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春明
自國家提出高校去“行政化”以來,高校管理改革便成為一個研究熱點。本文以英國和美國大學治理結構為藍本進行研究,力圖為我國大學的改革尋求有益思路。
英國大學內部分為校、學院和系三個層次。設置了校務委員會、理事會、評議會和大學副校長四個機構,這四個機構構成了學校的管理層。由于英國的大學自主權相對較大,不同大學的機構設置也有一定差異。
1.英國大學的機構設置及其職能。在英國的大學中,學校的最高行政權力機構是校務委員會和執(zhí)行理事會。而學術評議會是一個學術機構,由校長、副校長和各系教授組成。值得注意的是,大學最高學術行政官員不是校長,而是副校長,他是真正意義上的學術管理者和最高的行政長官。與學校層面相同,在學院管理中,學院委員會是決策機構。學院理事會和學術評議會是英國大學機構設置中兩個最重要的部門,它體現(xiàn)了兩個中心:一個是行政中心,一個是學術中心。
學院理事會是學院的最高決策及行政機關,其職責是管理學院一切行政事務,從行政官員的任命、教授的評定、委員會的設置到資源的管理、學生投訴等,都在其管轄范圍之內。從機構的設置形式來看,它是一個官僚機構。但是由于其人員構成的多元化,包括領導成員、大學代表、科系代表、公共部門委任代表、其他機構代表、議會代表和其他人士等,有效避免了行政權力過度問題。
學術評議會是大學的學術管理機構。評議委員會下設科研委員會、教學委員會和實業(yè)委員會三個機構,可見其職責范圍并不僅限于學術本身。區(qū)別于一般意義上的學術管理,除了審批對學術科研項目的專項支持以外,學術評議會還有授予專業(yè)學位的審批和學生考試成績的審核等職責內容。因此,它在教學戰(zhàn)略規(guī)劃,如課程設置、教學質量評估以及教學政策的制定等方面享有很大權力。同時,通過實業(yè)委員會,它還對學員的實業(yè)發(fā)展擁有管轄權。
2.英國大學學院制的治理結構。由于英國大學發(fā)展較早,經過歷史發(fā)展和不斷演變,英國學院管理體制既有傳統(tǒng)的保留,又有現(xiàn)代大學特征,呈現(xiàn)了多元化的治理格局。
作為世界上最有聲望的牛津、劍橋大學,在內部治理方面顯示了他們的獨特之處。在這兩所大學里,教師、行政人員或學生,原則上都有雙重身份。大學對他們來講,既是學校,也是自己的“家”。傳統(tǒng)的導師制是這兩所大學共同采取的方式。一般每個老師指導1~2名學生,每周授課一次。在其他時間里,學生的學習基本上是通過各類講座、圖書館和實驗室作業(yè)等方式來完成的。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只有兩次考試。第一次是在第一學年結束以后,第二次是在最后一個學年結束時。只有兩次考試都能及格的學生,才能獲得學士學位。
1.自治程度較高,有比較充分的學術自由。高度自治是英國學院的基本傳統(tǒng),學術自由一直是英國高校各學院積極倡導和追求的辦學理念,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辦學自主權。國家在專業(yè)設置和課程設置等方面,只設定標準,對具體事務不進行行政干預。二是管理自主權。英國大學中的學院,在管理方面行政權限很大,不僅擁有財政自主權利,還享有人事自主權利。學校對于學院經費使用不進行具體干涉,通過效益考核的方式進行監(jiān)督。而學院的效益主要通過科研成果、教學成果等來體現(xiàn),如果考核結果不好,也由學院自主解決。
2.在管理中體現(xiàn)“人本精神”。英國高等教育的治理中,充分關注了大學的組織特性,重視教師、學生等利益相關者在大學共同體內的利益關系,體現(xiàn)了平等性和多樣性。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重視教師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針對不同類型的教師及員工,結合其工作特點,由學院人力資源部門規(guī)劃和設置不同類型的培訓項目。對待學生方面,設立了專門機構確保公平,保障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學生、不同種族的學生有一個平等的學習環(huán)境。同時,通過制度的形式對各類假期進行人本化規(guī)定。
3.確立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英國大學非常重視外部監(jiān)控機制的建立,通過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保障大學的教學、科研能夠公平和高效地運行。例如,為了體現(xiàn)教育的公平性,他們在評分制度上采取兩人評定制度。學生的最終成績由兩位老師進行評定。學生的成績由第一成績和第二成績組成,最終成績的評定結果要經過外部監(jiān)審員的最終評審。這種成績評審制度,不僅有效防止了教師的隨意性,對教師工作進行了有效監(jiān)督,而且保障了學業(yè)評價的公平性。
1.高校學院制管理的認證與專業(yè)認證制度。在美國,高校學院制管理的認證與專業(yè)認證制度對學院發(fā)展起著監(jiān)督與促進的作用。盡管校級行政管理比較分散,但在學院層面,各項工作的認證與專業(yè)認證制度的管理相對集中。美國對學院的評估內容包括師資隊伍、課程體系、教學質量、教學設備等方面。對于這些要素評估達到標準的學院,才能被學?;蛏鐣J可。美國大學認證體制的社會化程度很高。除了大學自身和認證協(xié)會可以行使認證權力以外,還有很多專業(yè)性的認證機構,這些認證機構主要負責專業(yè)和課程方面的認證。
2.人性化的管理機制。在教學制度方面,美國大學的改革很成功。學分制度和選課制度是美國大學做出的世界性貢獻。美國學院的學分制度最大特點在于,打通了職業(yè)教育、成人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等整個社會高等教育之間的通道。美國大學的選課制度非常發(fā)達且完善。在美國的大學中,學生選課制度為學生學習打開了自由之門,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課程門數(shù)、類型和任課教師,且可以跨專業(yè)、跨系、跨校進行選課。這種選課制度,既關照了學生的個人興趣,又充分體現(xiàn)了個性化發(fā)展,是教育人性化的集中體現(xiàn)。
3.教學過程管理。美國學院制管理體制重在過程管理,通過管理體現(xiàn)效益。在美國學院管理中,教學管理十分完善。他們構建了一整套教學管理制度,包括學籍、成績、實驗室等方面內容。在制度完善的條件下,強化對教學質量的監(jiān)控體系和服務體系。
1.“雙向”權力運行。在美國大學的管理中,學校層面的管理主要在行政方面,學院的管理主要在學術方面。因此,在美國大學的管理中就體現(xiàn)出管理權力的“雙向”運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權力運行,主要來自于董事會和評議會的權力下放。在美國的大學中,行政管理系統(tǒng)主要根據(jù)董事會和評議會的決議來行使管理職能。自下而上的權力運行,主要體現(xiàn)在學術管理方面。作為美國大學基層單位的系、所,其主要職能在于科研,他們享有學術權力,對大學的管理參與主要體現(xiàn)在對學院學術的管理中。
2.跨學科的組織結構。由于美國實行了學分制和選課制,這兩種制度促成了學科之間的融合,從而形成了美國大學組織結構跨學科的特點,同時也為個性化、創(chuàng)造性的人才培養(yǎng)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因此,美國大學的學院以學科群作為基礎,構成了矩陣式的組織結構。
3.校長負責制度與會議制度相結合。美國的大學采取的是校長負責。鑒于美國大學治理結構的官僚化,為了制約校長行政權力過大,美國的大學采取了校長負責和會議制并行的辦法。通過會議制度的實行,一方面制約了行政權力,另一方面保證了學術權力在大學管理決策中的有效參與。
4.行政與學術權力的平衡。在美國大學治理當中,無論是權力的“雙向”運行,還是校長負責制和會議制度并行,都體現(xiàn)了大學管理中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的制衡。這種權力的制衡,其目的在于通過強化行政管理促使大學高效運轉。另外,在強化行政權力的同時,必須保證學術權力的核心地位。
從國外大學的治理發(fā)展可以看出,大學的治理沒有一個絕對的優(yōu)化模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大學的治理不盡相同。不同國家、不同類型的大學治理結構中,行政權力都是存在的,關鍵在于其行政權力不能是大學治理結構中的核心權力。
一直以來,我國大學治理結構的行政化傾向造成了目前行政權力的中心化現(xiàn)狀。行政權力中心化致使學術權力邊緣化,這種情況直接導致我國大學的發(fā)展偏離了現(xiàn)代大學前進的軌跡。
我國大學微觀治理結構是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整個體制與政府機關沒有什么差別。在這種體制下,我國大學中存在三種權力,即政治權力、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在這三種權力中,學術權力在大學的發(fā)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盡管在各個大學中都設置了各種委員會,如學術委員會,但在具體決策時,仍是政治權利和行政權力起決定性作用。因此,在今后的發(fā)展中,如何平衡三種權力,逐步建立以學術權力為核心的治理結構將是我國大學發(fā)展中的首要問題。
大學自治和學術自由是現(xiàn)代大學的重要特征。當前,政府主管仍是我國大學宏觀治理的主要特征,大學的發(fā)展主要還是依靠政府的行政命令來實現(xiàn)的。從整個社會發(fā)展的角度來講,政府的宏觀調控很重要,但政府對大學直接管理的體制限制了大學的辦學自由度。管辦分離是我國大學在今后改革發(fā)展中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只有實現(xiàn)大學自治和學術自由,我國的高等教育才能充滿活力。
由于我國大學治理結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導致大學缺乏自由度,人才培養(yǎng)上也是千篇一律,大學沒有得到個性化發(fā)展,所有的專業(yè)設置、課程設置都要按照教育部的規(guī)定進行,教學體制沒有差別。諸多現(xiàn)狀直接導致了我國大學在人才培養(yǎng)上缺乏差異性和創(chuàng)造性。因此,在今后的改革中,應該逐步把辦學權歸還給大學,真正實現(xiàn)學術自由,鼓勵大學個性化發(fā)展。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國的大學才可能成為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型人才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