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芳
摘 要:“紅爐一點雪”,它強調(diào)一種美,一種短暫與永恒的美。張岱的《湖心亭看雪》與它有某種內(nèi)在的契合。作品描繪的畫面絕少人間的煙火氣,給人以悠遠(yuǎn)脫俗的情味,呈現(xiàn)出空靈的審美情趣,而這正是禪宗所追求的空、無我、剎那成永恒的禪境在晚明小品文中的折射,“紅爐一點雪”正是這種禪境的靈魂。
關(guān)鍵詞:短暫;永恒;審美;禪境;空靈
“紅爐一點雪”這是一個深蘊禪機的句子,它強調(diào)一種美,一種短暫與永恒的美。讀張岱的《湖心亭看雪》俄然間跳出這個句子,總覺得它們之間有某種內(nèi)在的契合。
晚明小品文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不像先秦散文那樣璀璨奪目,它就像一朵深谷幽蘭,疏影橫斜,暗香浮動,以一種清高拔俗的風(fēng)韻搖曳綻放。
張岱出身于仕宦之家,明亡前未曾出仕,一直過著狂馬輕裘的悠游生活。明清鼎革使張岱的人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他曾參加過反清復(fù)明的活動,但這無異于螳臂當(dāng)車,他的此舉,正如紅爐一點雪,當(dāng)片片雪花你爭我攘地投向艷色,到頭來也不過是場無謂的追逐。他在《陶庵夢憶序》中說:“雞鳴枕上,夜氣方回,因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今當(dāng)黍熟黃粱,車旅螳穴,當(dāng)作如何消受?遙思往事,憶即書之,持向佛前,一一懺悔?!薄邦D悟紅爐一點雪,忽驚暗室百千燈”,落魄與困頓使張岱充滿負(fù)罪感與懺悔意,他只有虔心向佛,以夢的形式神游故國才能解懷醉心,得到精神上的放松。所以,我們讀《陶庵夢憶》和《西湖尋夢》有禪境的空靈之感,這正是作者心境的折射。
《湖心亭看雪》是張岱的代表作品,他以清新淡雅的筆墨,描寫了湖心亭悠遠(yuǎn)脫俗的雪景,冰封無化的世界和作者心灰意冷的心境息息相通,片言居要,言近意遠(yuǎn),別有情趣。下面我們就對其試做一點粗淺的賞析。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起首兩句,點名時間、地點。作者寫此文時,清王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朱由檢年號,說明在作者心中明朝始終沒有滅亡,故國之情永在?!傲b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中國古代文人固有的戀舊情結(jié)為全文奠定了傷感的基調(diào)?!笆隆边@一具體時間點明時值隆冬多雪之時,大的年號與小的時間疊加,可謂是雪上加霜,把作者心中的悲涼、凄苦已和盤托出?!坝嘧∥骱眲t點明所居之地臨近西湖,一方面點明了題目中的“湖”乃西湖,同時也為后文“更定”時分看雪埋下伏筆。正因為臨近西湖,才無畏路遠(yuǎn)雪大,才能領(lǐng)略到西湖洗盡鉛華別具神韻的淡妝之美。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僅此兩句,就寫出了大雪封湖之狀,讀來有一種徹骨的寒意迎面襲來,這種寒意,是他獨對枯燈心灰意冷的外化。此句巧妙地從人的聽覺和心理感受上畫出了大雪的威嚴(yán),與白居易的《夜雪》有相通之處?!耙延狋勒砝洌瑥?fù)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wù)壑衤暋弊髡邚娜齻€側(cè)面來表現(xiàn)夜雪之大:一是“衾枕冷”,從觸覺寫雪之大;二是“窗戶明”,從視覺寫雪之大;三是“折竹聲”,從聽覺寫雪之大。此外,還可以與柳宗元的《江雪》參照閱讀??磥恚瑥堘返男∑肺氖巧畹锰圃娊^句的精髓的。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有人寒夜冒雪去湖心亭看雪,這樣的人的確是一個不隨俗、不從眾、遺世獨立的“怪”人,故而為突出人物品格作了映照。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更定”者,初更時分,寒氣倍增之時也,作者偏偏選擇這個時候出門看雪,是因為他不想看人,也不想被人看,充分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孤高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擁毳衣爐火”則用御寒之物反襯寒氣砭骨,此所謂“狐裘不暖錦衾薄”也。在這種情況下,獨往湖心亭看雪,這是一種何等迥絕流俗的孤懷雅興?。 蔼殹弊峙c后文出現(xiàn)的幾個人看起來是矛盾的,實則是作者故意為之,一方面表明自己超凡脫俗,更是在有意鋪墊,為下文湖心亭上遇知音蓄勢,使文章波瀾頓現(xiàn)。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這是一幅用白描手法繪成的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圖!“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生動地寫出了天空、云層、群山、湖水之間白茫茫難辨的景象,做到了動靜相承,既寫出了雪的精神,也寫出了雪的氣象。視覺鏡頭由遠(yuǎn)到近,最后化為一個詩意盎然的特寫鏡頭:“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這幾句,不管從意境上,還是節(jié)奏的美感上,絕不會輸給元曲中的小令。
這一段寫景卻又不止于寫景。我們先來感受文中的意境,整個畫面以冰天雪地為背景,“一痕、一點、一芥、兩三?!闭敲CQ┚持械牧咙c。這幅畫絕少人間的煙火氣,給人以悠遠(yuǎn)脫俗的情味,呈現(xiàn)出空靈的審美情趣,而這正是禪宗所追求的空、無我、剎那成永恒的禪境在晚明小品文中的折射,“紅爐一點雪”正是這種禪境的靈魂。人物云天,高低遠(yuǎn)近,濃淡疏密,人游此境中,很容易滋生“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人生感慨。人與自然在精神世界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和諧,在這種禪境中,作者可以暫時忘卻現(xiàn)實的憂慮煩惱,獲得心靈上的解脫,然而,在這種靜穆之中,我們除了感受到作者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賞的情調(diào)外,仍能捕捉到作者內(nèi)心深處國破家亡的隱痛以及漂泊無依、茫然、無奈的傷感。
接著作者移步換景,用了近一半的篇幅來寫人,繪景寫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為有了人的活動更具魅力。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獨往湖心亭看雪”,不料有人先我而至。這意外之筆寫出了作者的驚喜,使得前文的“獨”字有了依傍,但作者并不說自己驚喜,卻反客為主,這是古代詩詞常用的一種表達技巧,叫曲筆法。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中的“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yīng)說著遠(yuǎn)行人”用的就是這種方法,其異于常人之處在于:不是直接寫自己如何想家,而是換一種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轉(zhuǎn)化成對方的思念,及寫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昂醒傻酶写巳耍 边@一驚嘆雖發(fā)之于二客,實為他們共同的心聲。此情此景中的他們,可以說是惺惺相惜,有相見恨晚之感。二客“拉余同飲”,也不問姓甚名誰,“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意外邂逅的知己之樂,給冰封無化的湖光山色增添了一抹暖色,也給孤寂的作者帶來了些許心靈上的慰藉,這正如那紅爐一點雪,是一種剎那間的永恒?!皬姟弊直砻髯约浩綍r本不能飲,但此時卻顧不得這些,表現(xiàn)了作者酒逢知己的喜悅和豪爽之情。李白《山中與幽人對酌》中寫道:“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fù)一杯?!蔽覀兎路鹂吹搅四峭达嬁窀璧那榫?,聽到了“將進酒,君莫?!蹦桥d高采烈的勸酒聲。一“拉”一“強”暗含“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意蘊,而三人鼎足對飲時酒酣耳熱的情態(tài)也呼之欲出。飲罷相別,還不知彼此的姓名,倉促間始“問其姓氏”卻又妙在其語不詳,只道“是金陵人,客此”,可見這兩位湖上知己,原都是他鄉(xiāng)游子,短暫的一次邂逅,豐富了這一生,此刻一別,后約難期,怎能不徒增傷感呢?奇遇時的驚喜,短暫相處時的暢快,分別時的傷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讓作者釋然,這種情緒變化的一波三折,就像那飛舞著投向爐火的雪花,發(fā)生在瞬間而又定格成永恒。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讀至此,真使人拍案叫絕,在“舟子”這個世俗人的眼里,“余”冒奇寒看雪的舉動已經(jīng)夠傻了,“湖心亭”上金陵客則可謂傻中之尤甚者也!高明的作者,用舟子的自言自語來畫龍點睛,“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一個“癡”字,似貶實褒,對作者到湖心亭看雪這一行為給予了肯定與贊賞,還包括了對作者品味、人格的肯定與贊賞。
那一夜的雪是短暫的,那一夜的歡娛也是短暫的,甚至張岱的一生都是短暫的,但《湖心亭看雪》這篇文章卻是永恒的。只要文明不阻斷,它就會搖曳生姿,永遠(yuǎn)綻放在屬于它的那方天空。
(作者單位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qū)濱江學(xué)校)
?誗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