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冀楠 郜華 李典典
摘要:在信息不對稱的勞動力市場下,Spence模型為雇主提供了合理化的人才甄別機制,高學歷成為傳遞精英人才的文憑信號,但本科文憑的貶值卻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研究生教育的非理性投資,因此只有正確衡量研究生教育的成本與收益,正視文憑的信號傳遞功能,才能實現高等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Spence模型文憑信號非理性投資
在認知能力的限制下,絕大多數的人不可能知道任何時間或地點發(fā)生的任何情況,因此信息在絕對意義上來說是不完全的,即信息不對稱。這種信息的不匹配廣泛存在于各個市場中,以勞動力市場為例,應聘者往往比雇主更加清楚自己的能力,因此高能力的勞動者為了使自己同低能力的人分離開來,會主動尋找可以代表自己能力的信號,從而實現工資報酬與人力資本投資的匹配。不難發(fā)現在勞動力市場中,文憑、職業(yè)證書、工作經驗都可以成為傳遞求職者能力的媒介,但在實際招聘過程中,教育程度的直接體現——文憑,成為雇傭方篩選人員的首要選擇。
一、Spence模型下的篩選機制
1.Spence模型
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克爾·斯賓塞提出了文憑的信號功能——Spence模型。由于每一個勞動者在專業(yè)技能、職業(yè)素養(yǎng)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勞動力存在異質性。該模型認為做同樣程度的教育投資對能力低的人來說邊際成本高,因此教育即使不能提高一個人的能力,但純粹作為一種信號,仍可供雇主區(qū)別開不同能力的人,從而克服勞動力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
2.Spence模型下的篩選機制
20年前的中國,高考成為人才甄選的指向標,大學生接受“精英化”的教育模式,成為國家發(fā)展的棟梁之才,但隨著大學擴招和國家高等教育大眾化等政策,教育投資的邊際成本下降,增加了獲得大學教育的機會。大學文憑如今已經不像以前一樣是能力與榮譽的象征,只是作為受教育者在高等教育期間所獲得的人力資本信號,一旦這種信號超過就業(yè)市場的“預期接收量”[1],也就必然導致本科文憑的甄別功能逐漸弱化。
因此Spence模型為企業(yè)提供了一個效用最大化的衡量標準,即以文憑的高低來甄別人員。雇傭方傾向于認為,接受高層次教育的人知識豐富、學習能力強可以創(chuàng)造更多的企業(yè)財富,具有更高的能力提升空間,加之當下企業(yè)大多采取以學歷層次定工資總額的規(guī)則(文憑越高,薪水越高),因此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接受更高層次的研究生教育,獲得高文憑信號,實現就業(yè)選擇機會和發(fā)展空間。
二、Spence模型下研究生教育的非理性投資
正是因為本科文憑信號的貶值使得教育投資與實際收益存在巨大差異,直接引發(fā)學生強烈的補償性需求,因此在Spence模型的作用下,延緩就業(yè)時間,尋求更高的文憑信號,從而獲得更多的就業(yè)機會和收入回報。
1.研究生教育的非理性投資
由于在實際求職過程中,用人單位仍普遍采取以文憑高低篩選人員的方式,導致部分大學生投資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追求更高層次的文憑信號,而非對學術研究的熱愛和對自身能力的提高,甚至有些大學生和家長盡管知道研究生教育的高投入很可能是低回報,仍義無反顧的選擇,這就是研究生教育的非理性投資。
據統計數據,2013年我國研究生的計劃招生規(guī)模達到60.8萬人,比2012年增加約2.3萬人,呈現出10年間招生人數持續(xù)增加,數量翻倍的現狀。在眾多的考研人潮中,只是追求文憑所帶來的信號作用,而缺少理性判斷的大學生不在少數,但一味追求高學歷并非對每個人適合,大學四年的學習過程讓每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和專業(yè)興趣都具有異質性,是否進一步深造必須因人而異,特別是學習能力較弱者。如果一味追求文憑信號,既是個人家庭的負擔,也是教育資源的浪費。
2.研究生教育的成本
當我們在考慮是否接受研究生教育投資時,除了教育投資中的貨幣成本,更多的應該考慮它的機會成本和非貨幣成本。研究生投資的機會成本主要是由于上學而放棄工作的收入,研究生三年的學習時光,可能放棄了許多就業(yè)的機會和工作經驗;而非貨幣成本更多的是指由于上研究生所帶來的心理成本,繼續(xù)研究生教育的人至少已經接受16年的正規(guī)教育,繼續(xù)讀書將可能是一件更加艱苦的事,除了考試所面臨的壓力,研究生階段繁重的課題和論文的撰寫都將給人帶來心理負擔,可以說這是研究生教育的負效用[3],同時對于接受研究生教育的人而言,隨著年齡不斷增大,還要面臨的家庭和婚姻等問題,盡管預期收益是大學生擇業(yè)的重要砝碼,但這些不可量化的感受是每一個選擇研究生教育的人需要考慮的。
3.基于Spence模型分析研究生教育的成本與收益
從2014年國家開始向所有納入招生計劃的新入學研究生收取學費,原則上碩士每年不超過8000元,同時國家實行研究生獎學金制度,對于學習成績優(yōu)異、科研成果顯著地研究生給予獎勵。因此在Spence模型的基礎上,我們進行如下假設:
假定1. 以學習能力和科研興趣為標準對學生進行劃分,大致可以將本科畢業(yè)生分為高能力和低能力兩大類,對于能力較低的人來說,獲得某一學歷的成本為C1=S,但是對于能力較高的人來說,在研究生期間將會獲得一系列獎學金,所以獲得同一學歷的成本為C2=kS(k<1)。
假定2. 當兩類學生在接受e*年的研究生教育后,進入就業(yè)市場,高能力研究生給企業(yè)帶來的是3個單位的價值,占研究生人數的比例為p;低能力研究生給企業(yè)的價值為1.5個單位,其比例則為1-p。但企業(yè)難以憑借碩士文憑區(qū)分兩類求職者,因此只能按平均生產效率提供工資W,W=3p+1.5(1-p)=1.5+1.5p。
當kS<1.5+1.5p
三、結論
伴隨著本科文憑的貶值,現在許多企業(yè)在此基礎上將大學英語四六級、計算機證書、各類獎學金納入招聘的評判標準,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文憑貶值的壓力。盡管優(yōu)質的文憑信號能使求職者取得更高的回報,但高文憑信號的發(fā)送與調整均有成本,e*年的研究生教育年限的獲得取決于個人的學習能力和對科研的熱情,對于高能力的人來說,接受研究生所付出的成本小于收益,因此高能力者更易實現工資與信號成本的最優(yōu)比率[3],而低能力的人成本大于收益,如果一味的選擇接受研究生教育反而是非理性的。盡管選擇更高層次的研究生教育在理論上是適應就業(yè)市場的,但問題的關鍵是判斷自身成本和收益二者的大小。相信在未來的教育投資中,每一個人都需要正視文憑的信號傳遞功能,因為只有真正擁有與文憑的價值相匹配的人才,才能得到人力資本投資的價值,為勞動力市場傳遞優(yōu)質的文憑信號。
參考文獻:
[1]鄒松建. 從高等教育的供給看文憑的價值與功能[J]. 貴州工業(yè)大學學報,2008(5).
[2]陳昌偉. 信息顯示、甄別與我國的“過度教育”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5年8月.
[3]李志剛.文憑信號作用下的個人教育投資模型分析[J].時代教育,2006(8).