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友蘭,羅星海
(1.湖北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 西區(qū)綜合辦,湖北 武漢 430079;2.湖北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 科技處,湖北 武漢 430079)
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人大閉幕會上講話首次提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同時指出“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焙霌P中國精神離不開高職德育,高職德育處于高職教育的首要地位,起著核心作用,高職教育必須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弄清高職德育與當代中國精神之關系,對弘揚中國精神,推動“中國夢”的實現(xiàn)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德”即道德、品行,要求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需要去做事。中國歷來選人用人的首要標準是“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备刹靠己俗⒅亍暗?、能、勤、績、廉”全面考核,學生要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都將德放在首位。《菜根潭》中有“德者事業(yè)之基”,德的重要地位顯而易見?!坝奔磁囵B(yǎng)、教育,要求順應人的成長規(guī)律實施教育培植,使其養(yǎng)成符合時代要求道德品行。德育漢語詞典的解釋是: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的教育?!吨袊胀ǜ咝5掠缶V》對德育的界定是:“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它體現(xiàn)教育的社會性和階級性,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卑俣葘Φ掠慕缍ǚ謴V義的德育和狹義的德育:“廣義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包括社會德育、社區(qū)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狹義的德育專指學校德育。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并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yǎng)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p>
一般而言,學校德育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在實踐中通過內在的思想矛盾與斗爭樹立道德信念并形成道德習慣的過程。高職德育屬于狹義的德育。高職德育是高職學院通過“三育人”即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對高職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有組織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教育,影響引導其在高職的學習生活實踐中認識、體驗與實踐,形成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求的具有當代中國精神的思想道德品行。高職德育既具有各類學校德育的一般共性,又具有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特點的特殊性。通過高職全方位和全過程德育教育與實踐,使高職學生在學習實踐活動中,深刻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精神實質,學習辨別真善美與假惡丑,學習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學習處理個人與國家、集體、社會的關系,學習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學會做人、感恩、關心、學習,提升精神境界。
精神是與物質相對的概念,是指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心理狀態(tài)及其表現(xiàn)出來的外在活力。精神又具有極大的能動性,通過改造客觀世界的社會實踐活動,精神的東西可以轉化為物質的東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chuàng)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永遠朝氣蓬勃邁向未來?!盵1]所以,中國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當代中國精神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以愛國主義和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內容的,能夠發(fā)出正能量的一切優(yōu)秀道德、品行、價值的總和。當代中國精神具有繼承性、時代性和全面性特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5 000年歷史文化的沉淀和凝聚,具有明顯的繼承性;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fā)展,形成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不竭動力,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愛國主義只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并非全部,應該包含勤勞勇敢、勤儉節(jié)約、仁愛忠義、誠實守信、自強不息等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改革創(chuàng)新也只是時代精神的核心內容,并非全部,應該包含廉潔奉公、勤政為民、親民務實、求實奉獻、與時俱進等時代特色,具有必要的全面性。當代中國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所在,是興國之魂、強國之路。
高職教育是一項關系中國未來發(fā)展的社會公益事業(yè),是培養(yǎng)具有當代中國精神產業(yè)大軍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承擔著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任務?!坝藶楸?,德育為先”的育人理念確立了高職德育在高職教育中的優(yōu)先地位和核心作用,高職教育精神決定著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之精神。當代中國精神靠誰來繼承、傳遞和實踐,當然靠中國人民,尤其要靠中國青年,高職學生將是未來中國產業(yè)一線的生力軍,是中國青年的重要代表。通過高職德育,將當代中國精神貫穿于高職教育教學全過程,讓高職學生領會中國精神、傳遞中國精神、實踐中國精神,使當代中國精神植根在高職學生的心中,體現(xiàn)在高職學生的行動中,融會在專業(yè)職業(yè)道德中,轉化在專業(yè)職業(yè)精神中。首先,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練。充分運用高職突出實踐教學的特點,在“思政課”主渠道、主陣地中,加強當代中國精神的理論內涵闡釋與傳遞,在學生學習生活、專業(yè)技能和社會交往實踐中,加強學生當代中國精神的實踐指導,強化見與練之結合,使當代中國精神在傳承中實踐,在實踐中傳承。其次,文化傳承是高職教育的重要任務,當代中國精神是中國文化的精髓,為此,高職德育的首要任務是當代中國精神的傳承實踐。培養(yǎng)有德之人,須靠有德之師。教人先教已,正人先正已。高職教師必須成為當代中國精神的傳承示范者和自覺實踐者,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示范實踐,將當代中國精神傳承給學生,通過學生在未來的職業(yè)工作生活中,傳承實踐,引領生活,影響身邊產業(yè)工人,實現(xiàn)中國精神的傳承實踐。因此,當代中國精神的傳承實踐離不開高職德育,高職德育是當代中國精神傳承實踐的重要途徑。[2]
當代中國精神是優(yōu)秀中華歷史文化的繼承和積累,更是中華民族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的豐富和完善。如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中國革命勝利過程中形成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巖精神;社會主義建設中形成的焦裕祿精神、雷鋒精神、“鐵人”精神、紅旗渠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改革開放過程中形成的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這些精神文化一脈相承,不斷豐富著中國當代精神。高職教育堅持“以德治校,依法治?!保瑘猿帧靶F蠛献?、工學結合”,秉承“德技并重”理念,在教書育人和文化傳承的同時,肩負著科學研究、文化創(chuàng)新的光榮使命和神圣職責,當代中國精神的弘揚創(chuàng)新是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核心。高職德育必須結合高職育人的特點,適應社會發(fā)展新要求,適應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tài)文明制度五位一體的改革要求,與時俱進地弘揚當代中國精神,在弘揚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弘揚。高職德育可以通過具有職業(yè)性、服務性、實踐性和創(chuàng)新性等本質特征的高職精神之鑄造,通過校企合作,引入企業(yè)文化,塑造現(xiàn)代企業(yè)精神和職業(yè)道德,通過適應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體系構建的職業(yè)教育精神創(chuàng)新,通過高職培養(yǎng)人才的當代中國精神實踐創(chuàng)新,不斷豐富當代中國精神。
當代中國精神對于高職德育來說,就如陽光、雨露、氣候于森林,是高職德育的生命源泉。首先,當代中國精神是高職德育的生命靈魂。高職德育始終要抓住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這一根本問題,其靈魂是未來產業(yè)人才的正確政治方向、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愛國主義精神和職業(yè)道德素質,要通過高職德育,讓學生滿懷信心自覺走中國道路,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繼承和發(fā)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成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求的高尚社會道德品質和優(yōu)良職業(yè)道德素質。要實現(xiàn)高職德育目標,就必須以當代中國精神為統(tǒng)帥、為靈魂。其次,當代中國精神是高職教師敬業(yè)奉獻、教書育人、熱愛學生的生命血液。教師的精神決定著學生的精神,教師的師德決定著學生的品德,“德技并重,以德為先”應成為高職教師的教育理念,高職教師只有將當代中國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將當代中國精神落實到教書育人的行動中,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中,對高職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有組織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教育。要實現(xiàn)高職德育目標,就必須要有“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的教師將當代中國精神之血液灌注到教書育人工作生命中。再次,當代中國精神是高職師生德育實踐的生命食糧。當代中國精神的豐富內涵,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將在充實高職師生思想和精神的同時,給高職師生進行德育實踐提供豐富的資源和生命的食糧。第四,當代中國精神是高職德育創(chuàng)新的能量源泉。當代中國精神將給高職德育提供強大的正能量,在正能量沖擊下,推動高職德育不斷創(chuàng)新,為高職德育創(chuàng)新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
當代中國精神對于高職德育來說,就如鋼筋、水泥、沙石于建筑,是高職德育的核心內容。儒家孔子德育內容以“仁”概括,包含人應具有的所有美德:忠、孝、誠、信、智、勇、溫、良、恭、儉、讓、廉、和、寬、敏、惠、中庸、忠恕,其核心是“愛人”,強調“節(jié)用而愛民,使民以時”和“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的仁德治國思想。如:孔子的“朝聞道,夕死可矣”“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慎于言而敏于行”;“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陸游的“位卑未敢忘憂國”?!对娊洝ば⊙拧分械摹案呱窖鲋?,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渡袝ぶ芄佟分械摹白鞯?,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对鰪V賢文中》中的“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惡之家必有余殃”;“以律人之心律已,以恕已之心恕人”;“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等。朱熹在《白鹿洞書院教條》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钡膸熒幨陆虠l,“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師生道德教條,“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經典德育教育思想。《中國普通高校德育大綱》提出的德育內容,歸納有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愛國主義、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形勢、民主與法治、人生觀、道德品質、學風、勞動、審美、心理健康教育等十個方面內容。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的“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規(guī)范。國家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五愛”公德。職業(yè)道德教育要求樹立敬業(yè)、誠信、勤儉、公平、助人為樂、勤奮好學等優(yōu)良品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四方面內容。以上諸方面,都可以是而且必須是高職德育的內容,無不與中國當代精神有關。高職德育重點是在“依法治校、以德治?!钡闹涡7结樝?,堅持“以人為本、以德施教”,通過“三育人”和“校企合作”,全方位、全環(huán)節(jié)、全過程對高職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質教育,著力培植正確政治方向、培育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培養(yǎng)職業(yè)道德素質,中國當代精神是全部德育內容的主旋律、主動脈、主心骨,是高職德育的核心內容。
高職德育和當代中國精神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相互支撐、相互推動,兩者統(tǒng)一于促進“中國夢”的實現(xiàn)。首先,高職德育離不開中國當代精神,必須要有當代中國精神的鼓舞、支撐和推動,要有當代中國精神來貫穿整個德育過程,要有研究和懂得當代中國精神的高職教師來保證其有效實施。只有當代中國精神靈魂指揮下的高職德育,才會有生命力和高效率。沒有當代中國精神靈魂指揮的高職德育,其效果就會打折扣,其生命就會缺活力。其次,當代中國精神也離不開高職德育,必須要通過高職德育來繼承、實踐、弘揚和創(chuàng)新,只有通過高職德育,才能將中國精神根植于高職師生生命血液中,傳播于中國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產業(yè)大軍中,在他們中表現(xiàn)當代中國精神,高職德育對當代中國精神具有支撐、推動和表現(xiàn)作用。再次,高職德育和當代中國精神統(tǒng)一于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xiàn)。實現(xiàn)“中國夢”,要堅持四個“必須”:一是必須滿懷信心地走中國道路;二是必須弘揚凝心聚力的中國精神;三是必須凝聚不可戰(zhàn)勝的中國力量;四是必須發(fā)揚光大承載五千年文明的中國道德。中國道路始終是指引我們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自信力量,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chuàng)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社會公德和職業(yè)道德始終是弘揚中華文化、實現(xiàn)中國夢想的道德力量。這就是要通過高職德育弘揚當代中國精神,通過當代中國精神統(tǒng)領高職德育,它們互相作用、互相支撐、互相推動、互相統(tǒng)一,以共同理想,追求共同目標,凝聚共同力量,共同推動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3]
高職德育與當代中國精神關系密切,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為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和諧、人民幸福,作為從事高等職業(yè)教育的人們,在深入推進職教戰(zhàn)線“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中,應深入學習研究并實踐運用好高職德育與當代中國精神之間的關系,把弘揚當代中國精神落實到高職教育教學中,教書育人,以德為先,在高職德育中,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
[1]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人大閉幕會上講話談中國夢 [EB/OL].(2013-03-16)[2013-03-17].http://news.china.com/focus/2013lh/news/11136226/20130317/17731573.html.
[2]楊賢金.師德新論:以德治教與師德建設[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
[3]馬獻忠.弘揚中國精神實現(xiàn)“中國夢”[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03-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