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洪菲
【摘 要】批評性話語分析是分析語篇的重要工具之一,其旨在透過表面的語言形式,揭示語言、權力和意識形態(tài)的關系。本論文從批判性話語分析的角度,分析《洛杉磯時報》對“嫦娥三號”登月的新聞報道,以探索新聞發(fā)出者是如何運用語言來表達其思想,傳播其意識形態(tài)的。
【關鍵詞】新聞報道;話語分析;嫦娥三號
1.研究理論與方法
M.A.K. Halliday 將語言的功能分為三大語言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概念功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主要是及物性系統(tǒng)。所謂人際功能則主要由語態(tài)和情態(tài)展現(xiàn)。語篇功能是指語言將其本身與其使用者所處的情景相聯(lián)系的功能,它主要由主述位系統(tǒng)來實現(xiàn)。(胡壯麟,2002)通常來講,我們可以根據(jù)語篇的具體特征選擇性地分析其中的功能,從而揭示語言的深層意義及其中所隱藏的意識形態(tài)或權勢關系。
批評性話語分析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語篇的“分類系統(tǒng)”, “及物系統(tǒng)” , “情態(tài)系統(tǒng)”和“轉換系統(tǒng)”。語篇的分類系統(tǒng)指語篇對人物和事件的命名和描述, 主要通過詞匯的選擇來實現(xiàn)。及物性的作用是“把經(jīng)驗世界分成易操作的一組過程”, 并表明各種過程的參加者和情景成分(Halliday,1985)。語篇對過程類型的選擇一般會受到體裁和主題內(nèi)容的影響。情態(tài)系統(tǒng)表達人際功能,在英語里, 除了情態(tài)動詞, 情態(tài)形容詞和情態(tài)副詞之外, 人稱代詞, 實義動詞, 時態(tài)和直接/間接引語等都可表情態(tài)意義(許潔婷,2003:56)。批評性話語分析中的轉換并非像生成轉換語法僅指兩種語法結構之間的變化關系, 而必須從話語的性質(zhì), 語境和目的等方面加以理解。
2.案例分析
本文選擇《洛杉磯時報》對“嫦娥三號”登月的這篇新聞報道作為素材來源。選取批評性話語分析的方法中的詞匯的選擇、主題思想和直接引語/間接引語表情態(tài)三個方面來分析這篇新聞,發(fā)掘新聞中潛在的對意識形態(tài)影響的因素。
2.1 詞匯的選擇
語篇的分類系統(tǒng)指語篇對人物和事件的命名和描述,主要通過詞匯的選擇來實現(xiàn)。比如在新聞中對于“嫦娥三號”所攜帶的“玉兔號”月球車的描述,中國給探測器攜帶的月球車取名為玉兔是由于中華民族傳統(tǒng)神話中嫦娥奔月的傳說,傳說中,“嫦娥”懷抱玉兔奔月,玉兔善良、純潔、敏捷的形象與月球車的構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但是,在洛杉磯時報中,對于這方面的報道卻并非如此。
“…launched a rocket carrying a buggy-like vehicle…”
“The unmanned rover is a gold-colored vehicle that looks like a dune”
“buggy”的意思雖然有小型機動車的意思,但是也有多臭蟲精神病的,瘋狂的;<俚>神經(jīng)有毛病的,古怪的,淘氣的等意思。由此可以看出,洛杉磯時報用“buggy”一詞,暗含了對中國嫦娥三號探測器的一種蔑視和貶低。另外,對于中國媒體對嫦娥三號登月這條新聞的播報情況,美國洛杉磯時報對此也進行了報道。“For domestic audiences, the propaganda value is huge and Chinese media are playing it to the hilt.” “propaganda”在英語中為貶義詞,有宣傳,鼓吹之意,美國媒體用這個詞旨在諷刺中國媒體對嫦娥三號登月這條新聞的過分關注,過多的宣傳。
2.2主題內(nèi)容
語篇對過程類型的選擇一般會受到體裁和主題內(nèi)容的影響。《洛杉磯時報》所播報的這篇新聞的主題是中國崛起論、威脅論,"It comes at a time when America is dithering. Russia has lost the plot a bit. China sees the possibility of leading," "It will upset the Americans because the Americans think they own the moon.這幾句中,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對中國發(fā)射嫦娥三號的態(tài)度,美國媒體認為中國嫦娥三號的發(fā)射是對美國的一種威脅。眾所周知,美國是第一個有人類登上月球的國家,因此美國認為月球是屬于美國的資源,而中國此次登月勢必會讓一貫霸權主義的美國感到威脅。美國就大肆宣揚中國崛起、威脅論,讓美國民眾乃至世界人民都認為正在準備霸權世界。美國媒體的這種宣傳,就是在意識形態(tài)上加強美國大眾的緊張感,危機感,并且加強對中國的敵視思想。
2.3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在新聞中的運用。
辛斌(2005),“情態(tài)的考察著重于轉述引語形式的選擇?!敝苯右Z是新聞報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引語往往出自當事人、知情人或者權威人士之口,可以有效地增強語篇的權威性,從而影響讀者對新聞事件的看法。不同來源的直接引語表達說話人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所以報道者往往引用對自己的立場和觀點有利的話,并把它們間接地強加給讀者。與直接引語不同,間接引語通常是引用者轉述的,在轉述的過程中,由于引用者的態(tài)度和對原文的不同理解而表達引用者不同的立場和觀點(陳中竺,1995:23-25)。所以,間接引語使用中往往包含更多的引用者立場。
比如洛杉磯時報中這篇新聞的引語部分: "It comes at a time when America..." said David Whitehouse, a British astrophysicist who has written a book about the moon. "The timing is dictated…" said Morris Jones, an Australian space analyst.美國媒體這兩處直接引用都是引自其他國家人士的言論,而非美國本土人士的言論,并且通篇很少有間接引語,這樣可以增強中國威脅論這種說法的可信度與權威性,表明這些觀點并不是只有自己國家在宣揚,而是各個國家的言論,讓美國民眾甚至世界民眾更相信中國威脅論的存在,從而達到引導、控制民眾思想的目的。
3.總結
本文從批評性話語分析的理論入手,分析了美國《洛杉磯時報》對“嫦娥三號登月”的新聞報道。通過對詞匯選擇,新聞主題和直接、間接引語三方面的分析,揭示出新聞語篇中隱藏著對讀者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從而幫助讀者揭示出話語中的隱蔽意識形態(tài),提示讀者在閱讀新聞時培養(yǎng)自己的批評意識,增強對大眾語篇的反控制意識。為研究者解讀新聞報道語篇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和思路。
【參考文獻】
[1]M.A.K Halliday,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Edward Arnold.1985.
[2]陳中竺.語篇與意識形態(tài):批評性語篇分析[J].外國語,1995(3).
[3]胡壯麟,姜望琪. 語言學高級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4]辛斌.批評語言學與英語新聞語篇的批評性分析[J].外語教學,2000(4).
[5]許潔婷,張發(fā)祥.中美日關于釣魚島新聞的批判性話語分析[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