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論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教師是主角,學生是配角。教師往往按事先設計好的程序去教學、去灌輸,知識的傳授是單向的,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普遍認為,能把老師所講內容全部記下來的學生就是好學生,很少讓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究。而學生是有思維的活體,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聽懂自己所講的內容,更要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要讓學生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新課程倡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即所謂“雙為主”的教學理念。
互動式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有效手段,它以“自學—互動—檢測”這三個相互連接、層層推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為載體,以“教學內容問題化”為主線,以“開放和生成”為特征的科學的課堂教學方式。筆者根據(jù)近些年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和教研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雙為主”構建互動式課堂教學的建設。
一、轉變觀念,明確師生角色
課堂的精彩不能僅靠老師妙語連珠的自我表演,還要看學生在探究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過程中的主動參與情況。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只有讓學生有了學習興趣,主動投入,真正動了起來,教學質量才能提高,學生也才不會感覺到學業(yè)負擔的繁重。
如果把課堂比作戰(zhàn)場,教師就是指揮員,學生才是戰(zhàn)士,要把打仗的權利交給學生;如果把課堂比作舞臺,教師就是導演,學生才是演員,要把演戲的權利還給學生;如果把課堂比作賽場,教師就是教練員,學生才是運動員,要把比賽的權利讓給學生。
教師的責任不在教得多少,而在于是否教會學生怎樣學。課堂教學應遵循的原則是:學生會的不教;學生自己能說明白的不講;學生不會的盡量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教師少講、精講,只做點撥性的引導,發(fā)揮好師生互動的角色作用。
二、開放教學課堂,注重學生參與
1.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自主學習不是讓學生盲目地自己去學習,而應該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自主學習的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是自主的、合作的發(fā)現(xiàn)問題的過程,是“互動”的基礎。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師應簡明扼要地出示學習目標;規(guī)定自學內容;提出自學要求;進行學前指導;確定自學時間;布置應完成的自測題目。教師在備課時,還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圍繞教學重點,設計出層次清、質量高的問題,準備在“互動”環(huán)節(jié)拋給學生,以解決這些問題。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課時學習目標自主學習。通過“自己獨立”和“小組合作”的方式解決自己可以記住、懂得和簡單運用的知識,建構起初步的知識結構,發(fā)現(xiàn)并記錄自己不懂或不會運用的知識,并提出了需要教師指導、分析、提升的問題,準備在“互動”時提出得以解決。
2.關注“互動”,促進問題的解決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教學方式,它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教學形式上的改變,它更是一種教育理念的轉變。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相互問答,互通有無,優(yōu)勢互補。建立學習小組,資源共享,既有合作又有競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層次取得成功。這種“生生互動”的本質就是“生教生”。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既可以互相學習和解決問題,還可以加深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進友誼,學會合作,學會感恩,體驗成功?!吧印辈坏芙鉀Q學困生的問題,也能促進學優(yōu)生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使學優(yōu)生有更大的提高。
通過“生生互動”,一般的問題大都可以解決,余下的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在“師生互動”時讓老師和全班同學幫助解決。教師應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備課時準備的與所教內容相關的高質量的問題,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應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交流,達成共識。而學生在討論中不能解決或存在的共性問題,教師應及時匯總,以便在精講釋疑時幫助學生解決。
3.關注學生的體驗與感悟,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檢測”是師生在實踐狀態(tài)下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生成新問題的過程。這是學生從知識到能力的提升過程,是由“懂”到“會”的必由之路。讓學生通過一定時間和一定量的訓練,應用所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理解課堂所學的重、難點。
“檢測”應緊扣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選擇能覆蓋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的題目,試題應緊扣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和能力培養(yǎng)目標及學生的認知水平,以查看本節(jié)課學生的學習效果,并針對學生反饋情況及時進行補償教學。所選試題的難度不可太大,以考查知識的掌握及運用為主。所選試題的題量不可太多,最好要求學生能當堂完成,讓學生通過練習既能消化、鞏固知識,又能為教師提供直接的反饋。教師對學生練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應及時給予指正,做出正確的評價。
三、關注學生的質疑探究
“質疑探究”是課堂教學的主線,是內容,是靈魂,貫穿于“預習”“互動”“訓練”整個教學過程。課堂教學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反復推進過程。學生需要通過預習自學發(fā)現(xiàn)問題,老師需要通過備課發(fā)現(xiàn)問題?;有枰袉栴},否則互動就沒有了基礎。檢測不僅需要“教學內容問題化”,而且需要提出問題的科學化和解決問題的規(guī)范化。
問題的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老師在課前根據(jù)對教材的理解、新課標的要求以及學情的分析,自己預設的問題;二是學生在自學、活動交流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三是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以及“檢測”中生成的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主要也是有三條:凡是學生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由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解決,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由其他小組或者老師幫助予以解決。
總之,現(xiàn)代教學需要體現(xiàn)素質教育理念和培養(yǎng)新時代人才要求的互動式課堂教學,教師要讓自己的課堂成為學生快樂的學堂,課堂就不應只是教師講授表演的舞臺,更應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和交流的場所?,F(xiàn)代課堂教學應該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充滿活力的多邊活動。
(作者單位 四川省眉山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