋。”[11]343郭世朝,潛江本地人,貢士,生平事跡不詳。由于資料所限,中洲書院講學活動已不可知,然從明人趙釴《中洲書院詩并引》中可窺見中洲書院的講學情形:“五經(jīng)羽翼漢儒多,疑異千年幾勘磨。為問經(jīng)生傳誦日,可曾重訂宋儒譌(講經(jīng)所)。亭中幽人悟道蚤,六義終朝恣尋討。至今飛翠撲簾來,階下遍生書帶草(環(huán)翠亭)。竇氏山前古樹奇,何年移向楚江湄。綠蔭滿地書連屋,不見匡公來說詩(椿桂堂)。大本達道本無功,只在吾人喜怒中。要向自身尋位育,好從齋里問申公(大本達道齋)。”[11]344由此知,中洲書院是以傳播儒家“五經(jīng)”“六義”等正統(tǒng)思想為主。

甘露書院:址在黃陂甘露山下,邑人黃武濱建?!案事稌涸诟事渡较?,系黃武濱兄弟捐貲建。嘗與進之韓公、頤賓翁公、篤伯周公、鎮(zhèn)之鄧公、汃伯鄧公、以我王公、起華段公、幼學周公、源堤鄧公九人講學其中,今牌位具存,中設二程夫子木主祀焉。”[1]89黃武濱,即黃奇士,曾與其兄黃彥士一起讀書于甘露山,后捐資修建甘露書院。黃奇士、黃彥士兄弟與進之韓公等十一人講學甘露書院,想必學術氣氛濃郁。黃氏兄弟有二程(程顥和程頤)遺風,黃奇士任壽春學正時,“設四科教士,首德行,次經(jīng)濟,三制義,四騎射詩賦。講學課藝,風聲蔚然”[1]212,則其在甘露書院的講學貫穿了四科思想。

心山書院:址在蒲圻縣斗門,明人李世紀建?!豆沤駡D書集成》稱“心山書屋”,筆者以為當以“心山書院”為是。李世紀是蒲圻縣本地人,其建心山書院的時間不可考。邑人潘之禎、王祚垣、馬履昌、熊贊武仿白鹿洞學規(guī)在心山書院講學,影響甚大。

[1] 劉昌緒.同治黃陂縣志[M].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

[2] 郭林.同治重修嘉魚縣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 273.

[3] 英啟.光緒黃州府志[M].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

[4] 朱榮實.同治石首縣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318.

[5] 余晉芳.民國麻城縣志前編[M].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5.

[6] 黃庭堅.鄂州通城縣學資深堂記[M]//豫章黃先生文集.四部叢刊初編.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29:171.

[7] 顧璘.臨海縣學講堂記[M]//顧華玉集·息園存稿.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6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502.

[8] 黃宗羲.明儒學案[M].北京:中華書局,1985:325.

[9] 王世貞.通議大夫南京刑部右侍郎何公神道碑[M]//弇州山人續(xù)稿碑傳.臺北:臺灣明文書局,1990:39.

[10] 朱錫綬.光緒黃安縣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

[11] 劉煥原.光緒潛江縣志[M].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

[12] 文齡,潘亮功.同治隨州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

[13] 鐘桐山.民國光化縣志[M].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

[14] 王柏心.同治監(jiān)利縣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276.

[15] 謝枋得.與參政魏容齋書[M]//疊山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8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862.

[16] 魏鈿.光緒興國州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426.

[17] 呂錫麟.道光云夢縣志略[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531.

[18] 邵雍.皇極經(jīng)世書[M].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0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786.

[19] 劉宗元.同治廣濟縣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489.

[20] 張廷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7391.

[21] 羅同勛.同治鐘祥縣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552.

[22] 柴世埏.葛屺瞻先生祠記[M]//董天工.武夷山志.續(xù)修四庫全書第72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440.

[23] 周之夔.葛屺瞻公祖海濱化雨詩序[M]//棄草文集.四庫禁毀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214.

[24] 葛振元.光緒沔陽州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175.

[25] 吳游龍.光緒京山縣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560.

[責任編輯:陳如毅]

2014-08-13

2012年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資助項目“湖北書院史研究”(NCET-12-0874)

柏俊才(1970-),男,陜西麟游人,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獻所教授,文學博士,國學研究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漢唐歷史文獻與文學。

G649.299

A

1672-0758(2014)05-0008-08

猜你喜歡
講學書院
銀齡講學,“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新追求
公民與法治(2022年9期)2022-09-20 03:23:46
沐浴涵濡:群玉書院的講學探索與反思
原道(2022年2期)2022-02-17 00:55:48
朵云書院黃巖店
白鹿洞書院記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34
黃舒昺書院講學述論
淺談用“講學案”培養(yǎng)學生反思性學習能力
著名笙演奏家朱家明先生來我院講學
音樂生活(2015年2期)2015-12-19 13:23:30
中國科學院莫宣學院士一行到山東講學并開展野外考察
書院講習一例
東亞書院的賡續(xù)與復興
开阳县| 松阳县| 龙江县| 普兰店市| 隆尧县| 山西省| 蓬安县| 北票市| 长武县| 富阳市| 灵宝市| 平潭县| 霍林郭勒市| 深水埗区| 安岳县| 靖江市| 资源县| 江津市| 镇坪县| 桃江县| 宜阳县| 社旗县| 连城县| 夏邑县| 丹阳市| 汉中市| 桐庐县| 长寿区| 定南县| 合肥市| 天水市| 邹城市| 鄯善县| 腾冲县| 平罗县| 大冶市| 道孚县| 离岛区| 华宁县| 阳朔县| 岳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