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亞蓮
從初中深入到高中的學生普遍感到高中化學新概念,新理論大量出現(xiàn),以物質的量為中心的計算學生普遍難以適應,為此,為了減少學生這種過早分化現(xiàn)象,如何搞好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教科書的編寫具有邏輯性,系統(tǒng)性,科學性。那么為什么經(jīng)常出現(xiàn),初高中教學脫節(jié),產(chǎn)生教育盲區(qū)。
一、原因分析
教學過程是師生一個互動過程,在教學實踐中出現(xiàn),初高中教學脫節(jié),主要產(chǎn)生于兩個環(huán)節(jié):教師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
(一)教師的教學過程
通過幾年教學觀察,分析,筆者認為存在以下不足:
1.初中教師為應付中考,只對考點內容進行訓練而對拓寬視野課外閱讀,選學內容不作要求,導致學生知識面不寬,不能聯(lián)想,為高中教學,學習埋下障礙。其次,教師不了解初高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習特征。
2.教師對教材理解挖掘不到位,從初中化學教材內容的變化趨勢來看,初中化學教材內容弱化基本概念和化學計算,強化元素及化合物,化學實驗,教學內容的難度進一步降低,要走出繁、難、偏、舊,盡可能講述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知識,意在扭轉學生的學習方法。
3.高中教材編排注重了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體驗,參與知識的形成,探究,從而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師階段教學的“短期效應”,一味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一味考評來提高學生成績,打消學生學習積極性,沒有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4.教學思想的老化,陳舊,教學方法機械,死板。教學是師生一個互動過程,如何誘導,啟發(fā),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意識。不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把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做題機器,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學生的學習過程
1.初高中課程內容難度差異性,高中課程新理論,新概念大量出現(xiàn),學生不能吸收,一些關鍵章節(jié)學生沒有過關,導致學習困難。
2.學生的學習方法落后,學習態(tài)度被動,消極,學生認為只要記住,不注意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不注重知識體系的建立,所有學生對知識理解只是斷章取義,形成知識支離破碎,解題往往顧此失彼。
二、解決辦法,策略和方法
(一)了解初高中學生認識能力的差異性,學生掌握科學知識,記能,除受認識能力發(fā)展水平的限制外,還受興趣,愛好,情感,意志等因素的影響,針對其認識的能力的差異性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與策略。
(二)加強對教材尤其是新教材的挖掘,新課程理論的學習??紤]到學生認知順序和心理發(fā)展順序,教科書的編寫者將知識的邏輯順序有時加以變形,對科學體系加以改造,具體的方法如下:分散教學難點,設計合理的知識梯度。例如,化學課程中的氧化--還原反應理論,在教科書中不能集中一次講清楚,應分步給出,不人為造成教學難點。以舊引新,承前啟后,注意引導學生在復習初中化學的基礎上進出問題、并深入討論,討論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關鍵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在討論的基礎上對初中所學的知識進行升華和拓寬,重新建構學生已有的知識網(wǎng)絡,歸納和小結有關知識和科學歇息的方法。
(三)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學,靈活選擇教學方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四)初高中教學都要留余地。該講的內容要講到位,但要把握好“度”給教學留有更大的彈性和更多的空間。在完成任務的前提下,讓學生有于余力的學生感到知識的不足,這樣更容易激發(fā)尖子生的求知欲。避免把發(fā)展概念講死,把公理性問題講得含糊不清。
(五)倡導個性化學習的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批評意識和懷疑意識,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贊賞學生獨特特性和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培養(yǎng)自主學生、有意義學習,才應非指導性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情感為基調。教師只是促進者,學生自我發(fā)起,自我評價,培養(yǎng)科學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和學習習慣。
(六)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布置作業(yè)可以從事課題形式進行自覺研究,進行研究性學習。嘗試開放實驗室。可由學生提出實驗申請,教師把關,學生通過操作活動,接受知識信息的同時、體驗成功,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
總之,在教學中,要讓學生自己觀察,讓學生自己思考,讓學生自己表述,讓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讓學生明確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從而提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